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老子是皇上赵洞庭颖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贰蛋
随着他的声音落下,耶律铸也被他麾下亲兵押上前来。此时的耶律铸铺头散发,满脸尘土,可谓是狼狈至极。
作为堂堂的元中书左丞,耶律铸怕是这辈子都不曾这般狼狈过。
弘翰末脸色霎时间变得更为难看。
他是见过耶律铸的。
只没想,吕玉文不仅仅只带着宋军前来压阵,竟是连耶律铸都带来。
这让他的处境很是被动。吕玉文有耶律铸在手,足以让他投鼠忌器,因为耶律铸在元朝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
“押上来。”
弘翰末对着后面摆了摆手。
有士卒押着十余人到城垛旁侧,正是吕文焕的家眷们。
吕玉文眼中立刻露出来颇为紧张之色,喊道:“奶奶、母亲!”
有一满头银发的老妪,正是吕文焕的母亲。
她眼神落在吕玉文头上,兴许是年迈眼神有些不好,眼神便显得不那般炯炯有神。
她对着吕玉文喊道:“玉文,你父亲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你不用管老身,立刻发兵攻下这襄阳城!”
旁侧弘翰末却只是冷笑。
他在这襄阳府为官多年,处处掣肘吕文焕,自不仅仅只是了解吕文焕而已。对吕玉文的秉性,也是深孰于心。
有吕文焕的这些家眷在手,他根本就不担心吕玉文敢炮轰襄阳城。
果真,下面的吕玉文双眼通红,却是并没有要下令炮轰的迹象。
他只是又看向弘翰末,喝道:“弘翰末,立刻放我们家人出城!若不然,我便立刻斩了耶律铸!”
弘翰末冷笑,“吕玉文大侄子,本官又怎的知道你再换回你的家眷以后,会不会立刻攻打这襄阳府”
吕玉文道:“你放我们家人出城,我即刻率军离去!”
弘翰末却仍然只是冷笑,“大侄子,你觉得本官会轻易相信你这句话么”
吕玉文微怒,“那你还想如何难道你打算至耶律铸的生死于不顾不成”
喊着,他偏头看向耶律铸,道:“让弘翰末将我们家人放出城来!”
但耶律铸并未有半点回应。
作为忽必烈身边重臣,骨气、忠心,他都不缺。
或许从兵败被俘的那刻起,他就已经做好死在边疆的打算。
而他的反应,也让得城头上的弘翰末轻轻松口气。如果耶律铸真命令他将吕文焕以及军中诸将家眷都放出城,他的确会很难办。
弘翰末盯着吕玉文又道:“吕玉文,你要以左丞大人换回你们家眷,本官可以答应。不过为保证这襄阳城的安危,本官却需得你进城来才行。本官也可以保证,待你们大军撤出京西南路,本官必定立刻放你出城!”
吕玉文皱眉不语,有些意动。
若是没有吕文焕,便根本不会有现在的吕玉文。为搭救吕文焕的家眷,吕玉文纵是拼出这条命去也是愿意的。
更何况,现在弘翰末还只是让他入城为质。
对于弘翰末,他也是有些了解的。其人城府极深,但胆子却算不得大。
自己进城,弘翰末大概真不敢将自己怎么样。因为弘翰末应该并不具备和大宋军队开战的底气。
只江陵府守备军军长关奇略听到弘翰末这些话,却不禁有些焦急,连拍马到吕玉文旁侧,低声道:“吕将军,不可答应他啊!”
他倒也不是有要拿下这襄阳府的想法,只是纯粹担心吕玉文的安危而已。
两人虽相识不久,但颇对脾性,现在已经算是不错朋友。
吕玉文露出些微苦笑,“义父待玉文如亲子,养育我至今。玉文岂能至义父亲人于不顾”
说罢,他抬头又看弘翰末,吼道:“好!我答应你!”
然后他便翻身下马,扔掉手中长枪,毅然向着襄阳府城门走去。
“吕将军!”
