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杨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赵普满意的点点头。
宫内的宦官和宫娥们用最快的速度清洗了垂拱殿。
垂拱殿从一个杀戮场,又重新变成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
赵德芳换上的象征储君的黄袍,站在赵光义梓宫前。
陈琳甩着拂尘,高声喊道:“圣谕,明日三更起灵,五更下葬……”
历经一个月的夺位争斗,就在陈琳这一声圣谕中落下帷幕。
自赵德芳一行人护送这赵光义的灵驾出了燕云十六州以后,一路上走走停停,严防赵光义身死的消息传到汴京城。
一个多月的行程,他们愣是花了两个多月。
并且一路上还散布着战败的消息,想要以此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然而,即便他们严防死守,赵光义身死的消息,终于还是传回了汴京城。
汴京城内,当即就有朝臣,拥护太子为帝。
并且还召集了守在汴京城外的禁军,入汴京城护卫圣驾。
赵德芳一行到了汴京城外以后,硬生生的被挡在了城门之外。
值得庆幸的是,性情耿直的大皇子和性情软弱的二皇子,二人协商以后,拒不接任皇位。
他们明确的告诉了那些拥护他们的朝臣。
他们必须等到赵德芳回来以后,
第0763章 封王
撤去了灵堂的垂拱殿,依然是大宋这一片土地最中枢的地方。
厚重而威严。
此刻,赵德芳头戴龙冠,正经危坐。
陈琳一身黑衣,躬身站在一侧。
御阶下。
赵普、曹彬二人各领一班,坐于殿前。
其余文武百官,一个个躬身而立。
众人眉宇间,透着一股子难以掩饰的喜气。
新帝登基,在追封了先祖,以及已故的亲属以后,下一步就是论功行赏。
在赵德芳的龙案几上,摆放着数百份圣旨。
赵德芳扫视了一下百官,沉声道:“朕之所以能够即位,诸位爱卿功不可没。朕即位之初,许多政务尚且不纯属,还要仰仗诸位爱卿……”
赵德芳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话。
然后,才对陈琳摆了摆手,淡淡道:“宣读圣旨吧。”
陈琳躬身一礼,从龙案上拿起一份最左边的圣旨,阴阳顿挫的念道:“敕曰……”
洋洋洒洒一大堆正常人听不懂的话后,才到了重点。
“加中书门下平章事赵普,观文阁大学士衔,太傅衔,开府仪同三司,特进汴国公……”
一下子加赐给了赵普诸多头衔,甚至把王爵之下,第一国公的爵位,也赐给了赵普。
当然了,这些对赵普而,也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只要没有封王,赵普的地位就没多大变动,无非是多了几个头衔,多了几分俸禄而已。
敕封完了赵普,赵普微微起身,拱手道:“谢陛下隆恩。”
赵德芳抬手道:“赵爱卿乃是国之肱骨,更是我大宋的柱石,以后朕还要仰仗爱卿,希望爱卿不辞辛劳,为我大宋鞠躬尽瘁。”
赵普躬身道:“老臣遵旨。”
对于赵普的敕封,只是一个开幕,真正的重磅炸弹,就在赵普之后。
当陈琳拿起第二份圣旨的时候,所有知情人都屏住了呼吸,不知情的见气氛凝重,下意识的也屏住了呼吸。
陈琳恭谨的拿起第二份圣旨,开头两个字,就让所有人意识到了不同。
“诏曰……”
诏曰开头的,那是诏书,一般是敕封皇族所用。
再就是册封异性王爵,或者是藩属国主一类的。
华丽的辞藻念完,陈琳声音沉重的道:“册封枢密使曹彬为……云南王,号大理国主,加封大理兵马使,赐蟒袍玉带……愿大理与我大宋,永世修好……钦此……”
诏书念完。
不知情的朝臣,早已听的目瞪口呆。
这可是册封属国国主等级的诏书。
这封诏书落在曹彬头上,那就证明曹彬成了名正顺的大理王了。
即便是曹彬在大理称帝,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曹家什么时候掌控的大理
曹家什么时候从将门,变成了一国皇族
即便是知情的朝臣,也跟着一起处在震惊中。
从此以后,曹家就从臣,变成了君。
虽然是异国之君,可一样是君。
从此以后,曹家就成了一地霸主,真正的自己当家作主。
朝堂上的武将们,就算是把将门上升到了极致,依然不能和人家相提并论。
一些和曹彬相熟的武将,心里是五味杂陈。
有感叹曹彬藏得好的,有感叹人跟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当然了,也有人暗自窃喜。
曹家成了皇族,自然不可能再待在汴京城。
曹家这个顶级将门一去,空下的位置,他们就有机会了。
而曹彬本人对这些毫不在乎。
战战兢兢多年,如今心头大患已除,从此曹家就正式的鲤鱼跃龙门了。
曹彬起身,上前躬身道:“臣曹彬,领旨谢恩。”
陈琳亲自把诏书送到了曹彬手里,便有宦官送上了蟒袍玉带等物。
曹彬也没客气,全接下了。
紧接着,陈琳宣读第三份圣旨,开头两个字一出,不知情的满朝文武,差点没惊掉下巴。
“诏曰……封府州折御勋为凉王,号西凉国主,加封西凉兵马使,赐蟒袍玉带……”
又一家将门脱颖而出,成为了一方霸主。
自此之后,大宋又多了一个属国,少了一家将门。
一连两家将门变成了属国皇族,满朝文武有点懵了。
若不是皇帝和宰相二人稳坐钓鱼台,一不发的话。
恐怕满朝文武,都以为自己在听民间传说。
折家无人在汴京,有关于折家的册封诏书,自然要派遣天使送去,所以不存在接旨一说。
放下了册封折家的诏书。
陈琳再次抬手,直接拿出了两封诏书。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陈琳拿出两封诏书的时候,满朝文武心里同时生出了一个念头。
第三、第四家脱离了将门的属国皇族要诞生了。
