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红妆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姚颖怡

    “文老爷有没有开方子,我现在就去抓药。”

    沈彤微笑:“无妨,此毒已解。”

    四周静了静,然后爆发出欢呼声。

    大饼是个可爱的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他。

    一个时辰后,文老爷终于从里面走了出来:“天亮前没有断气,小命就保住了。”

    许安忙道:“文老爷,您辛苦一晚上了,不如到寒舍小憩一会儿,天亮后再送您回家。”

    文老爷摆摆手:“我不习惯在别人家里睡觉,现在就走,那孩子是生是死,你们不用再找我了。”

    说完,他竟然一刻不留,便向门口走去,许安连忙拍拍阿治的肩膀,二人一同送文老爷回家。

    可是文老爷走到门口,却突然停下脚步,他转身看向沈彤:“小姑娘,你也知道解毒之法吧。”

    “我知道。”沈彤没有否认。

    “哈哈哈,有意思,真有意思!”文老爷大笑着,在许安和阿治的护送下,离开了书院街。

    路友抓抓蓬乱的脑袋,不解地问道:“沈姑娘,早知你会解毒,就不用请这个怪里怪气的老家伙了。”

    “不,我虽然知道如何解毒,可是大饼伤得太重,即使解了毒,也不一定能保住他的性命,还是要请文老爷过来的。”

    沈彤说着,便走进屋里。

    芳菲和小妹早就进来了,一个正在给大饼擦拭额头的汗水,一个正在收拾文老爷留下的一室狼籍。

    沈彤坐在炕沿上,看着紧闭双眼的大饼,大饼脸色苍白,已经没有了平日里的神采。

    四更时分,大饼依然呼吸平顺,只是仍旧没有醒过来。

    “文老爷说等到天亮还没死,那就是活过来了,现在就快要天亮了,大饼哥哥不会死了,对吧小姐”芳菲兴奋地问道。

    “嗯,大饼死不了。”沈彤也笑了。

    她回到自己屋里,换上了夜行衣。

    趁着天还没有大亮,她要去再探探德音寺。

    今夜德音寺里一定有事。

    没有人知道沈彤已经走了,路友坐在院子里等着许安他们,没一会儿就靠着柱子打起了呼噜;芳菲和小妹以为沈彤回屋睡觉去了,两个小姑娘也困了,两人商量后决定轮班,一个守着大饼,另一个趴在炕沿上睡着了。

    一路之上,沈彤没有遇到巡城的,德音寺里一片寂静,沈彤轻车熟路找到居士寮房,却见黑洞洞的,连一盏灯也没有,她这才想起来,她并不知道欣妩住的是哪间房子。

    她有些自责,大饼没有受伤的时候,她至少也该问清欣妩住在哪里的啊。

    沈彤决定挨个房间都看一看,现在德音寺里没有挂单的僧人,寄宿的香客则只有欣妩一个人,想要找到她的房间,不用费多少功夫。

    沈彤猜得没错,刚刚用了一盏茶的时间,沈彤就找到了欣妩的房子,但是却并非是她挨间去看才找到的,而是她看到了欣妩。

    欣妩从一间屋子里探出头来,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然后关上了窗子。

    沈彤失笑,三伏天里关上窗子睡觉,欣妩是很害怕吧。

    大饼既然被屠卫发现,那么屠卫是不会久留的,可是他为何没有带走欣妩呢。

    沈彤很想揪住欣妩问个清楚明白,可是她不能,欣妩也不会说。

    快要五更了,沈彤只好又回了书院街。

    天亮的时候,大饼终于醒过来了。

    “大饼,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沈彤打发芳菲和小妹去睡觉,趁着屋里没有人,低声问道。

    大饼的脸色依然苍白如纸,但是正如文老爷所说,天亮前能够醒过来,那就不会死了。

    “我我看到那个那个人给欣欣妩下跪。”

    欣妩住的寮房外面有屠卫的随从,大饼虽然看到屠卫进屋,可是他没敢贸然出手,因此欣妩和屠卫前面说的话,他没有听到。

    他把两名随从迷晕,可是他倒挂在屋檐透过门上面的一条窄缝向里张望的时候,还是被屠卫听到了动静。大饼在屠卫开门的刹那间逃脱,好在屠卫顾着正事,没有追赶,否则重伤之下的大饼这会儿已经是个死人了。

    大饼把两名随从迷晕的时候,刚好听到屠卫说道:“你要想成为你自己,你必须先做沈彤。”

    接着,欣妩问:“我究竟是谁”

