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末之乱臣贼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堕落的狼崽

    &nbs




第1565章 下南洋
    “秦王!”虞允文看着缓缓而来的马车,脸上顿时露出感动之色。

    “臣拜见秦王殿下。”虞允文赶紧上前,拜倒在地,其他的赵鼎等人也纷纷上前,心中却是一阵复杂之色,没想到秦王李定北居然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城门之下。

    “几位先生也来送虞老师的”车门打开,露出李定北的身影来,就见他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朝众人拱了拱手,说道:“父皇国事繁忙,不能来送虞老师,所以让小王前往相送。”

    “臣虞允文拜见陛下。”虞允文听了面色激动,跪倒在地,山呼万岁,他还真的没有想到,李璟会让自己的儿子来送自己,这是何等的恩德。

    “父皇说了,红河新城十分重要,若不是政事堂的几位大学士不能长途跋涉,恐怕是几位大学士前往了,老师是父皇最信任的臣子,也只有老师前往,才能让父皇放心。”李定北脸上露出一丝欢喜之色,虞允文是自己的老师,日后也是自己最信任的臣子,有了李璟的肯定,恐怕朝中人物敢向其发难。

    “臣虞允文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信赖。”虞允文感激涕零,朝皇宫行了一礼,有这一句话,恐怕就算是虞允文死在红河新城,他也心甘情愿。

    王穆看的分明,心中在嫉妒的同时,更是庆幸自己做的决定,大唐皇帝果真是看重中南半岛,王家提前在中南半岛留下棋子,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

    “先生此去路途遥远,学生原本不想麻烦先生,但希望先生到了中南半岛之后,能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告诉学生,学生感激不尽。”李定北笑眯眯的说道。

    虞允文和赵鼎等人都没有想到李定北居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心中一愣,脸上更是浮现出欣慰之色,暗自感叹难怪李璟会选李定北作为继承人,就冲着眼前的觉悟,也让人感觉到秦王李定北的不俗之处,了解一个地方,并不是从地图上或者奏折上了解,而是从当地的风俗习惯上了解,就冲着这一点,就能说明李定北的不俗之处。

    “臣一定谨记殿下吩咐,一定会将李朝的风俗习惯告诉殿下。”虞允文赶紧说道。他也乐意加强和李定北的联系,免得常年在中南半岛,到时候,天长日久,恐怕会让李定北忘记自己。

    “不,先生说错了,不久之后,这天下就没有李朝了,只有中南半岛,上面的州县也会和中原一样,成为大唐的领土。”李定北挥了挥手,意气风发的说道:“等先生归来之日,学生一定在十里之外,迎接先生归来。”

    “臣多谢殿下厚恩。臣先告辞了。”虞允文心情激动,朝李定白拜了一拜,有朝胡铨等人拱了拱手,顿时上了一边水师战船,他将通过战船随着运河而下,然后从长江入海,直接去中南半岛。

    李定北目送着对方的身影离去,微微露出一丝不舍之色,现在虞允文只是教他读书,并没有教他为君之道,但从虞允文的言行之中,李定北仍然感到虞允文粗浅的政治智慧。

    “殿下放心,虞大人此去之后,再行归来的时候,必定是一个成熟的大臣,必定是朝廷的栋梁



第1566章 会宁府的风
    李璟说了一番之后,忽然停了下来,赵鼎等人面色一愣,悄悄的望着李璟一眼,却见李璟的目光落在一边墙壁上的地图上,脸上还有思索之色。

    “秋高气爽,正是出兵的最佳时刻啊!”果然李璟笑呵呵的说道。

    “陛下。”曹璟面色一变,忍不住说道:“陛下不是制定了今年的战略计划的吗明年的时候,再对金人动手,现在”

    这大唐虽然兵马强壮,但像已经这样,每年都会来一场大战,今年已经和金人干了一场,最关键的是,越国那边正在厮杀,这个时候再次对金人进军,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战争,对国库的要求也太高,曹璟心中顿时紧张起来。赶紧上前劝阻。

    “陛下,最近金人方面已经兴建了佛寺四座,黄金打造的佛像也已经有三尊,高约数丈,金光闪烁,光彩照人啊!”赵鼎也出言说道,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正是在婉转的向李璟表示,李璟腐蚀金国上层的计划已经取得了成功,看看短短数月之间,黄金佛像都打造了三尊,而且是高约数丈,至于寺庙就更多一些了,这就足以说明,暂时没有必要对金人动刀动枪的了。

