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随后双方展开了租界里的各种行政公共事务的交接事务。而在来租界受降前,李松晨已经安排好了45名行政人员,其中穿越者有6名,另外还有200余名警察,准备接管租界的行政公共管理事务。租界地区本身也不大,需要交接的事务也不多,而且李松晨对租界的行政公共管理情况也基本的解清楚,早己根据不同的管理部门分配好了相应的人员,而且租界方在这个时候也不敢故意捣乱,毕竟现在人民军已经控制了租界,在这个时候捣乱,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因此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双亏就完成了租界的各项工作的交接。

    虽然租界是由外国人控制,但无论是行政部门,警巡机构,公共管理,都有大量的中国人在里面充当基层人员,也有少数中国人可以在租界里挤身进入中层,但租界的高层始终是由外国人把持,在旧时空里,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人才开始逐步的进入租界的管理高层。

    而华东政府接收租界的策略是,在接交完成之后,所有的外国中高层管理人员全部清退,由华东政府派人接管,而中基层的中国工作人员则暂时全部留用,并从其中提拔一批人出任中层管理者。由于这些在租界中基层的中国工作人员熟悉租界的情况,而且对基层的管理工作自然也是架轻就熟,因此可以保证租界地区的过渡稳定,等完成了过渡期之后,可以再根据各人的表现,确定是否长期留用,或者是提升。

    当然尽管华东政府已经全部接管了租界的所有事务,但军队仍然没撤退,租界地区还是实行的军管,毕竟华东政府才刚刚接手租界地区,还需军队留下来协助稳定大局。罗岳留下了后备1、2团在租界地区驻守,又派后备3团驻守上海港口,替换海军陆战队第2师。因为人民军在下一步还要进攻上海县城,全面占领上海地区。因此管理租界的事情都交给李松晨处理。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松晨才正式宣布,没收租界地区英法日俄四国所有商人的产业,资产等物,这4国商人只能带自己的私人财产离开租界。

    这个消息一经发布,在租界地区引起了巨头的震动,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而且这一次反对的主力居然不是外国人,而是在租界里的中国人。

    虽然人民早进攻租界的战争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也只有半天,但也足以让外国人都彻底清醒过来,华东政府这次是玩真的了。因为这个时候,欧洲国家都有足够的殖民经验,知道一但殖民地遭到当地居民强烈的反扑时,千万不要和他们硬顶,老老实实的把自己的资产都交出去,保住性命是第一要务。如果母国派军队打回来,那么失去的就都还能再得回来,不过如果母国的军队也没有用,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当然在这个时代,这种情况出现的机率并不是很多。因此面对人民军的枪口,租界的外国人都老实下来,十分顺从的交出了自己所有的产业,换取自己的平安。等着英法联军到来,击败人民军,再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

    但在租界里的中国人可没外国人这么好的心态,虽然租界是由外国人管理,但居民却是以中国人居多,除了少部份自主经营的中国商人和在租界管理机构的中下层任职的中国员工之外,大多数租界里的中国人则都是在外国人开办的工厂、企业、商铺里工作。

    无论是在租界里经营中国商人,还是在外国人开办的工厂、企业工作的中国人,基本都是依附于外国人的。当然商人自然不用说,都算是生活富裕,既使是在外国工厂、企业里工作的中国人,收入也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社会平均水平以上,有不少人甚致可以达到小糠水平。

    英法两国的商人开办的工厂、企业、商铺占整个租界的七成以上。而在整个租界里的工厂、企业中只有一成左右是以生产制造实业为主,毕竟租界的地区只有这么大,不可能建立大型工厂,开办大工业企业,既便是以实业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主要还是为维持租界的配套设施,其规模都不大;还有二成左右则是

    公共服务业;而剩余的七成中,约有五成是以进出贸易为主要经营业务,即是向中国倾销外国工业产品的窗口,也是从中国廉价收购工矿产品的渠道,更是买办商人的主要依附对像,另二成则是银行金融业,这主要也是为进出口贸易提供服务的。

    对华东




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
    于是就在第二天,李松晨约见了几名在请愿书上签名的商人,表示在5天之后,会举行一场华东政府与租界代表参与的协商会议,进行平等协商,并请他们出面组织一批商人代表和普通工作人员代表,商人代表人数为20人,工作人员代表人数为30人,这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实在进攻上海租界之前,李松晨就己经拟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来引导买办商人投资实业,安置普通工作人员,其中有些条件上海新区就可以做到,但有些必须要华东政府批准才行,因此李松晨才给自己留出了5天的时间,好做足准备。