    然后,大饼便看到了屠卫撩衣跪倒。

    屠卫的这个动作令大饼大为吃惊,以至于他在昏迷后醒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个,只是当时他伤得太重,口齿不清,沈彤还是没能明白那几个字的意思。

    现在轮到沈彤吃惊了。

    对于欣妩,她早有防备,可是现在发生的一切,已经超出了她的想像,更超出了她所有的猜测。

    江婆子来上工,大饼喝了几口清粥后继续睡了,沈彤则把自己关在屋里,,她的大脑中似有千头万绪,她要好好理一理这些事。

    傍晚,沈彤终于从屋里走了出来。

    她仰头看向头顶上被夕阳染红的一方天空,冷冷地笑了。




第三零五章 锁门庵(两章合一)
    江屠户有两个儿子。

    两个儿子从八、九岁就跟着爹娘做买卖,全都练就了一手剔骨割肉的好刀法。

    时过境迁,来到西安以后,他们只能赶大车了。每天听着车轱辘的咯咯声,几年下来,他们觉得自己也变成车轱辘了。

    因此,当萧韧让他们跟着沈彤时,他们连客套话也没说,就义无反顾地走了。

    天刚蒙蒙亮,江大的大车就走在了西安城的大街上。

    清晨,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挑担的,有赶着车的,有的急着出城,有的要去摆摊。

    江大甩着手里的大鞭子,威风凛凛,操着一口大渣子味儿的口音唱着“槽头牵过白龙马,刷洗刷洗备鞍龙,三黄肚带紧又紧,马要张嘴带交横”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江大的大嗓门格外嘹亮。

    大车驶到书院街,清晨的书院街很热闹,放眼望去都是书院里念书的学生。或成群,或追逐打闹,这个时辰大多数人还没有起床,可他们却要早早到书院晨读,一日之计在于晨嘛。

    江大使劲甩着鞭子,可是前面的几个小少年像是没有听到一样,依然打闹,江大嘴里骂骂咧咧“这是哪个书院的,怎么管的学生啊,这要是我家的崽子,早就一巴掌扇茅房里去了。”

    骂归骂,大车也只能慢慢悠悠跟在这些孩子们后面,江大无聊地四下观望,忽然,他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少年站在路边。小少年身上还背着书包,却不像是急着去上学的样子,手里拿着肉夹馍啃得正香。

    “学生,上车,大叔送你去学堂!”江大一改刚才的大嗓门,和读书人说话,当然要客气了。

    啃着肉夹馍的小少年笑弯了眼睛,手脚麻利地跳上大车,不花钱有车坐,当然开心了。

    江大吸吸鼻子,真香!一只小手伸了过来,手上是个用油纸包着的肉夹馍“车钱。”

    江大接过肉夹馍,咬了一口,大车拐了一个弯,没去书院,却往相反的方向驶去。

    车上的道“江大哥,你果然被人盯上了,你们家是不是真的很出名啊”

    江大傲然道“沈姑娘一定没有去过关外,改日你到关外打听打听,谁敢说不知道我们江家,谁就是个棒锤!”

    “嗯,看得出来,咱们刚出书院街,就被人盯上了。”

    车上的小少年就是沈彤。

    沈彤不明白棒锤和这事有啥关系,但是江大的话外音是懂的,屠户江家很有名,大小几个屠户也很有名,所以只要盯着屠户们,就能找到他们想要找的人。

    “呸,那帮龟孙儿,老子还没到书院街时就感觉出来了,沈姑娘,说了你可能不相信,若说我这感觉啊,是真他娘的准,虽然不知道盯梢的人在哪儿,可我就能感觉出来。”江大几口就把肉夹馍吃了。

    城门已经开了,江大的车顺利出城,下午时分,大车终于来到一个小小的村落里。

    这个村子背靠大山,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兴许是村子里很少来生人,大车一进村,一群孩子就围了过来,他们有的跑在车旁,有的跟在车后,一个孩子好奇地问坐在车上的沈彤“你们是去江二车家的吧”

    沈彤笑着说道“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这样的大车,江二车家里也有。”孩子说道。

    江二也是赶车的,孩子们见过江二赶车,现在看到又有大车进村,便猜到这是来找江二的。

    “除了江二车家,还有别的大车进村吗”沈彤问道。

    “没有大车。”一个孩子说道。

    “有人骑马,也是来找江二车的。”另一个孩子说道。

    沈彤好奇地问道“那他们找到江二车了吗”

    “没有,江二车的媳妇拿着菜刀把他们追出来了。”那个孩子说道。

    “对,我也看到了,江二车的媳妇好凶啊!”

