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但是谁知道厂卫手里还有没有更过份的黑材料?福王的前车之鉴不远!

    朱亶塉随手翻看了几页之后,便将册子放了回去,开口道:既然如此,我等还是向陛下请求置换封地吧。

    朱效镛点了点头,将目光投向了朱聿键等人自己刚才话里话外可是没少给朱聿键等人挖坑,也没少挤兑人家。

    现在就得好好的向人家请教,果然是六月的债,还的快么?

    端起酒杯向着朱聿键致意,一饮而尽后,朱效镛才有些讪讪的道:至于治理封国,唐王可有什么建议么?

    朱聿键刚刚早就发现了这些藩王们的举动,对于这些人的神色也早已尽收眼底,当下便呵呵笑道:沈王兄客气了。

    论到治理封国,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心得经验,便是连我旁边的这两位,也是一样。

    说着,朱聿键还指了指朱倬纮和朱存机。

    朱倬纮和朱存机一起点了点头,表示朱聿键说的是事实,没有忽悠大家伙儿。

    朱存机道:一切都多亏了家兄在操持着,只是家兄早殇,小王就是个捡现成的。

    从大明出发之后,直到新明岛上,一路上小王倒是听唐王叔祖和庆王叔提起过当初从招募流民时的艰难,想必最难的也是那一段日子。

    至于到了新明岛以后,小王倒是没怎么操过心,一切都由王府下属的大臣们去处理,小王每日里不说游猎无度也差不多。

    朱聿键点头道:正所谓万事开头难,移封之事最难的便是招募百姓和士卒之事。

    如今沈王兄你们却是可以省过了这一节,耐心的等着陛下分派百姓和卫所便好,不至于起步之时两眼一抹黑。

    真正重要的,还是在于各位的选择到底是什么。

    沉吟了半晌后,朱聿键便接着道:若是有雄心开创出一番事业,那么诸位可以选择自己率兵打下一片封地。

    若是打算像本王还有庆王秦王一般的混吃等死,那么国中之事大可以托付给丞相和太尉,他们会把事情办好,办不好换人就是了。

    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善待国中百姓。

    朱效镛好奇的道:不知道唐王所说的善待是什么?轻徭薄赋?

    朱聿键笑道: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国中百姓能活下去就行了,不至于饿死累死,这就是善政,百姓们就会念着你的好儿。

    朱效镛满脸的难以置信:就这么简单?

    朱聿键的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就是这么简单!大明的百姓只要能让一家老小吃饱穿暖,他们就会认为这日子很好,不会再想着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诸位的封国便会稳如泰山!

    见朱效镛还是满脸不信的样子,朱聿键干脆把话挑明道:想想陛下是怎么干的,看看民间现在对于陛下是怎么看的,沈王兄还不明白?

    朱倬纮也笑道:唐王叔说的没错,本王与庆王每日里游猎无度,也踏坏了不少百姓的田地,但是百姓们却是一点儿的意思都没有,沈王叔可知道其中原因?

    朱存机插话道:赔钱呗,踏坏人家一亩地就赔人家两亩地的收成,那些百姓还巴不得你多踏坏几亩地,也好多落下好处呢!

    朱聿键道:沈王兄若是还不相信,不如与本王打个赌赛如何?

    朱效镛疑道:什么赌赛?

    朱聿键道:明儿个一早,沈王兄先去向陛下请求置换封地到海外,回头咱们一起向陛下求个恩典,一起微服去民间走走,如何?

    朱效镛道:微服去民间?然后呢?

    朱聿键笑道:自然是纵马踏坏几亩百姓的粮食,然后照价赔偿,沈王兄看看百姓们可有意见?

    朱效镛心中一紧朱聿键这个混帐东西是不是想要坑自己?

    原本厂卫已经收集了这么多关于自己沈王一系的黑材料,自己还要主动送把柄给他们?

    要是这个把柄送不好,可就变成送人头了!

    朱聿键一看朱效镛满脸狐疑的神色,只是转念一想就知道了这个渣渣在想什么,当下便笑道:沈王兄大可以放心,踏坏百姓田地的事儿由本王的亲兵去办,一切的罪责也由本王担着,如何?

    朱效镛老脸一红,讪讪的道:这怎么好意思?

    但是朱效镛却一点儿不好意思的表示都没有,反而默认了朱聿键的提议。

    揭过了这一篇之后,朱聿键又接着道:至于国中的丞相和太尉,沈王兄只要听从陛下的安排就好了,反正治理百姓和打仗也并非你我之所长,倒不如大胆放权给他们。

    朱效镛的神色有些不满:所谓的实权藩王,便是这么个实权?

    朱聿键笑道:要不然呢?沈王兄可知道一个封国每日里需要批复的奏章有多少?可知道如何排兵布阵?