陈琳宣读的诏书内容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确实是又有将门变成了属国皇族。
只是这两封诏书,册封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
“诏曰……封虎侯杨延嗣为燕王,号燕国国主,加封燕国兵马大元帅,赐蟒袍玉带……”
“诏曰……封虎侯杨延嗣为汉王,号南国国主,加封南国兵马大元帅,赐衮服龙袍……”
“……”
有关于杨七的加封和赏赐,赵德芳很大方,甚至连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衮服龙袍,一并赐给了杨七。
他心里清楚,若非杨七,恐怕他终生都没有机会坐上这个皇位。
而杨七在他上位的时候,帮他解决了所有的麻烦,还帮他挡住了辽国入侵的危机。
可以说没有杨七,就没有今日的赵德芳。
而杨七所求的,只不过是一份封王诏书。
而在这么多帮助他上位的人里,他最想感谢的就是杨七。
杨七麾下精兵悍将无数,足以给他打下足够的疆土,不需要赵德芳分出一部份土地去怜悯他。
赵德芳思考了很多天,也没有思考出一个可以报答杨七的办法。
最终,他只能在册封的规格上,硬生生的把杨七把高一筹。
两封诏书,册封同一人,规格如此之高,这让满朝文武赶到意外。
但是当得知了被册封的那个人的名字以后,满朝文武心里虽然也有吃惊,但并不是针对于杨七被册封为汉王和燕王的事情。
而是针对于南国也是杨七的这件事。
杨七被封王,在情理之中,也在满朝文武的意料之中。
以杨七治下的疆土,以杨七手下的兵马,以杨七手里的财富,他能封王,那是铁板上钉钉的事儿。
四封诏书,四位王爵,三大属国皇族,就这么诞生在了大宋的朝堂之上。
不需要去过多的想象,朝堂上的文武就能知道,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将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纵然之后封赏百官,新贵频出。
但是和三大属国皇族比起来,真的如同米粒之光。
论功行赏过后。
两队天使,以最高的外交依仗,浩浩荡荡的出了汴京城。
与此同时。
三大属国诞生的事情,像是一阵风一样的在汴京城里传开。
然后以汴京城为中心,迅速的向外快速的扩散。
百姓们闻之,有惊愕,有诧异,有谩骂的,有欣喜的。
而远在燕云十六州的杨七,还不知道这件事。
稻草人的探子和火山卫的探子,好像是特意的隐瞒了这件事,想给杨七一个惊喜。
时间已至十一月。
杨七已经从古北口到了幽州。
十一月的幽州显得格外寒冷。
狂风呼啸、黄沙漫天、枯叶翻飞,一切都显得很萧条。
唯有那山林之中为数不多的松柏,为冬日里的幽州添上了一
第0764章 寇准是头猪
丰碑杨门第0764章寇准是头猪“你偷坟掘墓了”
思量了许久,寇准惊愕的盯着杨七发问。
除了偷坟掘墓,寇准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挖出如此巨款。
幽州虽然长久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也有王朝在此定都,幽州地下埋了不少的王侯将相。
杨七要是学习曹操,弄一群盗墓的人,挨个的挖一遍,确实能挖到不少钱财。
杨七一愣,摇头失笑道:“在你心里我就如此不堪”
寇准理所当然的道:“除了偷坟掘墓,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挖出这么多钱财”
顿了顿,寇准鄙夷的看着杨七,“偷坟掘墓有损阴德,为世人所不齿。今日你挖人家的祖坟,小心明天你们杨家的祖坟也被刨了。”
杨七脸色一黑,随手从桌上抓了一道奏本,对着寇准就甩了过去。
“啪”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寇准侧身避开了奏本,坦然道:“我这是实话实说。历来偷坟掘墓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杨七指着寇准,黑着脸骂道:“我还没有那么下作……将来我的清名若是有损,一定是你这个心黑的家伙抹黑我。以后不许你碰记事的史册。”
寇准瘪了瘪嘴,满不在乎的道:“不碰就不碰。”
杨七又跟寇准斗了两句嘴,才说出了如果挖出了价值一千多万两的金银珠宝。
“你小子应该比我清楚,咱们祖先一直都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喜欢在地里买东西。凡是之前的东西,不是死了埋在自己的墓穴里,就是活着的时候埋藏在自己家里。
想方设法的藏好了,害怕被人偷去……”
听到杨七这话,寇准略微一愣,然后赞同的点点头。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有了大批的钱财以后,都喜欢把钱财埋藏起来。
以前的时候,是因为大笔的钱财放在自己家中容易引起贼人窥视,所以需要藏严实一点。
在百姓们心中,把东西埋起来,除了自己,别人都找不到痕迹,就是最好的藏钱的方式。
现如今,南国钱行遍地开花,这种喜欢藏钱的心态正在逐渐改变。
可是即便如此,仍旧有一部分,他们固守着固有的心态,还是喜欢把钱藏在家里。
寇准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寇准这些年的俸禄,以及寇家家底,就被寇准的父亲藏在后院里的一棵桃树下。
而且每晚在就寝之前,寇准的父亲总是要在桃树下转两圈,才肯去入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