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至于金银则是按照惯例,由李轩的侍卫队亲自携带!

    而白太后也是带着容光焕发的董芸芸珠儿叶氏三女坐上马车一同前往,白太后看着这三个容光焕发的女子,再看看自家那明显两眼发黑的儿子,脸色不太好看,当场就是对着这三女道:即便是年纪轻,也要懂得节制!

    这句不客气的话,让董芸芸三女是瞬间就收起了满脸的笑容,然后乖乖的低下了头。

    她们现在还不知道白太后的确是很不爽,但是她不爽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她们折腾李轩一整晚,而是因为从去年到现在,都这么久了,之前李轩还在黄竹山的时候,基本天天晚上都和她们睡一起,但是也没见生个蛋出来。

    现在都搞的让白太后怀疑自己儿子是不是身体有毛病了,一个女人的没有怀孕还可以说是女人的问题,但是三个女的都没有怀孕,这明显不太可能是女人的毛病。

    此时她心中已经暗自下了决定,如今既然出山了,就得找个大夫给李轩好好瞧瞧。

    大唐王朝可以没有皇位继承人,但是他们李家可不能断了香火!

    李轩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白太后在想什么,如今的他依旧忙着呢。

    这大军开拔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是说走就走的,中间总会发生诸多乱七八糟的事。

    大唐王朝的这一次转移,总人数超过了一千五百人,一千五百人的队伍可不是那么好带的,因为这一千五百人可不都是军队。

    如果都是军队的话那就简单了,各自按照命令行军即可,但是这一千五百人里头只有近千人是军队,剩下的五百多则是官员以及工匠和青壮。

    那些普通人可像士兵那样习惯服从命令,总是会做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来。

    不过好在溪口村距离流沙庄不算太远,不过二十多里而已,一天的时间足够了,而且王单旭已经是在溪口村那边提前做好了准备迎接大军。

    奔波了大半天,等到午后时分的时候,他们终于是抵达了溪口村。

    到了溪口村后,方东全和柳八苟他们是忙着安顿人马,而李轩自己却是带着曾子文以及几个军官上了溪口村的一座山头,居高临下观察整个溪口村的情况。

    和昨天他在地图上看到的一样,整个溪口村位于一条小河边上,这条小河在经过溪口村的时候拐了个弯,以至于北面和东面都是被河流环绕着。

    溪口村的北部和东部,明显是河水千百年冲积所形成的小平原,上面遍布了田地,上面装满了绿油油的庄稼。

    不过这个小平原的面积并不算大,甚至都还没有黄竹山山脚下的平原大呢,按照这个小平原的面积以及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来推算,恐怕顶多也就够养活千人左右。

    不过在小河的对面是一连绵起伏的丘陵,而丘陵靠近河边的地方,有着众多狭长的平坦荒野,如果能够开荒出来的话,恐怕养活上万人都不成问题。

    但是想要开荒怕也不容易,要开荒不仅仅要除掉杂草,更重要的是修建起防洪提之类的水利设施,要不然的话,一到雨季这些平坦的荒野就能瞬间化为汪泽。

    修建防洪提的工程量不小,估计也正是因为这样,河对岸的这一片狭长的平坦荒野才会一直没被人开荒吧。

    溪口村的西面和南面,则是一片起伏的小丘陵,村民们的房屋就是修在丘陵之间,和很多村子一样,村民们的房屋零散的分布其中,房屋之间的丘陵还有不少的开荒出来的旱地,这些旱地上也是种上了一些农作物。

    在溪口村的西面更远一些,依旧还是这种小丘陵的地形,但是在南边,丘陵却是越来越高,最后和大山连接在一起。

    严格上来说,溪口村的位置勉强算得上是大山边缘。

    观察完地形后,李轩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地方还是挺适合当做练军养军之地的,比黄竹山更适合。

    进可攻,退可守,事情不妙的时候还能直接跑回大山里头!

    耕地虽然不多的,但是可供开发的荒地不少,只要花费一些力气,把河对岸的荒地开发出来不成什么问题。

    修建水利设施,兴许对于溪口村原来的数百村民们而言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但是对于大唐王朝来说并不算什么。

    溪口村的总人口一共才几百人,青壮不过百余,根本抽调不出来足够的人手修建河对岸的防洪提,但是大唐王朝可不同,他们这一千五百人里头几乎清一色的青壮,个个都是定好的劳动力,真要发动起来修建防洪提,也就是个把月的事。

    只是李轩想要把溪口村当做基地来经营,然而明军却是不给他这个时间。

    大唐新军刚转移溪口村不到三天,半个月前就派往府城监视明军动向的探子突然是回到了溪口村,并且带回来了一个让李轩等人震惊的消息:众多明军朝着府城方向汇集,不日即将奔赴正泰剿匪!

    剿什么匪?

    自然是大唐王朝啊!

    一时间,山雨欲来!




