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道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太元仙尊
闻言,凌云低头一看,自己手里,除了正拿着一卷符道卷轴,并没有其他事物:“在我手里难道……”
“没错,就是我!”那道声音话音方落,凌云感觉手里的符道卷轴忽然轻轻颤动。随即,卷轴上冒出一道灵光来,灵光在半空凝结成了一张人脸的模样。
凌云抬眼看去,这张人脸看着平平无奇,毫不起眼,却有种耐看的味道。明明不是俊美或是帅气的样貌,但却莫名让人感觉到有种耐看的味道。这时,凌云听到这张光影构成的人脸,张嘴吐出一连串话语:“小家伙,你拿着我的本体看了半天,却不知道我老人家的存在,真是白瞎了你那一双眼睛!”
听到人脸发出的的声音,分明就是刚才那道神秘的声音!这不知名之物存在于符道卷轴中,似乎没有实体,也难怪刚才无法找到声音来源!
面对凌云恍然外加戒备的神色,那张看起来颇为平淡的脸,没有多做理会。从现身后,一边打量着四处的景象,一边对他懒洋洋地说道:“话说,你小子果然有意思,在这没有仙道的时代,竟然直接开始修炼起仙道来,也不怕遭遇到劫数,导致万劫不复吗”
听到这‘人’的话,凌云心中猛然一惊,看着他的目光猛地一凝,神色渐渐变得严肃。“他为何会知道地这么清楚”
对他话,凌云有些惊讶。可等他转念一想,自己得到这卷轴时,是依靠先天真符感应,才打开了金庭玉柱的禁制。和这卷轴天生就有密切的缘份,想必这位不知名的存在,也是因此才得知的吧!
不过,面对这位不知名的存在,凌云没有回答他的话,反而谨慎戒备地看着他,沉声说道:“阁下究竟是什么人”
“人”面前的人脸微微睁大了眼睛,看着凌云轻笑了一声,“我不是人!”
“不是人”听到这话,凌云略微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没想到这人竟然不承认自己是人,不是人又是什么
“对,起码我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人脸不仅否认了自己是人,更否认了血肉生命的类别。“我们的存在,相当于一段思维,一种带有智慧的灵性体,并非那种生存于现实世界中的生命。”
“如果说我们的生命形式,是这些大道传承卷轴的灵!”那张人脸轻描淡写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竟然丝毫不怕被人知道了跟脚后,会对其不利一样,“我们既是器灵,宝灵,也是一段知识之灵。或者将我们看成一段精神
思维也可以!”
“我们”凌云敏锐注意到了他的用词。只见那‘人’轻笑了一声,回答道:“对,我们一共有三十六份,诞生时便是被人造化而出,分别融入了个个卷轴中。”
听到这‘人’的话,凌云不由沉思:“三
第四十九章 天大诱惑,言谈交流藏机锋
那‘人’似乎猜到了凌云在想什么,挑了挑眉说道:“看来小子你猜到了没错,我们这些灵才是这些大道传承卷轴的核心。少了我们,你只能得到传承的皮毛。”
听到这人的话后,凌云不禁对他反驳道:“不可能,虽然大道卷轴上不曾给出修行的玄功心法,但它对修行中许多设想和推演记录都确实存在。这些都非常完全,如何能说这些记录是皮毛”凌云并不相信他的话,卷轴上的记录非常庞大,许多内容都玄妙异常,不可能只是皮毛。
谁知,这人闻言却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你这就是无知了。要知道修行之道,可不是有了修行功法,按部就班就能证道的。按照大道卷轴上的记录,你能以此修到不朽古神就到尽头了,之后的太一之境,大罗之境只能自己摸索。”
凌云闻言,神情若有所思,而后又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那人似乎看出来凌云想说的话,似笑非笑说道:“你可不要看只是太一和大罗两个境界。这两个境界,根本就没有方法可以修行。凡是修行到太一境,世间一切有为法就到了尽头。剩下的路,就是无为法开始了。这其中的修行,无法可依,无法可凭,任何玄功心法都无法到达太一之境。更何况是超脱天命的无上大罗之境”
“怎会如此”他的解释不仅让凌云非常惊讶,也感觉有些不妥,到底是哪里不妥却又说不上来。不过他的话却让了凌云明白了,他自以为创造出玄功心法就足以开宗立派。但是这位卷轴之灵的一番话,却让他明白了——所谓的玄功心法,并不足以为凭。
“这不奇怪!”那人瞥了凌云一眼,“太一和大罗这两个境界,无法以任何‘可行’和‘可按部就班’的方法来成就。”
