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末之乱臣贼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堕落的狼崽

    “古人强调的是六艺,那个时候,有些读书人都能佩剑,碰到敌人强盗的时候,奋勇向前,将其斩杀,就算是在汉代的时候也是一样,班超投笔从戎,仗着利剑建立功业,可是现在看看,那些读书人,有的人虽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但让他们仗剑行走天下恐怕是不大可能的。”李璟扬鞭指着远方,众人望了过去,只见远处有一群读书人,正坐在河岸上,不时的可以听见一阵阵吟诗朗诵的声音传来,而让人感到怪异的是,在一边,一些农民正在种植着小麦。

    “一个书生意气,逍遥自在,指点江山,而另一个却是汗流浃背,截然相反啊!”耶律大石笑呵呵的说道:“陛下,汉家文化名扬天下,正是因为有这些读书人,才有了汉家的闻名,这人本身就是分了三六九等,各司其职,农民干着农民的活,读书人一心读书,陛下,若是让这些种田的农民去读书,让这些读书人去种田,岂不是颠倒了吗”

    王穆也笑道:“陛下,臣认为这些人适合耕种,那些读书人适合读书,若是颠倒过来,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就像曹大人,曹大人以前擅长于经商,所以赚的一个盆满钵满,但若是让曹大人去读书,曹大人未必会有今日的成就。”

    李璟却是摇摇头,说道:“朕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说,这些读




第1571章 道德文章
    望着远方,远处的读书人仍然是在吟诗作画,远处的农民仍然是弯腰耕种,唯独李璟坐在战马上,望着远处的一切,面色却是显得很平静。

    “朕会考虑的。”李璟点点头,却没有说同意或者是未同意,赵鼎等人见状化成了一声长叹,按照众人对李璟的了解,恐怕在这一届的春闱中,大唐皇帝恐怕会有其他的想法了。只是这种变化对新生的大唐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只是对于已经进入燕京城,准备春闱的士子来说,可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众人相互望了一眼,却见众人脸上都露出担忧之色,嘴角更是一阵苦笑,像李璟这样的决定,作为臣子们没有办法做出决断,这也就是李璟,若是其他的皇帝,恐怕不会有这样的好事情,李璟还没有开口,就已经上书天子,请天子放弃这个念头了。

    “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李璟忽然扬鞭指着眼前的农田说道:“秦王,朕会在西山种植小麦,你每年到了开垦和收割的时候,都要领着你的那些弟弟们去西山帮忙。见识一下老百姓是如何劳作的,只有这样,你们才知道老百姓生活的困苦,你们口中都不吃的东西,在这些老百姓的口中,恐怕是绝世美味。”

    李定北想也不想就应了下来,李定北这个时候就是按照太子的要求培养的,无论是李璟或者是政事堂对他都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小小年纪,现在就像是一个小大人的模样,稚嫩的脸孔上已经露出一丝威严,让人不敢小觑。对于李璟的吩咐,他从来都是遵从的,哪怕他从来没有做过农活,也是一样。

    “陛下,秦王殿下乃是陛下的子嗣,让殿下和,这些人一起劳作”赵鼎迟疑了起来,忍不住说道:“陛下每年开春的时候都会进行春耕,那个时候殿下也会跟在后面劳作,臣以为足以为天下表率了,若是还让殿下出来劳作,臣以为过犹不及。”其余众人也点点头,像秦王这样的地位都出来劳作,而且不是劳作一两天,而是很长时间,那其他的官宦子弟、读书人还好意思呆在岸上吗恐怕也只能下地劳作,成何体统

    “春耕,那只是做个样子而已,也只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能说明什么呢莫说欺骗上天了,就算是自己都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一个笑话,朕是马上打天下的,朕的儿子就应该下马治天下,不如此,如何能行”李璟听了哈哈大笑。

    帝王每天春耕的时候,都会带着文武百官,宗室成员来到社稷坛前祈祷上天,保佑风调雨顺,然后就是亲自到田地里,扶着犁,牵着牛,在田地里走一圈,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至于皇后妃子们的农桑倒是真的。

    赵鼎等人听了脸上都露出尴尬之色,实际上,这种造假的事情,从来就有,也不仅仅只有李璟一个人,历代的帝王都是如此。但亲自下田地,这种情况就很少了。除掉那些出身不高的帝王还真是很少见。

    朝堂上从来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李璟在田亩阡陌之间的言语很快就传遍了燕京城,春闱结束之后,燕京城内还有无数士子,有的人等待着春闱的开始,有的人却不想回到自己的家乡,想在京师中寻求名师指导,好参加下次科举,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等到李璟等人的聊天内容传出来



