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混元道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太元仙尊

    他现在所遭遇到的磨难,正是仙道的第一关磨难——因缘阻道。所谓因缘阻道,是人在修道求仙的路上,种种因缘化作阻碍,让人放弃求道的因素。

    比如说亲缘阻碍。求道人的亲友,以亲情、爱情、友情等,让求道之人放弃求道,这便是亲缘阻道。再比如说,求道之人生活清苦寂寞,让求道人无法忍受,不能继续求道,这便是源自自身和外力叠加的苦难阻道。

    他眼下所遭遇到的阻碍,虽然不是亲缘阻道,也不是苦难阻道,也不是其他阻碍。可却是最难的问心阻道。面对这种困境,连他也不禁连叹三声“难!难!难!”

    仙路艰难,非是虚言。如若一意孤行,他的仙道之路,便会陷入魔障,彻底变味。如果放弃仙道,刚刚立起的道心,便会瞬息崩塌。虽不至于身死道消那般眼中,但却会让他今后再也无缘仙道。

    按理来说,他本不该现在就遭遇到这种碍难。但是世事无常,仙道之路本就与神道不同。仙道虽然不曾完全自开一道,但却已经有了雏形,如果他能挺过这一关,日后便是仙道一员祖师,有此劫难,也属正常。

    暂且不去说这一关阻碍的难度。单就凌云现在的状态来看,此时的他,已经钻进了牛角尖当中。如果他转不出来,迟早会形成心障,修为就此停滞。或是道心崩塌,仙道路断。

    巫姑一幅老神在在的样子,看着凌云苦思冥想。为了将凌云掰回‘正路’,她可谓是煞费苦心。可她却不知道,正是她这一番‘好心’,却办了一件坏事!

    因她这一席话,凌云如今已陷入到迷障中。如果他无法走出迷障,今后的修行之路,可能会就此废掉。

    后正与凌云站在一起,当然也听到了巫姑这一番话。对于凌云修行的道路,他不置可否。别人的道路如何,他觉得还是不要贸然去评判为好。

    不过,他算是看出来了,巫姑这一番话,是要将凌云拉到神灵的道路上去啊!而且还是以如此激进的言语,刺激着他的心神。后正不禁对巫姑的所作所为,心生疑惑:“巫姑大人为何要如此急切”

    犹豫了一阵,终究按捺不住心里的疑问,后正向巫姑问出心里的疑惑:“巫姑大人,小兄弟所修道路,我看也是一条正途,为何要如此驳斥呢”

    “你不知道,这小家伙身份来头可不小!”巫姑没有隐瞒,将凌云的身份跟脚说予他知晓:“在太古神道纪元中,这小家伙可能是一位太古大神转世。那位太古大神甚至可能与前代五帝也不相上下!如果让他修行其他的道途,岂不是平白浪费了他的跟脚”

    “你也知道,娘娘不仅仅要镇压幽冥,还要以力量镇压混沌魔巢,以防诞生出更多的混沌魔神。再加上要分心镇压许多混沌魔神,导致娘娘力量被牵扯了九成。若非如此,这次幽冥的冤魂魔潮,岂能冲破娘娘的镇压”

    巫姑看了一眼陷入苦思的凌云,继续说道:“这小家伙,如果能取回前世力量,必能成就绝世神通法力,对娘娘,对诸位大神,都是极大的助力。你说,我该不该说这一番话呢”

    听着巫姑的解释,后正不禁陷入沉默。虽然不该他去决定别人

    的路,但如果真能帮助到后土娘娘的话,他也无法拒绝巫姑的想法。

    凌云这边正苦苦思索着仙道出路。未曾听到巫姑的话,陷入迷障的心神,早已不为外物所动。

    “仙道的出路,究竟在何方”迷茫失神的双眸中,充满寥落萧瑟。“如若不能探索出仙道的出路,这条掠夺造化之路,




第三十六章 理念核心,立道元须立根基
    若把世界比喻为人体,神道选择成为细胞,成为构成人体不可或缺之物。而仙道选择,则是成为相对独立的寄生菌。寄生菌有益也有害,如何做到有益无害,才是仙道的立身根本。

