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杨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一旦陛下怪罪,你担当得起吗”
有王旦率先开口,潜藏在人群中的文臣们,也就不再掩饰的站出身,对扎马合青木口诛笔伐。
扎马合青木冷冷的扫了一眼那些叫嚣的文臣们,淡淡的道:“什么圣人门徒不圣人门徒的,我不懂。我只知道,皇宫前十丈之内,无令不得擅入,否则杀无赦。
作为御前侍卫,守卫皇宫是我的职责,不论谁擅闯皇宫,我都不会刀下留情。”
王旦刚要开口反驳,却听扎马合青木幽幽的道:“据我所知,皇宫前十丈之内,无令不得擅入,这一条规矩,就是你们圣人门徒定下的。
难道,在你们眼里,你们定下的规矩,你们就不需要遵守
还是说,你们觉得你们圣人门徒,有资格凌驾于大燕国律法之上。
又或者说,你们觉得你们天生凌驾于所有百姓之上”
“你!”
王旦张嘴想要反驳,却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他更不敢承认,儒生们可以凌驾于大燕律法之上。
也不敢当众说出,士大夫凌驾于百工之上的话。
大燕国律法中,并没有对大燕国的百姓做出任何的三六九等的等级制度。
凡燕国臣民,拿的是一样的户籍凭证。
所以,这两点,任何一点王旦都不敢承认。
只要他承认其中一点,那么整个王家就会跟着陪葬。
而王家,不仅会成为儒家的罪人,也会成为大燕国的罪人,被钉在耻辱柱上。
扎马合青木的话很犀利,几乎把文臣们能找出的话柄全部被堵死了。
一帮子愤怒的口诛笔伐扎马合青木的文臣,当即愣在了原地。
场面一度变得很尴尬。
向家大郎,打破了这个尴尬的场面。
他看到了王旦,就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连滚带爬的跑了过去。
“王兄,救我!王兄!救我!你不是说没有危险的吗他们杀人!他们杀人!”
向家大郎跑到了王旦面前,拽住王旦的袖子,大声嘶吼。
王旦差点没羞的找一个地缝钻下去,他愤怒的扯出了向家大郎手里的衣袖,一把推开他,低吼道:“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向家大郎抬着手,直愣愣的愣在了原地。
他不明白,以往对自己和颜悦色,对自己夸赞有加的王兄,为何如此不顾情面的恶语相向。
王旦却没有顾忌他的心思,反正向敏中已经跟王家绝交。
向家大郎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他自然不需要再继续陪着向家大郎演下去。
王旦踏前一步,恶狠狠的盯着扎马合青木道:“皇宫前十丈之内,无令不得擅入。这个本官知道,本官站在十丈之外,你总不可能动手杀人吧”
扎马合青木淡淡的瞥了他一眼,不咸不淡的道:“十丈之内归我管,十丈之外归吕蒙正管。只要他不治你们闹事的罪责,你们想怎样,跟我无关。”
“好!”
王旦咬牙叫了一声好。
他根本就没有请示在不远处吕蒙正的意思。
直接吩咐那些文人们,到了皇宫门前十丈的位置,缓缓坐下。
他们一个个坐的端端正正的,在哪里大声的诵读着之前准备好的文章。
一篇篇劝杨七向善的文章,频频被齐声诵念而出。
&nb
第0869章 向敏中的选择(今晚一更)
文人、文臣们还处在震惊和哀嚎当中的时候,燕京城的百姓们惊呼一声,犹如一阵风一样的向四处奔走而去。
选官制度的倾斜,代表着很多很多。
至少,现在百姓们心中觉得,能考上圣旨中提到的那几所大学堂,就代表着有资格做官。
人情社会是我国社会的一大特点。
谁都希望家里能出一两个官员,他们遇事以后好有些照应。
在古代以宗族为体系的生活中,百姓们把这一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百姓们一哄而散。
徒留下了文人、文臣们孤零零的愣在原地。
自有科举制度以来,文人们就像是得到了上天的照应,一路横行无忌。
科举制度说是在天下间选有能之士。
可实际上,最先进入朝堂的一批文臣们,他们会不同程度上的培养一大批的末学后进,成为他们以后辞官以后,继续富贵下去的桥梁。
甚至,有些文臣,利用职权之便,干脆直接让家中子弟去参与科考,混一个功名。
百姓们皆以为科举是一个很公平的制度。
然而,科举并不是一个很公平的制度。
至少在文臣们把持宋朝科举的时候,科举制度就一点儿也不公平。
每次宋朝朝廷科举取士,录取的人数仅仅只有三百多人左右。
而在这些人中,除了极少数的真正才华横溢的人用来充门面外,剩下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通过各种人情关系或者是送贿赂买来的功名。
这几乎已经成了宋朝官场上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纵然是皇帝看到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实在是牵连太广,几乎每一个文臣或多或少都有参与。
皇帝也没办法下重手。
因此,宋朝的科举制度,看似是在向天下取士三百多人,可实际上,天下云云学子,能拿到的名额,却仅有十到二十多个。
这也是杨七为何非要跟儒家过不去的原因。
他本身就是从科举场上走了一遭的人,对这些个弊端,自然了如指掌。
杨七一言几乎断绝了科举路。
这让文人、文臣们难以接受。
因为杨七不仅断绝了他们的科举路,同样也断绝了他们的富贵路。
一些心如死灰的老文人,差点没一头撞死在宫墙上。
另一位领头的人在这个时候,苦着脸看向了王旦。
他需要王旦拿一个主意。
王旦眼看着所有前来请命的文人们以一种莫名的眼神看着他,他后背有些发汗。
那种眼神他能感觉到是什么意思。
