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前来宣旨的任一真任大太监,等了半晌,才见杨鹤大开府门迎接旨意,心中便有些不高兴。

    在任一直看来,区区的民变,便是让自己带着老苗和蒙古万骑过来都足够平定的了,又何需调动三边总督前去平叛。

    只是皇爷的意思便是这样,自己一介内监,也没有甚么开口说话的份不是。心中想着,便愈发的不耐烦起来。

    冷冷地盯着杨鹤,任一真道:有旨意,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大臣杨鹤接旨。

    杨鹤心中咯噔一下,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了,得罪了这个从示谋面的死太监,不安地跪地道:臣杨鹤,恭迎圣上旨意。

    任一真展开圣旨读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戎行效力,人臣有御侮之才;策府书勋,天室重酬庸之典。尔杨鹤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才猷英果,器识沈雄。修捍疆团,允称干城之选;缮完封守,聿推保障之能。今以尔为陕西平叛大臣,总理陕西三边一切军民政务。于戏!措一方于衽席,懋乃成功;涣三锡之丝纶,钦予休命。功成之日,朕必不吝封赏以酬功。钦此。

    等到圣旨念完,任一真才接着道:杨总督,接旨罢?

    杨鹤又是山呼万岁之后,才拜道:臣杨鹤,接旨。

    任一真冷哼一声,等杨鹤接过圣旨后,也不理会杨鹤请他进府休息的好意,反而扭头对身旁的苗守陌道:老苗,咱家的差事算是完了,这便回京复命。

    苗守陌笑道:请。

    等到任一真带着几个小太监打马走了之后,苗守陌和一个留下的太监才从马上下来,对杨鹤拱手道:卑职锦衣卫总旗苗守陌,见过总督大人。

    杨鹤早就看见了一身飞鱼服的苗守陌,只是宣旨之时的礼仪所限,自己也不好开口问。现在见这姓苗的锦衣卫先跟自己问好,杨鹤便拱手道:苗总旗客气了,不妨入内休息一番?

    苗守陌笑道:好教杨总督得知,卑职此来,也是身负皇命,有旨意要在叛军阵前宣读,这几日还要好生叨扰杨总督一番。

    说完,又指着旁边一直未曾开口的太监道:这位是东厂的刘允才刘公公,此次平叛,便以刘公公为监军太监。

    杨鹤闻言,又赶忙向刘允才拱手道:见过刘监军。

    刘允才也是慌忙拱手道:杨总督客气了。皇爷有命,此次平叛,一应军民政务,皆由杨总督做主,奴婢只是带着眼睛和耳朵来的,至于嘴巴,早就扔在京城了,您只当奴婢是个透明的便好。

    杨鹤打了个哈哈,心中却也不尽信其言。只是再次邀请二人进府休息。

    等到酒过三巡,杨鹤才问苗守陌道:不知方才那位宣旨的天使大人?

    苗守陌闻言,笑道:杨总督勿怪。任公公原本出使过林丹汗,与苗某等一起冲杀过建奴派往林丹汗的使者,因此心气儿高了,现在没能来监军,上不得阵,没有杀敌的机会,因此心中有些不痛快。

    杨鹤这才恍然,难怪这死太监一直是一副不阴不阳的样子,一直拉着个驴脸。只是自己也算是遭了无妄之灾了,这死太监把火气都撒到自己身上了。

    苦笑一声,杨鹤倒也不再去想,只是接着问道:不知道此行的总兵官是?

    苗守陌道:此行的总兵官乃是圣上钦点的平北侯张之极张小公爷。

    这一连串的名头虽然别扭,但是杨鹤毕竟也是军方的人,好歹也听说过张之极的事儿,也知道这家伙喜欢别人喊他侯爷,谁喊小公爷就揍谁的光辉事迹。

    心中暗道一声英国公一系果然三百年恩宠不绝,却也是暗自庆幸。跟这样儿的人一起共事,倒也算得上是好事。

    杨鹤又接着问道:不知苗总旗对此次进兵之事有何看法?

