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武大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寂寞宇宙
头戴纶巾,坐着将作监加急赶制出来的一只轮椅,轮椅推轮椅的是一名身着青衣的身材高挑的大美女,在两千五百名禁军的护卫下招摇过市。
轮椅是按照白胜的要求,赵佶亲自下旨命令将作监的能工巧匠赶制出来的。左扶手上插着一柄羽扇,右扶手上竖着一根铜棍,轮椅整体形状奇特,却很实用,可以用人从后面推,也可以用马在前面拉。
虽然白胜残了,但是必须身残志坚。
至少赵佶要求白胜必须做到身残志不残,否则他这个皇帝就很可能会残了。
如今赵佶已经回到了大内后宫,身为皇帝,总是躺在臣子的家里养病毕竟不妥,不论是何原因,传出去总是好说不好听。之所以之前没有回宫,是遵从了白胜这个医生的“医嘱”。
白胜当然不希望赵佶很快回宫,因为赵佶回宫就意味着林灵素也跟着回宫,自己和韦贤妃抢走方金芝的事情就会过早暴露。
虽说自己已经给韦贤妃面授机宜过,但是考虑到这种事时间越长就越不易追查,所以还是要给韦贤妃争取一段掩饰线索的时间才好。
皇帝回到了大内,白胜这个太医局的提举当然也可以自由进出大内皇宫,尤其因为手足俱残的缘故,他更可以获得与林灵素相同的待遇,可以随意进入皇帝的后宫。
一个胳膊腿都残了,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总不会给皇帝戴绿帽子吧所以赵佶对他很放心。任凭他单独与韦贤妃谈天,任凭他与赵福金说地,一律听之任之。
赵佶的信念很坚定,只求白胜能够治好他的龙根,别的事情都可以暂时忍耐放任,等到雄风重振之时再过河拆桥不迟。
赵佶也曾劝阻白胜放弃西征,但是白胜依然坚持要去,理由还是为了亲手拿回那灵丹妙药印度神油,这个理由让赵佶无言以对,只能给他提供尽可能的支持。
期间朝中百官也曾提出过反对意见,说白胜都这样了,怎么能够带兵打仗要不就换个先锋官,让白胜随着童枢密一起出征吧,有推荐张俊的,也有推荐展人龙的,众说纷纭。
然而白胜直接舌战群儒,说诸葛亮也是坐轮椅的,不是照样能逮谁灭谁说到底打仗用的还是智慧。群儒直接哑口无言,不敢跟这个红极一时的残疾人争辩。
因为赵福金在发现他残废了以后每天以泪洗面,他很是不忍心看见她悲伤的样子,只好尽可能地回避她,为了顾全西征的大局,他不能告诉她其实他是全须全尾的。
所以他在后宫之时,大致总会逗留在韦贤妃的坤宁宫中,他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回避赵福金,更是为了防止林灵素前来问东问西,他最担心的是林灵素索性用**符把韦贤妃迷了寻求真相。
事实上在他进宫之前林灵素已经来过了一次,韦贤妃按照他的叮嘱搪塞了过去。
但是随后的情形证明了他所料之准,林灵素的确又来过两次,当发现他长期泡在韦贤妃身边后才放弃了串门的想法。
如此一来他就等于是帮了赵佶一个大忙,令赵佶脑门上的绿色浅了许多。
然而韦贤妃就有些不开心了,因为白胜这样白天黑夜的盯着,她想解决一下生理需要都没法弄了。
她一度找来跟随扈三娘一起服侍白胜如厕的宫女,询问白胜那地方是否正常,宫女如实禀报说白胜的那东西完好无损。
于是她就暗示白胜,只要愿意,她就可以坐在轮椅上,以面对面的姿势让彼此之间品尝一下乐趣,但是白胜却坚决不同意。
白胜是时刻提防林灵素发难的,所以龙雀神刀始终不离轮椅,只要龙雀神刀不离轮椅,他就不可能跟韦贤妃乱搞男女关系,不论他想还是不想。
然后韦贤妃就郁闷了,每每腹诽白胜,你这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么
白胜知道这女人的饥渴,心说若是不给她解决一下,终有一日她会去找林灵素解渴。就说要不然你就让太监或宫女拿着特殊器具帮你解决呗,要不然用黄瓜也行。
白胜穿越到北宋已近半年,知道在这个时代里没有胡萝卜也没有长条形的茄子。
韦贤妃幽怨不已,说算了吧,姐姐白疼了你这个弟弟,连个太监都不如。
在这段时间里,白胜也曾悄悄翻阅了从林灵素那里偷来的另外三本书,分别是“庆历起居注”、“庆历时政记”和“庆历会要”果然有所发现。
这三本书都是档案性质的历史文献资料。
其中“起居注”记载着宋仁宗在庆历年间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甚至每天何时与哪个嫔妃啪啪啪以及干
第三七〇章 元夕诗会
不得不说的是古时女子就是讲究,经过坤宁宫一吻之后,赵福金已经与白胜私定了终身。
古时女子的私定终身不是闹着玩的,那叫生是白胜的人,死是白胜的鬼,哪怕白胜死了,她也不会嫁给别人,更何况白胜仅仅是残废加毁容
这样的痴心女子又是顔值顶尖,白胜如果还能无动于衷,就不能用“不是男人”来形容了,只能说他不是人。
所以当赵佶问过群臣、见没人回答正想宣布竞争规则时,白胜开口了:“官家,微臣也要迎娶茂德帝姬!”