“吕将军!”
军中无数将士呼喊。
吕玉文只是不为所动。
他回首,对着将士们露出颇为难以言喻的笑容。
吱呀声响。
在弘翰末的令下,城头吊桥被缓缓放下。
吕玉文只身上吊桥,穿甬道,进城。
刚进城,他便就被城内的守军捆缚起来,然后押到了城头上,弘翰末的近前。
吕老夫人垂泪道:“玉文,你这又是何苦呀……”
其余吕家众人眼中也都是有着复杂之色,或是歉疚,或是感激。
其实,吕玉文完全可以不顾他们生死的。在国之大义面前,也没有人会说吕玉文的闲话。
但吕玉文还是甘愿进城来了。
“奶奶。”
他只喊了声吕老夫人,便不再说话。转头看向弘翰末。
弘翰末也看着他,道:“大侄子果真是条汉子!本官佩服!”
吕玉文懒得跟他多言,冷声道:“快些放我义父及军中诸位将军的家眷出城。”
“好,好。”
弘翰末轻轻笑着,摆摆手,“放人。”
有吕玉文在城头,他还真不担心宋军以及那些吕文焕旧部会攻城。吕玉文作为吕文焕义子,在军中地位还是颇高的。
襄阳府守军解开了吕老夫人等人身上的绳索。
“玉文……”
吕老夫人又喊了声。
吕玉文露出些许笑容,道:“奶奶,快些下城去吧!随着大军去江陵府,玉文随后便来找你们。”
吕文焕的妻子掺着吕老夫人,“母亲,咱们下城吧……”
她恨恨扫过弘翰末,算是警告。
只弘翰末自是不以为意。
吕家众人下城头,屡屡回首回往吕玉文。
吕玉文脸上始终带着笑。
到城下,还有军中许多将领们的家眷。本是彷徨无措,见得吕家众人下来,总算轻轻松口气。
那些押着他们的士卒也放开了他们。
众人走进甬道,向着城门外而去。
城外关奇略抬首看着城头,脸上有着些许怒容。
军中有将领拍马上前。
直到众多家眷都被迎到军中,关奇略才冷声喝道:“放耶律铸进城!”
他真做不到不管吕玉文的死活。
虽然从地位上来说,吕玉文较之耶律铸要相差甚远。但是,吕玉文终究是投宋的将军,大宋有功之臣。
大宋不会抛弃这样的将领。
将士们放开耶律铸。
耶律铸整整衣衫,蹒跚向着城内而去。纵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城,他也仍保持着他左丞相的威严风度。
待他的身影消失在甬道内以后,吊桥便在吱呀声中再度被缓缓吊起。
城头弘翰末没有再说话。
关奇略双眼紧紧盯着他,道:“弘翰末,若是吕将军有个什么闪失,我大宋必挥军将你挫骨扬灰!”
说罢回首对着军中大喝:“撤军!”