    这几名商人听了以后,也是惊疑不定。把请愿书递上去之后,绝大部签了名的人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这毕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事情,现在华东政府没有用行政权威来压制,而是仍然延续以前的开明态度,和商人和普通工作人员进行协商,这个做派到是和清廷不同,也算是让人可以暂时放心,但能不能协商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论,还不好说,毕竟这些商人也知道,自己是为洋人办事,并不得人心。华东政府也未必会轻易放弃他们的决议,否则政府的行政权威何在不过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己经是可以令人满意,毕竟华东政府还肯平等协商,能够争取到什么成果,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

    五天以后,李松晨在原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大楼与租界的商人、工人代表会面,举行协商会议。

    李松晨首先发言道:“各位的请愿书我们都己看了,各位的想法我也清楚,不过我首先要说明我们华东政府的态度,这一次我们没收英法日俄四国商人的资产,并不是像义和团那种亡目的排外、排洋心理,否则我们没收的就应是所有外国人的资产,而不是仅限于英法日俄四国。大家都知道,日俄两国为了争夺我国的东北地区,在辽东进行大战,给辽东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伤害,我们华东政府忍无可忍,才出兵参战,击败了日俄的军队,现在基本将日俄的军队赶出了我国境內。但日俄两国并不甘心失败,在普茨茅次谈判中,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导致谈判失败,现在两国正在国内招集军队,购买武器,准备卷土重来,而英法两国则是日本、俄国的盟友及背后支持者,现在看到自己的盟友失败,也坐不住了,要亲自下场,在一个月以前己向我们华东政府宣战,因此英法日俄四国都是我们的敌人,既然是敌人,那么我们当然可以釆取一切打击他们的手段,而我们收回租界,并没收英法日俄四国商人的资产,就是对英法日俄四国的回击,让他们知道和我们为敌的后果。而且不仅仅是上海租界,英法日俄四国在中国所有的租界区,包括四国在中国的商人、产业,甚致是在亚洲地区的所有殖民地,也都是我们打击的目标。”

    这时参与协商的代表们也是一阵议论,因为李松晨将没收英法日俄四国商人资产的事情上升到了国家斗争的层面,也就意味着基本不可能有挽回的余地了,不过有一些人心里则颇不痛快,不是说好了协商吗照李松晨的说法,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那还把这些人找来做什么难不成就是听李松晨说这番话吗还有人则认为打击英法日俄四国,收回租界也就够了,但没收商人的财产就太过份了,毕竟商人既不是军人也不是政府的代表。因此也有不少人想发言,至少要把这些话说出来。

    李松晨举手做了一个虚下的动作,示意众人安静,道:“我知道各位都有话要说,不过请大家先听我把话说完,等一会儿还有的是让大家发言的机会。”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自然也不好再发言,于是都安静下来,听听李松晨还要说些什么

    李松晨又道:“当然,除了敌对关系之外,我们没收英法日俄四国商人的资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产业严重的损害了中国的民资产业发展,因此必须予以没收清除。我们没收的这些产业中,除了小部份制造业和服务业之外,大部份都是从事进出口贸易和金融的,进出口就是将外国的货物引入中国,而将中国的原材料,矿产买出去,而各位商家则是在其中协助洋人赚个过手钱和雇金。不过你们虽然是靠洋人的进出口贸易发家致富,但将大量的洋货引入国内,却导致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货物却卖不出去,工厂倒毙,而我们本民族的产业发展困难,最终只能仰人鼻息过日子。”

    说着,李松晨又举了几个民族资本兴办实业,但由于受到外国同类产品的挤压,最终竞争下过而失败的例子,这几个例子却是发生在松沪一带地区,有不少商人都还知道,李松晨最后道:“这些事情清廷不愿管也管不了,那么就由我们华东政府来管吧,我们是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了。”



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
    “因此在每个国家的发展之初,政府都会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并扶植自己本国、本民族的产业、制造业,限制外国商品的输入,让本国的产业、制造业逐渐发展壮大,一直到能够和外国的商品相抗衡竞争为止。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对本国、本民族的产业、制造业进行技术扶持,资金补贴,减税支持;对国外商品则主要是以征收高额关税的方式进行阻碍,但清廷当政时,既没有对本国产业进行扶植,也没有对国外商品加以限制,结果就造成了我们的国家、民族产业、制造业发展不起来,既使有少数的民族产业,也只是苦苦支撑,结果我们民间所用的大部份货品都只能用洋货。各位刚才都说我们华东政府的货品比洋货差不了多少,这并不是我们更聪明,更能干,而是我们华东政府采取了措施,保护自己的产业、制造业,限制国外商品,才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成就了一批自己的产业,而产品的质量也有了大幅提高。现在租界己纳入我们华东政府的管辖范围,就由我们来发展本国、本民族的产业、制造业吧。”