白胜这一句话就好像在文武百官里扔了一颗炸弹一般,顿时炸得朝堂之上人声鼎沸。
鉴于白胜如今在皇帝眼里的地位之高,当然没有人会直接出言讽刺甚至谩骂,但是人们的惊讶之声就代表了这个意思。
你白胜都成了什么样了还敢求娶茂德帝姬这也太不自量力了!
赵佶也觉得白胜太过分了,你都这样了还要祸祸我女儿,你想让她守活寡么
在赵佶看来,白胜是一个等同于死了的人。即使去西夏能够活着回来,他也算不上一个活人。
他对白胜如此恩宠如此纵容,完全是为了自己能够重振雄风,一旦事实证明自己无法恢复男人的功能,第一个要杀的就是白胜。
就算白胜最终能够治好自己的疾患,他也不过是一个毁容加残废而已,如何能将女儿下嫁于他
只不过,在当前的形势下却不必直接驳回白胜的请求,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索性摆出一副一视同仁的姿态好了。
“你们都去参加元夕诗会吧,没有进士出身的,如能夺得诗会的第一名,朕就赐予他同进士出身,再与蔡鞗、张邦昌和秦桧进行第二轮的比试。”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白胜、陈东以及周琴三人需要参加第一轮淘汰,这三个人如果没人能拿到诗会第一,就根本不具备与另外三人竞争的条件。
元夕诗会当然不是三个人的诗会,而是京城乃至天下所有文人才子的诗会,赵佶不相信白胜和陈东有在这诗会上脱颖而出的实力。
论学历,白胜不过是一个秀才,还不是考出来的;而陈东不过是个贡生,这俩人的肚子里能有多少墨水
他相信白陈两人连诗会的前一百名都进不去,又何必拒绝他们于当场呢
至于周琴,或许有周邦彦为其捉刀,倒是需要仔细斟酌一下,想个公平的竞赛规则以避免他父子作弊。
赵佶这个安排获得了群臣的理解和支持,纷纷山呼万岁,大赞官家圣明。
这办法的确合理。白陈周三人之中只有一个能够与蔡张秦三名进士竞争,或者一个都没有。
赵佶能够想到的细节群臣也能想到,只要周邦彦不提前帮他儿子做好诗词,那么周琴绝对无法获得第一,就算周琴再如何有名气,他赶得上李清照么
李清照是必然要参加诗会的!
见众人再无异议,赵佶就宣布退朝,只留了蔡京下来,让老蔡这个分管教育的国家领导人亲自拟题。
因为蔡鞗无需依靠诗会来争取竞争资格,所以皇帝安排蔡京出题基本没有什么令人诟病之处。
当然,如果一定要找出蔡京出题的弊端也不是找不到。蔡鞗虽然无需依靠诗会名次来获取资格,却可以因此提前知道题目,提前下功夫准备,然后在诗会上压倒其他竞争对手。
如果蔡鞗夺得了诗会的第一,不同样意味着白胜、周琴和陈东三人被淘汰么
事实上这个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nbs
第三七一章 李清照放水
严格说起来老蔡的品评也算不得毫无底线原则的拍马,因为赵佶这首鹧鸪天彰显其文学功底,兼且应情即景,更将眼下的西线战事融入其中,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诗词佳作。
除了白胜和一些武将以及太监之外,其他臣子都是这方面的行家,所以在蔡京拍马过后,大家跟着一起拍了起来。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将皇帝亲自创作的这首“鹧鸪天”纳入今夜诗会的评比,那么能超过他的作品绝对不多。
面对群臣的称颂,赵佶却表现的非常谦虚,摆手道:“朕不过是即兴填词一首,岂能与大宋天下才子争桂做不得数,做不得数的!”