第两百五十一章 三千明军来袭
    自从在半月前击溃了苏家康率领的明军主力后,李轩就派遣了众多的探子前往正泰县城龙华镇乃至府城,留意观察明军的一举一动。

    这些探子自然是不可能探知明军上层的隐秘消息,比如说知府宋志文在半月前在得知正泰县城曾经失守了一次,并且苏家康在追击的时候明军受到了重创后,就已经是开始筹集兵马准备发兵正泰县了。

    因为那个时候谁都能够看到出来,单单凭借正泰县一地的力量已经是无法扑灭拥有五六百人规模的伪唐贼军了。

    不过知府宋志文要集合兵马也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办到的事,就算再快也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此外伪唐贼军虽然已经成了气候,但是总归是没有拿下正泰县城,这使得宋志文有了更多的缓冲时间来慢慢筹集兵马。

    如果说李轩当初快速拿下了正泰县,那么苏家康固然是死无全尸,而宋志文也会感受到庞大的压力,那个时候他就不会管顾太多的印象,可能会直接上报到省城的巡抚,依靠上峰派遣的大军来剿灭伪唐贼军了。

    不过李轩没有立即攻克正泰县城,这就给了宋志文挽回一切的机会!

    只要正泰县城不丢失,伪唐贼军就算有几百人那么造成的影响也是可控的,靠苏家康自己是压不下来,但是身为一府之尊的宋志文却是有办法压下来的。

    当然了,该上报的消息还是要上报,但是却是可以通过巧妙的文字水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接下来,宋志文就开始筹集兵马了!

    这些明廷官府上层人物的动作,大唐新军的探子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宋志文调集兵马的动静不会小,自然是会被潜伏在府城里的大唐新军探子所得知。

    探子回报,过去十天里,陆续有明军进入府城,此外宋志文还征集了大量的青壮。

    初步估算,宋志文已经是汇集了至少三千人的明军,其中主力是宋志文自己招募的募兵,另外有部分是卫所兵,还有半数是临时征召来的青壮。

    从现有的消息来判断,府城那边的明军最近几天里就会动身来我们正泰了,兵力超过三千,其中正规军过半,如果再加上正泰县城和龙华镇里的苏家康率领的明军残部,总兵力加起来超过四千人。方东全继续道:

    我军即便是扩军之后,明军也是我军的四倍之多,而且我军过半士兵都是最近几天招募的,还没有经过最基本的训练,战斗力堪忧!

    方东全解说着目前的情况,而众人听到之后,都是脸色不太好看,当即陈屠夫就是大声道:怕他个毛,到时候老子带着人冲他一波,就算他们有三四千人也能把他们冲散了!

    陈屠夫说这话的时候,虽然声音很大,但是众人都是对他极为熟悉的了,知道他此时的大声,只不过是为了掩饰心中的担忧而已。

    此时王单旭道:敌我兵力相差甚多,正面硬打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可以趁着他们渡河的时候,来一个半渡而击!

    说到这的时候,他是走到了旁边的大幅手绘军事地图道:我正正泰和府城之间,有澜江拦着,澜江虽长,但是可以用来渡江的地方却是没有多少,府城明军要想渡江,最适合的地方就是在澜江渡口,只要我们在澜江渡口埋伏下,等明军渡江到一半的时候杀出来,大捷可期!

    曾子文也是道:不错,如今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府城的明军拦在澜江之外,更加不能让他们和苏家康的兵马会和,要不然的话,他们一回合之后兵力就超过了四千人,就更加不好打了!

    半渡而击,这恐怕不容易啊,人家明军肯定会先派前锋过江探路啊,我们这一千多号人可藏不住,如果他们发现了我们埋伏在河对岸,肯定会选择其他地方渡江,到那个时候我们可就被动了!黄学仁也是开口道:依我的看法,干脆让他们渡江,等他们渡江之后,我们派出人引诱他们分兵,等他们分兵之后,再以主力埋伏,来一个各个击破!

    他的声音刚落下,方东全又开口了:如果明军不分兵,直接去正泰县找苏家康怎么办?

    听着手下众多将军们的争论,李轩自己也是在沉思着,众人说的话他都听在心里。

    众多方案里,李轩还是比较倾向于王单旭以及曾子文他们主张的办法,那就是尽可能的把明军堵在澜江之外,至于能杀伤多少明军倒还是其次,关键的是要把明军堵在澜江之外,给自己争取足够多的发展时间。

    如今的大唐王朝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新兵需要时间来训练,火枪也需要时间来打造,而这个时间,最少也是三个月。

    三个月之后,大唐王朝就能拥有一支兵力超过一千五百人的主力部队了,到时候再和明军打也就更加有底气。

    只是很明显,明军不想给他们这个时间!

