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哪怕是这些园子大部分都是建奴入主中原以后才修建起来的,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既然英法联军干过这事儿,那就跟自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了。
建奴可以掉链子,但是自己绝对不能掉链子,该烧回来一定得烧回来——英法联军不是烧了圆明园么,那自己就把他们的伦敦和巴黎都付之一炬,看他们以后还扯什么英伦范和时尚之都!
再说了,历史上伦敦不是还发过一场大火来着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儿
对于张之极来说,是否知道崇祯皇帝想要烧了伦敦的原因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只要执行这道命令就好了。
反正大明的杀才们砍人头筑京观的事情干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京观都快被他们搞成艺术性的东西了,谁还在乎烧一座城
而且毛文龙和刘兴祚这两个老东西也有过火烧辽阳城的经验,哪怕是把他们弄去欧洲,再让他们火烧伦敦也没啥问题嘛!
沉默了半晌之后,张之极才开口道:“陛下,此次远征英格兰,必然糜费颇多,倘若单单是平定英格兰,只怕”
在张之极看来,跨海远征,而且调动的部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别看卢象升现在信誓旦旦的表示国库方面没问题,但是真到了让国库出钱的时候,吴老抠又得哭天喊地的叫穷,搞不好会上演一出君前上吊的戏码!
这事儿跟国库有没有钱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完全就是吴老抠的性子使然——跟前一任户部尚书郭老抠几乎是一样抠……
因为国库再怎么有钱,也经不起崇祯皇帝这种祸祸法!
跨海远征不是闹着玩的,一斤粮食运送到前线,路上得吃掉多少斤就算是用铁路跟福船来运输,可以大幅度降低路上的消耗,但是却不可能无视这个消耗,只能说相比之前要低的多。
崇祯皇帝道:“那依爱卿之见呢顺手再把法兰西给打下来”
张之极点了点头道:“启奏陛下,微臣的意思就是顺手将法兰西的蛮子们给收拾了,反正之前他们擅闯蓬莱洲,并且伤害了殷商遗民,与英格兰的蛮子们一无二致,不如同时收拾掉。”
崇祯皇帝却摇了摇头道:“不,只打英格兰,不打法兰西,除非法兰西的蛮子们主动跳出来跟我大明作对,否则的话,暂时不要理会他们。”
对于张之极所说的问题,其实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
汉斯喵牛逼不二战时期的补给体系比之崇祯皇帝统治下的大明先进不结果呢不照样是运送一斤粮食要花十五斤的成本,最后唱了凉凉
唯一不同的地方大概就是崇祯皇帝比之元首更狠一些。
这年代没有人讲什么人权,崇祯皇帝更是可以比元首更任性,占领一个地方就直接把蛮子们抓回来当苦力,然后迁移百姓过去,所谓的前线也就不再是前线了。
只要崇祯皇帝有耐心,完全可以先把英格兰干下来,然后移民,等到第二年或者第三年的时候,百姓们种出来的粮食估计就够前线用的了。
英格兰到法兰西才多远从法兰西再往整个欧洲扩张,哪里不是自己的地盘只要炮口所指,那就是大明的土地!
现在为了尽可能的节省一些成本就把法兰西干掉,其实对于大明来说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
首先就是欧洲诸国的态度问题。
兔死狐悲是中原王朝在历史上总结出来的一句话,跟这句话意思类似的还有唇亡齿寒,欧洲的蛮子们虽然没有总结出这么精辟的话出来,但是类似意思却是知道的。
大明可以因为几个百姓的原因而向英格兰动武,毕竟是英格兰有错在先,但是大明借着这个机会干掉法兰西,那大明帝国在欧洲的形象就算是臭了。
如果没有军火贸易跟福寿膏贸易的话,形象臭了也就臭了,哪怕是比臭豆腐和鲱鱼罐头还臭,崇祯皇帝也不会在乎。
但是涉及到军火贸易和福寿膏的贸易,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军火贸易和福寿膏贸易给大明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金银,而且还有大量的苦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工部尚书张应选,交通部尚书常开胜,铁道部尚书洪承畴,这三个糟老头子哪次上书不是要银子要劳工
大明的工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的那一天!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崇祯皇帝打算一次性彻底怼死整个欧洲,然后再所有的欧洲人都抓来当苦力才行,否则就不能让欧洲诸国联合起来。
一旦欧洲诸国休战联合,金银没了无所谓,关键在于让崇祯皇帝上哪儿去弄劳工去
所以现在的局面最好的选择就是单独干死英格兰,然后继续挑动欧洲继续内斗下去才行。
至于欧洲诸侯国会不会继续斗下去,崇祯皇帝并不是太关心。
因为后世这些渣渣们就从来没有个消停的时候,高卢鸡跟约翰牛这两只优秀的搅屎棍完美的搅动了欧洲这一大缸的屎……
沉默了半晌之后,张之极也只得无奈的应了下来。
卢象升却冷不丁的开口道:“英国公,军府那边是不是得叮嘱一下将士们,劳工难得,让他们下手的时候注意一些别光想着打打杀杀的
杀光蛮子能解决欧洲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我大明的问题,要是这次还是跟蓬莱洲那边一样儿的结果,只怕工部,户部,铁道部,交通部这几家就该不满意了!”