    见朱效镛摇头,朱聿键便接着道:既然不懂,那就放权让手下的大臣去干好了。

    沈王兄自己想一想,每天批复十几斤的奏章是个什么感觉?天天操心那些行军打仗的事儿又是个什么感觉?

    像本王和庆王秦王一样,每日里除了纵马游猎,就是大吃大喝的有什么不好?

    咱们要做的只要看好这些大臣便是了,干的好了有赏,干的不好就换。

    没事儿就研究一下哪里有蛮子,哪里有矿产,哪里能赚到银子,比那些国事兵事什么的有意思多了。

    到最后,百姓念着的还是咱们的好儿,比自己劳心劳力的可要强多了。

    一众藩王自己的晚宴散去之后,崇祯皇帝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奏报。

    来回看了几遍之后,崇祯皇帝才笑道:唐王是个聪明人,至于这沈王,呵呵。

    侍立在崇祯皇帝身旁的王承恩躬身道:皇爷,要不要?

    崇祯皇帝摇头道:不用了,让他们去祸害吧,唐王心里会有分寸的。

    等这些家伙走了之后,你再安排人给那些遭了这无妄之殃的百姓家里送些补偿过去,不用太多,意思一下就好。

    不得不承认,朱聿键这三个渣渣回来一趟的作用很大,起码对于搞定这些藩王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

    :今天献祭《全职武神逛诸天




第六百零四章 日子不过了,败家!
    朱效镛不得不承认,朱聿键说的话很有道理。

    最起码,自己这么多人纵马踏坏的那些农田在赔偿了之后,百姓们脸上不满的神色立即就消失不见,似乎还在盼着自己等人再纵马踩踏一回?

    自己不是傻子,一众藩王也不是傻子,人精一样的朱聿键就更不可能是傻子了踩一回赔了钱就算了,第二回怎么办?已经被踏过的东西再踏第二回,然后再赔第二回的钱?

    朱聿键在证明了自己的理论之后,就打算在朱效镛面前装个逼,但是还没有开口,就发现人群之中挤进来一个太监打扮的家伙。

    在整个大明有名有姓的那几个大太监,朱聿键自认都认识的差不多,但是眼前这个人却是从来没见过。

    向着太监拱了拱手后,朱聿键好奇的道:这位公公是?

    太监阴恻恻的笑道:奴婢是宜妃娘娘宫中的小太监北鋆,当不得唐王殿下公公的称呼。

    陛下正在宜妃娘娘宫中欣赏歌舞,就听到有人来报,说是诸位殿下来京郊游猎,踩踏了不少的农田,所以陛下派人来传几句话。

    朱聿键心中一突,躬身拱手应道:是,臣朱聿键恭聆圣谕。

    北鋆咳了咳嗓子道:唐王御下不严,放任王府护卫踏坏农田,着罚俸半年,罚银千两,以补偿百姓。

    有些傻眼的朱聿键躬身道:臣朱聿键,遵旨。

    直起身来后,朱聿键袖中就划落一枚玉佩,不知怎么的就到了北鋆的手中,笑道:刚刚本王已经命人给了百姓赔偿,对于陛下的处罚也是心服口服,还请北公公在回复陛下时多多为本王美言几句?

    北鋆摸了摸手中的玉佩,顿时笑的不见眉眼,好像刚才那个阴恻恻的太监是另一个人:殿下放心,奴婢一定会如实回复陛下。

    北鋆离去之后,朱聿键才扭头对朱效镛道: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只要给了百姓补偿,让他们没有怨言,谁管你是不是天天打猎,是不是天天琢磨着纳几个侧室回去。

    朱效镛若有所思的道:唐王所言极是。

    对于朱聿键已经赔偿了之后还被崇祯皇帝给罚俸半年外加罚银千两这点事儿,不管是朱聿键还是朱效镛,其实谁都没有放在心上。

    什么时候藩王是靠俸禄活着的了?区区千两白银算个毛线?还不是分分钟就能捞回来。

    倒是崇祯皇帝对于朱聿键的处置方式,也让在场之人摸到了一丝崇祯皇帝的性子只要不是逼着百姓去死,在其他的事情上,崇祯皇帝往往都有很大的容忍度。

    那么,自己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

    是拿着原有的财富为根基,白手起家打下一片封地?还是选择随便找一块已经成熟的海外之地去混吃等死呢?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有十万宗室,就有十万个想法,根本不可能统一。

    不过还好,虽然崇祯皇帝一直在逼着大家把封地置换到海外去,但是对于大家最后置换到哪儿还没有一个直接的结论,一切都还有的选择。

    实际上,崇祯皇帝现在根本就没有顾得上这些个宗室心里的想法有这个时间,好好欣赏一下宜妃的舞姿不是更好?

