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中村俊辅却摇了摇头,道:“这些事情并不是非要在外务省任职才能做,而且要挑动华东**和英美法俄等国之间的矛盾,并且发生战争,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英美法俄这些国家的首脑人物也不是白痴,就算是成功,也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宫本君将时间浪废在这一件事上,实在有些不划算。”
宫本直拓听了,也点了点头,道:“好吧,置于怎么任职的事情,我再去和伊藤博文谈一谈。”
小林光一道:“不过怎么挑动华东**和英美法俄等国之间的矛盾,我到是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能够操作得好,说不定他们马上就会打起来的。你们看行不行。”
宫本直拓道:“哦!是什么办法,先说出来听听。”
小林光一道:“你们请认真的想一想,如果英美法俄等国知道海外华人其实是一群来自100多年以后的未来的穿越者,他们的那几艘军舰是代表100多年以后的最先进军事科技水平,你们认为英美法俄等国会怎么想?”
中村俊辅道:“这种话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只会把说这种话的人当疯子。”
小林光一道:“我们先不讨论信不信的问题,就当是他们会相信,那么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
中村俊辅怔了一怔,也终于按照小林光一的这个思路认真的想了想,才道:“恐怕他们会立刻放下所有的矛盾,全部团结起来,先消灭华东**,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确信海外华人是穿越者,而且还带来了未来的先进武器,一但等海外华人发展起来,将未来的先进武器都制造出来,那么不仅是没有哪个国家是穿越者的对手,恐怕所有的国家都联合起来,也不可能是穿越者的对手,只能等着被穿越者逐一的征服,相反趁着现在,海外华人还没有发展起来,所有国家联手先灭了穿越者,不仅可以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还能得到未来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怎么看都是划算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各国相信呢?另外如果真的灭了华东**,以目前日本的能力,恐怕也捞不到多少好处吧,那时其他国家靠未来的技术发展起来,日本仍然只能垫底啊。”
这时宫本直拓己经基本明白了小林光一的用意,道:“也未必就不可能,华东**击败远征军舰队,主要就是靠他们带来的现代武器,我估计远征军舰队大概也是输得不明不白,如果这个时候有个知道底细的人出来专门解释说明一下,就算是不会全信,也总会有些半信半疑的,这样总会有国家进行求证,抓几个穿越者回去审问,这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因此相信穿越的可能性也是不小的。”
小林光一道:“我们就是知道这些底细的人,也不用我们出面,只用在报纸上透露一些相关的资料就行了,别忘了还有在美国的安德森他们一群人,他们的人手比我们多,而在美国混得也比我们好,估计他们也不会希望看到华东**在未来称霸世界,我们这样两边联动,成功的机率更大。至于中村君担心的日本捞不到多少好处,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未必就懂什么才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是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给穿越者提供庇护。”
宫本直拓点了点头,道:“小林君,你的这个计划的成功把握很大,不过需要一个万全的计划才行,也许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也不必急于一时。另外现在日本的局势虽然不好,但最危险的时候己经过去了,也不用马上就消灭华东**,而且这段时间也不会有别的事情,我们能聚会的时间还有很多,可以慢慢的协商。”
――――――――分割线―――――――――分割线――――――――
“什么!你不想去外务省任职?”
“是,先生,我认为日本的当务之急还是在内政,特别是恢复国力,外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日本的根本,我只是希望多为日本做些事情!”
“嗯,那么你希望去那个部门工作呢?”
“我想去农商务省。”
“哦!”
农商务省是掌管日本的农业、商业、矿业、工业、驿递等事务,相当商务部、农业部、工矿部的集合体,虽然行政权力不大,但却控制着整个日本的经济、工业、矿业命脉,在旧时空里,一直到1925年(大正14年)分为农林、商工两省。
不过在这个时候,日本的发展方向一直都是以军事和扩张为主,而非以发展经济为主,因此尽管农商务省的主要工能就是想办法为日本赚钱,但在内阁里的声音并不大。但现在日本国内的经济基本崩溃,未来的相当时间里,都是恢复国力为主,伊藤博文也和山县有朋达成了协议,在未来两年里,将军费开支压到财政收入的20%以下,第3年也只提升到25%,在未来的日本政治格局中,农商务省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伊藤博文道:“宫本君,你希望多为日本做事的想法很好,但我认为只有在外务省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你的能力,农商务省虽然也重要,但你在这方面似乎并没有多少表现。”
宫本直拓道:“那是因为我以前没有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表现出我在这方面的能力而己。”
伊藤博文道:“那么你说说看,你去农商务省工作,有什么想法?”
