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可是自己终究是从陛下的口中听说过,是贪。
贪官,还有那些贪婪的商人,都是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蛀虫,也正是这些人,才逼得这些百姓没有活路,最终只能揭竿而起哪怕是在皇帝已经大力赈济的情况下,依然能有人饿死,便是最好的明证。
强自打起精神,张之极瞥向了李信,淡淡地道:幸亏你小子没说甚么兴,百姓苦一类的屁话。本侯爷来告诉你,杀官便是造反,这个你是知道的。所以对面的已经不能算是百姓,只能算是叛军。
李信犟道:敢问侯爷,所谓叛军,是不是百姓变的?百姓又是如何变成叛军的?
张之极闻言,本就烦闷的心中就变得更加烦闷了,恨恨地吐了口唾沫道:这事儿你去问那个死了的白水县县令还有其他的几个县令甚么的,须问不到本侯头上。
说完,又意味深长地望向李信:若是你有朝一日能入朝为官,本侯倒是希望你能记得今天你所问过的话,百姓是如何变成叛军的。
顿了顿,张之极又接着道:行了,别废话了,本侯是勋贵,是宣力武臣,不是那些狗屁的守正文臣,打仗是本侯的事儿,至于其他的,跟本侯无关,你也别问,本侯也懒得去想。
被张之极一句话给噎回去的李信变得哑口无言。
张之极说的没错,自己想的确实太多了,这些原本就不是自己现在该想的。
理了理思绪,李信才接着道:不知道侯爷打算怎么打对面的叛军?
张之极冷笑道:怎么打?一群刚拿起刀枪的叛军还用得着讲甚么军阵?讲甚么计谋?本侯身后这一万骑兵会告诉他们什么是打仗,让他们想起来就胆寒!
李信无语。想想也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的叛军,根本就没有可能打得过这一万骑老兵油子。
就在张之极和李信说话的时候,王二的队伍也远远地看到了张之极的队伍。
就算是王老六,也就是王明玉,再怎么的读过一些书,在这些叛军之中再怎么算是个知晓兵事的,也依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白水到蒲城,一共就搜刮出来那么十几匹的马,光要给这些头头脑脑们的当作骑还嫌不够用,又上哪儿去像卫所士卒一样搞甚么斥侯?
当然,也不能说人家就没有斥侯了。
就算是王老六再傻,也在书上看过,大军出动要派出斥侯去侦察一番。
只是这斥侯确实不太专业:禀报济王,禀报各位将军,前方有朝廷大军阻拦我军去路。
王明玉闻言,便轻摇着手中折扇,问道:前方有多少人马?
那斥侯掰着手指算了半天也没算出来多少,只得拱手道:禀将军,估计得有几万人马,看起来无边无沿,多的很。
王明玉脸色一窒,想要打骂却是无从开口。
彼其娘之!老子也知道无边无沿的人马很多,可是到底是多少啊?一万?两万?还是十万二十万?
王明玉第一次感觉到了这种无力感。他娘的,业余的就是不行,靠不住啊。
只是事已正此,再怎么想办法补救也是来不及了,王明玉只得自己催马向前,打算自己去看看前边的朝廷大军到底有多少人。
其实王明玉此时也是自信的很。毕竟这些叛军跟着自己等人从白水县外的一个小村子起兵,再到打下白水县,再到蒲城,怎么着也算得上是百战之师了罢?
至于对面的,想来便是哪个卫所的士卒不自量力的来能阻拦,自己挥动大军而上,对面的卫所士卒还立时崩溃?
只是当王明玉看到张之极的队伍之后,这才倒吸了一口凉气,暗道今天要糟。
清一色的卫所士卒打扮,身着战袄,手持火铳,腰间还悬着钢刀,怎么看也不像是自己在白水和蒲城遇到的那些面瓜。
更让王明玉胆寒的,则是对面大军的沉默。
不光是人沉默,便是连他们身后的战马,也是没有一匹发出嘶鸣的,仿佛都是铁水浇铸出来的铁人一般,肃然静立,面无表情。
也正是这种沉默,才让王明玉心中越发的没有底气,头一回开始反思自己造反了造反这条路到底对不对。
反思的不光是王明玉,此时王二也已经来到了王明玉身旁。
同样被张之极大军那种无声的威压给压的喘不过气来的王二正了正衣领,问王明玉道:怎么样,老六能看出来什么不?
王明玉苦笑一声,对王二道:看不出来。这些人不像是咱们之前碰到过的卫所士卒,比他们要精锐的多。
王二心想这他娘的不是废话么,老子也看得出来对面的是精锐,不像是那些面瓜一般。可是老子问的是这个意思么?
只是此时的王二心中同样没有底气,需要的就是一个人能帮助自己打打气,便耐着性子问道:能不能打得过?