这些被他蛊惑而来的文人们,心里都有怪罪他的意思。
若不是他蛊惑大家过来请命,也许就不会发生被断绝仕途的事。
文人们心里怪罪王旦,王旦也很无奈。
他也没料到杨七如此刚烈,如此狠辣。
眼看着文人们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危险,王旦知道,这个时候他必须该说些什么。
“咳咳……”
轻咳了一声,王旦沉声道:“诸位,陛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感觉到了诸位给的压力。眼下陛下暂停了科举,天下文人们皆无晋升之路。
到时候,他们势必会狠上诸位。
被天下文人们狠上,会有什么下场,想必诸位比我心里更清楚。
事到如今,你们看着我也没有用。
唯有以死相谏,劝陛下收回成命。”
这天底下,没有人是傻子,更没有人会一直被蛊惑下去。
许多的文人们已经感觉到了自己上了套,他们对王旦怒目相向。
可是仔细想想,如今他们劝谏不成,却惹了一个大麻烦背在了身上。
唯有王旦的建议,才能帮他们甩掉大麻烦。
有人恶狠狠的瞪了王旦一眼,低声嘶吼道:“你狠……”
丢下了这两个字,汇聚在皇宫门前的文人们,开始继续请命。
一个个言辞,远比刚才犀利的多,也激进的多。
人群外,向家大郎早就看傻了。
&n
第0870章 美人计(今天最后一天了,大家再忍忍)
十年!
暂停科举十年。
这就是向敏中给出的时间。
不得不说,抛却了儒家门生的身份以后,向敏中也是一个狠人。
一口气在杨七原先五年的时间上,又扩充了一倍。
在这个人口普遍寿命极低的年代,十年时间,意味着有可能近两代人,都没办法再参加科举。
一些寒窗苦读了十年的儒生,彻底失去了进阶的路径。
这对整个士林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杨七瞥了圣旨上那个大大的十字,略微挑了挑眉毛。
向敏中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一样,惭愧的低下头。
杨七低声问道:“为何是十年,你知不知道,十年时间,对整个士林而言,会造成多大影响。你又知不知道,今日的事情传出去以后,你如何在士林里立足”
向敏中沉吟了一下,低着头,沉声道:“今日过后,纵然臣想在士林混,只怕士林也容不下臣。与其如此,不如把事情做绝一点。”
杨七一愣,笑了,“你倒是狠辣……你以诚心待朕,朕也不会亏待你。朕欲在燕国建立几所培育储备官员的大学堂,西北方面,是大同书院,有种放坐镇,朕放心。金陵方面,会新建金陵大学堂,到时候吕端会兼顾金陵大学堂,朕也放心。
而今,只有燕京大学堂的主事的位置尚空缺。
燕京大学堂,作为都城的学堂,朕对它期望很高。
然而,相比于大同书院,燕京大学堂起步要晚。相比于金陵大学堂,在教授方面,又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朕需要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帮朕创立好燕京大学堂。
朕看好的这个人就是你。
如今你自绝于儒家,朕也可以放心用你。”
向敏中微愣,然后躬身施礼,诚恳的道:“多谢陛下厚爱。”
杨七缓缓点头,又道:“令郎并不是一个善于心计的人,留在燕京城里,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朕打算让令郎去汉城大学堂学习几年,然后在西南落地生根。
相比于东北、东南、西北等地,西南的百姓心眼没那么多,西南的官员也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令郎混一世富贵,应该不成问题。”
向敏中闻言,深深的向杨七一礼。
皇城外,文人们闹事,向家大郎也算是其中的主谋者之一。
杨七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帮他妥善的安排了以后的事情。
杨七为了让向敏中安心做事,他能让步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一份恩典。
向敏中对杨七,感激涕零。
“近几日,安心的准备燕京大学堂的事情。朕暂停了科举,选择从大学堂里考核抽调的方式取仕。一旦燕京大学堂成立,到时候前来报名的学子势必会如蜂拥。你要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一应物品、钱财,稍后朕会派人给你送过去。”
“诺”
向敏中躬身施礼以后,退出了御书房。
杨七拿起了那一卷圣旨,递给了陈琳,淡淡的道:“出去宣旨吧。”
陈琳缓缓点头,拿起了圣旨,直奔皇宫外。
皇宫外正在请命的文人们,看到了陈琳重新出现在了皇宫外。
他们不由自主的泛起了希冀的目光。
事到如今,他们不求杨七回收回酷刑,他们只求杨七能收回暂停科举的政令。
然而。
结果却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新的旨意,直接在原有的暂停科举五年的基础上,增添到了十年。
当陈琳宣读过圣旨以后,皇宫外一片哀嚎。
文人们硬,杨七比他们更硬。
硬碰硬,杨七不惧任何人。
最终,受苦的只有文人们。
王旦等人脸色铁青,他们没有想到,杨七居然这么狠。
纵然杨七这么做会得罪整个士林,他也没有任何犹豫。
由此可见,想用逼迫的方式逼杨七服软,只会让事情越闹越糟糕。
眼见文人们以愤怒的眼神看着自己,王旦当即心头暗叫一声不好,撒腿就跑。
文人们如同发怒的公牛,一拥而上,去打砸那些蛊惑他们前来请命的文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