宫本直拓道:“日本的定位应该是流通和来料加工,并且吸引外来投资,华东**取得了远东战争的胜利之后,由于获得了巨额的赔偿,因此接下来肯定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期,会引入大量外来设备技术,并出口大批资源及原材料,而日本是距离华东**最近岛国,而且明治维新为日本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可以做为一个中转站,各国需入中的设备技术,以及中国出口的资源及原材料都在日本进行周转,甚致可以进行一定的加工制造;如果买给中国的机械设备可以直接在日本生产或组装,中国出口的资源及原材料在日本进行加工,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再运回国内,甚致是直接用于生产买给中国的机械设备,都可以节省大量的中间环节,节约资金,而日本不仅可以获得关税利益,还可以增加各方面的收入。”
伊藤博文也听得有些入神,这番道理他还从来没有听过,但觉得可行性很,看来宫本直拓在搞经济方面确实有两下子,因此想了一想,道:“好吧,宫本君,我可以安排你到农商务省去,还是担任事务次官,但外交方面的事务,你也不能不管。”
宫本直拓道:“感谢您的关照。”
三天之后,宫本直拓办理了退伍手续,同时接到了内阁的任命,担任农商务省事务次官,负责农商务省下属贸易局的工作。这是负责日本的通商产业政策的方向,规划和实施具体的进出口政策,负责进出口配额管制和外汇管理,执行进出口检查等,此外还负责有关贸易金融、出口和投资的保险等事务。
第七二五章 台湾来客(上)
上海谈判结束之后,秦铮只在上海休息了一天,就准备返回青岛,因为这时华东**新一届的选举马上就要进行了,这也是秦铮这次从沈阳回来的主要工作之一。
这时李经方来向秦铮告辞,并再三向秦铮道谢道:“此番上海谈判,家父在天之灵,也可以瞑目,在下此次回乡,必将在先父坟前禀告。”
秦铮道:“经方先生不用客气,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只可惜这次没能收回台湾,还是有些美中不足,不过这次没有机会,下次我们一定收回台湾。”
李经方笑道:“说到台湾,现在到是有一批当年从台湾内渡的人,来到上海,希望求见秦议长,不知议长有没有空见他们。”
其实有台湾人来到上海的消息,秦铮早就收到了,虽然上海可以自由出入,但是明松暗紧,监管十分严密,来到上海都必须登记,因此这比台湾人一到上海,秦铮就知道,还知道领头的人叫邱逢甲,只是那时秦铮还在和日本谈判,也没有理会。
而这个邱逢甲,秦铮到也知道,虽然此人祖籍广东,但实际是土生生长的台湾人,原是进士出身,曾被清廷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以教书育人为生。
不过邱逢甲真正在历史上留名,还是和甲午战争有关。甲午战之后,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愤然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并率全台绅民上书清廷反对割台,并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清廷不纳。丘逢甲见无可挽回,遂与时任台湾巡抚唐景江、提督刘永福等人倡议台湾自立为民主之国,率台民领衔电奏十六字:“台湾士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亲草宪法,以蓝地黄虎为国旗,“永清”为年号,力据日本吞并台湾。
日本于甲午次年发动侵台的乙未战争,丘逢甲在明知清廷已放弃台湾的情况下,仍联合一批台湾的爱国志士,任义勇军统领,与日军展开抗战。在台湾巡抚唐景江弃台内逃之后,邱逢甲仍然坚持与日作战40余日,进行了大小20多场战斗。但终因实力相差过于悬殊,难以挽回大局,最终不得不举家撤退内渡。定居祖籍镇平,往来潮、汕、广州之间,丙为表示不忘光复台湾素志,为其子丘琮定别号“念台”,将房舍定为“念台精舍”。
