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陈应被四人看得有点不好意思,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道:“都看我做什么难道我脸上有花吗”
杜如晦咳嗽一声,道:“还请陈应将军坦言相告!”
“我需要时间……当然,秦王殿下被俘虏,对于我们大唐而言异常被动,但是……”陈应微微笑道:“这难道不是我们大唐统一北方最佳的机会吗”
屈突通一脸惊讶的望着陈应道:“陈大将军的意思是”
“其实我还有一个更大胆的计划!”陈应指着黄河水道,指着通济渠、然后就指了指永济渠道:“从这里洛阳到右北平,将是一片通途,如果秦王殿下被俘虏的消息传到窦建德耳朵里,他会怎么想”
房玄龄恍然大悟。
李秀宁道:“你是说……你要渡河北上”
&
第二四三章初闻虬髯客张仲坚
第二四三章初闻虬髯客张仲坚
“陈大将军,五万步骑想要拿下河北,恐怕还不容易吧”屈突通灰白的胡须飞扬起来,眉眼一挑,说道:“你们年轻人有鲸吞万里的雄心,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然而河北乃窦建德起家之处,底层百姓感激窦建德善待他们,在河北,我们大唐可没有人心可用!我手头没有太多有兵刃器械,粮食也所剩不多……”
陈应道:“器械不足、粮草不够,这些我来想想办法!”
李秀宁疑惑的道:“你有什么办法”
陈应道:“公主殿下难道忘记了,我母亲大人出身弘农杨氏,前隋司空、安德王之妹!”
李秀宁这才想起陈应的母亲乃杨雄之妹。新安磁涧距离弘农杨氏不远,以弘农杨氏的实力,如果真愿意帮助陈应,数万石甚至十数万石粮食还是可以轻易拿得出来的。
屈突通也在感叹:“后生可畏!”
陈应谋划河北,连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显然不是一时奇思妙想,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想出来的办法。原本,屈突通还以为侯莫陈氏早已沿落了,然而看到陈应,以及那个不惜以身犯险,亲自生擒王世充的侯莫陈旭,屈突通这时已经明白,侯莫陈氏复起之日,指日可待。
当然,最重要的是,陈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盛名之下无虚士。
陈应便迅速行动了起来,首先他亲自给杨恭仁和杨蓉分别写了一封信,向其陈述目前的困难,想要弘农杨氏支援。这封信让周青亲自去送,也表示陈应对此非常重视。
当然,最重要的是,军队的调整。东宫左右司御率、左右卫率四率十八个折冲府,全部用俘虏的青壮补全编制,同时,将原钩镰枪骑兵独立出来,成立大唐骁骑军,骁骑军下辖六个折冲府共计二十四个团。以罗士信为骁骑将军,张士贵为副。
陈应又将陌刀军独立了出来,陌刀军下辖三府十五团。以张怀威为陌刀将军、张安世、高飞扬、秦用分别为折冲都尉。
另外就是把刘统与寻相所部的六七千流民和矿工,进行整编,背嵬军下辖两个折冲府,三千兵马。
这样以来,陈应麾下拥有二十七个折冲府,五万四千人马。诚然,此时陈应利用俘虏,自行扩充军队,就不成问题了。首先这里有屈突通大将军作背书,同时也有李秀宁全程观摩,况且此时李渊恨不得兵越多越好,如果陈应真能拉起十万大军,非常无过,反而有功。
虽然兵员可以从俘虏或投降的郑军将士中挑选出来,然而,兵刃甲械却没有办法解决。六个折冲府二十四个团的骁骑军骑兵,也就是钩镰枪骑兵,战马足够,可是钩镰枪却差了两三千支,而且钩镰枪也不是不会用坏的,每打一战,哪怕了高锰钢陌刀或横刀,同样也会出现折损,通常情况下,陌刀需要预备十之一作为备用,而横刀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至于钩镰枪,由于采取拓木为杆,折断的机率更大,需要预备三成的备用品。
可是这些甲胄还好说,可是陌刀和钩镰枪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陈应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从长安万年县清林里的工坊里运输一批出来。经过这四个多月的生产储备,无论陌刀还是高锰钢横刀,都应该有了一部分的数量。
不过,清林里距离新安也有五百余里,哪怕全部使用马车运输,至少要三天才能打一个去回。不过马车运输效率太低。
陈应依稀记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候,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那位)发了一种车轮船叫千里船。虽然日行千里有点夸张,但是日行五六百里应该是有可能的,这种船以人力踏踩踏板驱动车轮船前进,如果有员交替踏踩踏板,完全可以在一个昼夜从清林里返回来。然而,也多亏陈应之前派出人修通了沟渠,从洛阳可以孟津渡可以沿着水路直达清林里陈应并没有在孙敬初的漕船船队中看到车轮船,秉着试试看的态度,陈应还是让郭洛派人通知孙敬初。
当孙敬初来到磁涧唐军大营的时候,陈应正与李秀宁吃晚饭,孙敬初裣祍一礼道:“草民拜见平阳公主殿下,殿下万安!”
