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丰碑杨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如此刚强铁血的祖制,不论文武,皆以军礼遵从。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有杨七说的这祖制在,只要有人侵犯大燕,任何燕国百姓,不论高低贵贱,皆可化身为卒,勇击之。

    这就是一位武皇帝的霸道。

    杨七很满意每一个燕人的反应。

    他缓缓道:“今日定元,号乾元,今岁为乾元元年,此后万万年,皆以乾元为号。”

    这一句话,可把所有人惊的不轻。

    这句话的涵义就是,只要燕国不灭,国号一直用乾元。

    以后历代皇帝,皆不能改。

    也许,千年以后,世界将不再以公元为计,而是以乾元为尊。

    ……

    在山呼海啸中,在百姓们激动的呐喊声中。

    杨七率领着文武百官们,前往皇宫最大的乾元殿。

    而今日的一幕,也随着百姓之口,以及朝廷的文书,传给所有燕国臣民。

    乾元殿内。

    杨七高坐龙椅之上。

    他望着坐下的满朝文武,高声道:“诸位随朕历经百战,建立燕国,劳苦功高者,不知凡几。诸位了解朕,朕也了解诸位。

    朕不喜欢将虚的,高官厚爵,诸位应当领受。

    但丹书铁卷一类的东西,朕却不会发。

    朕不希望诸位以后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更不希望诸位仰仗着功劳,胡作非为。

    更不希望诸位的儿孙,因为诸位的功劳,变成米虫,腐蚀大燕。”

    杨七话音落地,满朝哗然。

    群臣议论纷纷。

    若不是杨七威严高深,恐怕早就有人跳出来质问了。

    杨七扫视了一眼群臣的反应,缓缓道:“朕知道,历朝历代以来,封赏的功臣们,皆可以借此蒙阴几代人,让他们富贵百年。

    然,历朝历代的下场,你们也看到了。

    勋贵们腐朽,趴在朝廷、百姓身上吸血,将一个偌大的国家,腐蚀的千疮百孔。

    导致一个个王朝覆灭。

    这不是朕愿意看到的。

    朕更不愿意看到,诸位中有人因为仗着功劳胡作非为,最终被朕送上断头台。

    朕希望,跟诸位全一场君臣情谊。”

    然而。

    杨七纵然如此解释,群臣们的情绪依然不高。

    很显然,不能让子孙后辈躺在功劳簿上富贵百年,触及到了他们底线。

    但是,杨七并不在意,他依然自顾自的道:“朕知道诸位心里此刻恐怕生出了不少怨念。但是朕决定的事情,绝不会更改。

    当然了,朕也不可能绝了诸位的子孙后辈的富贵。

    我大燕国的国策,就是量才适用。

    只要诸位的子孙后辈有才华,有能力,完全可以大大方方,不需要有任何顾忌的出现在朝堂上做官。

    他们不需要藏拙,更不需要混吃等死。

    朕不会猜忌任何人。

    倘若你们的子孙后辈真有本事,纵然一门高官厚爵,朕也能接受。”

    杨七缓缓站起身,声音拔高了好几度,高声喊道:“朕不怕你们谁家在朝里官多……一句话,能者上,庸者下。

    有本事吃肉,没本事吃糠。

    自己没本事,谁也怨不得旁人。”

    文武百官们闻言,对视了一眼,缓缓低头施礼,“吾皇圣明……”

    杨七虽然封死了他们的子孙后辈躺在功劳簿上吃富贵饭的路,但是并没有把他们的路彻底封死。

    也算是给了他们一点点安慰。

    特别是文官们,再听到了杨七这句话以后,心里不仅没有了怨气,反而多了一些喜色。

    对于他们而言,调教子弟的手段,远比武官们要高。

    杨七如今开了门路,他们就不用再顾忌什么,完全可以把家里的子弟们往官员队列里塞。

    一代教一代,一代提携一代。

    如此代代相传。

    只要书香不觉,他们家中的富贵就不会决。

    而且杨七量才适用,也大大的激励了这些官员们家中的子弟。

    如此一来,只会让他们家中富贵更长。

    一些武将心中虽然有怨气,可是却不敢说什么。

    &




第0858章 狂人杨七(今晚一更……抱歉!)
    大殿内静悄悄的。

    赵普躬身站在御街下。

    陈琳手里捏着一卷圣旨,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宣读。

    百官们的目光齐齐落在杨七身上,他们在等待杨七的反应。

    杨七脸上不见喜怒,他淡淡的瞥了赵普一眼,缓缓开口,“朕知道你要说什么,有关于实邑的事情,暂且不论。因为朕决定清查天下田亩,统筹天下人口。届时会依照各地的人口,合理的分配耕地。

    等到百姓们拿到了应有的耕地,朕才会补上诸位的实邑。

    所以,在此之后,朕希望诸位众志成城,能够快速的帮朕做好这两项政务。”

    有了杨七这一番解释,百官们也放下了悬着的心,齐齐躬身施礼。

    “诺”

    他们还真怕杨七犯浑,取消了实邑、食邑制度。

    到时候,只怕这刚评定的天下,又要再起波澜。

    实邑的事情虽然让百官们放心了不少,但杨七决定清查天下田亩、统筹天下人口的事情,着实让百官们心里捏了一把汗。

    天下间,终究是穷人恒穷,富人恒富。

    若非科举制度的诞生,只怕这种场面会一直持续下去。

    富人皆以宗族为单位,囤积钱粮、田亩,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田产,庞大的让人难以想象。