    听完了李松晨的讲说之后,房间里足足沉寂了2分多钟,李松晨所说的贸易保护理论,在穿越之前的社会,是很常见的道理,既使是wto组织,对发展中国家也专门的贸易保护条例,但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当然在此前也有提出过,如发展民族产业,控制关税等,但所提出的都是片面,没有李松晨所说的这样整体,但这套理论并不深奥,很好理解,不要说是商人,就是工人代表也都懂了,而且谁都说不出反对的理由来。

    见无人再发言,李松晨又道:“刚才我们说的,只是外国商品的输入,下面我们再说一下中国的产品出口的事情。”说着,李松晨顿了一顿,目光看向在场的商人代表,而所有商人都下意识的低下头去,不敢和李松晨的目光对视,显得颇为心虚,而李松晨也没有说破,继续道:“我们出口基本是矿产品、原材料,当然也有少量工艺品,这到也没什么,毕竟我们生产出的东西不如洋人,只能买这些土特产,但买出的价格是多少不用我多说了吧。”

    说着李松晨拿出一张纸,念了起来,原来这是中国对外输出的矿产品、原材料、工艺品的价格,主要包括各种矿石、生丝、桐油、猪鬃、茶叶以及丝绸、瓷器、丝织品等,还有就是国际贸易这些商品的价格,而绝大多数中国输出的商品价格都要低于国际正常贸易的价格。

    而听着李松晨念出的这些价格,不少商人都有些坐立不安起来,因为这个价格里面,就有这些买办商人的一份功劳,由于买办商人是依附于外国资本存在的,维护的自然是外国资本的利益,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自然是压得越低越好,另外也有买办商人自身的利益,出口产品的价格压得越底,买办商人从中赚取的差价就越多。而生产这些商品的中国人基本都是中小规模的手工作坊,甚致是家庭,根本无力和外国资本对等协商,再加上买办商人又从中分化、挑拔,有时还借助官府的势力进行压制,结果价格被压得极底,只能免强維持。

    李松晨又道:“一方面输入中国的商品,价格高的赚取了巨额的利润,价格低的阻碍民族资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又将价格压到最低限,利润微薄,我们要改变这种现像,因此才没收英法日俄四国的资产,现在各位认为这样做到底是该还是不该呢”

    又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个老商人道:“李区长,您说的确实都没有错,我们这些人以前做的事情也确实不好,但我们也确有苦衷啊,就像您刚才说的,我们这些人都是靠着洋人谋生,不替洋人做事,怎么能成,而且是这些事情,我们不做,还是有别人来做的;这归根到底是朝廷无能,才让洋人横行无忌,要是朝廷管得住洋人,我们这些人也不会做这些事情,华东政府没收英法日俄四国的资产,完全应该。只是请华东政府想想我们这些人的死活啊,没有洋人的商行,我们的生意都没法做了,一家老小,还有给我们干活的伙计们岂不是都要去喝西北风了,华东政府总归要给我们一条活路吧。”

    如果说在引入外国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还可以辩个一二三来,但将中国的矿产、原材料底价出口,就是没法反驳的,当然如果是对其他人,这些商人们还可以狡辩一二,如没有强迫,觉得价格低可以不卖啊。但这些商人们都清楚,这一套在华东政府面前不好使,因此也就别自讨没趣了,还是打打悲情牌。



第五九九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上)
    租界的商人和工人与华东政府达成了妥协,最失望的自然是英法日俄四国的商人,毕竞没有闹出什么大事来。不过华东政府决定将一批外国的工厂、商铺进行拍买,让一批外国商人又看到了希望。如果让和自己熟识的买办商人出面,拍下这些工厂、商铺,或者干脆是由自己出资,找个买办当白手套,这样可以确保这些工厂、商铺实际还是控制在自巳手里,或者是能够按自己的计划正常运营下去,而等英法联军击败华东政府之后,自己再从买办商人手里将这些产业收回。

    于是这些外国商人也开始行动,纷纷去找买办协商,当然也免不了一番讨价还价,虽然买办整个阶层是依附于外国资本存在,但就个人来说,有一些买办商人和外国商人还是有对等谈判的条件,而且现在的局势也是对买办商人有利,自然是要多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