“免礼平身!”
李秀宁微微一笑道。
其实孙敬初也是走了一条独木桥,没有退路,左右都是能让人粉身碎骨的深渊。他想的是拿下朝廷颁布的漕运事务的官差,算作官运体系内。不过好在这一场陈应打赢了,否则他连哭都没有地方哭去。
陈应开门见山的道:“孙会首,我今天找你来,你想借调你的漕运,帮助我运输一批物资!”
孙敬初躬身道:“静初以大将军马首是瞻!”
陈应道:“这样最好,如果这趟差事办得好了,不仅河洛漕事可以交给,平阳公主殿下打算赏给一个轻车都尉的勋爵!”
孙敬初听到这里,心中一阵狂喜。虽然唐朝的勋爵没有职务,不管事,仅仅加官而已。如果没有其他职权,这个勋爵只能领一份俸禄,不过勋官要入仕参政,则依照门资、出身的规定。孙敬初虽然没有门第,可是侯莫陈应有啊,在西魏北周时期,侯莫陈氏乃二品上上门第,隋朝虽然递减,不过眼下侯莫陈氏至少也是三品高门,以侯莫陈氏门人的身份,最高可以委身为五品官爵。
陈应道:“本大将军马上就会上疏陛下,拟建
第二四四章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是事
第二四四章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是事
武德三年四月的李渊,他心仿佛在坐过山车,由于洛阳距离长安实在太近了,消息并没有多少延迟,最迟一天,在洛阳发生的事情,就会一丝不落的传到李渊耳中。
陈应、屈突通、安兴、三个的奏折几乎不分先后摆在李渊案头,仿佛三个人你是商量好的一样。都在陈述洛阳之战,最后把如何处置王世充这个棘手的问题丢给了李渊。
李渊其实李世民非常。这个李小二动不动就喜欢玩身先士卒,上次在龙门峡谷是如何,这一次又是如此。如果不是李世民被俘虏,那么此事就简单多了,李渊甚至连考虑都不会考虑,直接将王世充斩首,至于王世恽不了起再费点力量。
可是眼下,李世民被俘,却让李渊投鼠忌器。
李渊也非常纠结,一方面他恨死王世充了,很想杀掉他。可是因为李世民,却让他难以决择。无奈之下,李渊只好把这个头疼的难题丢给了他的心腹兼谋士裴寂。李渊对裴寂说得非常露骨:“不杀王世充难解朕心头之恨,若是不肯给他王爵,世镇洛阳,恐怕二郎又有性命之忧。朕现在是左右为难啊!”
“陛下,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裴寂想了想,笑道:“陛下,何不以王世充镇守洛阳,以陈应为河南道经略安抚使管军,以独孤修德为洛阳尹辅政,王世充纵然得郑王之名,也落不到任何实权,陛下还愁王世充能翻出什么天不成”
李渊道:“王世恽要的可不止这些”
“王爵可以给他,食邑也可以给他,别说一万户,就算三万户那又何妨”裴寂沉吟道:“爵位和食邑反正都是虚的,王世充的几个兄弟,全部充任长安各府衙为官,他王世充就是栈板上的肉!”
李渊凝重地道:“李密,王世充之流,都不会屈居人下,现在他只是败了,可是他只是口服,未能心服,只怕将来中原再生波折,要么不做,要做便要做彻底,犹豫不绝鼠两端,最终害人害己,悔之晚矣!”