    宜妃一舞既毕,北鋆也匆匆忙忙的赶了回来,把唐王等人的反应报给了崇祯皇帝,连朱聿键送了一块玉佩的事儿也如实交待了。

    崇祯皇帝淡笑着道:罢了,那玉佩既然是唐王赏你的,你就好生收着吧。

    挥挥手命北鋆退下去之后,崇祯皇帝的脸上就挂上了另一副表情,向着步步后退的宜妃走了过去刚刚跳完舞,微汗娇喘的宜妃是那么的诱人

    正打算白日宣淫的崇祯皇帝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目的,门外匆匆忙忙进来的王承恩所汇报的消息,犹如一盆冷水一般,让崇祯皇帝的心从里凉到外。

    浙江霪雨,阡陌成巨浸。

    理论上来说,整个大明所有的地方其实都不太在乎什么天灾,尤其是这种暴雨,更是影响不大。

    甚至于第二年一粒粮食的收成也没有,也用不着担心,因为各地的常平仓还有预备仓里的粮食不是白预备的。

    但是浙江跟福建这些地方,和大明其他的地区能一样吗?

    其他的地区受个灾啥的,无非就是损失点儿粮食,了不起自己掏内帑被上这点银子也无所谓。

    但是浙江跟福建,还是重要的产茶地!

    茶这种东西,往小了说也就是泡着喝的,有没有都无所谓,反正日子还得一样过。

    往大了说,这玩意就是重要的战略性出口物资!

    除了喝还有什么用用?但是别人得真金白银的来买,然后这些银子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崇祯皇帝家的钱包里面,这个就很关键了!

    为了不让自己的大小老婆们没钱买胭脂水粉,崇祯皇帝连宜妃都舍下了,匆匆忙忙的就跑路了,顺便还命人去传召了温体仁和郭允厚。

    温体仁和郭允厚见到崇祯皇帝的时候,神色也是颇为凝重对于浙江遭灾的事儿,两个人也收到了消息,正打算连找崇祯皇帝汇报呢。

    一看到温体仁和郭允厚脸上的神色,崇祯皇帝就知道这两个家伙也收到了情报,正糟心呢。

    挥手止住了行礼的两人,崇祯皇帝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之后才吩咐道:去给温爱卿和郭爱卿搬椅子过来,先歇歇。

    温体仁和郭允厚谢恩之后,崇祯皇帝就指了指桌子上面的奏章,开口道:两位爱卿也得到消息了吧?

    温体仁躬身道:是,浙江布政使八百里加急传来的消息,浙江连续大雨,田地都被泡了,山区可能还好一些,但是损失也是极大。

    崇祯皇帝揉了揉额头之后道:先命浙江那边全力赈济百姓,搞好善后,确保百姓的生活不成问题,更不能出什么乱子。

    温体仁和郭允厚一起躬身应了后,郭允厚又斟酌着道:陛下,那明年的赋税?

    崇祯皇帝一听,这心里就更烦闷了。

    都特么受灾成这个鸟样儿了,还怎么指望明年的赋税,不让朕自己再拿出银子来倒贴就算是好的了!

    当然,崇祯皇帝也明白郭允厚的意思是不是该把浙江地区的赋税给免一免?

    斟酌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颇为肉疼的道:凡受灾之地,崇祯十三年的民赋皆免,商税减半。

    崇祯皇帝心疼,自己的内帑,明年又丢了一大笔的收入虽然在民赋这一块似乎从来都没收到过什么银子,但是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啊!

    而且打从自己登基开始,好像就没有哪一年能好好的收一回民赋上来的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地方遭灾,然后自己就免赋减税!

    甚至于自己生儿子生女儿啥的都在免过民赋来着?

    败家败到让自己心疼不已的崇祯皇帝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接着败家!

    命工部派员,与地方官府一起帮助灾受百姓重建房子,让卫所出人,费用由国库内帑地方官府共同分摊。

    凡受灾之地,年六十以上百姓赐米十石,银十两,未满六十者赐米五石,由少府拔付。

    决定大出血的崇祯皇帝接下来的话就有些杀气腾腾的意思了:回头告诉下面的官员们,平时贪点儿银子,朕可以当没看到。

    但是不管是谁,敢在百姓受灾的时候上下其手,朕就要依大明律处置!

    温体仁和郭允厚齐齐打了个寒颤,一起躬身应是。

    崇祯皇帝嘴里的依大明律处置,绝对是六十两以上就扒皮食草,顺便再加上各种名目之后再牵连三族的那种。

    等温体仁和郭允厚退下了之后,崇祯皇帝又吩咐道:命曹化淳和许显纯过来见朕。

    同样收到了风声的曹化淳和许显淳在见到崇祯皇帝之后,便恭恭敬敬的行了礼,垂手立在一旁,等候崇祯皇帝的吩咐。

    果然,崇祯皇帝话里的意思还是跟以前一样充满了杀气:浙江之地受灾,必然有些混帐东西不老实,替朕给盯紧了,该抓的就抓,朕特许你们直接抓人回诏狱,无须什么驾贴!
1...424425426427428...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