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赫墨
后来建国后,黑市这个名字太难听,再加上从北方传过来的“鬼市”这个名字更贴切,于是朝天宫附近这一带的黑市就逐渐恢复成了最早的“鬼市”。
但若要论“鬼市”这个名字的来历,据说最早可以推溯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金陵当地的民间传说中,说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微服出访时曾路过一道观,这个道观就是后来的朝天宫,吃了一碗供香客食用的素面,并对其大加赞赏。回宫后也要求御膳房制作,谁知御厨怎么都做不出来。马皇后派小太监去道观查看时,竟然发现素面原来是由肉汤熬制。道士杀生不说,还让不知情的香客稀里糊涂开了荤。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杀死道观里的一众道士。
后来,朝天宫一带形成夜市后,有一天天亮收摊,不少摊主清点收入的时候发现,手头的钱竟然是假的,更恐怖的是,这些假钱竟然都是烧给死人的冥币!
刚开始,摊主们纷纷咒骂无良宵小,后来就有人想到,这里曾“咔嚓”过不少道士。更有人怀疑这里是阴阳两界的交叉点,清明节、中元节,子孙孝敬了些纸钱,那些被朱元璋杀掉的道士白天自然花不出去,晚上便过来淘一淘,顺带着就把这些子孙孝敬的“钱”给花了出去......
晚上那些摊主们看不出来,可第二天一早那些冥币一见太阳光,自然就显形了。于是,“鬼市”的名头迅速就传了开来......
这个传说有点恐怖,但却能很好的解释这“鬼市”的来历。
杨靖在金陵上了四年大学,期间更是来到朝天宫古玩市场无数次,这些有关于朝天宫鬼市的传说他自然听过不止一遍两遍。
这个传说虽然有点吓人,可杨靖根本就不信那些东西,尤其是杨靖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听很多人说过,在八十年代初期朝天宫的鬼市上曾经出过什么什么的好东西,什么人花了十几块钱就买了什么什么大开门的老物件......
鬼市出好玩意儿,这一点无论是在燕京的鬼市还是在朝天宫的鬼市,甚至是放眼全国各地早期的鬼市,都是一个近乎于真理一样的事实。
尤其是在上
第二八二章 再兴九谷
像这种在同一件瓷器上呈现出或大红大绿、或黑白相间、或五颜六色色彩的瓷器,除了曰本瓷器之外,杨靖实在是想不起来还有哪一国的瓷器会有如此明显的特征。
虽说华夏的瓷器中也不乏有唐三彩、釉下彩瓷之类的带彩瓷器,但华夏瓷器中的颜色绝对不会像曰本瓷器那样花花绿绿的。
最关键的是器型,曰本瓷器虽说师承于华夏,可是小地方就是小地方,做出来的瓷器也缺乏一种大气。像眼前这十多个曰本瓷器,在看惯了华夏老祖宗烧制的那些精品瓷器的杨靖眼中看来,怎么看怎么都透露着一股子小家子气。
不过能在这个年代看到曰本瓷器,还是比较罕见的事情。这才是1982年,还远远无法和原时空的二十一世纪那样,时不时的就能看到曰本瓷器。在这个年代,曰本虽然和华夏关系已经和好了,可曰本瓷器还是很少出现在华夏境内的。
那眼前这十多个曰本瓷器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靖用金陵话问摊主:“老板,可以上手吗”
杨靖在金陵上了四年学,金陵话说的还是比较流利的,最起码不仔细听根本就听不出来他是外地人。
那老板一直没有说话,这个时候也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杨靖见状,伸手拿起了一个直径在二十七八公分左右的盘子看了起来。
这个盘子通体是深蓝色的,不过在上面还有一些黄、青、绿、紫等一些颜色,乍一看,就好像是某个调皮的孩子打翻了调色板一样。
当然,这些色彩虽然有些杂乱,但绘制的图形倒还算规整,像花瓣,又有点像溅射图形,虽说杨靖瞅了半天也没瞅出来这个盘子上的图形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不过这个图形给人的感觉到还算是挺舒服的。。
几乎是下意识的,杨靖就发动了“鉴定”技能,结果圣戒给出的答案却是让杨靖楞了一下。