裴寂道:“王世充此人生性阴亵多疑,做事行政殊无厚道之意,天性凉薄,少情寡意。与他同殿臣,不要说我,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这些老臣,哪一个也不会有好下场。其实,陛下只是关心则乱,王世恽绝对不敢对秦王殿下不利,毕竟王世充满门老小的命根子捏在陛下手中,陛下让他生,他就生,让他求生不能,求死不能,他就会生不如死!”
“那便要想个主意,将其置于死地,务求一击必中!”李渊咬牙切齿的道:“在保证二郎性命的前提条件下,务必不让王世充活到长安!”
……
武陟县清风岭,位于清风河河畔。武陟县过境河流十五条,分属黄河和海河水系,主要过境河流有黄河、沁河、漭河、济河和涝河、大沙河、清风河、蒋沟大狮涝河等等,这里虽然属于黄河河北境内,然而,却如同江南水乡。然而这座张家堡,却不像普通的坞堡,其实更像是一座小型的码头。
一半寨子就建在清风河的河岸边上,背靠清风岭修建。不过却非常简陋,就连乡下的土财主的宅子也比这座张家堡更加巍峨壮观,这些寨子并没有寨墙,用碗口粗的木栏杆围了圈,算是宅子,整个张家堡几乎可以一目了然。
“这就是清风岭张家堡”陈应简直难以置信的望着孙敬初问道:“你确定,你没有带错路”
闻名不如见面,见了面让陈应感觉无比的失望。相传虬髯客张仲坚身手高强,而且脾气暴虐,陈应也没有自信到虎躯一振,虬髯客张仲坚纳头便拜。为了避免自己装逼不成反被操,陈应把军中的几个高手全叫来了,罗士信、阿史那思摩、高飞扬还有一百余名陌刀军军卒,连续亲卫,两千余人浩浩荡荡乘坐孙敬初的船队,渡过黄河,来到武陟县。
然而,让陈应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清风岭张家堡的自固勇士看到两千余装备精锐大军浩浩荡荡乘坐五六十艘大小船只前来,居然大开堡门,跪在码头的栈板上投降。足足二三百号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你就是张仲坚”陈应望着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问道。
还没有等壮汉回答,孙敬初便解释道:“回禀大将军,他不是张仲坚,那位才是!”
陈应顺着孙敬初手指的方向望去,却见一名头戴儒生巾的年轻人,此人生得眉清目秀,原本是个俊俏人儿,奈何一副水蛇腰,头总是垂在胸前,后脊梁高高隆起,竟然是个罗锅模样,将文人气质和佳公子的风度破坏殆尽。
水蛇腰满脸堆笑道:“好叫大将军知晓,区区不才正是河内张仲坚。”
仅仅看了一眼,陈应就知道此张仲坚,绝对不会是虬髯客。突然,人群中前入下首,那名水蛇腰身后则有一个人低着头,引起了陈应的注意。
陈应朗声道:“你,抬起头来!”
那个迟迟没有动,陈应身后的亲卫下意识的搭箭上弦,对准这些张家堡的自固勇士。那人无奈,只是讪讪抬起头,只见几缕长髯在他胸前飘荡,微黑的面庞上生着一对极有神的三角眼,虽然没有穿盔甲,却令人见而肃然,有凛然不可冒犯之感。
陈应仿佛明白了,微微笑道:“如果陈某所料不差,足下应该才是张仲坚吧”
水蛇腰急道:“好叫大将军知道,区区才是张仲坚!”
&nbs
第二四五章死倭人才是好倭人
第二四五章死倭人才是好倭人
“也可以,不过我还有一个生意与陈大将军谈谈!”虬髯客张仲坚望着陈应道:“如果陈应大将军同意的话,这批货张某分文不取,反而可以再送给陈大将军五千万钱!”
陈应听到这话,微微一怔。他刚刚还暗暗奇怪,据后世小说里所述虬髯客在海外建立了一股势力,还号称扶余国,但是对于这个扶余国是什么时候建国,具体又是在哪里建国却不怎么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张仲坚肯定是不差钱的主。
所以,在运输这批甲胄方面,陈应提高了佣金上百倍的价格,生怕不能打动虬髯客。五千万钱是五万贯,这笔钱放在一般人身上是属于一笔巨款,可是放在张仲坚身上,肯定不算什么。
张仲坚微微笑道:“张某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陈大将军成全!”
