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他的对面则是站着一个中年书生,而此时不是别人,正式他的心腹师爷吴暖志。

    这么说来,伪唐贼军已经成了气候了?宋志文说话的时候,手指还在桌子上轻轻敲击着。

    此时在苏家康面前素来不卑不亢的吴暖志却是微微弯腰,姿态放的极低:回大人,的确如此,学生和伪唐贼军也打了好几次交道了,今年年初以前,这伪唐贼军不过是藏在深山之中苟延残喘,然而今夏以来,伪唐贼军兵力迅速增加,不断的劫掠乡野,挟裹民众,甚至先后劫掠了龙华镇和正泰县,以至于其实力大增,学生回来之前,还听闻伪唐贼军正在大肆招兵买马,目前来看,其兵锋已经不下千人!

    上千人了吗?前头不是说伪唐贼军只有五百之数吗?怎么半个月功夫就翻了一倍?你们在正泰那边就眼睁睁的看着李逆招兵买马?宋志文说这话的露出了一丝不满。

    吴暖志道:大人明察,如今伪唐贼军狡猾多端,最善打埋伏,而正泰那边兵力不足五百,固守正泰尚且不足,实在是难以分兵出击!

    吴暖志的话没有说的太明白,但是宋志文却是听的明明白白,吴暖志的意思就是,正泰县现在兵力少,这去的多了,正泰县城有危险,去的少了还不得被人家伪唐贼军一口吞了。

    再说,半个月前苏家康率领一千多号兵力追击伪唐贼军,都被伪唐贼军杀了个大败,如今正泰县和龙华镇两地相加,兵力都不过千人规模。

    就算全部都带上去追击伪唐贼军,那也是败多胜少的局面啊!

    宋志文听明白了,但是他还是有些不满,那伪唐贼军不过是一群山匪而已,即便是挟裹了数百流民,那也不过是土匪加流民而言,这么一群人竟然能够把苏家康率领的大军击败!

    那苏家康是干什么吃的?

    兴泉府里各种山匪流民多了去,他最近一年都剿灭了三四伙胆大包天竟然敢跑出山来劫掠乡野的土匪团伙,其中规模大的也有三四百号人呢。

    在他眼里,这伪唐贼军也是属于这种山匪,特殊之处就是他们的土匪头子脑子秀逗了,竟然自立为帝。

    对付这样的山匪,随便派个几百人去都能灭掉他们,但是苏家康却是一败再败,导致事情恶化到正泰县被劫掠,贼军扩张到千人规模。

    如果不是担心官军失利,正泰失陷从而影响到自己的仕途,他宋志文第一个就上折子弹劾苏家康,,分分钟就把苏家康的官帽子给摘掉。

    可惜的是,正泰县也是属于他兴泉府的辖区,自己的辖区里出现了一伙逆贼,而且这逆贼小打小闹着就把一千多官兵给干掉了,甚至还抢了一把县城,这种事捅到上面去,绝对会成为自己的一个污点,从而影响到自己的仕途。

    要不然,他才不会帮着苏家康那这些事给压下来呢。

    不过压下来后,这伪唐贼军还是要剿灭的,总不能放任伪唐贼军坐大。

    想到这,宋志文道:你今天就赶回正泰去,告诉苏家康,本官明天就派将士三千出征正泰,让他做好迎接事务。

    挥手让吴暖志出去后,宋志文想了想,然后提起笔来写了一封书信,然后把外头收获的一个随从叫了进来:你把这一封信送到省城去,务必亲手交给林大人!

    那随从当即道:小的遵命!

    等随从出去后,宋志文站了起来,然后走到窗前,仰头看了看天空,天空万里无云,正是出征剿匪的绝佳天气!