“再兴九谷,1880年,阿部碧海。”
按照曰本对瓷器的读法,“烧”就是瓷器。
在曰本瓷器中,要论最著名的,莫过于九谷烧了。九谷烧虽说不是曰本最早烧制的瓷器,但却是曰本国内最著名也是艺术性最高的瓷器。
最早的古九谷烧是受了九州有田烧的染绘影响,同时与北方加贺地方的瓷器风格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据说是加贺大圣寺的初代籓主前田利治命令家臣后藤才次郎,于明历年间沿大圣寺川而上,于深山间的荒僻村庄九谷所开之窑,一直持续到元禄初年。为了与幕末开始的“再兴九谷”有所区别,一般习惯都称作“古九谷烧”。
也就是说,九谷烧其实是分为两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从出现九谷烧开始,一直到1730年停窑,这个时期的九谷烧就是“古九谷烧”,是最早的九谷烧。
从1810年开始,春日山窑在金泽诞生,这样进入了一个九谷瓷器再次复兴的时代。形成了春日山窑流行不木风;吉田屋窑倡导恢复古九谷瓷风格;官本窑则以红彩精细描画见长;永乐窑则草创出金斓手手瓷器等流派。
这个阶段的九谷烧,被称为“再兴九谷”。
而手里的这个盘子竟然是产自1880年的,显然是一件再兴九谷烧。虽然杨靖对于这个“阿部碧海”是何人有点搞不清楚,但直觉告诉杨靖,这个盘子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老物件。
其实不管是谁烧制的,不管是不是曰本瓷器,1880年的瓷器,距今已经超过了一百多年,再怎么说都是一个大开门的老物件。
1880年正好是光绪六年,这个年代烧制的瓷器,哪怕是民窑的,价值也算可以啊。
杨靖不动声色的放下了手里的这个盘子,又拿起了一个茶杯,这个茶杯和刚才那盘子颜色差不多,极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经过鉴定,果然,这个茶杯也是出自“阿部碧海”,不过时间要早了三年。
而且这个茶杯还是一套的,四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凑在一起恰好是一套,而且保存的还挺好。
在茶文化中,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寓意着东西南北或者是春夏秋冬,因此大部分茶具都是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的。
放下了这个茶杯,杨靖又看了看剩下的那些瓷器,发现还有三个大小不一的碗和一个好像是敞口瓶一样的瓶子,以及一个比蒜臼子大不了多少、还带着盖的罐子。
这些瓷器合起来一共是十一个,杨靖都挨着个的上了上手,并鉴定了一番,发现这些曰本瓷器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
杨靖放下了手里的瓷器,指着这是一个瓷器问老板:“老板,你这些瓷器怎么卖”
老板看着杨靖,伸出了两个手指头冲着杨靖摇了摇。
这个手势让杨靖很纳闷,于是他小心的问道:“二十”
那老板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脸上也浮起了意思恼怒的神色,继续使劲的晃了晃。
杨靖楞了一下,很显然,二十猜错了,于是他小声的说了一声“难道是两块”
那老板干脆放下了手,不再理睬杨靖。
杨靖也是觉得有点烦,你说你丫就是一摆摊的,有客户问价格了,你丫不说话也就算了,还玩这种猜谜游戏!
&
第二八三章 这幅画......
杨靖也说不上来那副画为什么会如此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可偏偏,那种强烈的吸引感就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要走过去。
这种感觉让杨靖悚然一惊,从小到大,他还从来不曾遇到过这样的感觉,那种强烈的被吸引感,就好像......嗯,就好像是身体内的某一种东西被那副画吸引。
“嗯自己体内的某种东西被吸引”回过神来的杨靖立刻就意识到真正被那副画所吸引的好像并不是自己,而是体内的那枚圣戒!