王明玉嗯了一声,又仔细观望了半天,这才开口道:估计是打不过的。呆会儿打起来了,哥哥还是多加小心,咱们兄弟几个都是有马的,就算是跑,也能跑得快一些。只要近了澄城,咱们往山里一钻,再换身衣服,以后还是有东山再起的日子。
王二也是嗯了一声,心下却是盘算着其他的事情,便对王明玉道:老六,这些战阵上的事儿,你说了算,哥哥也听你的指挥,你让哥哥冲,哥哥便冲,咱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等回到本阵之后,王二便让王明玉去安排前锋,准备先行冲阵,看看能不能打得过。
只是还没有等着王明玉安排的前锋大军出动,对面的朝廷大军之中却是先跑过来一骑。
王明玉看着跑过来的骑士,身中却是一惊。
来人身上的打扮,王明玉认识,或者说整个大明就没有谁不认识那一身标志性的飞鱼服能止小儿夜蹄的锦衣卫缇骑!
来人跑到距离王二大军约摸有一箭之地,便猛然勒住了马缰。
战马吃痛之下,不由得人立而起,两只前蹄在空中踢腾了几下,才重重地落在地方。
来人却正是一直跟在张之极身边的锦衣卫总旗。
一双不带丝毫感**情的眸子从左向右扫过王二的队伍,直看得王二军中之人胆寒。
等到王二等人都有些不耐烦之时,这锦衣卫总旗才开口道:对面的是谁领头?出来答话!
王二却是想也不想,便催动胯上战马,缓缓出了本阵,来到那锦衣卫总旗不远处站定。
那锦衣卫总旗见了王二,便笑道:你便是王二?
王二冷哼一声道:不错,正是老子。
听到王二自称老子,那锦衣卫总旗眼中寒光一闪,却是接着笑道:都听好了。大明崇祯皇帝有命,命尔等放下刀枪投降。除首犯各级头目外,其余人等,皆赦其谋逆之罪,改为发配唐王殿下麾下效命,远赴海外开国,终生不许踏入大明国土。
王二听到锦衣卫总旗这般说法,却是和自己原本设想的差不多,只是这首犯和各级头目外?那他娘的不就是说老子不在这个赦免之列?
这不对啊,自己和老六商量的可不是这么回事儿,当初不是说好的是自己带着大军招安,然后再去海外的?
只是这样儿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吧?自己烂命一条,能换回身后这许多乡亲们活下来,倒也值得?
王二心中正自想着,便回头向着身后众人望去。
王明玉心中打了个突,赶忙打马来到王二身边,低声道:哥哥回头看一眼那些人的眼神。
王二不解,却也是回过头向着身后的那些百姓仔细望去。
这一望不要紧,却是让王二心中凉了大半截。
身后之人,除了各级头目和自家兄弟之外,几乎就没有哪个是握紧了刀枪的,反而一个个的带着期盼?热切的期盼?或者说是鼓动的眼神?
王二自己没有读过甚么书,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这些人眼神,但是王二自认为也不是个傻子,这些人眼神中,分明就是在等待自己下令投降!
他娘的,老子下令投降到是好办了,可是那等于是送老子自己去死啊!
王二此时也不想甚么招安了,颇有些心灰意冷的王二此时却是突然生出了一股子反叛心理凭甚么就得让老子舍己为人?都忘了当初饿的要死的时候,是谁带着你们举旗杀官放粮,才让你们活下来的?
如今倒是一个个的想着自己,谁却又替老子着想过了?
越想越愤怒的王二低声问王明玉道:老六,咋整?
王明玉也是低声道:哥哥肯定不想就这么死在这里罢?
王二突然间有些丧气地道:不想又能怎么样?你看看这些人,还有哪个有斗志?只怕官军一至,这些人便要拿你我兄弟的人头去请赏了罢?
王明玉眼珠一眼,低声道:大哥莫慌,且先回了本阵,再看弟弟的。
说完,便与王二一起催动战马回归本阵。
等到本阵之后,王明玉便有如诸葛之亮,轻摇手中折扇道:食人的厂卫甚么时候这般好心了?我等将要饿死时,怎么不见陛下来解救我等?
如今我等已然反叛,个个都是诛连九族的罪过,陛下会这般好心放过我等?
只怕是放下了刀枪,我等便是那案板上的鱼肉,任由朝廷宰割了罢?到时候便是要诛连我等九族,我等又拿甚么来反抗?
第二百四十三章 崩溃的叛军(4千字大章)
:暴君全职了,各种看官老爷尽量看看正版呗?饿死暴君就没有人写了啊还有,养肥的大佬们也别养了,书养肥了,暴君却饿死了如果一定要养,请打开自动订阅呗?