在旧时空的台湾,有多外以“逢甲”命名的地点,以记念这位抗日保台志士。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迹展示有丘逢甲抗日保台的事迹,以及邱氏家族捐赠的丘逢甲遗物
而邱逢甲内渡之后,念念不忘复台,致力于兴办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一度赴港、澳、南洋等地,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但邱逢甲眼见清廷日益**,不思进取,复台无望,于是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曾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
华东**的事迹,邱逢甲当然知道,他一度想和华东**联系,但一时找不到引见的关系。后来远东战争开始,华东**相继击败英法日俄荷五国,打得英法荷割地赔款求和,邱逢甲也大为兴奋,认为收复台湾在望,尽管华东**并非清廷,但也是华夏同脉,只要是能收复台湾就行。
于是邱逢甲首先找了个关系,找到了时任两广总督的周馥,得到了一首给盛宣怀的引荐信,于是带着10余名同为台湾内渡的好友,从广东赶到上海。
见到盛宣怀,递上了周馥的引荐信,而盛宣怀又给他写了一封信,将他引荐给李经方,因为李经方和华东**的关系更为近密,而且这时李经方正担任华东**谈判团的顾问,因此由李经方给邱逢甲引见,比自己更合适。
由于在甲午之后,李经方负责与日本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关系,邱逢甲对李经方并没有什么好感,但为了和华东**拉上关系,邱逢甲还是去找了李经方,并请他代为引见,求见华东**的首脑人物。李经方到也没有推辞,将邱逢甲的事向秦铮提起。
秦铮要接见邱逢甲,一来是对他当初奋力抗日护台的行为十分敬佩;二来尽管华东**这次放弃了收复台湾,但迟早是要将台湾收复回来,而邱逢甲的家族原是台湾大族,他虽己在广东定居,但在台湾仍然有大量的亲故友人,对华东**了解台湾的情况,为以后收复台湾作准备。
时间不长,李经方就领进来一人,作文士打扮,道:“逢甲兄,这位就是华东**的秦议长。”
邱逢甲走几步,对秦铮一躬到地,道:“学生邱逢甲,见过秦议长。”
其实邱逢甲已是年过40的人了,不过他虽然有清朝的进士功名,但现在并沒有官职,而且年龄又比秦铮小,因此自称为学生。
虽然这个称谓有些不伦不类,但秦铮也没有介意,笑道:“邱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邱逢甲谢坐之后,在左侧的沙发上坐下,李经方在右侧相陪。
秦铮道:“我们在海外时,也听说过邱先生的事迹,当年清廷割台,但邱先生能够组织义勇,苦守台湾孤岛,忠义爱国之心,确实令人敬佩啊。”
邱逢甲道:“惭愧,惭愧,逢甲虽有护台守土之心,却无保国卫家之力,终是一无事成,最终乜只能举家离台内渡,卿以时日。”
秦铮道:“那里,明知爪可为而为之,更是难得,如果当年人人都能如先生这般奋起抵抗,日本也未必就能取胜。”
邱逢甲道:“逢甲虽然微些虚名,但终究于事无补,岂能与贵众相比,贵众此番大败英法日俄荷五国,力保东三省不失,收复海参崴之地,逢甲虽在广东,但闻之也不由心悦鼓舞,若是贵众早回归5年,台湾赤不会落入日本之手。”
秦铮呵呵笑道:“邱先生客气了,我们原是华夏一脉,如今归国定居,岂能不为国尽力,护士守疆,本是我等华夏子民之责。”
邱逢甲忽然站起身来,向秦铮躬身一揖,道:“请秦议长恕学生无知,担有一事,欲向秦议长当面请教。”
秦铮道:“邱先生可是想问,这次我们明明赢了日本,却为什么不收复台湾?对吧?”
