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咱们既然是杀贪济民,不如便唤做济王如何?总得有个名号才成。

    王二本身便没有读过书,被老六一番忽悠下来,只就对称王意动不已,如今又听到杀贪济民这个说法,当下便高兴的抓耳挠腮道:好,济王这个称号好,以后老子就是济王!

    事实证明,人的心一旦大了,就再也小不回去了。

    老六一开始造反的时候还颇为有些担心吊胆的意思,等到杀光了白水县县令戴永怡的满门老小,又从其中抄出来许多金银珠宝,再加上那些娇滴滴的小娘子,老六便觉得这才是人生。

    没错,银子随便自己怎么花,反正都是抢来的,再也不用摇头晃脑的读那些甚么子曰诗云,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过活,相反,现在几万人都要看着自己的脸色过活,这才是真正人该过的日子啊,至于以前,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如今自己出的这个主意,只要一步步的执行下去,等到了跟闯王高迎祥会合在一起之后,这个满脑子想要招安的哥哥,还是让他突然间暴毙,或者让他去跟官兵血拼吧。

    到时候自己再继承了这个甚么济王的称号,带着手下的兄弟们好好的与天下英雄争锋一番,这才不枉了人世间走一遭!

    诸般计议已定,老六便对着王二拱了拱手道:哥哥且先自己吃酒,小弟这就去安排一番,咱们早点儿把蒲城打下来才是正事。

    王二此时尚且不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已经准备好了取自己而代之的打算,闻言只是高兴地道:好,一切就有劳兄弟了。

    老六闻言,便躬身退了出去,吩咐手下人各自去准备王冠与诸多仪仗,又命人去调回围攻孝童的大军。

    王二这边在做着准备,就连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挂也都在各自准备着。

    其实在王二称王之前,府谷的王嘉胤就先一步称了王了。

    王嘉胤的想法很简单,你高迎祥能称闯王,老子本来就姓王,又如何称不得王?因此在听到高迎祥自称闯王的消息后,王嘉胤就打出了义王的名号。

    既然自己活不下去了,干脆反了他娘的就是,但是其他的人呢?不还是照样要受这些贪官污吏的盘剥?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事情往大了搞,到时候只要自己争得了天下,便一定要让这天下的穷苦人儿都有口饭吃才是!

    现如今自己手下已经两万多人马,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不是说关外的建奴还不满万么,自己两万人马,岂不是要比建奴强得多?

    到时候这些腐朽了的官兵还经得住自己一击?先从这陕西开始,只要一步步的打下去,早晚就能解救了这天下的百姓。

    只是想着想着,王嘉胤就将目光投向了宜川方向。

    王佐挂那个混账造反至今,早就忘了自己是为什么造反了吧?

    听说他的手下现在奸淫掳掠什么坏事儿都他娘的干绝了,自己早晚都得除了他才是,否则这陕西的老百姓都要让他给祸祸完了!

    现在陕西几处造反的人里,都在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是苦了陕西知府马维,每日里盼着大军速速进剿,否则这陕西可就真的要不成了。

    而此时的杨鹤,由于早就有所准备,因此在任一真那个死太监和苗守陌前去宣旨之后,便立即带着大军开拔了。

    苗守陌心中却是暗暗叫苦,分头行动抓人的那些家伙们还没有消息传来,万一到了杨鹤与那些叛军对阵之时还没有抓到人,这脸可就丢大了不管是崇祯皇帝的脸面还是锦衣卫的脸面。

    而被崇祯皇帝派到陕西抓人,准备凌迟几个官员后再招抚百姓的锦衣卫们此时就更加的蛋疼了。

    白水县的县令戴永怡戴大人已经被举旗的王二给先行一步剐掉了,九族之中,只有妻儿跟着戴永怡在白水县一同跟着遭了殃,剩下的九族亲眷和父母都还在老家,要另行锁拿。

    府谷知县胡青寒和宜川知县戚乘忌也没好到哪儿去,同样的是整个县衙里住着的人跟着倒霉。

    至于安塞的举人老爷褚师臣,这货就更倒霉了一些,九族之人早早的就被人宰了个精光。等到暗中潜入的锦衣卫来到褚家庄的时候,剩下的只有满地灰烬还有鸡毛狗血。

    等到撒出去的锦衣卫的总旗小旗甚么的都返回麻陂山上向朱刚复命的时候,就是跟在崇祯皇帝身边,大小风浪见过无数的朱刚都觉得头疼。

    眼下这种情况换谁来,只怕都想不到会是这么个操蛋局面。

    皇帝点名要的人,要么死了,要么全家死了,更过分一点的九族都死光了。

    这他娘的算什么事儿?

    皇帝要人,人却死光了,这是说锦衣卫的大爷们无能还是怎么的?

