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宋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贰蛋

    其中陆秀夫、苏刘义、张世杰等人甚至是潸然泪下。

    虽然他们也早都知道元朝会让出江南东路等地,但现在议和真正达成,却还是忍不住心潮澎湃。

    想起以前跟着朝廷到处流亡,大宋岌岌可危的那些日子。这眼泪水啊,便好似止也止不住似的,哗哗直流。

    赵洞庭哭笑不得,也无奈得很。

    他已经没想法再去改变陆秀夫这些人了。

    同时,也颇为能领会陆秀夫等人的这种情怀。

    大宋能够有如今的局面的确不容易。

    他发明出轰天雷、热气球、掷弹筒等利器,都还用这么长的时间才总算是将临安府给收复回来。

    若是换成其余任何人,若非是穿越过来且对火器颇为研究的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个程度。

    王恽看着大宋众臣这般,不愿在大殿内多呆,当即对着赵洞庭拱手,“我等告退。”

    赵洞庭却是轻笑,“王大人可要在长沙城内歇息几日朕为你安排落脚处如何”

    王恽默不作声,直接扭头往外走。

    他要是长着翅膀,怕是恨不得现在就张开翅膀飞离长沙才好。

    赵洞庭的每个表情、每句话,在他看来都好似是在耀武扬威。这个使臣,当得并不好受。

    当然,纵观古今,前往请求议和的使臣,貌似没谁能够太好受。

    这就好似是两家孩子打架,在家长不允许插手的情况下,那家孩子实力不如人的家长跑过去求放过,是同样的道理。

    待王恽等人离开,赵洞庭在殿内意气风发,挥手道:“传朕旨意,待元军撤军。北疆各城将士各自撤回军营!苏泉荡镇北军区准备迁往江南东路建康府,为朕守北疆、守海域、镇旧都临安!文军机令北方军区迁往隆兴府,更名镇**区,为朕镇中原!”

    这些话,他其实可以直接传信给苏泉荡和文天祥。而在这大殿内说出来,自是故意说给这些朝中大臣们听。

    这不仅仅可以振奋人心,也可以让这些大臣们看出他以后的打算。

    苏泉荡往建康府,濒临宋元新边疆,以后定然是要向着元朝出兵的。

    殿内众臣再叩首,又是山呼:“皇上英明!”

    然后赵洞庭便笑着挥挥手,示意散朝。

    众臣鱼贯离去。

    赵洞庭回御书房。

    眼下他虽布局苏泉荡镇建康府、文天祥镇隆兴府,再有岳鹏以后当在襄阳府立祥龙军区,但这还并不够。

    随着大宋的疆土越来越浩瀚,接壤的国度也越来越多。原有的几个军区已经不足以再捍卫整个大宋边疆。

    张珏坐镇镇南军区是不能动的。

    立大理军区,赵洞庭需要斟酌能够胜任军区元帅的

    人选。

    再有,若拿下潼川府路和成都府路,以后在蜀中境内也必然是要设立军区和文天祥的镇**区遥相呼应。

    之前赵洞庭在大殿内未将这事公之于众,实是因为他心中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当然,也因为现在潼川府路和成都府路还没有成为定局。

    赵洞庭也不敢保证覆灭新宋的过程会不会顺利。

    要是现在就信誓旦旦说要在蜀中建立军区,以后覆灭新宋却遇阻挠,那将会贻笑大方。

    御书房内,在赵洞庭的书案上摆着各军军长、副军长、都虞候以及特种团团长等军团团长的资料。包括他们在这回五国之战的战功,都被写在上面。

    赵洞庭要重新布局整个大宋的兵力,这些人的职位也必然要发生变动。

    再则他要增设天微、天退等军,也必然要从这些人中选拔出军长人选。

    议和达成,元朝的俘虏是要送还元朝不假,但现在大




第1408章 1084.元皇让位
    第1408章 1084.元皇让位

    真金眼中关切有余,但野心不足。

    他只问忽必烈,“父皇,您要保重龙体啊!现在宋国实力强大,还需您主持大局啊!”

