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杨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嘶”
杨七这一句话,够狠。
一下子捏在了百官的七寸上。
堵住了一大部分官员的嘴。
但是,仍然有硬骨头的。
比如御史。
只见新任监察御史,摘下了头顶的乌纱帽,大踏步的出了班列,到了杨七面前。
“陛下要查,尽管查,臣不怕。”
“陛下,自有王朝以来,唯有仁君才能善的民心,也唯有仁君,才能让百姓们过的更太平。似柴纣、暴秦,皆以严酷著称。
他们的下场,陛下应该清楚。
我大燕初定,正是需要稳定人心的时候。
段不可以以酷刑示人,闹的百姓人心惶惶。
更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有机可乘。
臣为天下臣民,为陛下的万年社稷,恳请陛下,停止酷刑。”
年仅三旬的御史,脸色刚正,宛若魏征再世,一脸凝重的盯着杨七,苦口劝解。
杨七非但没有在
第0866章 螳螂捕龙?
由于读书的人稀少,导致了读书人在社会上独特的地位,使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是有学问的人,都是高人。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社会赋予了他们独特的地位以后,许多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忘记了修身、治国、平天下。
他们一辈子追求者功名利禄,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起家’。
因为他们掌控着天下喉舌,所以他们将自己的缺点掩饰的很好。
直到今日,被杨七赤果果的拆穿,陈琳和彭湃二人才感受到了他们身后丑恶的嘴脸。
当然了,儒家门徒当中,还有许许多多为国为民的忠义之士存在。
只是,杨七没有那个时间,去一一甄别。
大燕国如今国土辽阔,所需的官员数以万计。
杨七要花心思去拆穿他们的伪装,那还不得被累死
杨七如今就是想要借用国朝大势的浪潮,淘去儒家门徒中的沙砾,保留那一小撮真正的黄金。
儒家在中原大地上根深蒂固。
杨七要对付儒家,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陈琳和彭湃知道杨七要面对儒家,自然也能够感受到里面所要遇到的困难。
对于杨七的命令,他们二人没有迟疑,转身出了御书房以后,就去开始悄无声息的安排人手去准备。
等到陈琳和彭湃离去以后,杨七吩咐扎马合青木封锁了御书房的宫门,等待今日事情的发酵。
菜市口的凌迟之刑依旧没有停止。
刚劲的御史还笔直的站在乾元殿内。
百官们下了朝以后,再也没有心思去管束菜市口刑法的严酷。
他们把所有的目光放在了皇宫里,放在了乾元殿上。
在燕京城内的酒楼、妓院、红楼里,他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商量着如何让杨七撤销了对那位站在乾元殿的御史的禁令。
一晃。
一日时间悄然而过。
翌日。
清晨。
百官们联合在一起,一同上奏杨七,奏折犹如雪片一样涌入到了御书房。
或秉笔直言的、或口诛笔伐的、或哀声恳求的,层出不穷。
杨七眼看着对方在龙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冷冷的一笑。
“让人拿出去全部烧掉……后面送来的同类的奏折,一并烧掉……”
堆积如山的奏折,瞬间被清空大半。
杨七这一举动,仅仅过了一个时辰,就被宫外的百官们所知晓。
百官们惊愕之余,再次聚首在了一起。
燕京城第二大酒楼内。
一行官员们沉闷的坐在了一间幽静的雅间内。
“嘭!”
御史大夫阴沉着脸,拍着桌子骂道:“昏君!当真是昏君!施用酷刑,逼死言官,桩桩件件,皆是昏君所为。”
吕蒙正端端正正的坐在上首,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王旦坐在次席,却对这一场私会,拥有着一定的话语权,他认真的看着百官们,沉声道:“诸位,现在不是讨论陛下是否昏庸的问题。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救出曾御史。
一旦曾御史死在乾元殿,以后我等在陛下面前的话语权,就会大大的减弱。
诸事,必定会被陛下一言决断。
陛下若是专权,我等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我们能怎么办,我们御史,只能上书奏事。可是我们送进去的奏折,陛下连看都没看,就派人拿去焚毁了。我们纵然有天大的道理,陛下不听,也无可奈何。”
御史大夫愤愤不平的道。
户部郎中沉吟道:“陛下不重视我等,显然是我等的分量不够。若是苏相公、寇相公、吕尚书等人上书,陛下必然不会轻易的处置。”
王旦微微眯起眼,瞅了一眼吕蒙正,“如今在燕京城里,能在陛下心中有些分量的,就剩下了我父,向尚书、吕府尹三人。
我父如今在军机阁任职,没办法参与我们文臣们的事情。
向尚书闭门谢客,称病不出。
就只剩下吕府尹一人了。”