    “你们啊!朕不过随口说说而已,哪里会真的动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朕还是知道的,对付金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那么轻松就将其消灭。”李璟摇摇头,说道:“你们也不能光想着让金人过上安逸的生活,毕竟完颜晟还在,他还是很清醒的。”

    “臣等明白。”众人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来,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这些年李璟主管对金作战之事,众人治理国事,配合的倒是很不错,这个时候众人想起来,总感觉有些惭愧。

    “普闻大师的生命安全一定要小心了,完颜晟若是发现不对,恐怕第一个要杀的就是普闻大师。这段时间书信来往要加强一些,尽量多催促普闻大师回来吧!”李璟忽然想到了什么,认真叮嘱道,作为一代雄主,李璟认为完颜晟还是明白事理的,一旦发现金人权贵都陷入了享受之中,强大的金人军队已经不复当年一般的勇猛,必定会猜疑普闻大师,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普闻大师,断了念想。

    “陛下,那些金人已经享受习惯了,离开了奢华,心中就不适,就算完颜晟杀了普闻和尚,恐怕也没什么作用。”王穆不在意的说道。在他看来,只要任务完成,就算死了一个普闻和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就算他佛法高深,也只是一个佛法高深的和尚而已,在大唐皇帝面前,这一切都不算什么。

    “到底是有名声的大师,这次又是奉了陛下之命前往金国,若我们就这样任由对方自身自灭恐怕有些不大妥当,也会为天下人笑话的。”赵鼎摇摇头。

    “现在普闻和尚已经在金国站稳了脚跟,就算完颜晟想将其怎么样,恐怕也是不可能的。这些佛门的信徒们可不见得好说话,一旦完颜晟想对普闻和尚下手,第一个不同意的不是其他人,而是这些佛门信徒。”李璟摇摇头,实际上,赵鼎这些人也是知道这些宗教教徒



第1567章 亡羊补牢
    完颜宗弼并没有察觉到完颜晟的脸色,只是笑道:“臣虽然穿着随便,但臣的家人却不同,臣的那些妻妾哪个不是涂脂抹粉,穿金戴银的,不得不说,中原的胭脂水粉和我们这边不一样,至于金银首饰和我们金国也很不同,能工巧匠雕琢的很精巧,就算是臣看了也为之心动。”

    “看样子,你也喜欢中原的物事。”完颜晟听了哈哈大笑,指着完颜宗弼说道。奇怪的是,完颜晟感觉到并不生气,反而很高兴,或许完颜宗弼这个时候一心扑在军务上,他心中反而会担心。

    “所以臣无时无刻不想着去中原,占领中原如画江山,那个时候,这些胭脂水粉、金银珠宝不就是任由我大金享用了吗”完颜宗弼大声说道。这些东西在别人眼中看来是腐蚀心神,但在完颜宗弼的眼中,这些东西就是激发自己征战天下的斗志,靠着别人送来,靠着自己买并不算什么本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抢,去夺,将敌人的东西抢来变成自己的,那才叫带劲,才叫荣耀。

    “你很不错,朕没有看错你。”完颜晟听了更加高兴,忍不住说道:“也只有你还知道我们金人现在存在的危机,想来你也知道,不光是朕的皇宫,就是朕的那些儿子们,现在哪个不是左拥右抱,享受荣华富贵,王府内的装饰比皇宫还要奢华,有的人连夜壶都是黄金打造的,每餐吃的食物都是价值百枚银币,甚至更多,他们忘记了,当年你的父皇和朕两人打下了如此江山,是何等的困难,这才多长时间,他们就开始享受了,却不知道,旁边的敌人张开了獠牙,随时会对我大金发起凌厉的一击。这些人已经忘记了,可是我们的敌人没有忘记,李璟兴兵南下,夺取越国李朝,杀的李朝溃不成军,让李璟在红河下游建立了红河新城,李璟将会迁移大量的百姓前往红河新城开垦,他们从越国获得的钱财,都用在军队上,很快就能打造一只强大的军队。”

    完颜宗弼已经不说话了,实际上,这种局面他早就知道了,只是他不知道如何去想完颜晟解释这件事情,看看他自己的府邸,不就是如此吗就算是完颜晟,也同样是如此,完颜晟宫中的女子也不知道有多少,有汉人的美女,有高丽的美女,甚至扶桑的女子也有,大唐王朝开始贩卖人口之后,高丽和扶桑乃至李朝的女子瞬间游遍了三山五岳,从遥远的中南半岛,到塞北荒漠,都有这些女子的身影,雪白滑嫩的肌肤,风情无限,让这些壮汉们流连忘返,完颜晟同样也是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因为如此,完颜宗弼算是看出来了,面对这种生活,实际上任何人都抵挡不住,眼前的完颜晟固然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想要整改是何等的困难。完颜宗弼认为自己是没有这个可能整改的。