第1572章 少詹士
    “天子有命,当如何”胡世将摇摇头,说道:“陛下掌控天下,一句话就是圣旨,难道想反抗不成,不过,我看陛下恐怕有其他的考虑,这次春闱应该不会有问题的,三年一次科举,三年之后,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胡世将到底是官位高一些,见的世面也很多,不像朱松那样。

    朱松听了却摇摇头,说道:“虽然如此,但此事关系我们无数读书人日后的前程,想象我们这些读书人,日后还要下田干活,穿着长袍,却像那些读书人一样,难道不感觉到很丑陋吗莫非胡兄愿意”

    “我自然是不愿意,但又能如何呢不光是那些读书人,就算是我们这些当官的,日后也是要下农田里走一遭,体察一下民情,按照陛下的吩咐,当官的不仅要有一个健壮的身体,还需要懂得农民所需,陛下准备在西山弄一个农庄,秦王殿下每年秋收的时候,都会在那里劳作一个月。”胡世将低声说道:“那秦王是谁是日后的皇帝,连日后的皇帝都在西山劳作,我们这些人能逃得掉吗身体力行,可不是说着玩的。”

    朱松皱了一下眉头,说道:“听说秦王府上还少了一个少詹士”

    胡世将看了朱松一眼,忍不住说道:“你想做这个少詹士去教导秦王学问”朱松也算是儒家中的一名大家,去做一个少詹士倒是不错,但是李定北的少詹士可不简单,日后的帝师,朱松能成吗胡世将也不敢说自己能够帮对方搞定。

    “怎么小弟没这个能耐”朱松顿时笑道:“若是论道德文章,小弟不算差的吧!当一个少詹士难道不行秦王身边虽然有政事堂的大学士教导,但到底政事堂大学士国事繁忙,秦王身边还是差了一个像小弟这样的人物,督促学问,对吗”

    胡世将面色一愣,却是深深的望着朱松一眼,这个中年儒雅的男人,到底想干什么,胡世将隐隐的能猜测的出来,李璟是开国之君,他所决定的事情,天下无人能够反驳,想要做什么,只能是从下一个皇帝开始,那就是秦王李定北,而影响李定北的人就只能是李定北的老师。

    “皇帝陛下对秦王的老师要求很高,以前有一个虞允文,现在虞允文去了中南,成为红河新城的知府,所以这个少詹士就缺少了,朝中一直无人继任,政事堂也推荐了几个人选,但都被陛下拒绝了,至于你能不能成功,谁也不知道。”胡世将摇摇头,他在京中的时间很长,知道李定北和虞允文之间的关系很好,朱松想要进入秦王府做一个少詹士,机会很小。但也不是不可能。

    “陛下现在所做的就是要灭我儒家正统,准备百家争鸣。胡兄难道看不出来吗”朱松忽然低声说道。

    胡世将一开始认为朱松是想实现个人抱负,但这个时候听了朱松的话之后,顿时明白,朱松看问题比自己更远,他认为李璟这么做,就是想改变儒家独大的局面,恢复汉武以前百家争鸣的局面,这让儒家如何了得。只是这件事情关系重大。若真的像是朱松所说的那样,那就不仅仅是朱松、胡世将两人的事情了,而是整个天下读书人的事情。

    “若是如此,当如何



第1573章 考察
    御书房中,李璟看着面前的奏折,赵鼎和李甫站在面前,秦王李定北也坐在一边,小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之色,今天李璟准备给他挑选少詹士,在赵鼎等人无暇之余,少詹士就会为自己指点文章,教导自己读书事宜,这些以前都是虞允文做的,李定北对虞允文还是很欣赏的,所以不希望少詹士让给了其他人。

    “吕颐浩、李光、胡铨、朱松,这是你们政事堂给出的名单吗”李璟皱了一下眉头,不得不说,他和李定北的想法是一样的,虞允文是一个最佳的人选,其他人李璟印象并不好。

    “回陛下的,这四人都是朝中难得有识之士,文采不俗,在京中也是有盛名的,臣想这几人之中,作为秦王府的少詹士还是可以胜任的。”赵鼎赶紧说道。

    “陛下,秦王殿下受陛下垂恩,日后必当大任,臣等认为,应该师学百家,接受各种知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日后才能治理天下,让天下太平,还请陛下明察。”李甫出言说道。