本身因为不能一次性干死英格兰和法兰西而心情不爽的张之极这下子更不爽了,从鼻孔里硬挤出一丝冷哼之后才开口道:“卢阁老放心,将士们心里也有数。”
有你大爷的数!
一向脾气火爆的卢象升差点儿就直接开骂了!
说大明的将士们心里有数,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玩笑!
自己又不是没有带过兵,
第七百七十七章 皇帝又偷偷跑路了
周皇后恨恨的将手中的杯子摔到了地上,伴随着杯子粉身碎骨而来的,则是周皇后有些咬牙切齿的声音:“好啊!这朱家的天子和皇子,果然就没一个是让人省心的!”
周皇后大发雌威,剩下的一众贵妃和妃子们顿时都低下了头——皇后发怒,这时候跳出去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望着欲言又止的宜贵妃,周皇后忍不住冷哼道:“行了,别摆出那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熠儿被皇帝带在身边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你担心个什么劲”
对于宜贵妃的心情,周皇后很理解,但是理解归理解,该训斥的还是得训斥——自己的儿子还不如老三呢,好歹老三是被皇帝亲自给带出门的,自己那个儿子倒好,跟老大一起离家出走!
生了半天的闷气之后,周皇后才开口安慰道:“行了,你也别太担心了,就算是陛下不靠谱,好歹还有他姐姐跟着呢,再加上世泽那个孩子照应,熠儿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一想到自己那个女儿,周皇后的心里就更不开心了——难道皇帝总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这次偷偷的跑出宫去就带上了自己的小棉袄,自己这些大小老婆就都被扔在了宫里。
自己这些后宫的后妃们算什么坎肩吗
满肚子闷气的周皇后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替崇祯皇帝收拾烂摊子,先是传了英国公张之极,接着又传了内阁首辅卢象升来议事。
卢象升一张脸简直黑的不成样子——知道皇帝不靠谱,可是谁能想到这位爷会这么不靠谱
这都多大了啊这都当了爷爷的人了,怎么还跟年轻时一样儿的不靠谱呢离家出走
人家平常百姓家的家主都知道身系一家之责,除了那些不省心的孩子会闹出来离家出走的戏码,哪个家主会上演这种好戏
偏偏崇祯皇帝就干出来这事儿了,而且还是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一起离家出走的!
崇祯皇帝越看张世泽就越不顺眼。
自己的女儿女扮男装骑马随行,跟在旁边的那个小白脸实在是太碍眼了一些——谁允许你比朕还白的
如果眼光能当成利箭来用,估计张世泽已经变成刺猬了!
恨恨的冷哼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干脆不再关注自己家的大白菜和老张家的那头猪,双腿轻轻磕了磕马腹便再次向前而去。
崇祯皇帝打算出海,一直憋在京里是不可能的,一直留在后宫里更是不可能的。
那些小娘皮三天两头的就琢磨着让自己继续纳些妃子,这是打算把朕给榨干了好让朕没办法出门浪
睿智如崇祯皇帝,早就看破了那些小娘皮们的打算,才不会上当——再接着纳妃是不可能的,以后都不可能再继续纳妃了。
还有卢象升那个糟老头子,真以为自己没办法出海了不通过大明的海军出海,内阁能有什么办法
朱聿键那些在新明岛的藩王们,手里也是有舰队的!
虽然那些藩王们手里的陆军不怎么样儿,战斗力仅仅比英格兰的蛮子们强了一点儿,但是他们手里的舰队牛逼啊,清一色的福船跟宝船,沿着海岸一直航行不就到苏伊士运河了
过了苏伊士运河再继续沿着北半边的海岸线航行,到达英格兰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不存在自己去不了英格兰的可能。
等到了英格兰,自己一定要好好指点一下大明的士卒们,什么叫做火烧伦敦,什么叫做三光政策!