    这其中,就要把握那最为关键的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才能让仙道之路,不会沦落为魔道。

    正是这一念灵光闪烁,凌云才彻底想明白,仙道立身于世所需要的核心理念——平衡、节制。仙道立身之根本,首在‘平衡’二字,其次为‘节制’。

    平衡,是为寻求自身,与万物循环之平衡,要对世界有所益处。当两者达成平衡后,才能保证仙道之路顺畅。节制,乃是对自身欲求保持克制,使其不放纵、不贪求,对世界索取不能过多,如此才能保证仙道之路长久。

    这四个字,道尽了仙家修行的真谛。如能做到这四个字,当是高仙上真,福德无量。明白了这个道理,求仙路上,便没有迷障了!

    这真是“堪破迷障见正行,立道原须立根基,仙路荆棘多坎坷,而今迈步足下行。”

    寻到了仙道立身的根本,他便渡过了问心之障,明悟之光,充斥心扉。凌云抬起头来,微笑看着巫姑和后正二人。后正不知道凌云想到了什么,但是巫姑却感觉有些不妙!

    这时,凌云直视着巫姑,慢慢说道:“巫姑前辈,你虽驳斥我之道,不为正道。是以自私之心,掠夺万物之造化来成就自己。但我之仙道,怎么可能是那般邪道小路”

    “我不否认,神道为堂皇大道,更是得天道偏爱的天之正途。”凌云定定地看着她,“但是,神道却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

    “怎么可能……”听到这句话,巫姑立刻下意识驳斥道。未等她说完,凌云立刻打断了她的话头:“神道最高境界是什么”

    “与道合真,化身大道!”巫姑闻言,不禁呆了呆,却还是回答了他的问题。

    “这便是了!”凌云微微颔首,看着巫姑正色道,“神道至高之业位,为与道合真,身化大道。但宇宙大道有其定数,不可能无限增多。譬如说,大道之数只有三千,能登顶至高业位的,便只有三千人。那剩余的人,又该如何自处”

    听到凌云的反问,巫姑不禁沉默了。这还真是神道的缺憾,大道之数被限定,便限制了其最终所能成就的数量。如此一来,神道之路会越走越窄,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够登顶。其余之人,只能仰望其项背。

    后正一路旁听两人辩论,从最开始的巫姑驳斥凌云,令他陷入迷茫。再到如今凌云寻到立道根基,恢复了心神,反而驳倒了巫姑。凌云和巫姑两人间的言语争锋,实不下于刀剑相争。

    这时,后正看到,凌云定定看着巫姑说道:“巫姑前辈,人有选择道路的权利,神道固然是通天大道,堂皇正道,但是那些无缘至高业位的生灵,却又何其无辜我选择这一条路,固然其中有许多艰难险阻,但我之大道,也未必就比神道就差了。”

    巫姑看着凌云侃侃而谈,不禁沉默不语。只听凌云继续说道:“我之仙道,固然是要以万物之造化为基础,但却并非完全掠夺万物……”

    他向巫姑阐述着自己的理念,虽然不曾彻底解决仙道的根基,但他隐约有一些想法,还是向她说了出来。

    听着凌云阐述的理念,巫姑不得不佩服他,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大致解决这个问题,真正是有大智慧的。

    “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之大道,要为众生开辟前路!使后来者,能够籍此得见大道!”这一刻,他的形象在巫姑与后正的眼中,忽然变得伟岸无比。立此心,则是大宏愿。虽比不得盘古开天之功,但也是无上功德。

    巫姑听闻凌云的立心,不禁以复杂地神色看着他。良久之后,她长叹了一口气:“罢了罢了,我却说不过你。既然你坚持要走自己的道,我也不再去劝慰你。但我有个不情之请,可否答应我”

    “前辈但有所言,只要不超过我的能力,我全都应下!”看到巫姑不再阻碍自己探索仙道,凌云心中悄悄松了口气。

    &nb



第三十七章 封神之盒,金丹大道立根基
    从巫姑这里领了这桩差事,后正犹豫了一阵,还是将心底的疑问问出口来:“巫姑大人,你放任他去摸索那荆棘路途,真的好吗”

    “我又能如何他是铁了心要走这荆棘崎岖之路,我也无法奈何。”巫姑苦笑道:“连我也辩不过他,只能由他去了!”

