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哦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让王叔祖有这许多的感慨”
朱聿键道:“陛下,臣等当初清剿蛮夷,后来又得了马公公相助,终于将新明岛上的蛮子们剿杀一空,我大明百姓也终于多了一块新的土地。
最初移民之时,种子,农具,耕牛,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跟百姓们并不是同时到达新明岛,直到第二年的时候才好了起来。
但是百姓们没有报怨,而是艾杀蓬蒿,从零开始筑城,建屋,开荒,如今新明岛的粮食不仅可以自足,甚至还有剩余。
百姓们不易,微臣当初也曾尝试过与百姓一起劳作,但是短短半天的时间,微臣的腰就累的直不起来,可想而知,年年累作不缀的百姓身上又该是何等的伤痛”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辛苦你们了,也辛苦了大明的百姓们了。当初若不是你们先趟开了移民海外的路子,只怕大明想要平定下来,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者说更多的牺牲。
后来有了你们的例子在前,再向外移民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了,更不会出现当初的种种问题。
从长远来说,你们和百姓的牺牲是有功于国的,朕不能忘,更不敢忘,后世的子子孙孙们,也不能忘!”
朱聿键顿时躬身顿首道:“臣不敢当陛下夸赞,为国效死,人臣之本份也。”
躬身谢过了崇祯皇帝的赞许之后,朱聿键又接着道:“这十几年的时间过去,整个新明岛对于我大明来说几乎再无什么秘密可言,凡是能耕种的地方几乎都已经有人在耕种,不能耕种的地方则是拿来放牧或者是开矿,总之新明岛已经彻底成为我大明的一块疆域。
最早出海的一些百姓,有些年纪大的已经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也将尸首埋在了新明岛。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新明岛,就是他们的家,大明则是他们的根,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就是能够让子孙回到大明来寻根,探亲。”
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道:“这样儿就好,这样儿就好。当初陕西大旱,王叔祖和庆王叔,还有秦景王是陪着朕一起看过的,当时的情形有多惨,就算是到了今时今日,朕也不愿意多想。
若不是你们三个毅然决然的招募了数十万流民出海,只怕陕西一乱,我大明的基业便会好一番动荡。
如今好啊,那数十万的百姓在海外落地生根,我大明的基业没有动荡不说,还得了诺大的一块疆土,当真是太祖高皇帝保佑!
朕想过了,当初出海的百姓们,朕不能亏待了他们,更不会亏待了你们三个还有其他移封到新明岛的藩王们。”
斟酌了一番后,崇祯皇帝便接着道:“朕打算回头让户部和工部一起出个方案,看看是不是开通一条由新明岛直接通往澳门的航线,方便百姓们回来看看大明。
大明和新明岛,原本就是一体,往来之间虽然要走海上,却也没什么不便的,只要通过吕宋再到澳门,一切的问题就都不再是问题了。”
朱聿键先是向崇祯皇帝谢了恩,接着又躬身道:“除了百姓们的事情之外,新明岛的地形图已经堪探明白,但是上面依旧有许多矿产尚未发现,就连已经发现的许多矿产也没有来得及开采,不知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聿键打的算盘很清楚。
估计新明岛的地形图在刚刚勘探完成时就已经有人报给了崇祯皇帝,至于那些已经发现的矿产,估计崇祯皇帝也是一清二楚,自己藏着掖着的反倒不如直接说出来更好一些。
崇祯皇帝则是沉吟着道:“王叔祖可知我大明最需要的是什么”
见朱聿键摇头,崇祯皇帝笑道:“我大明如今所最缺的,不是粮食,也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大量的蛮夷劳工,还有猛火油和煤炭、钢铁,至于其他的,倒是不算什么。”
崇祯皇帝这一次难得的没有忽悠朱聿键。
现在的大明是真心不缺少粮食,高产作物被陈足奇带领的农学院搞出来之后,现在民间的粮食已经可以随意拿来酿酒,连禁酒令都取消了。
大明也不缺少金银,通过福寿膏和军火贸易,整个世界的金银都在向着大明流入,大明缺啥也不会缺了这玩意。
大明现在真正缺少的就是石油还有钢铁。
石油的作用不需要多说了,哪怕是现在用不上,等以后把内燃机搞出来之后也是要用的,虽然崇祯皇帝都不知道自己挂掉之前是否能够看到内燃机的出现。
至于钢铁那些玩意,现在的大明是真心缺——火器离不开钢铁,铁路更是钢铁的消耗大户,就算是再多的钢铁也不够铁道部祸害的,更别提工部现在已经开始修建钢铁大桥了。
就算是去掉工部和火器这两个钢铁消耗大户,还有一个隐形有的消耗大户在等着呢——皇家学院不管是啥材料用起来都跟烧钱一样,如果不是崇
第七百七十九章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
李鸿基在刚刚一进入正堂,崇祯皇帝就暗赞了一声好汉子。
身高八尺,黑亮的胡须虬结络腮,四十多岁的汉子看起来自带一股威风凛凛的气势,就连站在崇祯皇帝身后的方正化都眯起了眼睛。
方正化眯起眼睛纯粹是出于本能使然,眼前这条大汉倘若突然发难,就算是自己也得小心应对才行。
离着崇祯皇帝还有好几步的距离,李鸿基就停下了脚步,俯身拜道:“臣,李鸿基,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明明是头猛头,伏在崇祯皇帝身前偏如同猫儿一般乖巧,整个画面却十分的自然,没有半分的违和感。
不学无术的崇祯皇帝突然想到了李鸿基这三个字是怎么回事儿——李自成那个快递小哥在造反之前不就是叫李鸿基来着
当初自己命厂卫暗中找寻一个叫李自成的,就是偏偏没有想起来这家伙还有个名字叫李鸿基,倘若早早的想起来,估计这快递小哥早就凉透了!