    次日,兴泉府城里就是热闹的很,很多人都是亲眼看到了大批明军开始出城,然后直奔西边的正泰县而去。

    而宋志文则是站在城墙上,看着逐渐远去的大军,露出了笑容,此番大军前去,区区伪唐贼军还不得灰飞烟灭啊,等擒获伪帝李轩后,自己再妙笔生花一番,不但可以把之前正泰失陷,官军失利的负面影响通通消除,而且还可以给自己捞一个大功劳。

    至于说大军此去会不会战败,他一点都不担心,他派遣的这三千人里虽然半数都是青壮,但是剩下的一千五百人里头,有近千人可都是募兵,相反卫所兵就只有五六百人而已。

    这年头的明军,真正能打的已经不是那些卫所兵啊,而是靠各级地方官员自行招募的募兵了,这种情况在匪患严重的内陆偏僻地区以及倭寇袭扰严重的沿海地区更是如此。

    兴泉府这边靠近三省交界之地,而且还是大山众多的穷乡僻壤,各种山匪是数不胜数,山匪众多,那些卫所兵又不能打,所以宋志文也是没办法才学其他人招募青壮练兵。

    这练兵的效果也算不错,已经是连续剿灭了不少山匪,战斗力比那些卫所兵强多了。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募兵都是要花钱养着的,要给薪饷,要给粮食,还得给他们武器装备,而明朝的官员们虽然一个个都肥的流油,当几年地方官不捞个几万两白花花的一银子,都对不住自己十年寒窗苦读。

    但是官员们有钱,不代表官府也有钱啊,明朝的官府历来都穷,以兴泉府的财力,养一支千来人的募兵也算是极限了。

    如今,宋志文把这支募兵派了出去,他相信剿灭伪唐贼军是指日可待的!

    而他还不知道,李轩他们已经是带着人赶往澜江渡口,他们要想歼灭伪唐贼军,还得先过了澜江再说!




第两百五十三章 抢占澜江渡口
    宋志文刚把从各处调集过来的三千大军给派出去呢,埋伏在府城的大唐探子就已经是一路狂奔,朝着正泰县而去,他们要把这个消息及时传递给大唐新军,以便上头的大佬们做出相对应的决定。

    带着众多辎重,同时还要防备敌军埋伏,并且需要时刻保持士兵们的体力以面对遭遇战,速度过快的行军会导致士兵们的体力耗尽,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埋伏或者遭遇战,对于一支依靠士兵体能作战的冷兵器军队而言是致命的。

    因此通常情况下,大规模的军队其行军速度都是很慢的,一天所走的路程不过二三十里路,哪怕是轻装急行军,一天所走的路也不过四五十里路,再多的话不是能走,而是风险太大。

    因此部队的行军是不能简单的用人的徒步速度来衡量,人的正常徒步速度,一个时辰可以走二十里路呢,而很多大军一天也就走这么点路。

    大军的行动缓慢,这也就给了大唐新军的探子们充足的时间用来传递消息,这些探子们可不用顾惜体力,也不用担心被埋伏之类的,他们要的做事只有一样,那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把消息传递回去,因此他们赶路的速度却是相当快的,甚至都还有马匹用。

    探子们连续狂奔,让李轩在当天晚上就得到了府城明军已经正式出城!

    根据他们的方向来看,他们是朝着澜江渡口过来的,肯定是想要从这里渡江,而按照他们的形成,预计明天傍晚时分明军的前锋就会抵达澜江渡口,而大规模的渡江应该是在后天!曾子文如此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明天一早我们继续加快速度,争取在中午时分抵达,在他们抵达澜江渡口之前做好埋伏,打一个半渡而击!

    曾子文这么说的时候,方东全却是道:我军已经连续行军两天了,将士们的体力有所消耗,此时我们距离澜江渡口还有差不多二十里路,要在明天半天内赶到,怕是对将士们的体力消耗太大!

    陈屠夫也是点头道:对啊,如果走太快的话,到时候打仗可就没力气了,没有力气,穿着一身重甲可走不了几步路!