    朱刚沉吟了半天,才决定先给崇祯皇帝报信,说明下现在的情况,接着又吩咐道:赵全,你带人去将这几个家伙的九族,从他们的老家都给弄来。

    等到赵全走了之后,朱刚才恨恨地吐了口唾沫,骂骂咧咧地道:便宜了这几个孙子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粮(4千字大章)
    崇祯皇帝气的一拍自己的脑袋,暗骂自己穿越姓朱就算了,怎么这脑子也成了猪了。

    每次有人造反,那不都得赶紧的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啊,怎么可能还留着恶心自己。

    自己还想着把这几个搞事情给自己添堵的混帐东西抓去临阵处斩以安民心,现在看起来,果然还是自己想多了。

    至于他们的九族之人,由于大部分都在老家,也不怎么好办。等到这些人都抓起来送到陕西,除了那几个离的相对近一些的,剩下的等到位之外,叛都平完了,还收买个屁的民心啊。

    崇祯皇帝心情不爽,那这几家的人就更不可能爽了。面对着前来禀报消息的许显纯,崇祯皇帝恶狠狠地道:通通抓起来,送过去,朕只要速度。

    在彻底平定叛乱之前,这几个人的九族,朕不管他们在路上死多少,最终只要有活着的,就通通送到陕西,当着天下人的面给斩了。至于死了的,跟被斩的这些一样,都筑成京观。

    朕倒要看看,到底有多少人不怕死,还敢这么挖大明的根!

    许显纯听着崇祯皇帝话中无尽的杀意,只得躬身应是去办,剩下崇祯皇帝留在大殿中生闷气。

    崇祯皇帝心中简直郁闷的要死。

    就这些贪官,自己真想把这些货都打包送给黄台吉算了。

    就凭这些人贪污的本事,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建奴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挂掉了。

    想想万一这其中有一个跟范文程和中行说那种混账一样的东西,崇祯还是按下了自己心中那蠢蠢欲动的想法。

    彼其娘之,一个个的窝里斗有能耐,对外就怂成狗,也不知道这些货是怎么着了。

    想想老祖宗,炎黄部落加一块儿就那么屁大点儿的地方,一点点的扩展到如今大明的疆域,这是何等的文治武功。

    崇祯皇帝越想越气,简直就想仰天长啸一声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抑郁之气了。

    崇祯皇帝郁闷,开始进兵的杨鹤也郁闷。几个选择造反的家伙更郁闷。

    任谁也没有想到,打县城的时候如同切瓜切菜一般的速度,一旦到了州城或者府城,就变得比蜗牛还要慢。

    县城的卫所里面的军队确实没比自己这些人强到哪儿去,基本上已经变成了农民。可是在死亡的刺激下,这战斗力就开始向上飙升。

    若不是靠着赏银的刺激和活不成就得死的压力,几个带头造反的家伙谁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这种情况。

    不过好消息也不是没有。

    王二带着自己的兵,把蒲城给打了下来,蒲城县县令郑梧在城破之时举家,县尉及蒲城锦衣卫总旗战死,主簿及县丞投降。

    王二恨恨地看了一眼被人抬过来邀功的县尉和锦衣卫总旗的尸首,恨恨地吐了口唾沫,吩咐道:把这两个混帐都挂城门上去。

    接着又望向谄笑着的主簿和县丞,干脆吩咐道:把这两个害民的家伙也一起挂上去!

    可怜本想着投降保命,甚至于能还能混些好处的县丞和主簿跟战死的锦衣卫总旗以及县尉就此挂在了一起。

    只是等王二赶到了县城的仓库之后,面对着没有多少存粮的仓库,王二也傻眼了。

    本想着蒲城好歹也算是比白水要大一些,仓库中的粮食怎么也该多一些,却不成想这蒲城也没有好到哪儿去。

    老六却是眼睛一转,对王二道:哥哥莫慌。这县仓里虽然没有多少粮食,但是这蒲城中的粮食却不会少。

    王二冷哼了一声道:先去县衙,命令兄弟们赶紧把县衙甚么的都抄一遍,能带走的都带走。

    老六先是躬身应了是,接着便和王瞎子一起去安排查抄之事。

    等到了县衙之中,坐在大堂之中好生体验了一番县太爷感觉的王二才问道:老六,咱们的粮食可也不多了,就这么人吃马嚼的,还能撑得上几天?别的不说,便是回头去打澄城,咱们也是无力为之了罢?

    老六却是轻摇着从县衙之中找到的一柄折扇,笑道:大哥忘了咱们兄弟是如何落到这般境地的?那些大户人家,哪个不是存着粮食和金银珠宝?

    只要咱们兄弟狠下心,把他们给请到一起,让他们捐助一些军粮,若是有不从的,咱们就

    说着,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之后,笑着道:只要这么一来,咱们还用愁粮食?

    王二一想倒也靠谱,毕竟自己兄弟之前也都是佃了地主家的地来耕种,辛辛苦苦一年又能落下几料粮食?

    想了想,倒不如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王二也狞笑道:既然如此,咱们就给他们来个狠的。

    老六却是好奇了些。这个带头大哥平日里颇有些妇人之仁,如今怎么又要来个狠的了?