    “想我大金当年纵横白山黑水之间,和天斗,和地斗,和契丹人斗,和赵宋斗,就算是现在和大唐斗,也没有落下风的时候,可是朕现在却感觉到脚下的宫殿正在晃动,繁华在腐蚀着我们的根基,让我们的军队没有斗志,如此下去,日后如何能面对大唐的进攻,甚至大唐的军队还没有打过来,



第1568章 普闻之死
    “普闻和尚如何是好”完颜晟又询问道,双目中闪烁着一丝阴冷,虽然金人好奢华之物,很早以前就有了,但完颜晟认为,普闻和尚到来之后,金人追求更多了,甚至他还知道许多金人贵族居然向普闻和尚请了佛像,放在家里日夜跪拜祈祷。

    这些家伙难道不知道掌握自己命运的不是佛祖,而是自己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吗佛祖若是能睁开双目,赵宋和契丹人也不会灭亡了。

    “陛下准备杀了普闻和尚”完颜宗弼听了面色大变,普闻和尚来到东北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在金人之中,还是享有声望的,若是这个时候杀了普闻和尚,恐怕会让那些老百姓心中不满。他可是知道民间有不少人都是佛门教徒。

    “自然是如此,不杀了他,我金人的黄金恐怕都只能是塑造佛像了,如何能整顿军队,朕看这一些的根源就是佛门,就是这个普闻和尚,若不是他,我大金上下还会保持勇武之状,日后岂会担心李璟”完颜晟眉宇之中多了一些戾气,恶狠狠的说道:“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斩杀普闻和尚,然后送到中原,让李璟知道,他的阴谋诡计没有任何用处,朕已经看透了他。”

    宁可上错,也不能放过。这就是完颜晟,不管怎么样,他都决定杀了普闻,普闻和尚在民间的声望很高,一旦有了野心,如何了得只是到底是有声望的人,完颜晟自然是不能动手,完颜宗弼在军中威望很高,正好让他动手,这样可以铲除普闻和尚,还能让完颜宗弼的威望降低一些。

    “臣遵旨。”完颜宗弼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应了下来,他征战到现在,一路上也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了,现在再上一个大和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就算他威望很高,难道他完颜宗弼会怕了一个和尚吗

    完颜晟见状,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虽然会冒一些风险,但相比较江山社稷,这点风险并不算什么,更不要说承担大部分骂名的将是完颜宗弼。

    会宁府外,新建的大慈恩寺,普闻和尚穿着一身金色袈裟,宝相庄严,坐下有数十名弟子,还有一些居士、信众等等,聚集在大雄宝殿之内,听着普闻和尚讲解经文,不时的传来一阵佛音禅唱之声,檀香缓缓升起,笼罩着整个庙宇,使得大殿在阳光之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阵杂乱的脚步声,普闻和尚睁开双眼望了过去,只见无数金兵闯了进来,为首之人虎背熊腰,面色阴沉,不是当初引领自己来到金国的完颜宗弼又是谁。这个时候的完颜宗弼已经没有当初的和煦,更多的是阴沉和冰冷。普闻和尚化成了一声长叹,他知道自己的劫难来了。猛然之间,他想到李璟写给他的信件,让他赶快回国,可惜的是,自己为弘法所累,一心弘法,岂会回到中原。

    “阿弥陀佛,劫难已至,贫僧要西归极乐了。我佛慈悲。”普闻和尚化成了一声长叹,大声说道:“佛法无边,回头是岸。完颜施主,你这是要老僧的性命吗”

    “大师来我金国,鄙国上下无一不高兴,大师弘法,鄙国上下无一不钦佩,可惜的是,大师身在鄙国,心却在大唐,你为大



第1569章 佛学大昌
    普闻和尚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淡黄色僧袍,也不让金兵押着,就朝殿外走去,他面色祥和,双目中闪烁解脱和慈悲之色,他赤脚而行,风轻云淡,不见有丝毫的畏惧之色。

    大殿之外,完颜宗弼静静的坐在一张椅子上,望着缓缓而来的普闻和尚,见他面色平静,心中也极为佩服,只是最后还是惋惜的摇摇头,在他的面前数丈之外,一个巨大的柴火堆出现在那里,一把梯子搭在上面,普闻和尚看着面前的柴火堆面色平静。