    沈彤哈哈大笑,那些人的鼻子还真是挺灵的,居然找到了这个小村子。

    江大把大车停在一户人家门前,他跳下大车进了门,只留沈彤一个人坐在车上。

    片刻后,江大从门里走出来,身边还跟着一个长腿细腰的年轻媳妇。

    年轻媳妇跳上大车,江大又甩起鞭子,大车咯吱咯吱地出了村。

    这一次,他们却没有驶上官道,而是走上了一条羊肠小道,那媳妇坐在江大身边,不停地指指点点,她是在带路。

    又走了约末半个时辰,大车停在山脚下,年轻媳妇和小少年先后下车,江大却赶着马车向另一条路上走去,那里有条小溪,溪边绿草青青,他把大车停在溪边,脱了衣裳,跳进小溪洗起澡来。

    另一条路上,沈彤跟着江二媳妇走上了山路。

    这里的山并不陡峭,沿着山路修了石阶,迤逦蜿蜒.

    石阶到了半山腰就没有了,半山腰上有座小尼庵。

    早年这里有一座寺庙,远近闻名,香火很旺,这条石阶路就是那时修的。有一年寺庙走水,整座寺庙都被烧了,连同里面的和尚也一同烧死。

    几年后,一个尼姑来到这里,在寺庙原有的地方,建了一座尼庵。

    尼庵建好后,尼姑却不知去了哪里,有善男信女来烧香,尼庵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一来二去,这里便没有香火了。

    尼姑偶尔会回来,住上一阵子,不知何时就又不见了。

    当地人最后一次见到这尼姑,还是十年前,尼姑已经十年没有回来了,也不知是不是早已死了。

    原先在这里的寺庙叫山临寺,尼姑倒也省事,用的是现成的名字,这座尼庵就叫山临庵。

    当地人提起山临庵,却给改了名字,称做锁门庵。

    因为常年锁门,所以就叫锁门庵。

    沈彤还是第一次来这里,江二媳妇掏出钥匙,熟练地打开门上的锁头,她四下看了看,对沈彤道“姑娘进去吧,我在外面看着。”

    沈彤道“你在这里太惹眼了,你还是先下山吧,阿娘没有武功,你不用担心我。”

    江二媳妇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劝了几句,沈彤执意让她离开,无奈之下,江二媳妇只好沿着石阶下了山。

    山里比西安凉爽,山路两侧是星星点点的野花,江二媳妇还年轻,正是爱俏的年纪,她没有急着下山,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采起野花来。

    其实她每天都会在这条山路上走过,可是她从未留意过山上的风景,直到今天她才发现,原来草这么绿,花这么香。

    年轻的媳妇漫步在山野上,开心得像个孩子。

    有人从山路上走过,远远看到那苗条的身影,真是赏心悦目啊。

    锁门庵没有锁门,但是从里面插上了。

    庵堂里只有一座正殿,正殿里供着观音大士,沈彤在观音大士前拜了拜,便穿过正殿,正殿后面是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三间屋子。

    沈彤轻咳一声,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走了出来,看到沈彤,她咦了一声,问道“你谁啊”

    沈彤笑笑“你是阿单吧,江二媳妇带我来的,我来看我娘。”

    姑娘显然是早就得了吩咐,只嗯了一声,便对屋里喊道“阿双,东家来了。”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少女从屋里出来,两人一样的高挑粗壮,一样的浓眉大眼,竟是生得一模一样。

    沈彤从身上摸出一锭银子,抛给叫阿单的那个,道“去村子里买点酒菜,今天我要和阿娘好好聚聚。”

    “好哩,屋里有凉茶,东家自己倒茶喝,我们姐俩儿一会儿回来。”阿单接过银子,拉着阿双出了门。

    说是一会儿回来,其实这里离最近的村子也有五六里,何况还要走山路,天黑之前能赶回来就不错了。

    沈彤看看眼前的小院,院子里种了花草,收拾得很干净,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道,遮去了花香。

    沈彤抬步跨过门坎儿,在外面待得久了,屋里显得很暗,一个妇人坐在窗下,目光如炬,正盯着门口。

    下午的阳光洒在她的头上身上,勾勒出她的轮廓,她逆光坐着,沈彤看不清她的神色,但是却能感觉到她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阿娘,您还好吧”沈彤问道。

    “哼。”黄氏冷冷一笑,别过头,不再去看沈彤。

    沈彤走到她面前,站了一会儿,然后便在炕沿上坐了下来。

    “阿娘,我真的没有杀朗月,真的,请您相信我。”
1...9899100101102...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