    大唐新军的这么多兵种里头,对体力要求最大的就是陈屠夫麾下的刀盾兵了,这些刀盾兵们在作战的时候需要背负好几十斤重的盾牌以及盔甲,对士兵的体能要求相当高,如果在行军的时候体力消耗太的,他们也就没有力气穿着这些盔甲作战了。

    不过王单旭却是道:如果是担心行军速度过快的话,我们可以在早上提前两个时辰出发,在路上保持好节奏,将士们的体力还是可控的,到了后我们还可以休息半天呢,就算伪明大军想要在傍晚的时候直接渡江!我们也可以以逸待劳打一场!

    李轩此时也开口了:此战关乎我大唐后续存亡,必须把伪明贼军拦在澜江之外,这澜江渡口必须抢占起来!

    李轩一开口,就是把这事定下了基调,不管怎么样,都必须敢在明军渡江之前抵达并抢占澜江渡口,这不是为了埋伏明军,而是为了把明军拦在澜江之外。

    因为按照明军现在的位置和速度,他们明天下午的时候是肯定能够抵达澜江边上的,他们是冒险直接在傍晚时分渡江,还是说会在第二天早上渡江,这是个未知数。

    但是明军的主力即便不是在傍晚时分渡江,但是他们肯定也会派遣一部分的前锋先渡江的。

    毕竟不能把明军的将领们都当场傻子,李轩他们能够想到半渡而击,人家肯定也是会考虑到渡江的危险性啊。

    而李轩他们明天下午要做的就是,把明军的前锋给干掉,或者逼回去,不能让他们顺利的抢占澜江渡口,从而掩护明军大军过江。

    李轩下了基调后,后续的讨论就是简单了,主要是商讨一些具体的行动方案,尤其是抵达澜江渡口后应该怎么做。

    而对此李轩也是没有过于的参与,而是听着他们说!

    这些人讨论的时候,曾子文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了,这人虽然实际带兵打仗的能力不咋地,在战场上曾经是陈屠夫,方东全他们的手下败将,但是不得不说,人家的理论功夫还是不错的。

    安排行军扎营这些他都很擅长,说起各种计谋来也是头头是道。

    不过李轩也知道,曾子文也就只局限于口头上说了,真正让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带兵,下场会很悲剧的。

    这也是李轩没有把曾子文下放进入军队带兵,而是继续让人的担任作战司郎中的缘故。

    身为上位者,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曾子文他就擅长纸上谈兵,你非得让他带兵,这是害人害己。

    众人商定了明天的行动计划后,各自散去,而李轩也是早早的进入帐篷休息。

    一夜无话,次日天色还没有发亮呢,大唐新军的不少人就已经是起床了,各部队里的伙夫们要趁着夜色做饭,这样才能够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让那些睡醒的将士们第一时间吃上早饭,吃完早饭就开始行军。

    李轩起的也不晚,起来后就带着一群军官们巡视了军营,确认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后才是回到自己的帐篷,然后开始用早餐。

    不用多久,天色就是彻底亮透了,于此同时大唐新军的一千多人也是踏上了新一天的征程,他们要赶在明军之前抵达澜江渡口,如果明军的前锋已经抢占了澜江渡口,那么就需要把明军的前锋击溃,夺回澜江渡口。

    太阳逐渐升起,方圆数百里内仅有的两个王朝的军队也是在逐步靠近,上午时分,明军一群将军们汇集在一起说了会话,而不用多久,明军的队列中就是分出了一支大约五百人的军队,他们除了武器盔甲之外,其他的都没有携带。

    他们在一个千户的率领下脱离了明军主力队列,加快速度朝着澜江渡口而去。

    从天空俯视的话,大唐和大明的两支军队,几乎是呈现一条直线朝着对方而去,而他们的交汇点,就是澜江渡口!