    “众卿的意思是说,这四个人都应该选吗”李璟顿时笑呵呵的说道,他对身边的高湛招了招手,就见高湛从一边拿过几本奏折来,上面分别写了四个人的姓名,李璟知道这里面必定是四个人的所有资料。李璟随手打开看了一眼,只见里面写的是众人从出身到现在所有的资料。

    “或许可以为之,等到殿下选中之后,再让其他人离开就是了。”张孝纯出主意道:“我大唐人才辈出,也不知道有多少大儒在侧,只要陛下下旨,这些人大儒肯定会争相进京,辅佐秦王。”无论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但大家都是读书人,都希望读书人来教导李定北,好让李定北日后重视儒家,而不像李璟这样,马上打天下的人物,根本就没有将那些读书人放在心上,除掉朝中的一些老臣之外,其他的人也只能是用用,而不是信赖。

    “定北,你的意思呢”李璟并没有做出决定,而是望着一边的李定北,等待着自己儿子做出决定。或许还有暗中观察的意味。

    “儿臣愿意听听这些大儒们的看法,这样也算是见多识广了。”李定北想了想,忽然露出笑容,说道:“父皇难道不想见识一下儿臣容纳百家之后的情况吗儿臣听说前朝有一个皇子考中状元,成为天下美谈,儿臣也想成为天下美谈。”

    “若是论读书,朕恐怕不如诸位先生,甚至连秦王都不如,但朕能治理天下。”李璟摇摇头,将手中的奏折丢在一边,说道:“也罢!既然你自己已经做出了决定,朕也不多说什么,日后每天跟随朕上朝,散朝之后,可以去学习,学习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时辰,赵鼎。”

    “臣在。”赵鼎面色一愣,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样,赶紧应道。

    “读书不过是明理而已,读书不过是陶冶情操,读书不过识字而已,真正治理天下,掌控江山的,当一个状元却是没有用处的。你每个月安排秦王读书的事情,但主要的精力还是在朝政之上,明白了吗”李璟收了一下袖子。

    &nbs



第1574章 分封
    “一个小小的李朝哪里需要这样,陛下,韩世忠在李朝所向披靡,现在虞允文又在红河新城治理一方,不少汉人已经迁移到红河新城,臣认为,大唐根本不需要理会李朝,直接出兵灭了李朝。”王穆反驳道:“至于苏宪诚也好,杜英武也好,日后都是我大唐的臣子,若是不愿意,杀了也就是了,这样的人哪里需要接见的。”

    李璟点点头,不得不说,王穆的建议还是让李璟有几分心动的,李朝内部争斗严重,虽然苏宪诚已经有了准备,但还是让韩世忠和吴玠两人轻松占据了红河下游土地,建立了红河新城,成为入侵中南半岛的桥头堡。

    “征服天下容易,征服人心难。陛下文成武德,百姓无不爱戴,但就是如此,仍然有硕鼠企图颠覆大唐江山,到现在东厂的人还没有将对方抓获,归根结底,不就是民心的缘故吗”曹璟反驳道:“陛下,臣听说中南半岛上多瘴气,山川道路还没有开发,一切还是以稳重为好。”

    “小小的李朝能与中原相比吗我们夺取中南半岛,不是为治理那个地方,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生产,那个地方只是我们的粮仓而已。当地的百姓也只能是用来种植粮食的。”王穆不屑的望着曹璟说道:“曹大人是商贾出身,应当想的是利益才是,占据一个地方,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否则的话,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是占据大漠,而不是李朝了。李朝对于我们来说,有充足的免费苦力,是一个巨大的粮仓,这一切就足够了,怎么到了曹大人这里,还需要当地的民心,民心是什么,那就是先给一巴掌,然后再给个甜枣,就是民心。”

    曹璟听了面色涨的通红,这种辩论他还真的不是王穆的对手,两人所出的角度不一样,注定着两人的意见是不可能相同的。

    一个是想收为己用,让中南半岛永远都是大唐的一部分,一个纯粹就是殖民地,从中南半岛获取足够多的利益,至于当地百姓的死活,就不是众人所考虑的事情了。

    “赵卿,你的意思呢”李璟迟疑起来了,实际上两人的想法都是正确的,就看李璟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是掠夺也好,或者是收为己用也好,不过是李璟的一句话而已。

    “臣认为先见见也好,当然,也仅仅只是见见,至于前线的情况,臣并不知道,陛下也不清楚,应该看韩世忠的反应,李朝迟早是要落于大唐之手的,臣认为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不要打。”赵鼎想了想说道:“陛下想打就打,不想打也可以不打,等到苏宪诚两人打的差不多的时候再打也可以。”

