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资本狂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杰奏

    乔治·赫斯特闻言大喜,道理明摆着,在米国,伊朗人质事件让台上正治势力焦头烂额,在野正治势力心怀鬼胎,当事人亲属心急如焚,而对于媒体,则是饕餮盛宴,各路媒体借此大刷存在感,赫斯特集团当然也不会错过这种增强媒体行业地位的最佳机会。

    “我马上选出一名记者和一名摄影师,去与你汇合。”乔治·赫斯特当即便做出了决定。

    高弦忙碌当中,马克·里奇带着几分好奇之心,向他打听了和萨迪·霍特本萨迪见面会谈的结果。

    等听了高弦一五一十的介绍后,马克·里奇哈哈一笑,“高爵士,这件事对你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啊。”

    高弦无比坦诚地说道:“等把事情办成后,我在加拿大也会得到可观的收获。”

    “高爵士深谙经营之道啊!”马克·里奇点头道:“我这边会继续尽力帮忙,德黑兰那边的朋友还是愿意居中斡旋的。”

    ……

    当来自加拿大和米国的媒体专业人士抵达后,高弦便开始了德黑兰之行。

    让高弦大感意外的是,易慧蓉那位在加拿大广播公司任职的表姐吴芝冰,居然在加拿大媒体团队中。

    高弦头大地问道:“表姐,你一个女人,来凑什么热闹?不知道现在德黑兰那边的女权,已经不再是巴列维国王统治时代的那种宽容程度吗?”

    “女人也有上进之心啊。”吴芝冰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你放心,我绝对听从团队指挥就是了。对了,家里一切安好,慧蓉由她嫂子照顾,最近也不看什么新闻,免得影响待产。”

    意识到吴芝冰真心求“上进”后,高弦也就不多说什么,因为确实如此,德黑兰之行足以成为吴芝冰事业发展的最大资本。

    高弦进而再一想,人质当中也有女性,或许这样得团队人员配置,也能带来某些方面的方便。

    就这样,此行团队当中多了一位女成员。

    ……

    飞机抵达德黑兰后,接待规格尚可,萨迪·霍特本萨迪亲自到机场迎接。

    高弦敏锐地觉察到,萨迪·霍特本萨迪身上的锋芒没有之前那样尖锐了,见面的时候,颇有老朋友重逢的那种亲切。

    不过,当见到飞机上顺便运过来的不少“慰问品”的时候,萨迪·霍特本萨迪皱起了眉头,当场抱怨道:“这简直就是无谓地增添麻烦,我们难道会亏待加拿大人不成。”

    高弦微微一笑,“我这是商人的习惯了,你们随便处理,让海关过来检查也没问题。”

    见高弦十分配合,萨迪·霍特本萨迪便不再另做文章了,转而介绍道:“我们已经为高爵士一行人安排好了酒店,稍后会把定好的日程表交给你。”

    高弦试探道:“我能否马上见到那些加拿大人?”

    萨迪·霍特本萨迪大方地一挥手,“我早就料到高爵士会心急,你放心,现在肯·泰勒应该已经在酒店等候你们的到来了。”

    “其他人呢?”高弦追问道,因为加拿大驻伊朗大使馆虽然没有米国驻伊朗大使馆那样高达九十人的庞大正式编制,但也是几十号人呢,光见到一位加拿大驻伊朗大使肯·泰勒,不具代表性。

    “要见所有人太耽误时间,我们给高爵士安排的优先日程是谈判、会见和参观。你放心,那些加拿大人完整无恙。”萨迪·霍特本萨迪倒是没有完全回绝死,最后松了口风,“这样,高爵士还想专门见谁,额外点出人名,我马上安排人手接送。”

    在人家的地盘上,自然最终是人家说的算。

    高弦拿过加拿大驻伊朗大使馆人员名单看了看,最后说道:“那就再加三个人吧,肯·泰勒的夫人帕特·泰勒,以及首席移民官约翰·谢尔当和他的妻子泽娜·谢尔当。”

    “好,那就再增加三个人。”萨迪·霍特本萨迪没有刁难,当即满口答应下来。

    ……

    到了酒店后,高弦大致扫了几眼,环境还不错,应该是提前做过周到安排,连门口都站着守卫。

    高弦击了两下掌,朗声吩咐众人道:“大家跟着侍应生去各自的房间,记住出发前定下的那些行为守则,谨言慎行,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来接人,别节外生枝地惹麻烦!”