说到此处,那‘人’顿了顿,继续以比喻的方式为他解释:“打个比方,若以动静而言,不朽之前的修行之静态,而不朽之后的修行则是动态。”
那人细细解释其中的差别:“不朽包括不朽之前,修行的路数是固定的,参悟的天地自然玄妙大致相同,这便是静态的固有知识积累过程。而不朽古神之后,参悟积累大道玄妙达到一定程度,便不再参悟那种固定的大道玄妙,而是开始参悟大道运转,法则与法则之间的演变,这是动态的过程。”
“大道演变,现在这一刻就和前一刻都会截然不同。既然不同,又如何能以固定的形式,来修成太一和大罗呢所以,这两个境界只有真正修证过,才能明白其中奥妙。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任何语言和文字的描述,都无法阐述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太一境还好说,有三千赤文可以为你指引方向。但是真正的大罗之妙,绝非言语和文字能够阐述!”
“如此说来,只有你们才能提供后续的方向吗”凌云看着他,神色晦暗不明,似是察觉到了什么。
“不!”那人先是否认了凌云的话,而后缓缓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修行是自己的事,任何外人都无法帮你。外人顶多是在你修行时,为你指点一下前进的方向。自己的路,终究还是要自己走,没有任何人能替代你走下去!”
“……”听他这么一说,凌云也不知是叹了口气,还是舒了口气。神色中充满恍惚之色。
但那自称为‘卷轴之灵’的人脸,却忽然落下一句石破天惊之言:“虽然在修行证道一事上,外人帮不到你,但是我们卷轴中许多记录,并不仅仅只是假想和推论。而是有人确切验证过,我们才会记录在其中。这些验证过的修行过程,全都以记忆和感悟的形式,存在于我们诸位卷轴之灵这里。”
“……”凌云没想到,大招竟然在后面!
那些卷轴上的记录
第五十章 造化天经,三十六法通玄妙
凌云听着他们一个个介绍自己,他也由此,了解到他们各自所记载的仙道方向。
根据卷轴各自记载不同:有元炁法,金丹法,元婴法,符箓法,阵法,器法,丹鼎法,道胎法,星辰法,神通法,武道法,剑法,兵法,洞天法,合道法,精神法,信仰愿力法,借法,外法,内法,水法,火法,灵根法,梦法,幻法,神仙法,魂魄法,内景法,外景法,儒法,皇王法,政法,进化法,知识法,教化法,心法共计三十六种。
“难道,整个仙道就只有这三十六种法门吗”听罢他们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凌云对他们各自有了大致的了解。可他并不相信,这世上的仙道修行方向只有这三十六种。
“并非如此!”这时,元炁传承卷轴之灵说道,“虽说是分为三十六种仙道法门,但这三十六种仙道法门却并非各自独立。三十六种仙道法门,几乎囊括了整个仙道的修行方向。就算可能存在不再此三十六法的仙道修行方向,但那也只能算是非常偏门的法门了。”
听过他一番解释,凌云心中了然。因为种种方向所涉及到的玄妙,相互之间还会有关联存在。
譬如正统的元炁法,金丹法和元婴法,按照主人传授给我们的划分方法,可以归类为天仙道。洞天法,外景法,内景法,可以归类为地仙道。精神法,魂魄法,梦法可以归类为鬼仙道。武道法则可以归类为人仙道。符道法的一部分,还有合道法可以归入神仙道。
这种种法门,不论最终成果如何,手段如何,最终所求依旧是大道。
这些还只是按照天地神人鬼五仙来分类。若是按照各自所涉及的玄妙,进行拓展延伸。能囊括其他的法门。比如说阵道与符道接近,可以包容符文之道。符文之道也可以囊括阵法之道。
所以就此而言,这些卷轴只是主要的方向各自不同。若将其任意一个拓展衍生的话,是可以囊括到其他的方向。如此一来,也就不存在各自具体分类,将其视为整个仙道的一部分便可。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凌云放下了这些问题。转而又想起来另一个问题:方才他们各自解释了各自的名称,其中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法门,凌云还有许多不解之处:“这三十六法可谓是别开生面,启发出我的许多奇思妙想,简直就是闻所未闻。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些方向我不怎么明白!比如说皇王法和政法这两个,这两个是怎么修行的”
这是,为首的元炁卷轴之灵说道:“我来说的话,便是越俎代庖,还是让他们各自来说吧!”