    这本应该是让忽必烈欣慰的话,但忽必烈听着,心里却不禁是微微叹息。

    若他是真金,必然会在此刻要求自己让出皇位,承担大任。

    这是皇室子孙应该做的。

    皇室从来不怕后辈有野心。因为没有野心的人,很难成为好皇帝。

    沉默半晌,忽必烈轻声道:“朕怕是时日无多了。太子,朕打算过两日便将皇位传于你。”

    真金其实在收信刚刚回往皇城的时候就想到这点。

    但这时,他眼中却并无多少激动之色,说道:“父皇,您定能康复的。儿臣现在尚且还无能担当大任啊……”

    “废物!”

    忽必烈忽的愤怒,脸色潮红,“你在朕身边辅国十余年,怎还能说出这种话来难道等你垂垂老矣,再接任皇位不成”

    “我……”

    真金哑语,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其实未必不能成为合格的皇帝,只是自问较之忽必烈还相去甚远。

    雄父多懦儿。

    忽必烈的光芒太过耀眼,让真金始终活在他的光环之下,自然而然也就缺乏信心。

    而即便是这些年辅国,甚至带军攻宋,也仍然没能激发真金的雄心。

    这或许是天性使然。

    忽必烈轻轻叹息,接着道:“朕坚持不了多少时日了。待你登基以后,朕不求你能够覆灭宋朝,只要保持咱们大元不灭即可。”

    说后他摆摆手,示意真金到近前些,轻声又道:“你天性和善,要和那奸猾狡诈的宋国皇帝去争,不容易。不过也胜在正是因为你宅心仁厚,示意朝中老臣们都愿意支持你。你以后好些拉拢他们,稳住朝中势力应是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抵挡宋国。若能挡住,当是最好,若挡不住,便带着咱们蒙古的勇士们回到高原上去吧!咱们蒙古的勇士不怕失败,能一次出高原,以后总还会有再出高原的机会。你的三子铁木尔雄心勃勃,虽年幼,但以后应当能担当大任。你若不支,可以传位于他。”

    忽必烈竟是连真金之后的继任者都已经想好,可谓是深谋远虑了。

    真金听着,只是轻轻点头。

    然后他竟是道:“那父皇您为何不直接传位于铁木尔,儿臣辅佐他便是。”

    忽必烈呼吸有些粗重起来,“你任太子这么多年,朕若是直接传位于铁木尔,朝中群臣该会如何议论你议论铁木尔”

    真金再度沉默。

    忽必烈也不愿再和他多说,对着床榻旁侧数米远处的老太监摆摆手,“去将朕的传位诏书拿来。”

    老太监领命,走向房间角落的壁柜旁。

    从壁柜中,他拿出金灿灿的圣旨。然后送到忽必烈面前。

    忽必烈接过圣旨,让真金放在自己的枕头下,又道:“让朝中诸臣明日到宫内早朝。朕要宣布让位于你之事。”

    真金面色隐有不忍,但最终,还是轻轻点头。

    看来父皇真是不行了。

    真金心中很是悲恸,同时想到自己要成为大元皇上,也很有些紧张。

    这些年虽然辅国,但凡事终究不需要他拿主意。他很难想象,等以后大元轻重事务都得自己做主时,将会是什么模样。

    自己可能做到拉拢朝中重臣

    可能安抚诸位同胞兄弟

    可能如父皇这般镇压住周围藩国诸王

    他也知道自己性格柔和,这并不太适合做皇帝。自然担心以后大元出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

    只现在,他却也没得选择,便是想不做皇帝都不行。

    即便忽必烈愿意将皇位传给其他皇子,那些皇子登基后也不会放过他这位太子爷的。因为他只要活着,便始终对皇位有威胁。

    真金总不能因为担心做不好,而致自己妻小的性命于不顾。

    在忽必烈的寝宫又呆过阵子,真金这才离去。

     

