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帝国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贫民帅
很快,这件事就彻底的尘埃落定。
徐博简回京之后不久,就禀明圣上,将自己同王烨谈成的条件悉数禀报上去。
他们那位皇帝确实是没什么意见,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拓地万里的功勋。
似乎是怕王烨这边反悔,那位皇帝就差派八百里加急向万山城传递圣旨了。
事实上,根据宫里传回来的消息。皇帝似乎真的这么想过。最后还是徐博简用自己的见闻亲自跟皇帝解释,万山城不是没见过世面的。
如果传圣旨的不是朝廷的“天使”,万山城的人怕是不会干。
王烨这边倒是不着急,他还在做着扩张人口的准备。
万山城和朝廷议和成功的消息,已经传递开去。
辽东的百姓之中,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向万山城这边来了。
他们现在顾虑的,只是万山城到底和朝廷谈成了什么条件
那些条件能不能确保万山城百姓的利益
很快,王烨就接到了朝廷的圣旨。万州宣慰使司正式成立!
宣慰使司是大梁最高级别的羁縻州,宣慰使司最高的长官名为宣慰使,是正正经经的从三品大员。
这倒是把王烨吓了一跳。无论是他,还是万山城的普通百姓,他们其实是并不了解羁縻州的土官。
他们以为,做了朝廷的羁縻州,那王烨应该就能得到一个知府啊或者是知州之类的官位。
等到朝廷的圣旨下来,他们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这也让万山城之中,仅有的两个知道真实情况的读书人,包岑正和文泰很有些哭笑不得。
不管怎么说,万州宣慰使司算是成立了。(从此以后,万山城的名号成为历史,以下全部简称万州。)
从行政级别上,就能看出朝廷对万州的重视。
这其实也是徐博简争取来的,这也算是一种心理暗示了。这种高级别的羁縻州,能让人下意识的就去重视万州。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在京中不停的活动,但是基本上没有取得任何成绩。
大梁积弊已久,他们现在的麻烦已经够多了。一个小小的万州,还不会引起他们多大的重视。更不用说,还有一个辽东挡在他们的前面。
对此,徐博简也是非常的无奈。
即便他已经搬出了,他自认为的大杀器,万州有意开启民智,也没有任何作用。
因为他派人收集的消息之中,已经明确的说明,万州的所谓读书人不修经史子集,不懂圣人的微言大义,只学习那些奇技y巧。
总之,他们那些人学的东西,都是不能用来考科举的。
那他们就不怕了,他们不会相信,学那些东西,就能动摇他们统治的根本。
现在的徐博简颇有一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即便是朝堂之上的两位相公,他们虽然对万州颇为警惕。但是,他们也只是警惕万州的武力而已,他们也不相信,万州的读书人能动摇士大夫阶级的统治根基。
曾经亲眼见过万山城人人如龙的场景,徐博简自然知道,他们都想错了。
但是,他现在也没有办法,他的那些材料,甚至快要成为京中的笑柄了。
如果不是他确实是最好的使者,现在他可能连官位都保不住了。
京中发生的事,王烨自然是没有心情管。
他现在要把万州宣慰使司的官员班子搭建完毕。
按照朝廷的官制,宣慰使司之下,可以有正四品宣慰使司同知一名。
从四品宣慰使司副使一名。
从五品宣慰使司佥事一名。
从七品宣慰使司经历一名。
正八品宣慰使司都事一名。
第250章 土司政权
在这些官位之中。
同知和副使,都算是宣慰使的副手。只不过同知是文职而副使是武职。
这两个位置是最容易选的,郑流担任宣慰使司同知。
杨威担任宣慰使司副使,这都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虽然,聂化和刘介,他们的能力和资历都不错。
但是杨威毕竟从狩猎队时期开始,就开始带兵,论资历没有任何人比得上他。而且他又一直掌握着万州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担任这个位置。
都事和经历的官职都有点像是文书、秘书之类的官职。
这两个位置也比较好处理,包岑正担任经历,文泰做都事。
至于最后剩下的佥事,比较偏向武职,还有一定的警察职能。
王烨决定将这个位置交给郑流和聂化。
这样佥事的位置就多出来一个,王烨并没有在意,包括同知的位置,他也给了老杨头一个。
后来,王烨又把鲁建木的名字加了进去,同样做了一名都事。
所以,万州宣慰使司等于多出来一个同知、一个佥事、一个都事。
不过反正都不用朝廷发放饷银,而且朝廷现在对各地土司的控制力也已经大不如前。
想必,朝廷那边也是不会介意的。
果然,王烨将这个名单交上去之后,朝廷很快就同意了。
至此,万州的领导班子算是正式搭建完毕。呃这么说可能不准确。
只能说,在朝廷那里看来,万州现在已经“正规化”了。至于万州的各个官员,还是该干啥干啥。
不过,万州变成了羁縻州之后,还有一个小小的,可能都算不上的隐患。
那就是羁縻州的所有官位都是可以世袭的。
只要定下了这些官位,以后那个家族世代都要担任这些官职。
不过,且不说,万州还能做多久的羁縻州就算大梁回光返照,又中兴了也不打紧。
万州已经自行其事很久了,大不了就在万州内部再建立一套官职体系。
只把朝廷的官位当成类似爵位的存在,让这些家族世袭下去就行了。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了。
万州现在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发展自身。
很快,王烨就让人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辽东大地上沸腾了!