邱逢甲怔了一怔,没想到秦铮到是坦诚,尽管邱逢甲己经知道华东**和日本签约成功,但这时还是想努一把力,于是道:“正是,学生正有此问。”
秦铮道:“邱先生,我刚才还和经方先生说起,此次虽然战胜了日本,但未能收复台湾,却是美中不足啊。”
李经方也道:“正是,不过经方想来,贵众想必也是有不得己之苦衷啊。”
秦铮点了点头,道:“不错,不是我们不想收回台湾,而是实在是力不从心了。英法日俄,都是当今世界强国,荷兰虽是欧洲小国,但也不容轻视,单是一国,胜之己是不易,可况是连胜5国。此番作战,我们共计出动约50万大军,加上前方后方的民伇人员,共计不下150万人,人力如此,所用物力,更是不计其数,而在开战之前,我们只有山东一省,另在河南占据少量乡村之地,虽然不算是弹丸之地,但区区一省,能有多少人口,能有多少物产,因此这一战能够取胜,实在己是穷尽我们的全力了,确实无再收复台湾了。”
其实秦铮这番话也是真真假假,邱逢甲虽然在台湾抗日时有过一段时间的军旅生活,但终究还是一介书生,对军务之事所知不多,因此也听不出秦铮这番话的虚实来。
不过邱逢甲还是做了一些功课,道:“那么贵众与日本谈判,为何不在谈判中要求日本将台湾归还呢?”
秦铮道:“不瞒先生说,如果我们在谈判中要求日本将台湾归还,确实可以收回台湾,但就无法获得赔款了,先生或许又会说,收复失地为大,钱财不过身外之物?可是。”
邱逢甲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他的想法,不过并不打算说出来,因为他也是明白事理的人,知道割让台湾不是华东**的责任,因此华东**也没有绝对的义务必须收复台湾,而且这一次华东**保住了东北,还收复了海参崴,这样的成绩单己经是很优秀,只能用民族大义好言相劝,但决不能拿没能收复台湾来指责华东**。却没有想到秦铮毫顾忌,主动说破。
秦铮道:“我刚才已经说过,我们的力量有限,为了这次战争,我们仅是向美、德两国所借的外债就达6000万英镑,加上利息几近8000万,而就是在这上海地区,也发行了大约5000万白银的债券,这些债券都是要还的。” 转头对李经方笑道:“不知道经方先生买了多少。”
李经方道:“在下买了10000两的债券,舍妹、妹夫亦购买5000两。”
秦铮笑道:“看来经方先生一家都是我们的债主,而且还是大主户啊。”
李经方道:“那里那里,贵众浴血奋战,保国卫家,我们不能上阵杀敌,出些银钱自是应该的,其实在下,舍妹、妹夫亦不打算要回来。”
第七二六章 台湾来客(下)
秦铮回过头来,又对邱逢甲道:“邱先生都听到了吧,经方先生一家高义,不打算要我们归还债券,但不是所有人都有经方先生这般胸襟,何况这还牵扯到我们**的信义,因此我们发出的债券,都必须按时归还,而且连利息都不能少一分。”
李经方道:“邱先生是初次与华东**打交道,若是长了更会知道,华东**确是信义素著,出言必行。”
秦铮道:“人无信而不立,国家更当以信义为本,债券就是以**的信用为担保,我们又岂能失信于民。不过没有日本的赔款,我们拿什么来偿还这些债务呢?”
顿了一顿,秦铮又道:“当然,我们从英法荷那里,己经获了大量赔款,虽然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亦可抵大半,余下靠我们每年的财政收入,也能如期还清,但现在并非是己经太平无事,北方沙俄还未屈服,依旧在调兵遣将,企图扭转败局,而且英法虽败但其国力未有大损,随时都可以卷土重来,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何况是在萧墙之内,尚未内患。就在我们日俄交战时,清廷派兵进攻我们在河南的地盘,尽管清军被我们击退了,但这内患却不可小视,因此我们只能尽快和日本结束战争,并且尽可能多的从日本那里获得赔偿资金,以确保我们还有继续战斗的能力,而收复台湾,这一次只能放弃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