    后正闻言,点了点头,正要起身离去。这时,巫姑唤住他道:“你且先等等!”听到巫姑的话,后正停驻脚步,朝巫姑看去:“巫姑大人,还有什么事吗”

    巫姑并没有回答,而是转身朝一个柜子走去。只见她从柜子里,摸出来一件巴掌大小,仿佛水晶打造而成的方盒。

    后正看到,那方盒形态精致玲珑,透过盒壁隐约能看到,方盒内封着一团迷蒙雾气。巫姑回身走过来,把水晶方盒递给了后正。

    “这是……”后正接过棺椁,仔细打量着这水晶方盒。

    “这是我们十巫联手研制的宝物,经过娘娘完善之后,作为急救之物。后来我们离开之后,这东西便暂时搁置下来。”巫姑用手指点了点他手里的水晶方盒,对后正解释道。

    “这东西名唤‘封神盒’,乃是用来封印神灵或神族的宝物。一旦有人受到重伤,等不及救治而将要陨落的话,这东西便可将其封印起来,遏制住伤势的恶化势头,让其能等到救援的时机!”

    “原来如此!”巫姑这么一解释,后正便明白了。

    这东西其实是给凌云准备的,巫姑是怕他在开道过程中,不甚触犯到未知的禁忌,导致自身受创。到了那个时候,这东西便会起到作用,只需将其封印起来,便能保下凌云的性命,等待时机让十巫,或是后土娘娘出手为其救治。

    “那小子的心可比天还高,正所谓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如果他真的成功的话,这自开一道的功德,可比什么都要强。但自开一道,称尊做祖,岂是那般容易”巫姑摇头叹道,末了又一次向后正嘱咐道:“你回去之后小心注意,且莫让他出事!”

    嘱咐罢,巫姑把后正给打发走了。后正离去之后,巫姑在鼎炉前小坐一阵,暗暗推算凌云的道途前途。

    可惜仙道不是她修行的道途方向,仅仅凭借从凌云那里听到的理念框架,她对仙道修行的修行过程、设想和实践等等,都是一知半解。一旦推算起仙道的前途,就如同雾里看花,无法看清前路。无奈之下,巫姑只得放下手,不再去推算有关仙道之事。

    话分两头,凌云回到自己家里,拿出从巫姑这里得到一葫芦黄芽丹,并一卷记载有她炼药炼丹心得的皮卷。这两样宝物,对眼下他的修行大有助益。这让本来被魔潮惊醒过来的他,再度起了想要,重新闭关修炼的心思。

    不过,凌云却按捺下了迫不及待想要闭关的心思:“这次闭关时间这么长,再要闭关的话,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细细思考着,接下来该如何安排:“我如今虽然寻到了道心,也为仙道寻到了立道根本。但如何寻找自身与世界的平衡,不使仙道沦落旁门,才是求道路上的核心。”先默默记下这一点,这是将来要在行道路上,贯彻始终的一点核心。

    接下来有几个安排:一个是继续修行;二便是想办法,为后土解决问题;三是研究一下炼丹炼药的笔记心得;四是出门与人交流。

    “出门与人交流,参悟红尘人心的事先不急,顺其自然便好!”想了想,与人交流的事暂时放在一旁,“后土娘娘的事,如今我还无法插手,想要帮到她,也是无从插手啊!”

    第二个问题不是眼下的他能够插手的,他于是先把这个问题放下:“继续修行的话,眼下还有一道关碍,继续修行也没什么大用,还要先解决这一道关碍,才能把修为

    更进一步!”