御史大夫闻言,愤愤不平道:“向敏中就是个匹夫,小人一个。他见到了陛下生怒,就躲了起来。一点儿为同僚出力的心思也没有。他还算不算是文人”
吕蒙正听了王旦的话,心头一凸。
他暗自苦笑,难怪今日王旦非要他坐上首,敢情是准备推他当出头鸟。
细细数一下在杨七面前当出头鸟的人,如今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王郎中抬爱,在下在陛下心里哪有什么分量。诸位也都应该知道,在下曾经在汴京城的时候,得罪过陛下。若不是寇相公、吕尚书等人求情,只怕在下早已身首异处。
所以,在下在陛下的心里,非但没有多少分量,反而还有一些旧怨。
在下若是执意上书陛下的话,只会火上浇油。”
吕蒙正是什么人
那是在汴京城朝堂上混迹了多年的人物。
论资历,王旦跟他有天壤之别。
王旦他们这点小心眼,他如何能够看不出。
他一开口,三言两句就将此事推脱了出去。
王旦眉头微皱,看着吕蒙正道:“吕兄这是推脱之词”
吕蒙正苦笑道:“非我推脱,而是事实。诸位若是敢用御史的人头赌一把的话,在下也可以试一试。”
御史大夫当即瞪起眼,怒吼道:“人命岂能儿戏……”
言到此处,众人皆沉默了下来。
他们到这里,就是想下套让吕蒙正去当出头鸟,如今吕蒙正不接这个茬,他们有点为难。
沉默了良久。
王旦忍不住开口,“难道我们就这么坐下去,眼看着陛下逼死御史言官”
“我有一计,可以一用。”
“什么计策”
有人开口,众人惊喜的循声望去。
却听那官员道:“逼一逼……”
“如何逼”
“燕京城内的文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若是能聚集数百人,堵在宫门口。到那个时候,陛下就算是想要安稳的坐着,恐怕也难。
只要他们堵在宫门口,不吃不喝,跟宫内的御史齐心合力。
陛下到那个时候,就不得不出来。
除非陛下以后不想再用文人。”
“嘶”
众人闻言,皆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个办法狠。
等同于逼宫。
杨七若是真的眼看着这些人全死在燕京城,只怕天下间文人,再也不会为他所用。
在场众人,唯有王旦目光炯炯的道:“这个办法可以一试。”
御史大夫站起身,道:“我跟他们皆有交际,我去联络他们。”
王旦点点头,然后对其他人道:“我们也不能闲着,应当派人去联络吕尚书、寇相公、苏相公等人。一会儿我再去一趟向府。”
吕蒙正心中长叹了一口气,低声道:“你们找人闹事归找人闹事,但是仅限于宫墙前,不得让人扰乱燕京城里的百姓。不然,到时候在下就很难做了。”
然而。
失去了利用价值的吕蒙正的话,根本没人在意。
众人们像是没听见一样,离开了座位,匆匆离去。
徒留下吕蒙正一个人在坐上摇头苦笑。
“是不是觉得他们很市侩”
一声调笑的声音在吕蒙正身旁响起。
吕蒙正微微一愣,看了过去。
只见他坐的那个雅间的墙壁,忽然被人从另外一侧推开。
一瞬间,两个雅间,通连在了一起。
吕蒙正看到了坐在另外一个雅间里,自斟自饮的人。
当即,他脸色大变,慌忙起身,躬身施礼,“臣吕蒙正,参见陛下……”
谁也没料到,原本应该在皇宫里坐着的杨七,不知道何时,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另一个雅间。
而之前官员们的谈话,只怕杨七早已一字不漏的听进了耳中。
 
第0867章 暴风雨前的风声
对教育的科普,杨七一直在进行。
最早是在军中,然后又在西北四府。
如今,六年多时间过去了,杨七培育出的读书人,早已超过了百万。
虽然每一年,大同书院内结业的学子们不多。
可是,论起底蕴,杨七绝对是历朝历代最丰厚的。
而这一份底蕴,每时每刻,都在悄无声息的增加。
别的朝代罢考,肯定会对朝廷取士造成影响。
甚至得通过其他诸如招贤、举荐等方式弥补。
但是杨七不需要。
他只需要耐心的等待着他培育的读书人们茁壮成长起来即可。
所以,杨七对儒家门徒的依赖,并没有那个迫切。
这也是他敢对儒家门徒下手的一个重要因素。
换成其他朝代,其他君主,即便是看到了弊端,也只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被一叶障目。
儒家门徒现在就被权力、**、金钱遮住眼,让他们还没有看清楚他们的处境。
他们依旧以那种老眼光看待事务,觉得大燕国没有他们不行。
事实上呢
大燕国离开了他们,照样运行。
杨七和吕蒙正攀谈了许久。
吕蒙正离开了酒楼以后,一路回到了衙门。
他吩咐了衙门口的衙役们,让他们守好门,任何跟政务无关的人,他都不见。
从今日起,他只想做一个真真正正为百姓做事的官。
其余的事情,与他无关。
就在吕蒙正跳出这个烂泥潭的时候。
王旦正坐着轿子前往向府,准备拉向敏中下泥潭。
从远处看去,向府并不奢华,但是却占据着燕京城内比较繁华的位置,占地面积也足有上百亩。
向府门口的老仆,呲着牙花子,打了一个哈欠。
瞧见了一顶轿子摇摇晃晃停到了府门口。
他伸了一个懒腰,不紧不慢的徐徐道:“轿子就别停在门口了,我家老爷不见客。”
王旦掀开了轿子的门帘,淡然道:“连我也不见”
向府老仆瞧见了王旦,赶忙爬起身施礼,“原来是王府的小老爷,小人给您见礼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