    苗守陌闻言,赶忙摇了摇手道:当不得杨总督垂问,卑职与刘公公一样,都是带着眼睛和耳朵来的,除了阵前宣旨一事,杨总督便当卑职是个透明的就好。

    杨鹤心中却是暗暗称奇。

    自己久不在朝中,却也听说过厂卫的大名,尤其是当今皇帝即位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无不说明了今上重用厂卫,如今看来,传言却也是不尽不实,这一厂一卫的两个家伙,哪个也没有传说中厂卫的跋扈。

    只是苗守陌也在暗自替任一真那家伙担心,毕竟一起出使过林丹汗,也算是一起砍过人的交情。若是任一真今天的这番作态传到了陛下的耳朵里,只怕自己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

    定了定神,苗守陌也不再去想,只是专心地陪着杨鹤喝酒吃菜,聊一些陕西的风俗民情,至于其他,却是绝口不提,不问。

    这边的杨鹤在调集固原卫所及三边所辖的部分兵马,攻下了白水县之后围困孝童的王二等人也在商议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缺了一只眼的王瞎子看着坐在帐中交椅上的王二,拱手道:大哥,要依俺说,还是别打这淄川了,不如把兵马都调集回来,先打下孝童再说。

    王瞎子的话引起了一众流贼的赞同。

    虽然开局的时候打下了白水县,但是现在面临着孝童,却发现没那么好打了,再加上王二又是分兵两路,一路攻打孝童,一路攻打淄川,因此打的颇为吃力。

    王二却是牛眼一瞪道:不打淄川?光是打下这孝童,就算是把孝童抢光了,只怕也支撑不死这大军的吃用,到时候怎么办?

    王瞎子却道:大哥息怒,小弟也没说不打淄川了不是?咱们先打下了孝童,然后再去打淄川。毕竟分兵两处,两处兵都少,不如合力打一处为上。

    一个长的颇为俊秀的书生却道:非也非也。虽然分兵两处不如何兵一处,可是如今之势,却是分兵为上。

    王二见这书生开口,便问道:老六,你书读的多,你说说看。

    这名被称为老六的书生道:大哥如今杀官造反,朝庭必然派大军围剿。若怕还未打下孝童,朝廷的大军便要到了。

    唯有先成了燎原之势,才有可能逼得朝廷进行招安,到时候你我兄弟的大仇也算是得报,还能捞上个一官半职,岂不美哉?

    王二闻言,却是失望不已。

    这兄弟读书读的傻了。到了现在这个光景,竟然还想着招安,却不看看那说书人说过的宋江等人,招安后是个甚么下场?

    只是自己毕竟是个大老粗,造反一事还需要这满肚子之乎者也的老六来出谋划策,倒也不能直接喝斥,因此只是淡淡地道:招安的事儿,老六就别想了,那宋江等人的故事你也是听过的,招安之后,只怕你我兄弟都落不得甚么好下场。

    那个名叫老六的还想再说话,却有人进来禀道:大当家的,外面有高迎祥的使者来了。

    王二大喜,早就听说过高迎祥的大名了,这家伙既然能自称闯王,老子也能啊。如今且先看看他的使者怎么说,到时候自己也称个甚么王,两家再联合起来,打败官兵便易如反掌了。

    心中打定主意的王二赶忙道:快,请使者进来。

    进来帐中的昂藏大汉见了王二,也不下拜,只是拱手道:闯王麾下刘哲见过王首领。

    王二此时也是拿捏起了架子,嗯了一声道:不知道闯王派你来有何贵干?

    刘哲拱手道:闯王命小人来寻王首领,乃是为了几家联合之事。

    王二正在犯愁自己一家势力不够,闻言便颇感兴趣地道:说说看,如何个联合法?