这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朕的诗词如此隽永,若是就此评为第一,岂不是把追求茂德帝姬的人选全都打压下去了
你白胜、陈东和周琴能否夺得第一要靠你们的本事,我身为女孩的父亲是不会给你们施加压力的,当你们败在别人的手下时,就不能说我对你们有所歧视。
诗会既已开幕,就由蔡京宣读题目:要求是填词一首,词牌不限,但所作内容必须即情应景,字句意境紧扣当前,比如皇帝刚刚做过的那首鹧鸪天。
这题目说难不难,却是对每个参赛者即兴创作的考验,如同曹子建那般七步成诗并非难以企及,难的是诗词的质量。
随口吟出一首打油诗谁不会不说天下各地,只说在这鳌山之巅汇聚的文人才子,基本上人人都能做到,就是那些后宫嫔妃和帝姬们也能做到,只是质量不同罢了。
水平高的,做出来的诗词不仅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而且其内容能够充分体现作者的文学功底和生平阅历,或引经据典,或旁征博引,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妙。
水平高的诗人词人很多。
就以这些进士出身的文人来说,大家的知识面基本相同,都是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水平,可以说每个人所能征引的素材都是相同的,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比较这些人作品的高低
这就需要比格调,比胸怀,比气魄。仍以赵佶这首鹧鸪天为例,最后一联“边关日夜传金鼓,翻作香歌醉里听。”就体现了他性格里淡定的一面。
你西夏屡屡犯边又如何哥们儿我虽然深居皇宫,却不怕你,哥们儿早晚能打赢你。所以我只当那冲锋的战鼓以及撤退的鸣金是歌曲的节奏罢了。
这种淡定,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胸怀和气魄。
若是换作别人,要么每日里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地关注边关的战况,要么完全忘于脑后,只管纵情声色犬马,赵佶却折了个中,对西夏开战是他拍板的,但是他不会每天都挂挂着这件事情。
有这首鹧鸪天珠玉在前,敢于随意出口的人物就不多了,人们大多都在搜肠刮肚冥思苦想,就算写出来的词句不如皇帝,也不能差得太多不是
在人们思考的时候,李师师走到了白胜的身边轻声询问:“老师让我问你一声,是不是真的要娶赵福金。”
不能说李师师是跟着李清照来的,事实恰恰相反,李清照是跟着李师师来的。
所谓李清照必参加诗会,其实早有圣旨。在赵佶将元宵节改为二月二之前就下过这道旨意了。
圣旨要求李清照带着学生前来参与诗会,表面上像是邀请著名女词人,其实却是另有目的。
李清照本来是不想跟周邦彦一较高低的,如果没有这道圣旨,她绝对不会来凑这个热闹。
白胜一时不明白李清照这样问是什么意思,就反问了李师师一句:“真想娶如何不是真想娶又如何”
李师师道:“老师说了,如果你真的想娶,她就不即兴填词了。”
李清照的意思是,如果她即兴创作的话,能不能拿到第一姑且不论,但至少白胜的作品是比不上她的作品的,只要她的词作出来,就等于是绝了白胜的希望。
&
第三七二章 周氏父子押中题
赵佶的素养也是极高的,虽然比蔡京差一些,但也绝对算得上是个家了,听见蔡京对李清照的作品大加赞赏,立即附和道:“的确是好词!”
随即压低了声音询问蔡京:“只不知清照才女心中想的是谁,朕看这词中之意,不像是期待她的丈夫赵明诚啊。”
蔡京立即摇头表示不知。心说我怎会知道李清照跟谁暧昧只知道她自从入京一来一向待在讲词堂尽职尽责地教授李师师和赵福金,没听说跟谁有染。
郑皇后韦贤妃等人却都在腹诽:这是又看上李清照了,在王黼家里遇刺还不吸取教训啊
台下李清照的粉丝不少,尤其是那些皇子和帝姬,听见蔡京和皇帝都在称赞李清照的作品了,就也跟着喝彩。
彩声如潮之中,也有一部分人五味杂陈。
作为参赛人同时也是赵福金的追求者之一的陈东已是万念俱灰,他知道他绝对做不出李清照这等好词来,直接放弃了竞争的念头。
陈东放弃了不等于别人也放弃,周邦彦父子就不认为李清照的作品能得第一。
蔡京固然是评委里的权威,但是只凭他一人还不足以敲定名次,只要写出来的词句足够好,他蔡京也没办法当着这么多专家的面颠倒黑白、一手遮天。
彩声未歇,周琴的作品已经出炉,是一首“满庭芳”:
“白玉楼高,广寒宫阙,暮云如幛褰开。
银河一派,流出碧天来。闪舞
无数星躔玉李,冰轮动、光满楼台。
登临处,全胜瀛海,弱水浸蓬莱。
云鬟,香雾湿,月娥韵涯,云冻江梅。
况餐花饮露,莫惜裴徊。
坐看人间如掌,山河影、倒入琼杯。
归来晚,笛声吹彻,九万里尘埃。”
这首满庭芳其实是周邦彦本人所作。早在朝堂上皇帝定下诗会第一可获竞争资格之后,回到家里他就跟儿子周琴准备了十几首作品。
如同后世里高考前语文老师给自己的学生“押题”,周邦彦父子准备的诗词涵盖了天时地利各种情况,这首满庭芳就是专用于今夜鳌山的作品。
首句“白玉楼高”,写的正是赵佶登临的观景亭,此亭乃是汉白玉堆砌而成,称为“白玉楼”十分贴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