    等人群散开后,接替萨迪·霍特本萨迪,负责这里招待工作的伊朗官员,递过来一份文件,“高爵士,这是您在德黑兰的日程安排。肯·泰勒已经在您的会客室等候了,另外三人也会很快被送过来。”

    高益微微颔首,走进了属于自己的套房,只见加拿大驻伊朗大使肯·泰勒正闷头看着报纸。

    说起来,肯·泰勒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已经有两年多了,算得上高弦的熟人,进而确定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正品”。

    “老朋友,你还好么?”高弦早早地伸出手,随时可以变成一个亲切的拥抱。

    听到高弦的声音后,肯·泰勒猛地抬起头来,喜悦溢于言表地问道:“高爵士,怎么是你?难道他们说的,我要见的那个人就是你?”

    “正是我。”高弦笑着点了点头,“我受皮埃尔·特鲁多所托,担任加拿大特使,以民间形式,搭救你们出去,于是便来到了德黑兰。怎么,你连一点风声都没提前收到么?”

    恍然大悟的肯·泰勒,和高弦热情地拥抱过后,无奈地摇头道,“我们所有人都被囚禁在大使馆的建筑物内,只求不被愤怒的人群押到街上示众就够了,哪里还能争取到生存之外的其它待遇,十分地消息闭塞。”

    说到这里,肯·泰勒脸上闪过后悔之色,“是我连累到了大家,使事态糟糕到如此程度。”

    “心中有数”的高弦,不动声色地安慰道:“事情赶到这个节骨眼上了,你的选择极其有限,没必要自怨自艾,我会尽力争取,让你们早日回家。”

    其实,肯·泰勒在德黑兰的工作还是挺有成效的。比如,今年年初巴列维国王流亡,伊朗局势进入全面动荡阶段后,加拿大的使馆协助了大约八百五十名在伊朗工作的加拿大人,安全撤离回国。

    两人交换了一会儿情报后,帕特·泰勒、约翰·谢尔当、泽娜·谢尔当三人走了进来,当看到高弦和肯·泰勒后,不安的神色纷纷收了起来。

    于是乎,这两对夫妇,做为“多管闲事”的“罪魁祸首”,在高弦面前济济一堂了。

    等把必要的情况都介绍完毕后,高弦轻咳一声道:“各位,接下来你们需要接受与我同来的记者的采访,这是搭救你们回国的必要环节。”

    这四人并非普通人,自然能够很快明白其中的意义,于是便都积极配合着,至于有多少演戏的成分,那就不重要了。

    简而言之,这个环节不管采用什么表达形式,必须释放出“善意”,否则的话,后面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

    仿佛是掐着时间,当高弦略作休整后,萨迪·霍特本萨迪便出现了,“高爵士,我们应该进一步详谈了。”

    高弦神色轻松道:“我很期待,不知道会见到贵方哪些大人物。”




第0562章 有更大的麻烦等着你们
    所谓的大人物,自然是比萨迪·霍特本萨迪更重量级的角色,比如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

    此人很有才能,在伊朗新政权里身兼多职,包括财政部长,之前还是外交部长,只不过,因为对人质危机的看法有分歧,所以才让萨迪·霍特本萨迪接任了外交部长。

    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正府的行政首长叫首相,现在叫总理,反正不管叫什么,实质都差不多;至于类似国王那样的国家元首角色,伊朗新政权则决定设立总统一职,并且已经做好了选举的准备。