    刘哲道:好教王首领得知,我家闯王意欲联合王首领,宜川王佐挂首领,三家联合起来。

    我家闯王自北向南,宜川王首领自东向西,王首领率贵营自南向北,共击延安府。

    王二虽然意动不已,但是却拒绝道:若说是三家联合么,俺是同意的。但是共击延安府却还要缓一缓。眼下这蒲城与淄川都唾手可得,俺可不会带着大军再北上。

    刘哲道:这个不急,只要王首领同意三家联合便好。毕竟咱们几家现在都是兵微将寡,真个去打延安,只怕也打不下来。

    等送走了刘哲后,王二才道:都听到了?原本老子还担心咱们一家势力不够,如今几家联合起来,一定能杀光那些狗官。

    老六却哂笑道:大哥想的太简单了。别的不说,光是三家联合,谁来当这个盟主?

    :苦逼的暴君现在才码完这一章,睡觉睡觉。今天还会有一更,不过要晚上11点左右。等13号全职了一定爆发补偿。




第二百三十八章 暗流涌动的陕西
    听到老六这么一说,王二却笑道:能不能当这个盟主又如何?老子造反也不是为了当甚么皇帝不皇帝的,不过是活不下去了,这才带着兄弟们搏一条出路,混口饭吃。

    至于以后,能招安就招安,不能招安,就这么痛痛快快的把这辈子过完算球。

    老六闻言,却是失望不已。

    这个带头大哥是个扶不起来的,自己尽心竭力的替他谋划,到头来想的不过是招安了事,到时候自己又如那梁山上的吴用一般,怎能逃过一杯毒酒?

    正所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老六咬咬牙道:若是大哥真的想一心招安,那么就必须争一争这个盟主的位置。

    王二虽然觉得自己脑子没有自己这个兄弟好用,但是也不是个傻子,闻言便好奇地道:怎么说?正所谓出头的橼子先烂,若是哥哥争得了这个盟主,岂不正好吸引了朝廷大军的注意?

    就算是以后得以招安,只怕也是难逃一死吧?

    老六心道,不这样逼你一把,你他娘的真想着招安,老子们怎么办?岂不是跟着你去死?

    打定主意要把事情搞大的老六笑道:大哥却是迷了眼!

    争了盟主,若是朝廷招安,大哥大可以跟朝廷谈条件。只要咱们裹挟的人足够多,朝廷便不免忌惮我们三分。

    王二却嗤笑道:你才是读书读傻了的。

    你没听说之前林丹汗来我大明宣府打草谷,也是裹挟了数千百姓?那皇帝可曾眨过眼?不还是带着大军冲击了过去,这才打的林丹汗北逃?

    老六当然知道这事儿,经过崇祯皇帝诏告天下的诏书那么一宣,整个大明谁不知道当今天子是个爱民的,同时又是个刚强无比的?

    哪怕是造了反,老六也是对崇祯皇帝的那封告天下子民诏记忆深刻:林丹汗叩关宣府,裹挟百姓千人。大明子民,生而高贵,纵死亦不能为人奴隶。朕不得已,亲率大军击之,纵然伤我百姓,亦不得已而为之。朕亦屠林丹汗所部鞑虏数万,筑京观于宣府之外,以为率兽食人者戒。

    如此裸的宣示武功,裸的叫嚣着大复仇主义与华夷之辩,虽然整封诏书里面的文采连自己都觉得狗屁不通,哪怕换成个童生来写都比崇祯皇帝写的要好,但是心中就是觉得提气。

    纵然自己现在造反,亦是暗自佩服不已。

    如今这种局面,谁也没有把握崇祯皇帝会不会再像面对林丹汗的时候一样发疯,别管是自己亲自来还是命令手下的大将们不管不顾的冲击,到时候裹挟的百姓越多,自己死的就会越惨。

    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或者说已经是骑虎难下之势,老六也只得斟酌一番后道:大哥有所不知,当今皇帝虽然能带兵冲击林丹汗,却不会同样的带兵冲击我们。

    当今天子最重视的是什么?小弟认为是华夷大防。只从皇帝诏告天下的诏书中就能看的出来,他带兵冲击林丹汗所部的原因是大明百姓生而高贵,不可为人奴隶,但是咱们不一样啊,咱们也是大明的百姓,只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造反不是?

