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这种超强的统帅和统筹能力,就足以叫阎应元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将。

    足智多谋,更有绝高的统率统筹能力,这种人叫他离开军队,走文职路线,那是不是太浪费了

    如是郑芝龙就为他寻找到了一个绝佳之地北海道,在那里他既能打仗,又能治民。偏偏北海道还处在荒芜状态,以他的资历,足以跑去坐上一把手了。

    现在阎应元风尘仆仆的赶回通州,这自然是要带走故乡的家眷亲友的,就是跟着他去北海道,那也比待在通州受鞑子管束好不是

    阎应元没父亲了。可他还有一个大伯,两个姑姑,以及堂兄弟、堂叔、堂伯一大群。

    因为他的到来,这天整个阎氏都欢天喜地的,在如今的乱世里,能得一个实实在在的庇护,这就是万金不换的。

    阎大伯家是一处不怎大的三进院子,早早就张灯结彩,安插一新,仆人们虽然忙个不断,只是每人脸上却是喜气洋洋,精神百倍,丝毫没有感到一丝累的感觉。

    原因无它,就是因为阎应元的到来,就是因为阎应元的许诺。

    都先去北海道,那地方隔着大海,比济南比登莱都要安全,暂且猫上三五年头,等这中原有了分论,大家真愿意回来的,到时候就再回通州不迟。这里是阎氏的祖坟祠堂所在,他阎应元还能不要祖宗的忽悠所有人么

    而要还留在通州,不说今后的厮杀战乱的影响,就说眼下这档口一过,鞑子势必会寻上门来。阎应元这么一回来,阎家人这般一热闹,通州城内外谁还不知道阎家除了一个阎应元,在郑芝龙那儿做起了官。鞑子能放过阎家人吗那就是阎应元这一支的旁院兄弟都也不会得好。

    阎应元要么是不回通州,回通州后要还把他们留在老家,那就是害了他们了。

    可是阎应元也有必须回家的原因啊。他娘自从几年前病了一次后,身子骨一直不好,这要不趁着机会回来一趟,等北地真的尘埃落定了,她回来的可就是一口棺材了。

    万幸,这阎氏一族并没啥幺蛾子来。因为现在就是再胆小怕事的人也知道,鞑子已是日薄西山,很难再翻身了。大明朝的兵将在无数百姓心中也是垃圾一堆,李顺也不行,因为他们都被满清反复吊打过的,而满清却被郑军一次次的吊打。这郑芝龙的兵马现下倒是更有一统天下的可能。

    那就好了,现如今的阎氏一族里,谁不夸阎应元眼光独到更别说很多本就要迁移外地的人家,那也对阎家凑趣了过来,自然是希望能在阎应元跟前讨一个好。

    甚至是连留守通州的施大瑄也惊动了,特意叫人备了一份礼物送到。不为别的,就是为结个好。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尽可能的编织关系,尽可能的谁都不得罪,仿佛没啥棱角了一样。

    等到了午时,那消息已经传了来,阎应元已经在张家湾下漕船了。能在这个时间点里带着十艘漕船奔来通州,接家眷家属,就只这个能耐,施大瑄都要高看他一眼的。

    整个阎氏近亲都骚动了起来,不单丫环仆人沉不住气,频频向大门口张望,就是阎大伯自己都沉不住气,几次派人到大门口查看。

    直到快正点十分,一行车马这才驶了来,这马车的样子一点都不出众,几名阎大伯家的下人正要出来驱赶,马牟停下了来,他们正苦苦期待的阎应元从马车里钻了出来。

    阎应元早就听闻阎氏热闹了来,但看到眼下这等大的阵仗,面上不显露,心里也高兴的很:“衣锦还乡,衣锦还乡,这就是衣锦还乡!”




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
等到郑芝龙回到济南,这时间都七月末了。而等到安平的一大家子人都被送到济南时候,时间更已经临近中秋了。

    这个期间里,郑军一连串的攻势所造成的影响力,已然彻底发酵开来。

    满清挨了当头一棒,被打的半身不遂不说,是天下士民的口中,那‘口碑’也彻底掉落了。

    无所谓阶级立场,因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三百四十一章后妃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
九月初一这一天,郑芝龙特意把手下有名有姓的文武一块叫进了齐王府。就是朱明的德王府,现成的王府,整治一番之后,郑芝龙全家都搬了进去(历史上被鞑子一把火烧光了)。

    大殿也改做了太极殿,好比燕京的太和殿,是郑家君臣上朝议政之地。

    众人心中都有嘀咕在,这是有大事了。若不然郑芝龙更习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三百四十二章王太子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三百四十三章 梦醒赵九妹
新的一卷,新的开始!这次穿越赵构。