    对于这些情况,华东政府自己都淸楚,不过并没有阻止,一来是能够玩这种白手套游戏的商人并不多,毕竟大部份商铺是被关停的;二来这种白手套的游戏要想成功,是建立在英法军队最终击败华东政府为前提的,如果英法军队不能击败人民军,也就无从谈起了。不过穿越者们对人民军的胜利充满了信心,因此自然就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当然更多的商人是只有失望,没有希望,只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英法军队的身上。不过这时到是传来一个令他们振奋的消息,英法联合军队终于组建完成,马上就要出发了。

    华东政府发动进攻上海的战役之后,英法两国组成联军的协商进度明显加快,因为两国的执政者都是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在什么时候可以殊毫必争、扯皮拉筋,什么时候该互相妥协,放底姿态。人民军进攻上海,让英法两国也清醒了过来,原来两国在的远东地区的所有殖民地、租界区都在人民军的威胁之下,因此必须尽快完成联军的组成。尽管联军成立之后,还需要4、5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远东,但联军成立之后,可以提振一下远东殖民地、租界区的信心,并且让华东政府的行动有所顾忌。

    于是两国首先达成一致,这支军队的名称为联合远东远征军,简称远征军。共计有英法俄荷4个国家参与,等军队到达远东之后,日本也会参与进来,远征军将分海军、陆军两个部份,但不设统一的司令部,海军司令由英国人担任,陆军司令由法国人担任,分别指挥海陆军的战斗。并且成立一个联军协调小组,英法两国各派6名参谋,俄荷各派1人参与,负责协调海陆军的配合、协作。

    海军自然是以英国为主,司令由英国的菲利普斯海军上将担任,英国将出动14艘战列舰,包括2艘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3艘可畏级战列舰、4艘邓肯级战列舰、5艘威严级战列舰,将组成3支分舰队。

    这14艘战列舰均是目前英国海军的主力军舰,其中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是英国最新锐的战列舰,均是1905年服役,首舰爱德华七世号将担任远征舰队的旗舰;而威严级战列舰被称为19世纪最好的战列舰,也是有史以来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战列舰,并为其他国家的战列舰设计树立了榜样,日本海军的敷岛级、三笠级战列舰均是以威严级为蓝本建造;可畏级战列舰则是威严级的改进型,比威严级舰船有更好的操纵性;而邓肯级虽是在可畏级的基础上设计,但整体实力是所有英国战列舰中最弱的,主要是为了追求快速而牺牲了装甲,排水量也减少1000吨左右,但航速要比其他的战列舰快1节。

    而除了这14艘战列舰之后,英国还将出动5艘大型装甲巡洋舰,8艘防护巡洋舰,22艘驱逐舰,以及30艘后勤船,可以说只凭这一支舰队的实力,在世界各国的海军中足以排进前三位了,而在英国海军队,也就是大约1/3左右的兵力,大英帝国的海军的二强标准,果然是名不虚传的。

    本来法国的海军一向是英国的劲敌,但在19世纪中后期海军的建军思路一度误入歧途,搞什么绿水海军,大建艇、驱逐舰,忽视了大型军舰的建造,结果被英国甩下,尽管在19世末期,法国海军幡然醒悟,并凭强大的工业实力建造了12艘战列舰,及多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实力现在排名世界第2,但还不到英国海军的1/3。

    这次法国也出了血本,共计出动5艘战列舰,4艘大型装甲巡洋舰,6艘防护巡洋舰,15艘驱逐舰,以及12艘后勤船。所有法**舰均单独组成分队,司令是查蒙特中将。

    俄国海军本来是世界排名第3,但在远东战



第六百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下)
    远征军的海军组成一支包括有24艘战列舰,作战军舰超过90艘,加上辅助舰船,共计超过150艘各型舰船,人数达37万余人的庞大舰队。而且英法两国在远东地区也还驻有强大的海军,仅是英国就在远东地区布置了8艘战列舰,如果远征军到达远东之后,将远东的舰队也纳入其中,那么仅是战列舰的数量就达到今人恐怖的32艘。

    而相比于海军,远征军的陆军就要显得寒酸多了,由于距离实在太远,因此远征军的陆军不可能有太大的规模。法国自然是陆军的主力,共计出动2个师、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军团;而英国则出动了2个团和一个骑兵营;荷兰也派出了一个团的陆军加入。总计军队为52万人,战马5000余匹。
1...311312313314315...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