    杨七要清查天下田亩,其性质比刨人家祖坟还凶残。

    土地兼并、私占民田的事情,每一个富户地主,几乎都有参与。

    一竿子敲下去,足以敲打出一批庞大的人群。

    而这些人往往不是一家一户,而是成群结队以宗族形式存在的。

    牵连出的人数,只怕会达到大燕国总人口的近四成之多,数百万计。

    稍有不慎。

    等待大燕国朝廷的就是一场场的起义。

    暂无实邑封爵、清查天下田亩。

    犹如两座大山,压在百官们心头。

    百官们伸长了脖子等待封爵的心思,也就淡了不少。

    然而。

    论功行赏的大典却没有因此停下来。

    在赵普沉默不语的回到了自己的班列以后,陈琳很自觉的开始继续宣读册封诏书。

    寇准、殇倾子、吕端、赵普、王祜、陈耀六人,皆封公爵衔。

    向敏中、王旦、彭湃、赵廸、落叶、焦赞、孟良、何敬、杜青等等一行三十四人,皆封侯爵衔。

    吕蒙正等一些新官新将领,还有一些降官降将,总计八十三人,皆封伯爵衔。

    剩余男爵、子爵封赏人数,多达三百二十八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开国功臣中,武将中公爵衔仅有一人,剩下的五人,皆为文官。

    但是,这却并不代表燕国文强武弱。

    反之,燕国是真正的武强文弱。

    因为燕国真正的兵力,一直掌控在燕国皇室杨家手里。

    军方五位首领,皆是王爵。

    除此之外,还有一侯十二伯的爵位封赏,百官们只闻其名,却未见其人。

    有不了解内情的人,询问身旁的同伴。

    当即就有人暗地里给他解释。

    这一侯十二伯中,有一半都是追封死去的将士。

    还有一半是不能出现在人前的无名英雄。

    一场封赏大典。

    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了傍晚,一封封的诏书,伴随着一箱箱的金银财货,发放到了大燕新晋的勋贵们手里。

    对于杨七给出的名分,没有任何人不满。

    更没有人仗着自己的资历闹事。

    杨七把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凡是有不满的官员,只要细细的数一数他头顶的那些大佬们对燕国的贡献,以及他们的功勋以后,就没有任何抱怨了。

    每一个人对大燕国的贡献,都远比他多。

    这也侧面的证明,杨七之前所说的话不虚。

    燕国是个量才适用的地方。

    能者上,庸者下。

    有本事的人吃肉,没本事的人吃糠。

    不服,就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怪不得旁人。

    封赏大典以后。

    并没有想象中的欢庆的场面。

    除了少数人喜气洋洋之外,更多的人带着自己的封赏沉默不语的出了皇宫。

    随着百官出宫。

    五位新晋的王爷中,除了赵王杨延光以外,剩下的四位王爷,并没有在燕京城里多留。

    他们连夜跨马,带着自己的亲兵离开了燕京城。

    不出意外的话。

    今日朝堂上封赏大典中杨七所提到的国策内容,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大燕国的每一片土地。

    原燕云十六州,以及原南国,两块地方还好。

    因为这两块地方的人,已经适应了杨七的统治。

    而且杨七早在很早以前,就对这两地的田亩进行了清查。

    所以这两块地方不会有问题。

    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新得的宋国的河东、江南两块地方。

    特别是江南。

    江南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一直繁华。

    所以江南的土豪劣绅最多。

    此番大燕国清查田亩,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江南。

    届时。

    必定会有人趁机作乱。

    所以杨家四兄弟,必须赶回他们坐镇的地方镇守。

    ……

    御书房内。

    册封大典过后。

    杨七回到了书房,脱下了龙袍,换上了一身便装。

    苏易简紧跟在杨七身后,眉头紧锁的道:“陛下,如此大刀阔斧的改制,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又是整治佛道两家,又是清查天下田亩,又是削减勋贵们利益。

    这三条,每一条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国策。

    如今三条并行,必然生乱。

    您是不是再斟酌斟酌”

    杨七换上了便装以后,坐在踏上,对着苏易简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以后,才调笑的道:“你近些日一直躲在家里称病不出,朕还以为你已经不关心国事了。”

    苏易简端端正正的坐在杨七身侧,听到了杨七的话,他无奈的翻了个白眼,幽幽道:“还不是被您吓得。”

    杨七哈哈大笑道:“朕只是跟你开个玩笑,没想到你还当了真。”

    苏易简撇撇嘴,“君无戏言……”

    杨七眉头微微一挑,似笑非笑的道:“发给佛道两家的圣旨还没有送出去,要不朕拿过来,将你的名字添上”

    苏易简脸色大变,连连摆手,“陛下既然已经草拟了圣旨,断然不能改。朝三暮四的可不是明君所为。”

    杨七被苏易简逗笑了,他一边笑,一边低声道:“朕现在回答你刚才的问题……常言道,乱世要用重典。燕国如今打下来了,可是要把它打造成铁桶一般,就需要下大功夫治理它。

    这江山,就像是一块顽铁,微微狠狠的捶打,才能变成精铁。”

    “陛下不怕力道用大了……到时候非但锻造不出精铁,反而还没顽铁也打没了……就像是先秦、大隋……”
1...447448449450451...5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