陈应道:“张大侠但说无妨!”
“久闻陈大将军麾下有一个将作营,擅长制器,打造的刀枪锋利无比,打造的甲胄坚固异常,张某想在从陈大将军这里采购一批甲胄!”虬髯客笑道:“数量不需要太多,就像陈大将军麾下那种黑甲!”
说着,张仲坚伸指一指陈应身边的陌刀军将士道:“他们甲胄不错,手中的陌刀我看也不错,张某想买三千五千副铠甲,五千柄陌刀,一万柄横刀,不知作价几何”
“价格嘛,这个好说!”陈应记得有些小说中说所谓的扶余国其实是在倭国,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张仲坚所建的这个扶余国真在倭国,陈应真的不介意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以张仲坚出人,陈应出装备,双方各展所长,和倭国大干一场。这种事情,二十世纪美苏争霸时期,在越南、阿富汗、非洲屡见不鲜。
想到这里,陈应笑道:“听说张大侠在海外还有一股势,是不是在倭国那边”
“倭国以前那里倒是属于倭国,不过现在不是了!”虬髯客这时却是笑了笑回答道。
”倭国“李秀宁惊讶的问道:“就是那个因‘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惹怒杨广的倭国”
所谓‘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其实是指前隋时,倭国遣使进贡,结果倭国国王却自称日出天子,称杨广为日没天子,语气十分的嚣张,这也惹怒了杨广,从而断绝了与倭国之间的往来。
“没错,就是那个倭国!”虬髯客点了点头回答道,“倭国居于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的东侧外海,中间只隔着一条不大海峡相望,倭国共有三岛,以本州岛最大,我所在的地方位于倭国最南端的筑紫岛,这个岛的面积大约也就一个中州规模大小,就这么屁大一点的地方,居然建立了十几个国家……嘿嘿!”
听到这话,陈应顿时放心了。
在他心中只有死掉的倭人,才是好倭人。反正历史上张仲坚怎么样陈应也不太清楚,不过让张仲坚去祸害一下倭国,这点陈应是乐于其成。反正现在大唐也没有实力和心思兼顾外海,事实上等于大唐完全恢复统一国土,直到贞观四年,也就说,大唐至少在未来十年的时间内,没有精力顾及东洋。
陈应在大唐最大的优势,其实不是打仗。大唐最不缺乏的就是精兵猛将,哪怕没有陈应,大唐也一样可以将周围诸国揍得满地找牙。然而,陈应最擅长的领域其实是工业规模化生产,一旦平定河北,陈应会在很长一定时期内,把重心放在工业生产方面,以陈应的能力,只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可以为大唐全军的装备进行更新换代,五年内装备生产产能就会过剩,如何有张仲坚这么一个消耗渠道,可以让陈应快速会笼资金,完成军工向民用领域的转型。
“卖,只怕张大侠可买不起!”陈应指着陌刀军身上的明光铠甲道:“此甲以高锰钢所铸造,比百炼钢的硬度可以高四五十,就诸位手中的家伙,根本伤不了他们分毫,这样的宝甲,张大侠以为,卖多少钱合适”
张仲坚其实不是没有见过,当初在跑马岭之战的时候,张仲坚无意间看到陌刀军排成刀墙,如墙推进,杀得夏军溃不成军,趁着陈应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张仲坚依仗着艺高人胆大,悄悄顺手牵羊,顺走了一套高锰钢打造的明光铠甲和一柄陌刀,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张仲坚无奈的承认,普通的横刀根本劈不动这种明光铠甲,最奇妙的是,这副铠甲以软木为内衬,可以有效的缓冲甲胄上的力道,养轻冲击力将士们对于将士们的冲击力。
张仲坚当时就想到,如果他拥有这样的甲胄与陌刀,那简直就可以横扫倭国三岛(备注,这个时期,倭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和大和民族)。张仲坚皱起眉头道:“这样的铠甲一副怎么也要卖一两百贯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