第两百五十四章 他们来的好快
    澜江,这是一条位于兴泉府内的河流,从南部的大山流向西北,河流并不算太大,但是因为地势的缘故,大部分河段的河水都比较急,行船都困难,别说渡江了。

    不过即便是再急的河流,总会有部分河段的水流比较平缓,能够摆渡过江,而澜江渡口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而且这个渡口刚好位于正泰县城和兴泉府城之间的官道,因为不管是普通人日常往来府城和正泰之间,还是说大军行进,这澜江渡口都是最佳的选择。

    除了这澜江渡口外,澜江的上下游虽然还有其他几个地方适合渡江,但是要么是距离过远,要么是可供渡江的江面比较小,难以让大军通行。

    如此一对比,澜江渡口的军事战略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

    正是因为如此,明军才会选择从这里渡江,而李轩也才会选择在这个地方拦截明军。

    当李轩在当天中午时分第一次看到这个澜江的时候,他总算是知道为什么这条名声不显的澜江也被曾子文称之为天堑了。

    这澜江看着不大,但是水流的速度极快,而且江面上还可以看到不少的巨石浮出水面,而水面之下,指不准还有多杀暗礁呢。

    这种河流如果行大船,走不出百米就得撞上暗礁翻船

    不过在这么急的河流中间,却是有一段的河面明显要比较宽,而且水流相当平缓,靠近了还可以看见,这平缓江面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码头,码头上停泊着两艘小船。

    小船的旁边,乃是几个瑟瑟发抖的船夫。

    陛下,前锋部队的一个排已经在一个时辰先行渡江,并没有发现伪明贼军的踪迹,如今只要我军把江面上的索道斩断,就足以让敌军无法短时间内大规模渡江!方东全上前道:没有索道的话,伪明贼军就算伐木做成木排,想要渡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江面上的索道,乃是一条大锁链,作用自然不是用来充当桥梁走人的,而是用来牵引渡江的船只,如果没有了这条索道,想要渡江虽然也可以,但是难度肯定要加大很大。

    当即李轩就道:那为何还把索道留着?

    李轩有些无语,这些手下人也真实的,这么重要的索道第一时间就应该斩断,难不成还等着让明军用起来渡江啊!

    此时方东全和王单旭对视了一眼,随即王单旭道:启禀陛下,是臣让前锋留着索道的。

    李轩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就是问道:理由?

    王单旭道:如果我们现在就斩断了索道,伪明贼军肯定会察觉到我们已经提前抵达,并且警惕心大大提高,到时候我们在这边想要埋伏起来打一个伏击,恐怕就不太容易了,留着索道,伪明贼军就会放松警惕,肯定会派一部分前锋利用索道过江的,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打一个伏击战!

    听着这话,李轩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也没有继续问,而是继续观察着澜江渡口的地形。

    这个澜江渡口除了江面外,岸边的有一片开阔地方,虽然不大,但是排兵布阵容纳千把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这片开阔地之后,西北方向是一片比较低矮的山坡,山坡上有密林。

    西南方向,则是一片山地,那地方不适合用来作战,也不适合用来藏兵,而正西方向,虽然不至于一片开阔,但也不适合用来埋伏。

    如果要埋伏起来进行偷袭,西北方向的山坡密林就是唯一个选择了。

    他想了想后,直接拔转马头道:走,上去看看!

    不管是否进行埋伏,这周边的地形肯定是要先看一遍的,只要亲自去看过了,李轩才能的做出最后的决定。

    很快,李轩就是带着王单旭方东全他们上了西北方向的小坡地,然后发现山坡上的树林面积并不大,顶多就是藏个百来人,再多就会暴露了。

    但是山坡之后是个反斜面,适合用来隐藏大批兵力,既然有了这个可以隐藏大量兵力的反斜面,江面的索道也就先留一下午,看能不能吸引明军的前锋过来杀一个小埋伏。

    打完埋伏之后再把索道斩断。

    看完山坡密林这边,李轩又带着人跑到了西南方向的山地,这地方的地形比他之前预计的还要差,山地起伏不平不说,而且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乱石,别说在这里布置大军了,连人在这些走路都需要小心翼翼的。
1...121122123124125...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