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大文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肉都督
606寝室的研究报告很快就递到了张重这里,厚厚的几十页a4纸。
张重特意抽出半天的时间,将这份报告看完。
他对这份报告不太满意,写得中规中矩,学术性不够,趣味性也不足,两头都不沾,还不如之前那个学生口述得好。
想了想,他在这份报告后面又做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批注。
主要是把他自己对玫瑰十字会的了解和见解都大概写了一些出来,然后建议他们不要太过注重学术用于和报告格式,可以更加注重叙述的条理性和可读性。
揭秘,揭秘,如果这篇揭秘连让人读下去的想法都没有,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咱们文学院的学生,首先考虑的当然是文学方面的事情。平时老师讲的文学技巧和叙述手段你们也没少学,这会儿怎么就不会用了”
老秦看着报告后面的这样口语化的批注,也是有些发懵,问旁边的俞壁,“院长这是什么意思是让我们写小说”
“我看不是,院长的意思应该只是让我们把这些东西写得更加有条理性一点,合适合理地运用文学手法来作表述。”
风仔在一旁说道,“我就说嘛,这报告写得太过平淡无味了。我看不如就按照之前老秦给院长讲故事的那种方法写,挺好的。”
老秦有些犹豫道,“这样是不是太随意了,我们毕竟是在做学术报告。”
“你太死板了,不信你试试,看看院长的反应。”
“那好吧。”
第六六六章 我是女孩子
“你们看看院长这些关于玫瑰十字会的批注,感觉他对这个玫瑰十字会很了解啊。”王进指着报告后面的批注说道。
风仔点头说道,“是啊,不然院长能写出达芬奇密码么而且你别忘了,我们之所以要研究这个玫瑰十字会,也是因为之前上课的时候院长给我们聊了玫瑰十字会宣言。”
“早知道事先问问院长好了,很多东西就不用我们自己去查了。”俞壁说道。
老秦摇了摇头,“我觉得还是我们自己研究好一点,总不能什么都靠院长。行了,既然院长都这么说了,那我们再写一份试试吧。”
“爸爸,老师让我们写日记。”
晚上,芃芃一回到家,就跟张重嚷着要写日记。
张重有些不解道,“你们老师让你们自己写”
“嗯”芃芃重重点头。
看到芃芃点头,张重有些疑惑,她才刚上二年级,就要写日记了么
张重记得自己小时候,是三年级快上完的时候老师才让他们写日记,也是三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语文试卷多出来一个作文题,规定字数是至少一百五十字。
他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他第一次写作文。
那时候的他其实也认字不太多,很多东西就算他能说出来,也写不出来,很多字都是用拼音代替的。
虽然现在教学水平跟以前不一样,但是也不至于这么早吧。
为此,张重还特意去问了芃芃的班主任。
班主任告诉他确实有这事,不过关于日记的要求不高,现在刚上二年级,一天写一句话就行了。
得到班主任的回应,张重也知道大概情况,就对芃芃说,“老师交给你的任务,你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么”
芃芃非常自信道,“可以的。”
“行,你去写吧,写完了给爸爸看看。”
“嗯。”芃芃拿着本子去他自己的房间,不过走到一半又折回头来,问张重,“爸爸,老师说你是世界上最会写作文的人,这是真的么”
张重摇了摇头,“爸爸不是世界上最会写作文的人,而且这个世界上也没有最会写作文的人。所谓的作文,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一种东西,就像说话一样。每个人表达的东西都不一样,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
“那老师是骗我的么”芃芃问道。
“老师这不是骗你,她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感觉。就像你有时候会说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因为奶奶在你心里就是最好的奶奶,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的奶奶就不是好的奶奶啊。”