离着不算太远的张之极和李信等人,自然也听到了这锦衣卫总旗所喊的话。
虽然张之极一早就知道这家伙要喊些什么,也觉得不甚靠谱,但是毕竟是皇帝的命令,自己也不得不让他去。
而不知道此中内情的李信则是对张之极拱手道:先乱其心,再攻其阵,侯爷好计谋。
张之极闻言,却是瞥了李信一眼,淡淡地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李信的心思被张之极揭破,也不尴尬,只是讪讪地道:此番话不知真是陛下旨意还是侯爷的意思?
若真是陛下旨意,倒也没甚么。若是侯爷自己的意思,若是传了出去,只怕少不得有人参侯爷矫诏,到时候侯爷又如何自处?
张之极意外地望了李信一眼。
这番话说的,其实颇有些交浅言深的意思。
李信说的倒也没错,这些话若真是他张之极自己命人去喊的,那一个矫诏的罪名便跑不了。
至于矫诏是个甚么罪名?
从强汉之时,便有多少大将军甚么的是因为矫诏的罪名而落马的?至于真假矫诏,这事儿谁又能说的清楚?
即使是放到了大明朝,假传圣旨,仍然是个要命的大罪,别说张之极只是一个小小的侯爷,便是拉上他爹张惟贤,只怕也顶不住哪怕崇祯皇帝对张家再怎么恩宠有加,一旦涉及到矫诏这个问题,除了人头滚滚,便再没有第二条路好走。
如今李信直接将这个问题挑明,意思便很简单:要么这事儿是皇帝的意思,要么就一定要保证今天这事儿不会外传至于怎么保证不外传,狠者见狠,阴者见阴罢了。
张之极虽然奇怪于李信的态度,却也是不便拂了他的好意,只得淡淡地道:此乃陛下的吩咐,本侯便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行矫诏之事。
李信闻言,便拱手道:只可惜陛下一番爱民之心,就此毁于一旦。
不得不承认,总有些人生来就具有一些天赋技能。
比如说王老六这样儿的。若是论学识,别说京中的那些大臣们了,就算是张之极当面,都能嘲笑他不学无术大概这位王老六的学识,比之刚穿越过来时的崇祯皇帝也没强到哪儿去。
但是这家伙在鼓动人心上,确实是有一套。
从一开口,这家伙就算是抓住了这些叛军最担心的问题事后清算。
大明律中对于造反的罪名是怎么规定的,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
但是从三代至大明,有一朝算一朝,造反的除了成功的那几个,剩下的那些都哪儿去了?有哪个落下了好下场的?
至于招安,不得不说,拜水浒传所赐,就算是扁担倒了也未必能识得那是个一字的老农也大概听说过,招安之前快意恩仇纵横山东的梁山泊一百单八将死的死,亡的亡,最后就没有哪个是落下了好下场的。
有名有姓的好汉爷们尚且如此,这些人谁又敢保证自己不会被清算了?
至于崇祯皇帝所想的,只诛首恶,协从不问,或者干脆打发给唐王世孙,让朱聿键去头疼的想法,只是被这王老六区区几句话说下去,便告破灭。
李信刚才对张之极说的崇祯皇帝一番爱民之心,毁于一旦的话,也正是由此而来。
王老六一番话说完,原本还想着投降招安的叛军,此时心中便如三伏天一桶凉水当头浇下,只觉得从身子外凉到了心里,唯恐自己也落得那梁山好汉一般的下场。
远远地透过千里镜看到这些叛军那复杂到极致,从渴盼到疑惑再到释然的表情,再看看他们原本已经松动,却又开始握紧了刀枪的手,张之极也是无奈地叹了一声道:罢了,准备吧!
只是吩咐完大军准备,张之极又道:呆会儿派人注意了那个喊话之人,务必要生擒活捉,本侯要拿他点天灯!
听着张之极话中那无尽的冷意,便是一直跟在张之极身边的张自明,亦是打了个寒颤,拱手道:侯爷放心,断然跑不了他!
此时阵前的锦衣卫总旗也是冷冷地望向了王明玉,寒声道:陛下金口玉言,说赦尔等之罪,便肯定会赦尔等之罪,本总旗愿意拿项上人头担保,除尔等各级头目外,余者皆发配唐王世孙麾下,远赴海外。
如今你为了一己之私,便鼓动了这许多人去送死,你的良心被狗吃了么?圣贤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了?
王明玉闻言,却是放声大笑,喝道:狗皇帝出尔反尔之事还少了?若说旁的倒也罢了,造反从来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他会这般好心?
再说了,你一个锦衣卫总旗又算得了甚么东西?替你家皇帝做保?谁信?
听到王明玉这般说法,锦衣卫总旗也不再多说,只是冷冷地瞥了王明玉一眼,便拨转马头向着张之极所在方向驰去。
张之极见那锦衣卫总旗回来,亦是冷着脸道:多说已然无益,还是刀枪底下见真章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