    从当下的形势来看,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最具竞争优势,堪称板上钉钉的第一任伊朗总统了,由此可见他的位高权重了。

    只不过,在“老剧本”里,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的结局比萨迪·霍特本萨迪没好到哪去,当了一年多的总统后,便因为伊朗内部复杂的斗争,流亡到法国了。

    当然了,高弦才不在意这些敏感而隐晦的时势,他真正看中的地方是,极具分量的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认为伊朗在人质危机中太过激进的态度,这也成了进一步谈判过程中,着力公关的缺口。

    做为万人之上的精英,大家自然头脑冷静理智、逻辑条理分明,进而在会谈当中,把一系列问题拿出来,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比如,和巴列维国王私人关系密切的高弦,这次来当加拿大特使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让高弦如愿带走那些加拿大人的具体筹码;随高弦一同前来的西方媒体能起到什么样的正面宣传效果,等等。

    对此,镇定自若的高弦,都一一做了正面回应,“我就是一个商人,哪里有生意,就到那里去,你们眼中的,我和沙阿的密切关系,便属于这样的范畴;就拿你们来讲,和米国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可还不是要和某些米国商人存在着业务往来?”

    高弦神态轻松的一句反问,顿时让坐在对面的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等人哑口无言。

    像石油贸易方面的事情,大家都心里明镜一样,真要把马克·里奇之类的关键人物拉到台上当证据,那就落了下乘。

    “做为商人,我很愿意成为伊朗的朋友。”高弦微微一笑,“其实,我认为,你们没有必要浪费精力,继续对沙阿念念不忘了,毕竟,从国内角度而言,新政权已经站稳了脚跟,而沙阿做为一个增强内部团结的敌人,已经没有之前那样大的价值了。”

    说到这里,高弦似乎思考了一下,然后给出了一个重要情报,“据我所知,沙阿到米国做手术的效果并不理想,在癌症的折磨下,他的寿命最多还有一年。”

    听到了如此重要的真材实料,伊朗新政权的精英们,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瞧,这就是朋友多的一个好处,消息灵通。”高弦摊了一下手,“做为一个局外人,我自认为对局势观察得很仔细,进而我认为,贵方不但没有必要继续把精力浪费在沙阿身上,还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让那些加拿大人回家,甚至尽快处理好米国使馆被占领的风波,因为,接下来会有一个更大的麻烦,等着你们!”

    萨迪·霍特本萨迪轻咳一声道:“高爵士,请不要拿米国人来恐吓我们,就算米军的航空母舰明天便驶入波斯湾,我们也丝毫不惧。”

    “霍特本萨迪先生误会我的意思了。”高弦摆了摆手,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我所说的更大的麻烦,可不是指米国,而是贵方的邻居啊。”

    “各位做为新伊朗的创立者,自然高瞻远瞩,肯定注意到了阿拉伯河对面的厉兵秣马、磨刀霍霍了吧?”

    见高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等人的神情顿时复杂起来。

    显而易见,高弦提到的伊朗的邻居,指的是阿拉伯河对面的伊拉克。

    阿拉伯河有多重要?

    从伊拉克一边来看,阿拉伯河是伊拉克这个产油国,进出波斯湾的唯一出海通道。

    从伊朗一边来看,身为一个地区大国,不论之前的巴列维国王时期,还是现在的伊朗新政权,通过控制霍尔木兹海峡,来控制阿拉伯河所流入的波斯湾,都几乎是一种生存本能了。

    就拿巴列维国王时期来讲,因为伊朗得到米国的强力支持,伊拉克的萨达姆根本不敢主动招惹军力强盛的伊朗,于是在一九七五年,和伊朗签署了《阿尔及尔宣言》,正式规定两国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划分阿拉伯河,就此重新划定了两国之间这段存在争议的重要边界。