代表政法的卷轴和代表皇王法的卷轴飘近前来,对凌云解释起来:“政法这个体系,完全就是基于人道所建立起来。所谓的政法,就是在基于智慧文明,建立起秩序的体制,使得文明有序发展,这种体制便是政治体制。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中修行,会形成一个个官位,这些官位就是政道的果位。”
“难道做官也能修行”凌云表示自己真是大开眼界了,没想到还有做个官,还能成为仙道修行的一个方向。
“其实这个政法体系,也有神道的影子在内!”政法卷轴之灵说道,“神道神灵合于大道法则,依托法则来治理、运转世界权柄。而政法之道,就是神道的一个缩影。将其纳入人道智慧文明,以此来建立秩序,人道秩序赋予权柄,这些权柄便是一个个官位,这便是政法的核心所在了。”
“原来如此!”凌云恍然大悟,这次真是涨了见识!
这时,那皇王法卷轴之灵接口说道:“政法为人道秩序核心,而与此法相对应的就是皇王法。皇王法也叫做人皇道,政法修行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没有统治者,一种是存在一个绝对的统治者。”
“有统治者存在的政法体制,就成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存在。而
没有统治者存在的政法体系,就是化为了一个个官位,就算是一国领袖,也是这个政法体系中的官位而已。”
“这么说来的话,我有些理解了!”凌云一拍手,神色了然地说道:“两者间的区别,是权利的集中和分散。皇王法是将人道秩序的权柄,大部分集中于一人之手,而普通的政法体制,则是将人道秩序的权柄,按照体制地位高低,一级级分散于整个体制中!这样没错吧”
“没错!正是如此!”皇王法卷轴之灵和政法卷轴之灵同时点头道。
&nb
洪荒流还有继续写的必要吗?
写了这么久,书的成绩寥寥,来说说这个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禁忌话题吧。因为这是一个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是和作者们,在群里讨论过的问题。
洪荒流在最初的时候,我们读起来很有种惊艳的感觉。最初构建出洪荒概念雏形的,应该是佛本这本书。但是最早提出穿越洪荒流的,却是另外一本书——《仙道厚黑录》。这两本书,奠定了洪荒流的根基。
在最初的时候,洪荒流的体系是惊艳的,因为它为杂乱的中国神话体系,构筑了一个严密的系统。从世界观角度来说,洪荒世界的体系很严密,有实力层次,有来龙去脉,有独特的文化背景,有几个极为重要、性格鲜明的人物。这样一个体系应该很容易受欢迎。洪荒这个概念雏形刚一出现,恰好满足了构建东方神话体系的需求,让《佛本是道》一举成神。
在那个时候去看时,这洪荒流整个都很有吸引力。但是到了现在,为什么洪荒流却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它究竟是为什么衰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呢发展到如今,洪荒流没有一丝一毫的发展吗是一潭死水吗
也不是。早期洪荒流的确做出了探索,像是以力证道这些道路就被证明为失败了。(这里说句话,以力证道,获得的是绝对的实力,主角无敌了,这文也就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许多年来,大量的作品摸索出一条相对稳定的道路,并且填补了《佛本是道》的空白。
在设定上而言,增添了紫霄宫圣位、帝俊掌天庭、人族功德等等。自内容上来说,弥补了洪荒时期的故事线空白,增添了罗睺故事与龙凤之战,丰富了人族崛起的情节。从角度上,有圣人级别,有巫族,有妖族,有洪荒大能,有人阐截三教弟子,有原创角色,多种视角演绎洪荒故事。洪荒流本来是具有大火潜质的。
各位作者从方方面面来写洪荒流。现在的洪荒流与《佛本是道》时期相比,早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但为什么洪荒流还是走向衰落了呢
这一点在我看来,还是有其原因的。因为这个世界观似乎有点成功过头了。
怎么说呢,它太过于完善了,以至于让后面的作者没有发挥的空间。我读了许多洪荒文,总有种千篇一律的感觉。非要有三皇五帝,非要有巫妖大战,非要有紫霄宫抢蒲团……感觉实在是太无聊了。读者怎么可能爱看!