    ……

    郑芝龙曾不止一次想过自己大限之日会怎么样,是数百年见一眼过,重新转回21世纪大魔都的小出租屋里,还是直接入“轮回”

    二者都好坏半掺。

    比如说他很乐意回21世纪,因为那里有他牵挂的父母家人,这与郑森他们可全然不同,然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三百四十三章梦醒赵九妹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头王爷
    郑芝龙,不,他现在又是赵构赵九妹了。

    也不是,绝不是赵九妹,他要做赵真汉子构。

    对于这次穿越,他没什么不满意的。

    赵构名声再差再坏,那也是历史上的赵构,而不是如今的赵构。

    历经了前世的一遭,想到自己因为时间不够而生出的无尽遗憾,他心中就完全舍弃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那一套。

    横竖自己在这儿就只待了十年,考虑那么长远干嘛有不耐烦的怼过去就是了。只要把靖康之耻扛过去,再把眼下的锦绣大宋给怼的七荤八素的,那就齐活了。

    而凭着他赵构康王的身份,还能怼不过谁啊这里可不是东京城。

    他最满意的就是这里不是东京城,没了那么多规规矩矩压制着的赵构才是出柙猛虎,而不是笼子中被关着的猛兽。

    虽然老赵家的王爷都挺没实权的,赵老大的前车之鉴都摆在那儿呢。

    眼下的当务之急那就是如何挺过这靖康之耻

    这都要到靖康元年的十二月了,他记得第二次东京保卫战,那可没顶几天,过年之后,很快就因为郭京而稀里糊涂的垮下来了。

    要说这老赵家亏不亏,那真不亏。

    什么因结什么果,从赵老二开始,老赵家就把华夏一路往沟子里带。他家人倒霉遭殃,被那啥,被糟蹋,被蹂躏,被挖坟掘墓,被脑盖骨做骷髅碗,那都活该

    但再是活该,老赵家也是中国的皇帝,这侮辱落到老赵家身上,那也是落在了中国身上不是

    何况再说一点自私的话,赵构他也需要改变靖康之耻,给自己赚一笔大的不是

    保不准他21世纪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好呢。

    那是他心中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痛。热爱身体吧,一个天天叫着减肥却减不下的胖子

    直到天黑,他才苏醒来。

    并没有立刻大喊大叫,就看着帐顶想事情。

    这里是河北西路的磁州,知州是宗泽,宗泽手头没啥正规军,但他却已经着手招兵买马,整兵备武。放言拥兵一万五千军,惹得赵桓都欢喜的很。

    这可是个大才。

    不仅赵构这个穿越者懂得宗泽的能耐,就是宋钦宗都知道宗泽不简单。

    现在在河东战区,西路金军攻势凶猛,势不可挡。宋军已全线崩溃,溃不成军,一泻千里。而在另一个战区即河北战区,东路金军长驱穿插,纵横自如。虽然中山、河间等重镇依然在宋军手中,但都已成孤城,形势也岌岌可危。

    加之大小种等名将逝去,李纲等主战派又被贬罚,赵桓也需要提拔新的人才来填补空缺。官声极佳,能力也不俗的宗泽,就是这样进入他眼中的。

    金兵虎视眈眈,之前又围绕着太原几番厮杀,赵桓再是胆怯,对金兵也不是半点防备都没有的。

    主战派代表何栗上奏,建议宋钦宗下旨,催发全国诸路勤王之兵。何栗说“自去年冬天金人入寇,出我不意,故河朔诸州坚壁不战,天下诸州有的勤王,有的没勤王,陛下皆置而不问,恕其仓卒失措也。

    今年自春夏以来,皆知金人必复深入。若天下诸州,有再不勤王者,以致大河失守,都城危急,则事平之后当行军法。现今,金寇将逼近黄河,伏望陛下睿断,下旨枢密院,疾速施行。若事平有功,则当以次推赏。自古及今,未有赏罚不果行,而能使人赴难不避者,惟陛下圣察。”

    宋钦宗接受建议,下旨令天下诸州勤王,若敢迟迟不进,职官当以军法从事。

    更有宣抚司干办公事陶宣干者,上书谏言一、凡缴纳金人首级者,应及时行赏。而现行政策是,作战不统计斩敌首级情况,要等边事平息后大家一起受赏,这样做不利于调动杀敌积极性;二、对缺少军器的州县,赶紧调拨支援;三、对统制官与战士的犒赏,应改为七日一次;四、召募有武勇使臣和战士守城,由制置使司安排食粮;五、请给付两面军旗,用于招集溃散军兵,每招集五百名,应减二年磨勘;六、迅速调拨军马增援前线;七、对缺少钱粮的州县,赶紧组织运粮送钱。