“哦,我懂了,是因为老师喜欢你写的作文么”
张重点了点头,“是这样的,去写日记吧,写出你想写的东西,就像你平时画画一样。”
“嗯,我知道啦。”
一个小时候后,芃芃还坐在书桌边抓耳挠腮,张重走了过去,问道,“写得怎么样了”
芃芃转过头来,皱着小脸说道,“爸爸,写日记好难啊。”
“我可以看看你的日记么”张重问答。
芃芃点了点头,“可以,爸爸你看吧。”
张重伸头看去,本子上写了一行字还有拼音。
他试着去读“找今天”
“这是我,爸爸你连这个字都不认识么”
张重还没读几个字,芃芃就出口纠正道。
听到女儿的话,他又凑近仔细看了看,确实没看到上面有一撇,这不就是找么
“你这一撇呢”
“什么一撇”
“就是这上面有一撇,我字上面有一撇的。”他还翻开字典指着我那个字说道,“你看看,这跟你写的一样么”
看到字典上的字,芃芃拍了拍额头,“哦哦,是这样啊,那我给添上。”
说完她就伸手在找字上面添了一撇,成了一个我字。其实原本也不是找字,因为找字跟我字除了一撇,中间的横也不一样。
“这下对了,一会儿把我字再写十遍。”张重说道。
“哦”芃芃有些不情不愿地答应道。
张重没管她,继续读日记“我今天zai在字不会写是吧,一会儿我给你找到也写十遍。”
“好吧,早知道我就查字典了。”芃芃瘪了瘪嘴。
“对啊,既然写不好,为什么不查字典呢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现成的字典你都不知道用,怪谁呢”
“爸爸你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听懂了么”
“听懂是听懂了,不过我不是君子,我是女孩子嘛。”
“我还是男孩子呢。”张重咬了咬后槽牙说道。
“难道不是么”芃芃睁大了眼睛,满脸疑惑道。
张重翻着白眼道,“一会儿把君子这两个字也写十遍。”
九月五日,法国文化部跟张重联系,表示希望可以授予张重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并询问他的意见。
这个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国内有很多人都获得过,而且其中影视圈获得这个勋章的人更多,作家反而数量少一些。
而且在其实勋位上面还有军官勋位和司令勋位。
对张重来说,这个勋章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授予勋章的仪式要在魔都的大使馆进行,他还要为此特别跑一趟,总觉得有些麻烦。
不过对方说授予仪式的时间可以随便张重选择,只要是今年之内,任何一天都可以,提前跟大使馆那边说一声就行了。
既然如此,张重也就没有拒绝,答应了这件事情。
至于授予仪式,他最近没有时间,要等到忙过这段再说,如果要是有什么事情要去魔都,顺便完成授予仪式最好。
其实张重这两年已经拒绝过很多奖项了,都是些不太入流的奖项。
不过如果某个奖项不需要人去领奖,他也不会直接拒绝,叫人去代领了,或者直接把奖杯什么的寄过来也行。
如果他要是每个奖项都去领,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歇不了,要么是在领奖,要么是在领奖的路上。
不仅仅是文学界的奖项,连影视界的奖项他也有,上次金像奖十个印第安小男孩获得最佳剧本奖,也是文锦江帮他领的,奖杯现在还在文锦江那里,都还没有去拿。
第六六七章 陈福生和黄卡人
“陈总,你找我”
陈青抬头看着门口的梁汉,笑着指向旁边的沙发,“是找你有点事情,坐吧。”
说着他自己也朝沙发上走,两人坐下之后,陈青说道,“我知道你喝茶的习惯,就不给你沏茶了。这两天杂志社工作忙么”
领导问工作忙不忙,这可不好回答。说忙说不忙好像都不太好,不过梁汉是个老油子了,笑着说道,“杂志社这边的工作还能应付过来,陈总有什么吩咐”
“吩咐谈不上,跟你商量个事情。老板上午来了个电话,问我杂志社这边能不能开个专栏。”
“专栏是老板自己用么”梁汉眼睛一亮,问道。
陈青摇了摇头,“不是自己用,说是有几个学生弄了一篇学术报告,篇幅还挺长的。”