可若不写这些,读者又会指责写得不是洪荒流。有作者从巫妖之战写起,居然被人质问:罗睺呢龙凤之战呢且不说这两个本来就是后来的作者添加的。就算是原本被梦入神机和雪峰写了,难道就一定要写吗(这一点,在我写文时也有探索。可连我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洪荒文的影响,无法写出新意来。)
《佛本是道》这本最初提出洪荒概念的书,留给我们这些作者的余地太少了,我们只能在它交代模糊的地方进行开拓。这就造成了洪荒流体系太完善了,几乎不留余地。与其说洪荒流是一个流派,不如说是许多同人文。同样是流派,凡人流、无限流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原因何在
因为他们两个流派没有洪荒流这样定死的世界观,只是有一些核心要素。凡人流有灵根灵石、废柴逆袭之类的核心设定。无限流的核心要素则是主神空间、无限穿越。
但洪荒流不同,你没办法抽取出一种核心设定。当你给自己的小说加上‘洪荒流’这个标签时,不仅仅意味着你这个故事要有混元圣人、巫妖两族之类的元素,还必须要有一个从开天辟地到巫妖再到西游的漫长历史。
 
;或者说,洪荒流的完成度太高,而开放性不够。开放性不够的体系,注定会让这个流派渐渐衰落。因为这里面,很多元素都已经被限定死了。
不,并不是说佛本是道写得不好或是什么,而是这本书综合了很多古典的神话元素,以封神演义为根基,综合了西游记,白蛇传
第五十一章 滔天魔潮,初布阵法试威能
此时此刻,遥远虚空深处,滔天煞气绵延成片。势如汪洋,威如天崩。浩瀚之势,席卷万方,天崩地裂,无数混沌元气都被搅动起来。与诸多混沌魔神遥遥相对,乃是武道通天彻地的神光。神光里面。各自有一尊伟岸身形若隐若现。
“大姐,这次混沌魔神数量如此之多,我们该怎么办”句芒看着遥远深空的情形,神色凝重的说道。面对那种数量的混沌魔神,就连他身为五行真神之一,也感到头皮发麻。就算这些混沌魔神可能只是炮灰一流,但如此之多的数量,足以然给他们疲于应付。
“暂时先不要理会。”后土手中不停,仍旧展开伟岸力量,隔空将一座座大陆碎片摄拿过来。“我镇压了混沌魔巢这么久,他们也该到了反扑的时候了,此事并不出乎我的预料!”
看后土说话时,一幅老神在在的样子,性子颇急躁的祝融便捺不住了,不禁询问起来:“既然如此,大姐对眼下这情形有何良策”
“虽然我不知道具体的情形,但我有预感,事情会有转机的!”后土仍旧不慌不忙,手中动作不停,一边回答着祝融的询问。
“祝融你就收敛一下急躁的性子吧!”共工这时候插言说道。“大姐既然这么说了,必定是预感到了什么。你这么说,是在质疑大姐的能力吗”
祝融急忙反驳:“我没有……”两人就此问题争吵起来。
看到两人的争吵,后土只是笑了笑。随后,她的眼神忽然动了动,伸手轻轻划过半空,一片神光展开在她面前化为一片光幕。光幕上一阵光影变幻,随后显现出巫姑的身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