杨靖立刻询问圣戒,结果出乎杨靖意料的是,这段日子几乎对自己的问题知无不言的圣戒,在这个时候竟然没有了动静。但杨靖作为圣戒的宿主,他却能清楚的感觉到圣戒对那副画的渴望。
就好像一个在沙漠中渴了五六天的旅人,忽然之间看到了绿洲所产生的那种渴望......
自从得到了圣戒,圣戒似乎还从来不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让杨靖很震惊。同时,圣戒的这种不同寻常的表现,也让杨靖忽然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这幅画卷既然能够强烈的吸引圣戒,那么拿下来肯定是没错的!
正所谓“有杀错没放过”,说的可不就是这么一个理儿
虽然杨靖现在还无法知道为什么这幅看起来颇有些破旧的画卷为什么会给圣戒带来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可既然出现这种情况,拿下来绝对是没错的!
于是杨靖也顾不上回去了,连忙跑了几步,来到了那位正在收拾摊位的中年男子跟前,笑着说道:“这位大哥,能否慢一点收拾让我看一看那幅画”
那位中年男子楞了一下,看了看杨靖,又看了看天色,有点为难的说道:“大兄弟,这天都亮了,我要是不走的话,一会儿可能就有管理员来抓了......”
这年头,金陵和燕京没啥区别,大动乱刚刚结束没几年,老百姓的心头还是非常警惕的。尤其是鬼市上的这些摊主,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抓住,然后就有极大地可能被扣上一个投机倒把的大帽子逮进去......
此时离得那幅画近了,杨靖更能清楚的感受到圣戒的渴望了。因为圣戒已经与自己融为一体了,连带着杨靖看向那幅画的时候,也是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一口唾沫,那模样,十足一个憋了二十年的老色.鬼看到了一个千娇百媚、搔首弄姿的大美女......
幸亏那位中年男子在说完那句话就继续低头收拾自己的摊位,否则要是让他看到杨靖这幅模样的,说不定立刻就得被吓跑。
杨靖抓耳挠腮想了想,眼看着那位摊主就要收拾好摊子了,杨靖也顾不上别的了,低声说道:“这位大哥,下个月我的外祖父过生日,他老人家非常喜欢水墨山水画,所以我就想在我外祖父过生日的时候,送他老人家一幅画当做生日礼物。我刚才看到你手里那幅画卷好像正是山水画,所以我就......”
杨靖话没有说完,那位中年男子就摆手打断了杨靖的话,笑呵呵的说道:“大兄弟,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如果你真想要的话,咱们不如换个地方继续谈。喏,你看那边,好像有人来了,我得赶紧撤。”
杨靖顺着摊主所指的方向看过去,借着微亮的天色,隐约能看到远处好像有一伙人正在向这边走来。
这个年头虽然没有城管,可这个时候的公安却要更厉害。别忘了,这年头华夏还没有全面禁枪,这个时代的正式民警更是可以配枪巡逻,不像后世那样,没有重大出警任务,民警是不允许配枪的。
杨靖回过了头说道:“大哥,你去哪儿我跟你一块过去吧。”
那中年男子点了点头,利索的上了三轮车,又指了指三轮后斗的边帮说道:“你坐那儿,我带你走!”