听到是给学生用,梁汉的积极性就下去了不少,不过专栏的事情他也没有敷衍,如实说道,“开专栏当然可以,不过每一期的篇幅不能太大,不然会影响其他作品刊载。这些学术报告我还没看到,不过既然是老板推荐的,应该没什么问题。这样吧陈总,下一期的末页给两页出来,你看怎么样”
“行,两页够了,稿费的话就暂时按照千字三百给吧,你们只管负责刊载,其他的事情,总部这边的编辑部会弄好的。另外我跟你说,专栏的事情应该不是短期的,说不定这个专栏会成为零零一的固定专栏,你做好准备。”陈青说道。
梁汉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时中学院开学典礼的时候,张重和文汉都上去作了简短的讲话。
新生们期盼着张重能说出什么振聋发聩的东西来,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张重也只不过是说一些老生常谈的事情,无非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注意安全,注意团结。
迎新晚会是学生们自己弄的,张重他们就没参加了。
九月十二日,新一期的零零一发售。
有些读者发现,这一期的零零一跟往期有些不一样,因为多了一个专栏。专栏的主题叫“探索”,而专栏的第一期刊载的是一篇题目叫圣杯与圣血的揭秘文章。
这文章看起来不像是小说,反而像是纪实报告,讲述了几个年轻人走访欧洲各地,去探索关于宝藏的秘密。
不过读起来,文章的重点也不是宝藏,而是宝藏牵扯出来的颠覆性秘密。
第一期内容不多,很多人看得不过瘾,又跑到网上去搜圣血和圣杯的意思,搜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圣血指的是耶稣的圣体圣血。而圣杯则是指基督之杯。
很多看过达芬奇密码的读者,看过这篇文章之后,觉得有些熟悉,因为里面提到的一些东西跟达芬奇密码的故事大有关联。
再加上零零一杂志跟张重的关系,一些人就理所当然地把这篇文章跟达芬奇密码联系到了一起。
这是不是达芬奇密码的延伸解读
我感觉应该是基于达芬奇密码写出来的类似于纪传的小说吧。
楼上是说里面的东西都是虚构的
难道不是么
看起来挺真实的。
你们没看到文章前面有作者写的小序么,文章里面的内容都是可考的,他们为此找了大量的证据。
说不定小序也是一种文学手段呢
管它呢,我觉得看着挺有意思的就行。
是挺有意思的,如果是真的就更有意思了。
你们说这是不是张重自己写的
应该不是,显然张重的文字能力更强一些。
话也不能这么说,毕竟是类似纪实的文学,用一点简明的语言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说不定人家张重就是不想让你们朝他身上联想呢。
这不可能啊,因为作者几个人我都认识,我同班同学,他们都是一个寝室的,看了文章我还去问过他们,他们确实去了欧洲,人都晒黑了一圈。
又不是非洲,为什么会晒黑哦。
你这不是废话么,欧洲又不是没太阳,你天天四处跑试试。
你们是哪个学校哦。
时中学院的。
哦,难怪了。
圣杯和圣血的刊载,引起了一波不小的热议,读者们也扒出来这几个年轻人就是在时中学院就读的学生,也知道了他们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张重之前在课堂上给他们讲过玫瑰十字会宣言。
不过暂时这个专栏之引起了一部分华夏读者的关注而已,并没有什么巨大的影响。
而且华夏的读者本身对欧洲这些神秘学也不了解,所以也就是看个热闹。
九月二十二日,圣杯和圣血连载到了第二期。
不过人们却更加关注杂志里面的另一篇小说。
张重的新书黄卡人正式在华夏版和英文版零零一上线。
这部短篇小说在上零零一之前,一点宣传都没有,所有张重的读者都还在等着发条女孩呢,却没想到买到新杂志的时候竟然发现里面有一篇张重的小说。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陈福生的老男人,一个黄卡人。
黄卡人,顾名思义,就是拿着黄卡的人,这是一些华人证明身份的证件,一个黄色的小本子。
整部小说通篇读下来,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好像没有说什么特别的事情,也好像有很多东西都没有交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