    而赵桓虽然没有全盘采纳,却也采纳了陶宣干两条建议一、令宣抚司对缺少军器的情况进行统计,从现有有军器的州县调拨使用;二、给了两面军旗,令他去前线平阳招集溃散军兵、有武艺的使臣以及勇士,并给他配备各十名招募人员。

    但是因为平阳府官吏皆弃城而逃,比如平阳府经略使林积仁、都统制刘锐,留在城内的居民军兵遂开城以降。

    陶宣干自己也只能落荒而逃,跑回东京城,落得一个好发大言而无实用的烂名声。

    赵构之前在相州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金军从大名一带渡河南下,兵锋都快杀到东京城了,那么,他为什么还要从相州继续北上磁州

    就是因为要考察磁州的宗泽。

    之前金兵南下,宗泽便招兵买马,号一万五千军。

    这消息报上东京城后,赵桓自然就闻之大喜。

    但实际上宗泽手中别说一万五千军,就是五千军都没多多少。赵构带着皇命来到磁州,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军寨情形,满打满算却也只有六七千人,宗泽回说其他军兵皆请假回家洗濯去了,若是敌军至,则立即召集。

    赵构当时就觉得宗泽在说谎,但他并不想揭穿。

    而现在他就更觉得没必要捅破这个谎言了。

    宗泽纵然是说谎了,那也握着六七千兵呢,这些可不是大宋的禁军,可是用磁州武库的军备武装起来的本地乡勇义民,战斗力反而该在宋军之上的。

    而且对比赵宋如今的情形,宗泽人只把手头的兵马夸大倍余,这已是难能可贵了。

    眼下最关键的是赵构没调兵遣将的权利。

    他记得挺清楚的,金兵再次包围东京时,赵构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史本纪称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却移屯北都大名府今大名市,坐拥十万大军而袖手旁观,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省,以避敌锋。

    然而磁州的赵构却是没有半点权利,他现在就是一亲王而已,被宋钦宗派去金营议和求和的。

    宗泽不希望赵构继续去金营,那是出于一个臣子的本能,不希望白白叫金兵手里多出一个亲王攥着,因为他觉得赵构再去金营,一点作用都不会有,而不意味着他就会听命于赵构。

    所以,赵构现在真什么都不能做,一切都要等到东京发来消息后才能施展手脚。

    “殿下,王相公求见”

    赵构起身后喝了一碗汤药,又进了两万米粥,就听曾择前来禀报。

    除了蓝珪和康履之外,这人算是他跟前第三得用的宦官了。

    “王相公刑部尚书王云”自己出行的副使。

    “那还不快快有请”赵构连道。



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点不一样的宗爷爷
应大家提议,郑芝龙开几张番外,免费,就放在作品相关里了。

    ……

    王云,这是一个赵构前世根本没一点记忆与认知的人。

    然而他现下躯体的记忆却告诉他,王云在如今时局下且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惧色,是赵宋与女真交议的主要执行人。

    而赵构本身对王云的印象且不是很好。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三百四十五章有点不一样的宗爷爷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三百四十六章 风光一时,后悔一世
    “大王,宗相公前来拜见。”很快曾择又来通禀。

    “快请!”赵构忙说道。

    甭管这宗泽的形象在他心中是不是已有所不完美,这位宗爷爷都是接下来一段岁月里,大宋朝最能靠得住的人之一。从操守到能力再到抗金之决心,都将是他必然要倚重的人之一。

    见赵构已经苏醒,而且气色不错,宗泽亦是欢喜,在行拜谒之礼后就直抒胸臆道:“肃王一去不返,今金人又诡辞以招大王。金兵已迫近京城,大王再去何益敢请大王勿行!”

    “小王亦是如此想,这可惜王相公颇有他意。加之京城未有新旨送到,这叫小王如何胆敢停下”

    赵构也不遮掩自己的态度。这叫宗泽大为欢喜,有赵构这位亲王的意思在,再有自己配合,王云又如何能翻的风浪

    “那大王不防在磁州多歇息几日。您抱病在身,且要将养些时日。”

    有这个时间,奏折去到京城也能轻松打一个来回。

    “怕就怕这奏折难送入城内啊。”金军要是杀到东京城下,放出哨骑来,怕是内外再通消息就不方便了。赵构说。

    “东京城池广大,金兵纵是东西两路兵马皆会师一处,亦难将城池包围。”

    宗泽就差拍着胸脯给他保证说一定能送进去了。

    赵构也乐得把事情敲定下来。只是可惜,他现在依旧只能做个木雕泥塑,半点实权也没有。这磁州兵马的整顿和编练,一切都是宗泽的分内之责。而整个河东河北的军政事物,则是有范讷来管着。
1...139140141142143...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