杨靖有心说“不用”,可转念一想,这位摊主已经把东西都拾掇到三轮车上了,而且上面还盖了一块已经脏兮兮的大白布做掩饰,人家直接骑着三轮走估计没有人会注意,可要是自己跟在后面小跑,那关注的人必然就多了。
想了想,杨靖一屁股就做到了三轮车的边帮上,那中年男子也不含糊,腿上一发力,三轮车顿时就快速的启动了起来。
哪怕拉着杨靖这一百四十多斤,三轮车依然跑的很快。
待到三轮车拐了一个弯离开了朝天宫西街,那位蹬三轮的中年男子这才扭头问道:“兄弟,你是哪儿的我听你这口音不像是金陵当地人啊。”
杨靖楞了一下,随即笑道:“大哥,我是南边江宁县的,不过我父亲当年当兵出去就一直没回来,我也一直在北方鲁省生活,这不我外祖父过七十大寿,我和我妈就一块回来给我外祖父拜寿。”
“噢,我说呢,怪不得你的口音中带有一丝鲁省的味道。”顿了顿,那中年男子笑道:“说来咱俩正好有点相反,我妈娘家就是鲁省的,六零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家里吃不上饭了,连我爹都饿死了,我妈就领着我和我妹妹逃难来到这边,后来我妈又嫁给了我现在的这个父亲,我就留在了这边。哎,这一晃都二十多年了,我当年跟着我妈来这边的时候才十来岁......”
杨靖这才明白,原来这个看起来都有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现在竟然才三十多岁。
第二八四章 一万块!
屋里最显眼的就是一个在后世南方很罕见的火炕,足足占据了这间屋子的一半面积。
其实火炕并不是在北方独有的,早在明朝小冰河时代,火炕在江南这一带就很盛行,不过后来火炕就渐渐地少了。
在这个年代的老房子里能够看到这种火炕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争把炕上的东西清理了一下,清理出来了一长溜地方,然后把那个画轴放在了炕上。
这个画轴并不宽,杨靖最多也就是三十厘米,但画轴却粗的有些吓人,很显然,这幅画的长度应该很惊人。
“这是我们老赵家的祖宗亲笔画的一幅水墨山水画,足有六米多长。”赵争说着,非常小心的打开了画轴,露出了里面的画作。
当这幅画作刚一展开的时候,杨靖只感觉到圣戒的那种渴望更盛了,很显然,圣戒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吸收这幅画作中的人文宝气。
这幅画并不是用纸画的,而是绢本,只不过这幅画的颜色都已经泛黄了,很多地方甚至都有点破损了。
画中画的是一条大河,河上舟楫往来,一副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繁华模样。随着画卷的逐渐展开,大河的两旁出现了山岭,在远处还有一面高大雄伟的城墙,城墙上旌旗飘扬。
“画的很一般......”杨靖心中暗暗想到,他虽然不是很精通字画,可一幅画的好坏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虽然画卷上的墨迹都有些淡了,有些地方甚至都模糊了,可这幅画画的只能说是一般,没有书画大家笔下的那种大气,更没有那种细腻,只能说是普普通通而已。
大河、码头、船只、山岭、城墙、人流,共同构成了这幅长达六米出头的画卷,为了让杨靖看清楚整幅画卷,赵争不得不一边展开,一边慢慢的收起。
看着看着,杨靖就觉得眼前这幅画很熟悉,仔细的想了一想就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大哥,这画里画的莫非金陵城这条大河就是长江”杨靖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赵争小心的收起了画卷,微笑着点头说道:“没错,杨兄弟,你这眼力还是蛮厉害的,一眼就看出了这幅画卷中画的是什么。没错,这幅画正是家祖画的金陵城。”
“嘶......”杨靖再次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真没想到这幅看起来很一般的画卷,竟然把金陵城给画出来了。
“呵呵......”赵争苦笑了一声,“估计你也看出来了,这画也就是一般啊!不过杨兄弟,不瞒你说,这幅画是我们老赵家保存了八百多年的老画了,一直是我们老赵家的传家之宝。这次要不是我父亲病重,实在是没钱医治了,我妈也不会允许我拿出这幅画来卖。哎,当年大动乱的时候,这幅画让我藏在了房梁上才没有被那帮家伙搜走,结果千藏万藏,最终也是免不了要卖出去的结果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