    再者说了,您看看当今皇帝登基之后,又杀了多少贪官污吏?以上种种,无不说明了皇帝是个重视百姓的,到时候咱们裹挟的越多,实际上也就越安全。

    王二闻言,也是觉得颇为有些道理。只是仍然半信半疑的道:此言当真?莫非是你在哄我?

    老六笑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咱们不管裹挟了多少,到时候只要找一个靠山,弟弟担保没事。

    王二讥笑道:你是不是傻?咱们现在干的是杀官造反的大事,谁敢给咱们当靠山?再者说了,咱们辛辛苦苦弄来的这些粮食和金银珠宝,不分给兄弟们,难道还要送给那些个贪官去求庇护吗?

    老六此刻只恨自己手中没有一把羽扇,否则自己此时岂不是有如诸葛之亮?

    老六笑道:大哥莫非忘了前些日子的唐王殿下?唐王殿下正在陕西招募一些流民,虽然没来咱们这里,但是咱们也可以过去投靠不是?

    到时候只要咱们答应招安,再要求入了唐王军中去海外,保证终身不踏入大明的土地半步,到时候唐王殿下必然大喜,只要求得唐王殿下去寻陛下求个恩典,这事儿便算是成了。

    直到这时,王二才觉得老六说的事儿靠谱。

    毕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自己也没想着推翻了皇帝自己干,那些说甚么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都是些二傻子才能说的出来的。

    要是不信,看看历史上有多少人造反,又有几个是成功的从造反开始就当了皇帝的?

    自己虽然傻,却也懂得出头的橼子先烂,或者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打小听来的故事里边就已经说过了,先造反的通常没有好下场,都是后造反的才有可能当皇帝。

    自己现在的情况不就是先造反的么,自己被皇帝抓去一刀砍了,搞不好还得活剐什么三千六百刀,家人也难逃一死,搞不好九族之人也剩不下一个。到最后皇位也落不到自己的头上,这一切是何苦来哉?

    倒不如像老六说的这般,先把声势造起来,等人多了,再寻个招安的路子,跟着唐王殿下去海外开国。

    自己怎么着也算是有过带兵的经验,不怕在唐王那里不受重用。至于说终身不踏入大明国土半步,那也总比全家九族死光了要强得多吧?

    心中打定了主意,王二便嗯了一声,接着道:便依着老六的主意罢。咱们先把人调回来打蒲城,然后再向北去,争取早点儿和高迎祥他们会合,争一争这个盟主之位。

    老六眼珠一转,又接着道:哥哥且慢。

    王二好奇地道:不是依着你的意思办了?还有甚么事?

    老六道:哥哥想要争这个盟主,首先就得有个名号才行。您看那水泊梁山上的好汉们,不都是打着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么?咱们也得有个名号才是。

    就算不往前,只看眼前,那高迎祥自号闯王,咱们不也得有个名号?只有名号响了,才能让更多的人来投奔咱们,声势也才能造的更大不是?

    王二抓了抓头发,郁闷地道:这个可就是为难哥哥了。老六你也知道哥哥没读过甚么书,这名号怎么起,哥哥是真的弄不来。不如你替哥哥想一想?

    老六嗯了一声,沉吟了半晌才接着道:咱们不如也学那宋公明,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毕竟咱们造反也只是为了杀贪官,除污吏,替百姓们求一口吃食罢了。

    至于名号么,那高迎祥既然已经称了闯王,哥哥不妨自称是秦王。

    看了看王二的脸色颇有些不满意的意思,老六又接着道:若是哥哥不满意秦王这个称号,那就换一个便是。
1...106107108109110...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