跟着崇祯皇帝身后的王国兴有些愁眉苦脸的意思。
哪怕是用脚后跟想都能想到,等到这次从海外归来,自己肯定讨不了好儿去,就算自己不怕卢象升和张之极那两个大佬,难道还不怕皇后娘娘
这次陛下出宫,自己没有通风报信也没有阻拦,估计回来之后要被好一通收拾了。
心中正在转着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王国兴突然就听崇祯皇帝道:“唐王那边有没有回复”
回过神来的王国兴在马上躬身道:“启奏陛下,唐王殿下回复,说是舰队已经,正在往缅甸的港口而去,唐王、庆王、秦王三位殿下会随舰队一同前来。”
嗯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新明岛那边有没有什么新动静”
王国兴道:“启奏陛下,新明岛那边最新的消息就是前几个月传回来的,最近倒是没有什么新消息。”
前几个月传回来的消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是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好消息,仅仅是发现了两处富铁矿和一处铜矿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就算是发现了金矿又能怎么样大明现在还缺金银这些玩意
答案是不缺,整个世界的金银都在流向大明的国库,对于金银一类的东西,崇祯皇帝早就感觉麻木了,再不是当初登基时那个看到几百万两就激动不已的愣头青了。
崇祯皇帝更为在意的是新明岛上有没有发现别的什么东西,比如说哪个小国的蛮子一类的——大明帝国现在最缺少的是苦力!
但是崇祯皇帝心里也明白,在新明岛上再发现蛮子身影的可能性几乎已经降到了零这个数值。
在原本的历史上,最先踏上新明岛的除了岛上的原住民之外,就是欧罗巴的那些蛮子们,而现在呢
欧罗巴的蛮子们乱成了一团,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个个都恨不得对方去死,连蓬莱洲那边都没有顾不上了,蛮子们又哪里有时间顾及到新明岛
至于以朱聿键为首的那三个渣渣,崇祯皇帝倒是真有些想念他们了。
对于崇祯皇帝和整个大明帝国来说,这三个渣渣是起到了一个好的带头作用的——最先响应置换封地的就是这三个藩王,其后才有其他的藩王跟上。
尽管这三个渣渣是在受到崇祯皇帝的疯狂暗示之后才选择了将封地移封到海外,但是对于其他的藩王们来说,这三个渣渣是实打实得到了好处的。
这种有人趟路的榜样作用,对于大明的整个藩王体系来说都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榜样了。
因为自打这三个渣渣开头,其他藩王跟上之后,趴在整个大明帝国身上吸血的宗室体系就宣告了终结。
当然,这并不是说藩王体系彻底终结,因为崇祯皇帝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把藩王体系给彻底终结掉。
想要彻底的终结掉藩王体系是不现实的,就算是干掉了所有的藩王,不是还有那些勋贵们比如国公和国侯,这些勋贵跟藩王们所差的也仅仅是名义和实力而已。
而且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这种实权藩王分封的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才是最合适的,至于其他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制度,往后面排吧!
封建”一辞,最早见于春秋时富辰之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
第七百七十八章 命中注定的相见
等崇祯皇帝赶到缅甸的时候,朱聿键他们三个渣渣已经早早的在缅甸等着了,而这短短不足半个月的时间,三个有就黑了一圈,胖了一圈。
如果不是这三个家伙的身高没有什么变化,既没高更没有矮,只怕崇祯皇帝会以为这三个家伙吃了豹胎易筋丸。
来回打量了一番这三个渣渣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王叔祖和庆王叔,还有秦王兄,三位辛苦了啊!”
随着崇祯皇帝演技的进步,说这句话的时候自然是真情流露,连眼眶都红了——朱聿键三人的眼眶也忍不住红了起来。
离开大明的国土前后已经差不多快二十年的时间,朱聿键也越发的显老了一些,就连朱倬纮和朱存机也不再显得年轻,此时听到崇祯皇帝的话,心中自然是感慨万千。
朱聿键躬身作揖道:“回陛下,臣等身为藩王,为国守土,当不得辛苦二字。”
崇祯皇帝叹了一声道:“话是这般说,但是朕的心里也明白,离乡二十载,算上这一次回来,你们一共才回来两回,若说不想家,那是假的,你们自己不会信,朕也不会信。
不过,为国守土,原本便是太祖高皇帝所定藩王之责,倘若藩王们都不愿意守边,还能指望谁来守护我朱氏的江山”
等朱聿键再次躬身一拜后,崇祯皇帝便接着道:“朕一直未曾远洋航行过,所以对新明岛和蓬莱洲都是所知甚浅,如今王叔祖回来了,再好跟朕说说那里的情况,如何”
朱聿键躬身应了,斟酌一番后才开口道:“陛下是否还记得当初说过的一句话”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却没有说自己当初说过什么。
当初自己说过的话多了,大部分都是拿来忽悠人的,忽悠完之后就忘到九宵云外去了,就跟起点的那些作者承诺加更一样,把月票和打赏骗到手就忘了,谁还记得加更这回事儿
幸好朱聿键也没指望崇祯皇帝回答自己的问题,反而接着道:“陛下当初说我大明的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百姓,臣对于陛下这句话的理解,随着这十几年时间的过去,理解的也越发深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