    好奇之下,老六也想听听王二能说出甚么话来,便问道:不知道大哥说的狠的是?

    王二道:反正左右都是要抢了这些大户,不如干脆,人杀了,粮食抢了,这些人的地契甚么的,咱们也带不走,索性分给那些穷苦的百姓罢了!

    老六却是吓了一跳,劝道:不成!大哥这么做,乃是真正的寻死之道!

    王二冷笑道:反正左右都是杀,怎么杀不是杀?这样一来,愿意跟着咱们的人不就又多了一些?

    老六却皱眉道:大哥说的,看似有理,其实不然。

    见王二一脸不解的样子,老六接着道:大哥仔细想一想,咱们若是把这些田地给这些泥腿子们分了,他们还会跟着咱们走?

    再者说了,到时候咱们再去打下一个县城,那县城中的地主老爷们,岂不是个个为大明效力,捐钱捐粮,再命自己族中子弟效力,到时候咱们还有几分把握能打下澄城?

    王二也皱眉道:可是刚才你不是还说要杀了不捐粮的?

    老六道:我的哥哥哎,弟弟说的是杀掉不肯捐粮的,这么错吧?

    见王二点头,老六便接着道:正所谓杀鸡儆猴,杀掉一个两个带头抵抗不肯捐粮助战的,其他人谁也说不出甚么来。

    而且,到时候这么一两家里一查抄,再分给那些泥腿子们一些好处,还怕他们不跟着咱们走?

    可是哥哥说的分给他们地,这可就不行了。有了地,还能分到些粮食,只要饿不死,他们就会安心的等着明年再耕种,又怎么会跟着你我兄弟去干这杀头的买卖?

    王二想了想,反对道:可是咱们打下的地方越多,他们能分到的不就越多?

    老六却苦笑一声道:我的好哥哥哎,咱们兄弟如今是不用顶着刀林剑雨去冲杀了,可是他们谁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活下来?

    分的再多,活不来拿,还有甚么用?

    再者说了,就算大哥将地分给他们了,他们也愿意跟着咱们干,可是官兵真就那么好对付?大哥不是还想着招安么?

    等到了那天,这些人的田地还做得数?心里岂不是会骂大哥?大哥可要知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这句话。你我兄弟一旦在这些人的口中臭了,便是朝廷想要招安我等,只怕最后也容不得我们。

    被老六一番歪理邪说给说的晕头转向的王二此时也闹不懂到底该怎么样儿了。

    原本自己倒是想着,反正都是杀一些人,不如干脆把这些狗大户全给宰了,到时候田地分给百姓,粮食和金银珠宝充做大军之用,这些百姓还会不跟着自己走?

    只是老六说的也有道理,在蒲城这么干了,下一个澄城又会变得极其难打了。

    左右想想老六应该是心向自己,肯定不会出什么坏主意,王二便赞同道:既然这样儿,你就派人城中找找,看看哪家酒楼好一些,然后再派人去请蒲城的大户们来前赴宴,就说老子要招待他们一番。

    老六也是嘿嘿一笑,倒转扇柄拱手道:得嘞。到时候咱们再埋伏下刀斧手,若是有敢不捐助些军粮的

    王二闻言,也是随着老六一起嘿嘿笑了起来。

    等到了晚上,城中有名有姓的几家大户人家的当家老爷,便都被请到了城中的八仙楼。

    王二感觉自己从来未有如今这般得意过。

    别说是佃地给自己种的地主老爷,便是老爷家的管家,都不曾用正眼瞧过自己,好像给自己一个鼻孔便是天大的恩赐了。

    如今再看看,这城中有名有姓的沈老爷,张老爷,李老爷,刘老爷,赵老爷,陈老爷,六家经营着不同生意的大老爷们,哪个不是战战兢兢的虚坐在凳子上看自己的脸色?

    只要自己一个不高兴,说不得这些老爷们今天就得人头落地!

    颇为志得意满的王二咳了声,清清嗓子道:本大王今日里请诸位老爷们前来赴宴,想必诸位老爷也都是明白的?

    见王二说的如此直白,老六虽然心中不屑,却也是接着话头道:诸位都是本地乡贤父老,今天我家济王请诸位前来赴宴,实在是为了天下苍生,不得已而为之。

    见沈老爷等人都是纷纷议论地陪笑应是,老六又接着道:当今天下,贪官横行,以至于民不聊生,饿殍遍地。

    济王不得已,乃举义旗,以求替天行道,除贪官,正朝纲。如今正是需要诸位乡贤大力襄助之时也。

    为首的沈老爷陪笑拱手道:大人说的是,说的是。只是不知道济王需要我等做些甚么?

    王二见老六一番话说的文四骈六的,听着就比自己说的有水平的多,当下也不再说话,只是示意老六接着应答便是。

    老六见了王二的眼神,心中会意,便接着道:诸位乡贤都是读过书的,想必知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1...107108109110111...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