心中暗骂一声之后,崇祯皇帝便笑道:“平身罢。”
对于李自成如何,崇祯皇帝也不是太过于放在心上了。
二十多年的皇帝当下来,蒸蒸日上的大明让崇祯皇帝心里有着足够的底气,别说这李鸿基现在没改名叫李自成然后造反,就算是他敢举旗造反,也不过是分分钟摆平的事情。
念头通达的崇祯皇帝再次打量了一番李鸿基,放声笑道:“好一个威风凛凛大将军!”
李鸿基躬身谢过了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既然王叔祖保举你,朕倒也不是小气的人。”
伸手指了指站立在一旁的张世泽之后,崇祯皇帝道:“这个是英国公世子张世泽,若你在拳脚刀棒功夫上胜得了他,朕就给你一个领兵出征的机会。若是胜不得他,领兵之事便提也休提,你可明白”
李鸿基躬身道:“谢陛下!”
虽然口里谢恩,但是李鸿基还是有些懵逼。
自己四十来岁的年纪正是当打之年,而张世泽二十岁不到的年纪,怎么看怎么是那种公子哥一般的小白脸,打他还不跟玩一样
唯一的难处就是这家伙的身份,毕竟是英国公的世子,下一任的英国公,把他揍了,自己少不得会穿五军都督府送过来的小鞋——自己脚大,够呛能穿的上啊……
在五军都督府可能到来的小鞋和自己能不能领兵出征之间,李鸿基选择了后者,也就是先把张世泽给揍一顿。
只要自己不把他揍伤,再多花些心思不让他输的那么难看,想必张之极也不会为难自己,而领兵出征的机会,估计这辈子就只有这么一次了,错过之后就老老实实的终老新明岛算了!
两人的比武倒是简单,直接在庭院当中开始,而且也没有像崇祯皇帝看过的那些武侠剧一样,没有高来高去更没有各种彩力的内力环绕,连因为内力激荡而引起的爆炸都没有。
眼界已经拓宽不知道多少倍的崇祯皇帝却能看出来两人比武之间的凶险,招招冲着要害部位去,能不凶险么。
场中的李鸿基却没有一开始的轻松了。
拳怕少壮,李鸿基也没想到张世泽这个小白脸居然有这么俊的一身功夫,防护的滴水不露也就罢了,进攻居然也是如此的阴险,招招都是军中精锐们才懂的一些杀招,倘若不是自己在军伍中惯了,只怕早就被这小白脸给打倒在地了。
这下子李鸿基也顾不得什么手下留情了,自己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再玩什么手下留情,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
几乎是半柱香的时间过去,李鸿基和张世泽的比武才以平手告终——两人脸上各挨了对方一拳,虽然没见血,脸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了起来。
瞧着大眼瞪小眼,喘着粗气怒目而视的张世泽和李鸿基,崇祯皇帝的心里顿时就变得美滋滋的,咳了一声后笑道:“两位爱卿都是好身手!朕是不成了,沙场之上肯定不是你们的对手了,老喽。”
对于现在这种平局的局面,对于崇祯皇帝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了——就冲着今天这一出好戏,老张家跟李自成这个造反大师还可能是一条心到时候还不是要由自己来调停
最主要的是,张世泽那个小白脸挨了揍还没地方说去,自己心里的恶气也总算是出去了一些,看他还怎么比朕白!