很快,大军缓缓撤去。
1049.布局大理(上)
军中许多将士连连回首看城头。
他们的眼中并没有弘翰末以及那些守军,目光都是落在吕玉文的身上。
特别是吕文焕的那些就不将领们,此时对吕玉文无疑是心怀着极大感激的。
他们的家人也是因为吕玉文自愿进城才得以重获自由的。
弘翰末已是早早跑到城下。
他在城门内见到耶律铸,便连忙拱手道:“左丞大人,让您受苦了。”
耶律铸叹息道:“弘大人言重了。耶律铸罪臣之身,苟且偷生回来已是惭愧至极。”
弘翰末自是不会真将他这话听到心里去,只连又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左丞大人也不必太往心里去。”
然后便忙将耶律铸直请到城内府衙里去。
吕玉文被送回到吕家府邸。
弘翰末的确没敢将他怎么样,甚至连那种想法都没有。只是派兵将吕玉文幽禁在府邸中而已。
因为他明白,要是自己将吕玉文给怎么样,那将来真可能覆灭在吕文焕旧部的滔天怒火下。
耶律铸十数万大军都在宋军面前大败亏输,他可不觉得自己这区区万余襄阳守军就能挡得住宋军的进攻。
吕玉文是他手中掣肘宋军的筹码。
而这样的筹码,想来即便弘翰末胆子再大些,也是舍不得杀的。
吕玉文也并不担心弘翰末会将自己怎么样,回到吕家府邸以后便往书房内看书,显得很是平静。
耶律铸沐浴更衣后,在弘翰末的安排下,和襄阳府众臣开宴。
席间众臣屡屡恭维,开解耶律铸。只耶律铸显得兴致不是很高。
这些人,还压根不够资格来开解他耶律铸。
纵是他耶律铸败,又何须得这些人来安慰
其后又听得弘翰末说及福州兵败,皇上正欲与宋朝议和的消息,耶律铸才忽的情绪崩溃,大哭不已。
他是真正心向着元朝的。
待得宴席过后,耶律铸便在十余高手的护卫下,匆匆离开襄阳府,向着元中都而去。
长沙城。
赵洞庭接连收到两封信。
一封飞鸽传书来自于驻元使臣周兴言。
周兴言说已和元朝达成议和,议和文书正以八百里加急送往皇城。
还有一封快马传报则是来自于长乐郡。
自长乐郡战事结束到现在,战场自已是早早打扫干净,各军将士的军功也已经全部登记造册。
黄华来信中,说及抚恤金已经发往此役阵亡将士的家中,且开始打造烈士碑。
元军三万八千余俘虏都被扣押在长乐郡外,扎营而居。
柳西狂、空竹两人率军留在城内,帮助福州守备军看守这些元军降卒。
广州守备军军长吕英才和流求国统帅莫里率军已经出城沿海路分别回往广州和流求。
另外,流求国主阿星皇想要前往长沙会见赵洞庭。
对于前面那封信,和元朝达成议和,赵洞庭并没有觉得丝毫意外。
现在在北疆大宋占尽优势,他答应娶图兰朵这个条件,忽必烈不至于有继续讨价还价的可能。
只后者阿星皇想要到长沙来和自己碰面,让得赵洞庭笑容显得有些玩味。
这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只是他有些好奇,阿星皇见到自己以后,会和自己说些什么样的话。
御书房内。
赵洞庭将两封信都放在旁侧以后,只草草在纸上写下几个字,便交给易诗雨,“将这封信传往长乐郡。”
纸上写的是派遣军卒护送流求国主往皇城。
待易诗雨离开后,赵洞庭又对伺候在旁边的刘公公道:“刘公公,差人告诉国务令,让他吩咐长乐郡往皇城途中众官,待流求国主仪仗到时,务必要热烈欢迎,好生款待。”
“诺。”
刘公公躬身答应,走出御书房去。
赵洞庭看着他离开,却是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轻轻叹息了声,“这做皇帝还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到现在,各军中的军功报表都已经呈到他的御书房内。
宋元即将议和,除去肖玉林、刘子俊和禹兴文率军去往襄阳府外,大宋境内全然安定,也该是时候大行封赏。
就算是培养出爱国之心,也还是需要给这些有功之臣们实际的封赏的。
光让马儿跑,却不给马儿吃草。世间没这么好的事。
虽然这个比喻有点儿不那么妥当,但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试想若是赵洞庭光让这些将士们捍卫边疆,却不给他们封赏,这些将士们会心中没有计较么
而要给这些将领们合适的封赏,无疑是个颇为浩荡的攻城。
此次波及整个宋国的战役,大宋各支禁军、各城守军要么是和敌军厮杀,要么是讨伐乱民,都是有军功的。哪怕军中只有万夫长级别将领的升迁才需得赵洞庭定夺、千夫长级别的封赏需得他过目,这也是涉及到数百人的事。
赵洞庭需得研究这数百人的过往、秉性,再得研究他们各自的派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