万州宣慰使司的名字,震撼到了所有关注万州的百姓!
在那个时代生活的人无一不知,羁糜州土司政权的意义。
有一句话叫“百年的皇帝,千年的土司。”
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的朝代是周朝,共791年。
播州杨氏,从唐僖宗开始世袭,直到明万历年间,才被明朝灭亡。
先后传了29代,历时724年。
顺带一提,因第六代土司无子,所以他过继了另一个杨姓男丁,继承了第七代土司之位。
而这个第七代土司,是杨业杨家将的四世孙!
所以从第七代开始,守播州的,就是杨家将的后人。
湘西的彭氏土司,从五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雍正六年。历经28代土司,历时818年。
在贵州,水西土司政权延续了1474年。
从蜀汉后主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年间。
直到安氏家族绝嗣,这个土司政权才算消失。
他们甚至还参与过著名的七擒孟获。
可见,很多时候,土司政权甚至比中央王朝的政权还要稳定。
对于那些在乱世中,渴求平安的穷苦人来说。
一个强大的土司政权,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尤其,万州同辽东的一仗是在秋收过后打的。
打完那一仗又过了这些日子。
现在已经快到入冬的时节了。
对于那些家里还有粮食的人还好说。
对于那些既没有余钱,也没有余粮的人家。这个冬天可就是鬼门关了。
万州的富裕又名扬整个辽东。
以上种种,都让万州的人口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
那些新规划的小城也都开始按照计划,进行建设了起来。
而且,王烨和郑流也为那些小城选好了基层干部。来确保那些小城能够正常运转。
鲁建木那边,按照王烨的要求,开始扩大商队的规模,以及商队的辐射范围。
当初,早在同辽东一战开打之前。
王烨就命令鲁建木尽可能打通,同其它几家都指挥使司的商路。
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一旦朝廷就是不答应自己的条件。
自己可以通过同他们的走私贸易,来维持万山城的物资供应。
现在看来是没有必要了。
但是那些商路不能断,而且还要越发的繁盛才行。
这一个冬天,王烨的目标是先把新吸纳的人口彻底的消化掉。
正好,冬天地里没有庄稼可以种。
他们可以趁着这一冬天,先把建设工作做完。
还要让他们熟悉万州的法令,以及接受扫盲教育。
部队的扩编也要开始,民兵训练也是这样。
万州民众接受军事训练的传统,要延续下去。
除此之外,万州还要进行一些小规模的装备革新。
曾经在万州历史上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板甲。要彻底成为历史了。
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板甲已经该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现在是属于暗甲的时代了。
暗甲防御力虽然逊色不少。
但是它胜在更加的轻便。以上一场战斗的经验来看。
暗甲的防御力已经足够。
板甲却大大的削弱了部队的机动性。
所以,王烨下定了要淘汰它的决心。
而且,他对暗甲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他将暗甲内部那些普通的铁片,换成了山文甲的样式。
感觉上,有点像是战士们将山文甲样式的xiong甲穿在了衣服里面。
这样,可以在不增加战士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暗甲的防御。
除此之外,王烨开始带领自己这边最好的工匠,开始研制更大口径的重炮。
他有一种感觉,在下一次的战斗之中。火炮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且不用说,所有人也都明白。万州下一次的大战,对象一定还会是辽东。
辽东这一次吃了大亏,恐怕他们也会大力发展火器。
如果万州这边没有新东西出现,下一次的大战可能就会有些危险了。
不过总的来说,这一冬天,万州没有太多新事物要适应。
比较有利于万州的发展。
很快,万州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
而辽东那边,曾鹏海自然也没有闲着。
自从大战过后,他就一直在积蓄力量。
第251章 火炮、军校和多人拖拉机
曾鹏海命令自己麾下的工匠,加紧研制新式火枪。
原本的万山枪现在应该叫万州枪了。
它的性能非常出众,而且在技术上也比较贴近这个时代。
只要辽东能够突破膛线、后装、燧发这三个难关,他们就能制造出性能同万州枪相近的武器。
当然了,也只是相近而已。
因为落后的生产工艺,他们无论制造出什么枪在性能上都要比万州枪差一些。
如果辽东的工匠,下定决心试验它千八百次,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但是,且不说曾鹏海有没有那么多耐心他的工匠有没有那样的能力
万州枪的原型,在历史上就没有被普及。辽东这边也是一样,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有普及这种武器的条件。
所以,他在火枪上的努力注定是无用功。
不过曾鹏海毕竟是个出色的将领。
在上一次的大战之中,他已经发现了火炮的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