听着崇祯皇帝的感慨,朱聿键笑道:“陛下春秋鼎盛,何以言老再者沙场功夫再强,不过是将兵之将而已,至多也就是一军之帅,陛下乃将众将帅之天子,又何必在意这些沙场拳脚功夫”
崇祯皇帝笑着指了指朱聿键,开口道:“王叔祖莫要再安慰朕了,朕的拳脚功夫朕自己知道,不过是略知些皮毛,真与他们比较,朕不过是自讨无趣罢了。”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便直接将目光转向了李鸿基,问道:“朕来回你,倘若你领一军往英格兰与蛮夷交战,后勤不便,补给不足,当如何”
李鸿基斟酌了半晌,才试探着道:“启奏陛下,臣将以就粮于敌之策应对。
孙武子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又曰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听着李鸿基的说法,崇祯皇帝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从理论上来说,李鸿基的说法是一点儿的毛病都没有,从大明转运粮草和后期补给到英格兰,成本高的不是一星半点儿,实际上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
想发动战争,得先做好物质准备,包括士卒的盔甲,军火和粮草补给等等,还有士卒的赏金,阵亡士卒的抚恤金等等,还有其他相关人员的各种花费。
这些乱七八糟的各种费用加在一起,估计一天就能消耗个几千两甚至于几万两的白银,然后才能把战争机器开动起来。
要不然你当打仗是玩游戏呢,框一下自己这边的士卒然后再a过去就行那是红色警戒,不是实际上的打仗!
孙武子提出来的这个定理哪怕是到了后世都没有过时——德军的补给如果及时靠谱,什么格勒也未必能守得住!
二战时期如此,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但是实际上,这个就粮于敌的策略在大明远征英格兰时会必会有用。
原因很简单,欧洲为什么人少
中原天朝的老祖宗们开挂,属于女娲娘娘最中意的人群,天生的vip玩家,除了种地这个天赋技能满点,其他的读书、医疗等等技能都是加了点,开了挂的。
而欧洲开个锤子的挂如果不是建奴入关,估计再过上百十年,欧洲还是跟在大明屁股后
第七百八十章 臣,不敢奉诏!
崇祯皇帝是个讲良心的皇帝,对于大明的士、农、工、商来说都是如此,只要按着他老人家的规矩来,基本上不用担心会被卸磨杀驴。
唯独宗室们的藩王们,对于崇祯皇帝的感觉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才好。
说崇祯皇帝对宗室不好吧,他老人家大片的海外封地置换出去,一点儿都不带心疼的,而且移封之后对于这些个藩王也是不管不问,等于是让这些藩王们当了土皇帝一般。
要说崇祯皇帝对宗室好吧,其实也说不上。
先不提他老人家登基没多久就把福王弄死这事儿,光是这些移封到海外的藩王们心里也清楚的很,自己的王府之中说不准有多少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密探。
更不用说当初他老人家连坑带骗的把大家给弄到海外这事儿了,提起来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好好的大明不能待着,非得跑到化外蛮夷之地当土皇帝,这滋味怎么想怎么不对。
尤其是第一个响应崇祯皇帝移封号召的朱聿键,虽然现在躬着身子说请崇祯皇帝明示,实际上却不知道已经暗骂了多少声彼其娘之。
实在是被坑怕了。
只是这一次,崇祯皇帝的心情明显很不错,最起码没有再坑朱聿键的心思,当下只是捋着胡须道:“英格兰之地孤悬海外,不知道王叔祖是否愿随朕一同前往,也好看看这海外风土人情到底如何”
臣拒绝这三个字差一点儿就脱口而出!
坑人也没有这么坑的吧或者说,您老人家换个人坑行不行总可着本王一个人坑算怎么回事儿
这旁边不是还站着庆王跟秦王呢么实在不行,新明岛上大小藩王还有十几个,大明国内也有你两个儿子都成年了,你换个人坑不行吗
如果想要去英格兰看看那边的风土人情,本王自己去不行吗为什么非得跟你老人家一起去
本王去一趟倒是没什么,您老人家去一趟可就是大问题了——就算您老人家也顺便把英格兰收入囊中,那朝堂上下能放过本王么朝堂上的那些御史大夫们不得跟疯狗一样咬着本王不到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啊混蛋!
仔细琢磨了一番之后,朱聿键才开口道:“启奏陛下,陛下愿往英格兰蛮夷之地巡游,乃是远播我大明天威于万里之外,又是英格兰蛮夷之地千古之大幸,微臣若是能陪同陛下前往,自然是万分愿意的。”
崇祯皇帝却没有开口。
一般来说,像朱聿键这般说话的,往往都会在自然后面再跟上一个但是,而事情往往就在但是两个字上出问题,所以崇祯皇帝就在等着但是这两个字。
眼见崇祯皇帝没有什么表示,朱聿键便接着道:“只是陛下万金之躯,何必踏足贱地倒不如先随微臣往新明岛一行,待英格兰之地平定之后再行前往,如何”
崇祯皇帝却呵呵一笑道:“新明岛早已是大明之地,什么时候去都可以,若是错过了这英格兰的一场大战,只怕后面就很少有机会了,朕想,王叔祖也不愿意碌碌终老吧”
对于朱聿键的打算,崇祯皇帝自然也是看的清楚。
什么足踏贱地,那都是扯蛋的说法——当初这三个渣渣带着大量的军民出海建国时,那些化外之地就不是贱地了怎么就没见他们嫌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