    立下道心,寻到立道之核心,修行中的许多一些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但是眼下却到了瓶颈关卡,先天真符卡在半途,无法彻底凝实,降临到现实。如此一来,他的修行之路,暂时便卡在了这里,无法更进一步。

    “究竟还缺少什么东西”凌云皱眉苦苦思索,“先天真符已经凝实,但只是相对凝



第三十八章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入圣基
    “一粒金丹何赫赤,大如弹丸黄如橘。人人分上本圆成,夜夜灵光常满室。”——此诗说得,便是金丹成就之后,所表现的景象。

    内丹初成时,本是一片雪白,豪光刺目。随着凌云以呼吸吐纳,心意静定,慢慢打磨熬炼,又以先天真符之灵光,时刻照耀内丹,内丹色泽开始慢慢变化。待到内丹圆融,内丹毫光,璨如金霞时,整个内丹化为一团圆融金光。

    初时内丹是一团真气凝练之实物,随后由实炼虚,又由虚炼实。其间经历九转七返,反复打磨修炼。最终,原本由真气凝练结晶固化的内丹,化为一团似虚非虚,似实非实的光团。

    眸光返照,注目身内,能看到,在一片五色氤氲中,悬浮着一团金灿灿的光芒。这便是他经过长久打熬、修炼而成的金丹。要知道,这金丹可不是简单将真气凝结,便能称之为金丹的。

    所谓的金丹,乃是由人身三宝之精气神,混一抟炼而成。其中蕴含一个人的精气神之三宝精华,也正是因为其蕴含人身精气神之精华,所以才能作为孕育元神赤子的胎盘。

    有丹经为证:

    怪事教人闻几回,男儿竟也会怀胎,

    自家阴阳自,身里夫妻是妙哉。

    又有一诗:

    男儿怀孕是胎仙,只为蟾光夜夜圆,

    夺得天机真造化,身中自有玉清天。

    修到这个时候,金丹成就,求道之途便由此而始。此时,只需慢慢蕴养,待到十月功成,产成圣胎,那是便是元神赤子现身之际。

    不过在凌云这边,这还要再添加一步。金丹成就之后,他又提运金丹,沿照中黄冲脉,使金丹直入泥丸识海。

    因金丹似虚似实,金丹进入识海时并不受阻碍。早在泥丸识海等候良久的先天真符,藉由金丹所蕴含的灵符之光,顺势融入金丹。随后,金丹复沿原路下降,重新落入丹田。

    之后的事,便是时时温养,保性全真。等到十月胎圆,瓜熟蒂落,自然而然,真符成就,圣胎圆熟。

    十个月的时间,正是效法人之生产。最短需要十个月的时间,长于此数也可以,但是万万不能短于这个时间。否则,圣胎不圆满,就如人之早产,先天不足。

    十个月时间过得非常快,眨眼间便倏忽而过。圣胎圆满,真符成就,自然而然从金丹中化生而出。不是金丹破裂,元胎及真符从中跃出;亦非碎丹成婴,元婴出现。而是金丹化光,其中自然产生元神赤子与先天真符。

    瞑目内视,凌云便看到,泥丸宫内端坐着一尊元神赤子,约莫有一尺来长:“果然是元神赤子,通身赤气缭绕,颜色鲜红,犹如人胎初诞。”

    心神一动,凌云便看到,那将将诞生的元神赤子,忽然睁开了眼睛。一种玄妙感觉,忽然涌上心头。他感觉到,那端坐于泥丸宫内的元神赤子,便是另外一个自己。

    这时,那元神赤子咯咯笑着,向他的心神伸出手来。凌云觉得一股牵引力传来,不由自主的,他将心神往元神赤子身上一扑。刹那间,就觉得自己心神一阵天旋地转,整个心神瞬间就和元神赤子合为一体。

    缓缓睁开眼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

    一片灿烂灵光。随即抬起胳膊,鲜红的胳膊细细小小,就如三朝未满的婴孩,通身皮肤通红。饶有兴趣地上下摸了摸身体,细嫩的手感,犹如实质一般。根本区分不出,这究竟是元神之体,还是实质肉身。

    上手捏了捏自己的小胳膊,虽然不是如同婴儿一般,绵软无力,但也力气不大,比起本体而言,这元神赤子的力气真的小




第三十九章 修行真谛,顺行成人逆为仙
    从未想过,先天真符还能有这般成就:“如果此事能成,我于符箓一道上的修行,足以省却许多功夫。”

1...9899100101102...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