    “陛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朝距离中原太远,以前或许陛下会担心韩世忠如何如何,现在虞允文在那里,想来没有什么关系。”李甫忽然说道:“实际上,当初出动水师,让韩世忠为大将,也是因为韩世忠熟悉水战,现在大唐已经在李朝立足,水师的作用并不大,臣人物吴玠将军足以抵挡一面,韩世忠将军可以率领水师经略他处了。”

    韩世忠桀骜不驯,作战十分勇猛,而吴玠却很沉稳,开疆拓土,自然是韩



第1575章 理学
    深秋在燕京城什么事情最为火热,那就是分封,虽然李璟在一些场合经常提到分封的事情,但直到今日,分封真的下来之后,众人才知道分封是如此之近。

    这些天,政事堂、军机处经常有许多勋贵出没,无论国公也好,或者子爵也好,大大小小的都是有封地的,大到百里伯,小到数里,好歹是传之后世子孙的,在这里,只要不违背朝廷法律,基本上就是称王称霸,这样的好事哪里能找到。

    想那些富商士绅为了给自己的后代添置田产,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力气,多少时间,到了洪武皇帝这一辈,只要超过了规定的田产,其他的田产都会被朝廷买走,这个时候倒好,朝廷一口气就赏赐出这么多的土地来,而且还是裂土封疆,这样的事情哪里去找。

    “参加军队,建立功勋,裂土封疆。”一时间燕京城四处传遍了各种民谣,想要裂土封疆,就必须要建立功勋,看看这次有可能裂土封疆的众人之中,文官中除掉那些跟随李璟的老臣子,其他的都是武将,这些人得到了大量的好处,封地虽然远在中南半岛,但那都是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只要稍微有点血性的人都想去中南半岛搏出一个身份来。

    秦王府并不大,已经过了十岁的秦王李定北在年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府,府中詹士、少詹士、内侍、宫女、侍卫等等纷纷备齐,由燕京将军梁仲之子梁三刀为秦王府侍卫统领,御前大将军李大牛之子李铁牛为贴身护卫,其余的诸如赵鼎、公孙胜为秦王傅,秦王府的势力瞬间壮大。

    “殿下,陛下雄才大略,开一代先河,自汉高祖之后,再次出现分封制,现在整个燕京城可是一片喝彩声啊!”书房中,朱松手上拿着一本书,面色祥和,他面色俊秀,面前三缕长须,看上去风度偏偏,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朱松的卖相让李定北并不反感他。

    “历史上记载,这种分封制好像不怎么样汉高祖的时候,诸王造反啊!朱先生认为这种分封不好”李定北忽然笑呵呵的说道:“满朝文武恐怕就只有先生才说分封不好吧!”

    “那是因为满朝文武都能从此事中得到利益,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而不知道朝廷的利益会因此受到损害。”朱松很有把握的说道:“看看现在的满朝文武,谁不受封爵位,只要有爵位,就能受到分封,殿下,陛下裂土封疆,渴望与这些勋贵们休戚与共,只是现在可以,日后呢陛下乃是仁义之君,才会有这种想法。”

    李定北听了面色一愣,他还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说天子仁义,他可是知道大唐皇帝杀人无数,登基到现在,也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也不知道多少臣子都死在他手中,不过,这次分封来说,还真的是如此,不就是想和勋贵们休戚与共的吗

    “你认为这些勋贵们日后都会造反这句话若是传出去了,恐怕先生恐怕出不了燕京城了。”李定北稚嫩的脸上闪烁着一丝笑容,只是目光冷静,让人看不出去李定北心中的想法。

    朱松却摇摇头,说道:“就算是面对满朝文武,微臣也会这么说的,这些骄兵悍将,也只有陛下才能压服他们,就算是殿下,您能压服这些人吗”



第1576章 前进的朱松
    同样是秦王府,李定北和朱松隔案而坐,这个时候,朱松的礼遇高了不少,他心情很高兴,能与未来的帝王走的如此之近,这就说明日后自己的前程不可限量。

    “先生,父皇雄才大略,准备用分封来刺激大将们奋勇杀敌,扩充疆土,有父皇在,自然是安然无恙,只是日后当如何是好虽然中南、海外都并非是中原领土,但毕竟是我大唐的江山,三世之内,这些人还会顾念皇室圣恩,但三世之后呢!”李定北忍不住询问道。
1...314315316317318...4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