    ; 翌日。

    元朝留在国都内的众多文武大臣尚且还是大黑早时就纷纷赶到了皇宫之内。

    然后有老太监到内宫禁门宣他们进殿。

    诸多小太监持着灯笼,带着这些文武重臣们缓缓前行。

    这些个跺跺脚便能让元朝震上两震的大臣们竟是意料之外的没有窃窃私语,而都是保持着沉默。

    忽必烈已经有些时日没有举行早朝了。

    其实他们心中都有猜测,皇上是不是龙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或许他们在进宫之前就已经做过商议。

    此时虽然没有人说话,但这些分属于各派系的官员们个个都是眼神幽深,似在沉思什么。

    真金性子柔和,虽对朝中大臣们都不错,但也不是朝中大臣们都支持他的。

    总有许多大臣因为裙带关系而想支持别的皇子继位。只这些年



第1409章 1085.元军撤军
    第1409章 1085.元军撤军

    老太监会意,轻轻掺起忽必烈。

    忽必烈拿起书案上的玉玺,显得有些颤颤巍巍。

    他的身体真的已经接近枯槁。

    在太监的搀扶下,在众臣的注视下,忽必烈捧着玉玺缓缓走下台阶。

    到跪倒在地的真金面前,他声音低沉而严肃,“接传国玉玺。”

    真金双手举上头顶。

    忽必烈将玉玺放在真金双手中,然后眼神扫过众臣,道:“诸位,朕已经传位于太子,你们以后可要好好辅佐新君。”

    他话语虽轻,但眼神却是凌厉,含着极大的警告意味。

    众臣尽皆躬身。“臣等必当尽心尽力辅佐新君!”

    真金持着玉玺缓缓站起,示于众臣眼前。

    忽必烈又道:“新君既以登基,以后诸位皇子便前往各自封地为新君保疆捍土吧!”

    他这是要快刀斩乱麻,彻底稳固真金的皇帝位置。

    因为除去诸位皇子外,朝中其余人并没有觊觎皇位的本钱。元朝皇室开枝散叶极广,不可能让外姓成为皇帝的。

    哪怕是有人能够赶下真金,只要登基,也必然要面临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征讨。

    “父皇!”

    听得忽必烈的话,终于是有皇子忍不住站出列来。

    这是忽必烈的五子忽哥赤。

    在历史上他本是被封为云南王,不过现在云南已经不是大元疆土。他自然不可能还成为云南王。

    忽必烈给他的封地是上京路的北部。

    这里是元朝最北边疆。较之云南,要荒芜许多。

    忽哥赤虽然不是什么雄心勃勃之辈,却也绝不愿意前往上京路那样的封地。

    他作为大元皇子,什么时候去那样的穷乡僻壤吃过苦啊!

    “你想说什么”

    但就在他出列的瞬间,忽必烈的眼神却是凌厉向着他扫去,出声喝问。

    忽哥赤神情顿时为之愣住。

    看着隐隐就要盛怒的忽必烈,他哪怕是心中极为不满、极为不甘,这刻却也是什么话都说不出话来。

    最终,他只是拱手道:“儿臣愿往封地。”

    “哼!”

    忽必烈轻轻哼了声,“愿意就好。”

    然后他眼神再度扫过诸臣。

    在殿内的皇子、大臣们多数都不敢和忽必烈对视,微微低下头去。

    只有桑哥等寥寥几人如老僧坐定,不动如钟。

    他们在元朝的地位颇为超然,是坚定的忽必烈派。不管是哪位皇子登基,都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影响。

    因为他们必将是辅国众臣。

    忽必烈心满意足收回目光,心中应该是有些自豪的。

    自己虽然垂垂老矣且身体不佳,但还能镇得住朝中这些人。

    然后,他便拽起真金的手,向着皇位上走去。

    上台阶。

    忽必烈竟是先将真金给摁在了皇位上,然后看向旁侧老太监。

    老太监高声喊道:“参见新君!”

    殿内众人或是不甘、或是隐隐愤怒,但终究都跪倒在地,向真金俯首称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公元一二八五年。

    宋景炎十年。

1...456457458459460...9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