    “普闻大师,只要你承认你是大唐的奸细,本将军做主放了大师一条生路,任由大师返回中原,我大金以礼相送,毕竟大金皇帝对大师还是很敬重的。”完颜宗弼嘴角顿时露出一丝笑容,笑呵呵的说道,看上去好像很真诚的样子。

    “阿弥陀佛,贫僧乃是方外之人,来到金国也是为了弘法而来,大唐和金国之间的恩怨并非贫僧能管的,贫僧也管不了,贫僧与大唐皇帝也不过数面之缘,若是说贫僧是奸细,贫僧绝对不会承认的,出家人不打诳语,让贫僧如何承认”普闻和尚抬头望着天空,叹息道:“贫僧感到可惜的是,再也不能钻研佛学,再也不能弘法天下了,阿弥陀佛。”普闻和尚抬脚而上,瞬间就上了柴火堆,盘坐其上,双手合十,面色平静,口中念念有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阵阵佛音从柴火堆上传了过来,声音先是低声吟唱,最后声音越来越来,而柴火堆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些和尚,这些和尚纷纷盘坐在地,口中也是念念有词,跟在普闻和尚身后念诵着《心经》,不光是这些和尚,就是那些居士也是如此。

    完颜宗弼看的分明,嘴角抽动,面色一阵阴沉,双目中闪烁着杀机,挥了挥手,就见几个金兵将手中的火把扔在柴火堆中,柴火堆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众多和尚顿时一阵大悲,唯独柴火堆上的普闻和尚面色祥和,对点燃的火焰根本不放在心上一样,仍然念诵着心经。

    火焰包裹着普闻和尚,火焰之中的声音逐渐消失,只有一阵阵檀香传来,却不见任何焦臭之气,更是不见任何惨叫声,好像就只有火焰在燃烧,而不是在烧死一个和尚一样。

    完颜宗弼已经站起身来,他已经睁大着双眼,看着眼前的一切,自己被火烫了一下,都感觉到疼痛,可是眼前的和尚被大火活活的烧死,却不见惨叫之声,更是没有焦臭之气,让他心中生出一阵不安,好像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一样。

    “将军。”身边一个汉人官员走了过来,脸上还有一丝悲伤之色,不是蔡松年又是谁。只听他说道:“将军,大火已经燃烧干净了。”

    “找找吧!你们汉人不是说,若是高僧死后火化之后,将会有舍利子吗去找找看。”完颜宗弼心中还有一丝希望,若烧完之后,什么也没有,只有漆黑的一片或者烧成了粉末,他就能向天下宣布,普闻是一个假和尚,是唐朝的内奸。

    蔡松年不敢怠慢,亲自让人将木灰扫干净,自己却在其中搜索,只是刚刚走进两步,顿时面色大变,忍不住



第1570章 改革科举
    官道之上,李璟骑着战马,穿着便服,身边的秦王李定北以及政事堂的几位大学士,高湛领着几个内侍,生的孔武有力的护卫左右。

    “北方不能种植水稻吗”李璟看着一边的稻田,许多百姓都在种植小麦,想到今年的秋收,面色冷峻,说道:“这北方也不一定不能种植水稻吧!农学院的人可有什么方法”

    “回陛下的话,农学院的人正在实验,或许很快就有结果了。”张孝纯赶紧说道:“不过,本朝的稻米日后也是从中南半岛来,想来北方种植小麦问题不大。”

    “虽然中南半岛适宜种植水稻,但中南那边日后还是要种植能赚钱的东西,朕只是想,在华北这个地方,实验一番,看看能不能种植水稻。”李璟摇摇头,任何殖民地都是靠不住的,而且李璟打算分封,治理天下,中原这样的地方自然是留给子孙后世,谁知道,日后那些殖民地会发生什么事情,小农经济虽然有许多缺点,但有些时候,还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既然如此,那回头臣写个劝农书,让华北的百姓都知道陛下的一片仁慈之心,相信这些人会试种水稻的。”王穆摸着胡须说道。他的的文采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不如赵鼎等人,但写一片劝农书还是可以的,相信一定能写的。

    “王大人种过庄稼吗”李璟忽然望着王穆说道。

    王穆面色一僵,他是出自诗书世家,一生下来就读书,王家的佃户不少,哪里还轮到他到田里干活,不光是他如此,赵鼎等文人都是如此,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人上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个时代,当官才是最好的出路,而读书才能当官,想江老爷子、刘明这样的人,能成为国公,能享受高官厚禄,可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呢更不要说,读书人的地位很高,所以在大唐,不管穷人或者富人,只要有条件的,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至于种田更加是不可能的。
1...313314315316317...4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