    众人辩论了大半个时辰后,也算是勉勉强强讨论出来了好几个方案。

    其首选方案就是在府城明军主力的时候来一个半渡而击,争取在明军渡江的时候把他们打垮,这样不仅仅把明军拦在澜江之外,而且至少未来一两个月内明军都不可能再一次发动大规模的渡江。

    要执行这个方案,就必须立即动身然后前往澜江渡口,要不然的话时间上来不及。

    如果半渡而击的计划失败了,那么就在澜江渡口驻扎重兵,把明军挡在澜江之外。

    上述这两个方案是李轩和众人都想要的,也是对大唐王朝最有利的。

    但是万一明军成功渡江了,那么后续就是尽可能的阻止府城明军和苏家康的兵马汇合,而是采取各种计策让府城明军分兵,争取各个击破。

    如果说引诱明军分兵的计策失败了,那么后续可就麻烦大了,到时候大唐新军就不得不和前几个月一样,依托大山打一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防守作战。

    定下了主要的战略计划后,大唐新军也是迅速动了起来,第一步兵营刀盾队弓箭手队骑兵队辎重营是迅速准备妥当,这些部队乃是大唐新军目前的核心主力,这仗打的怎么样,能不能赢就得靠这几支部队发挥的怎么样了。

    方东全率领的第二步兵营以及王单旭的第三步兵营虽然人员已经是差不多满员了,但是里头绝大部分都是新兵,而且也没有装备火枪,还停留在长矛,刀盾等冷兵器时代,因此他们的人数虽然占据了总兵力的过半,但实际上只能充当二线兵力。

    总数一千四百多人的大唐新军迅速动员完毕,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出征前的准备。

    第二天早上,李轩先是到了白太后房里,一身戎装的他并没有行跪拜礼,而是微微弯腰低头行礼:母后,儿臣来辞行了!

    白太后坐在上头看着李轩半天都没有说话,良久后才是轻声道:去吧,刀枪无眼,切记不可莽撞!

    李轩再微微躬身这才出了房门,等李轩出去后,白太后重重地叹了口气,然后闭上了眼,嘴里轻道:死老头子,你可看到了,因为你犯傻要当皇帝,咱们儿子都和明军厮杀多少次,如果轩儿有什么好歹,老娘去了地底下饶不了你!

    李轩向白太后辞行后,也是先后去看了董芸芸,珠儿,叶氏一眼,不过这三女越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了,李轩都率军亲征好多次了,因此她们倒没有过于失态,只是说几句让李轩注意安全之类的。

    说过话后,李轩这才出了土地庙,然后直接翻身上马,带着在临时行宫外等候的柳八苟钱梦久王文华马维等文官奔赴校场,那里一千多大唐新军都已经齐齐等候着了!

    到了校场,李轩没有下马,而是继续骑在马上!

    随着一声皇上驾到,早已经在此地等候的方东全王单旭黄学仁陈屠夫曾子文等大唐王朝主要武将也是齐齐上前迎接,一身戎装的他们自然是不方便行跪拜礼的,而是以略微弯腰代替。

    臣恭迎陛下!

    李轩看着众人,然后微微点头,带着白色皮手套的手伸出微微抬了抬,口中道:平身!

    等众人都走到跟前后,李轩把视线投向曾子文:各部可都准备妥当了?

    这一次出征,李轩并没有在设立什么前锋将领,中军将领之类的职务,而是按照各部队直接指挥,而负责具体日常防务以及各种杂务的,乃是枢密院下属的作战司。

    曾子文这个作战司郎中将会负责后续作战的日常防务,这算是李轩给作战司的首秀机会,只要表现出色,那么后续作战司就会慢慢的承担起它的真正责任:负责部队的日常训练以及作战指挥。

    如今作战司首次参与到实际作战来,也是李轩为了建立真正的参谋部制度所做的尝试,如果效果够好的话他会逐步加强作战司的权力,最后统帅全军的作战。

    如此以后他也就不用每次都率领大军亲征了。

    好歹他也是个皇帝呢,每次打仗都亲征算什么事啊!

    但是现在,没有参谋部这种作战机构,加上为了掌控军队,不亲自带着部队打仗,李轩不放心,他担心方东全这些土匪头子乱搞,更担心方东全他们来一个临阵反叛。

    准备妥当后,李轩并没有过多的废话,很快就是下令开拔!

    随着命令的下达,一千多大唐新军就迎着朝阳踏上东进的步伐!



第两百五十二章 信心满满的宋知府
    兴泉府府城内,宋志文坐在书房,对于一个四品的红袍官员而言,他的年纪不算大,只有四十来岁,这个年纪在官场上来说,算得上是正值壮年。

    他的年纪不算大,而且早年他科举的时候可是二甲出身,选考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三年后虽然没能通过考核留在翰林院,但是好歹也是在翰林院待过三年。

    他的仕途起点虽然不如那些一甲出身,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幸运儿,但也要比绝大部分官员要高得多。

    至少比苏家康这个三甲出身,没能进入翰林钰,甚至连六科言官都当不上的人是和宋志文没法比的。

    加之他的背景深厚,座师乃是当朝阁老,在很多人的眼中,宋志文是个极有希望再进一步的年轻有为的官员,不是正式翰林的他想要入阁是没指望了,但是以后担任一省布政使乃至巡抚,甚至杀回京师担任六部侍郎的可能性却是极大。

    而这样一个外人眼中前途光明的官员,此时却是皱着眉头。
1...120121122123124...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