    此外,波斯湾里原本被英国控制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到了一九六零年代末,被英国交给了沙迦,但沙迦与其他酋长国直到一九七一年才组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所以在英**队撤走后,沙迦无法马上在这些区域建立起实际的控制,结果被巴列维国王钻了空子,伊朗出兵占领了这些地区。

    由于这些岛屿靠近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占领这些岛屿后,自然而然地扩大了其在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能力,从而引发了本来就在阿拉伯河归属问题上心存不满的伊拉克的担忧。

    可巴列维国王时期的伊朗,俨然中东地区的老大,伊拉克心里再不服,也只能忍气吞声。

    现在形势彻底变了,伊朗和米国反目成仇,军队更因为内部清洗而实力大降,伊拉克的萨达姆怎么可能错过这种难得的出手机会?

    更何况,米国虽然因为吃过越战的苦头,不敢真的派出军队进攻伊朗,但肯定非常乐意扶持伊拉克,去好好教训让自己颜面扫地的伊朗。

    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除了明面上难以调和的边境矛盾之外,萨达姆治下的伊拉克,还和目前的新伊朗存在着不好摆在桌面上高谈阔论的敏感冲突,简直到了必须尽快置对方于死地的程度。

    如此一来,可不就是有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伊朗嘛!虽然巴列维国王的统治被推翻了,但国家利益不会变,那就只有死磕到底一条路可走了。

    见没有人再质疑“有一个更大的麻烦等着伊朗”的论断,高弦最后总结道:“新政权往往少不了血与火的洗礼,在立国之战很快就要到来之前,像加拿大人这种小麻烦,越快解决越省心。”

    这话里的潜台词很好理解,在灭国之战到来之前,你们还是稍微收敛一下锋芒,攒点人品吧,别到时候缺军火、缺粮食、缺各种物资,连个私下里帮忙周转的渠道都欠奉。

    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鼓起掌来,“高爵士确实是一位高明的商人,我们没有什么疑惑了,那些加拿大人,你可以带走了。”



第0563章 米帝沾了高爵士的光
    做事少不了程序,比如这么多加拿大人的体检、签证、航班,以及肯·泰勒这位捅娄子的大使,还需要处理正式关闭大使馆的相关事宜,来维持起码的职业尊严等等。

    高弦唯恐这个过程里又发生什么出乎意料的纠葛,于是让助手们以最快的速度,拿到能够买下的,第一时间从德黑兰飞往土耳其的几张机票,正好够分给帕特·泰勒、泽娜·谢尔当这些女人,由吴芝冰带领着,离开德黑兰这个留给她们终身难忘印象的地方。

    吴芝冰本来还想着呆到最后一刻,但架不住高弦吹胡子瞪眼,“来之前,你可是保证了,绝对服从指挥。”

    训斥了一通后,高弦放缓语气道:“表姐,咱们是自家人,我说话也就直截了当了。此行就像做生意,只有人离开了伊朗,才能如同钱财落袋为安那般真正大功告成。现在我的心还悬着呢,你们这些女士先走,我也能省心些,万一再起波澜,也算没有空手而回,拿到了最起码的功劳。”

    估计“功劳”这个词彻底打动了吴芝冰,于是这位上进心甚强的表姐,总算心甘情愿地担任了领队的角色,带着那些包括大使夫人在内的女士们,搭上了飞往伊朗邻国土耳其的航班。

    现阶段土耳其和西方各国关系堪称融洽,于是高弦便提前就近在那里设立了中转站,吴芝冰这些女士过去后,就彻底安全无忧了。

    高弦担心横生枝节,不是没有根据,因为此行团队当中,像赫斯特集团的媒体人士,还惦记着探望所有米国人质呢。

    客观而言,高弦还真得兼顾这件事,因为他借助西方媒体力量的基础,就是获取那些米国人质的近况,如果真过河拆桥地直接甩手走人,确实不好交代。

    高弦正琢磨着怎么试探德黑兰的态度呢,萨迪·霍特本萨迪面带神秘之色地找了过来,“高爵士,你的愿望实现了。”
1...168169170171172...3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