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蔡瑁(字德珪),的确算一个人物,虽然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命运很悲催,但那可能并不是史实。他的姑母是太尉张温之妻,长姐与二姐先后嫁给黄承彦与刘表成为继室。

    仕奉刘表期间,历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刘表获得汉廷封赐镇南将军时担任其军师。刘表病亡后,拥护次子刘琮继位。

    在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入荆州时,与蒯越共同迫刘琮归降曹操,尔后仕入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




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军人才
    第二百二十九章水军人才

    刘厚听到蔡班的话,不由得心里一动,问道:“本公子听闻蔡瑁蔡大人乃是周瑜都忌惮的水军都督,对水军之事非常在行,你既是蔡瑁的侄子,那你懂不懂得水战之事”

    “回公子的话,小人自小就跟着叔叔在水军营中厮混,对水军的编练、作战略懂一些皮毛。 ↖,”蔡班道。

    刘厚一听,有门,这个年代的人都比较谦虚,说是略懂其实说不定是精通,所以单凭听他回答根本无法获知他的真实水平,还要试一试才知道。

    “喔那请问你们蔡氏一族中还有多少人是熟悉水战的”刘厚继续问道。刘厚之所以这样问是打上蔡氏族人主意了,一直一来,东吴的水军最是强大,蜀国虽然研制出来装备了大炮的超级战舰,可以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两艘。

    数量那么少,除了因为蜀国的造船业不够发达,造大战舰困难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师人才难得。

    虽然刘厚在学院中也设立了水师专业,培养水师人才,可是,百年树木,十年树人,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学院每年毕业的人才供不应求,按这种速度,想建立起一支能和东吴水军相抗衡的水军队伍来,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日了。

    所以,刘厚听到蔡班说是蔡瑁的侄子,就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从蔡氏族人中找些水军人才,迅速扩大水军的队伍。毕竟以后要收拾东吴,还是需要落实到水战上面去。

    “公子,往昔跟在族叔德珪公身边,在水师中效力的蔡氏子侄不下百人,现如今,能寻回二三十人就不错了,唉!”蔡班感慨地道。

    听到只有二三十人,刘厚不由得有点失望,人这么少够什么用啊,心里的失望,脱口就说了出来:“喔只有二三十人啊,那真是太可惜了。”

    蔡班听到这话,也是心里一动,问道:“公子询问懂水战之人,难道是想替蜀国招揽水军人才”

    “正是,吾皇一直想建立一支堪比东吴水军的强大水师,可惜一直苦于缺乏水军人才,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到蜀国水军去为吾皇效命”见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刘厚干脆直接开口招揽他们。

    蔡班闻言,纳头就拜,感激地道:“蔡氏一门落魄至此,本来早就不指望还有能显赫的机会了,今日若能得公子推荐,使得陛下起复蔡氏一门,小人必定铭记公子的大恩大德。”

    “这没问题,本公子和皇上很熟的,这样吧,你们今天就跟我们回去,先把你外面的族人安顿好,这样你就可以放心回去帮皇上寻找你那些懂水军的族人了。你回去跟他们说,只要他们肯为皇上效力,皇上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刘厚道。

    “谢谢公子,喔,对了公子,当年赤壁大战后,除了蔡氏族人,荆州水军中还有其他将士散落在民间,不知道公子对他们有没有兴趣”蔡班道。

    刘厚闻言大喜,这家伙怎么不早说,害自己失望了半天。自己之前怎么没想到呢当年周瑜用计火烧赤壁,曹操收编的荆州水军全军覆没,说是全军覆没,但是几十万人不可能全部都死掉,大部分人应该是溃散而已。

    其中应当有相当一部分人做了逃兵,隐藏了起来,这些人的数量一定比蔡氏族人中懂水战的人多得多,蔡氏族人可能只能寻到几十名水军人才,但是这些人可能多达数百甚至数千,有了这些人,就可以大大



第二百三十章 河堤争夺战
    第二百三十章河堤争夺战

    话说魏军那边决定暂时守在樊城,那他们就必须要保护堤坝了,于是,他们只好不断派出人马到各处堤坝巡查、保卫,这下可好了,司马懿不断派人去挖河堤,他们去保护河堤,双方不可避免地不断发生小规模的冲突。

    蜀军有备而来,又有火器之利,在冲突中占尽了便宜。更主要的是,蜀军是破坏者,而且是假装的破坏者,而破坏永远比建设更容易。蜀军根本不用掩藏他们的行踪,他们往往趁没人时就胡乱挖几下河堤,但并不完全将河堤挖塌,挖到差不多就停手等魏军到来,就算魏军不来也要想办法将魏军引来。

    为此,他们甚至让人假扮百姓,向魏军通风报信顺便领取点赏银。等魏军来了,如果人数多,就逃之夭夭,如果人数少,就袭击他们,当然,最后也不能打赢,等打得差不多了,魏军的人杀得差不多了,就装作不敌退走。

    为了保证去挖河堤的人不吃亏,刘厚特意动用了特种兵,反正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而且不断有新人加入特种部队,他们需要实战经验,这种低烈度的战斗正好适合他们练兵。

    特种兵们的装备最是先进,马弩、左#轮手#枪等连发武器使他们个个都可以以一当十,而且他们训练刻苦,个个都跑得飞快,无论爆发力还是长途奔跑的耐力都比魏军胜出几条街。

    所有这些条件,保证了挖掘队每次出任务,都是看起来好像很危险,实际上每次都能安然无恙回来。

    当然,除了特种兵和他们的特种装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保障手段,那就是信息保障。地面上有上百斥候围绕在他们四面八方侦察敌情,关键是,天上还有三个热气球远远监视着魏军的动向。

    往往魏军一出樊城城门就已经被蜀军发现,信息通过蜀军那高速的传播手段,瞬间就传到挖掘队这里。挖掘队收到信息后,马上针对来犯之敌的数量、兵种、装备等因素制定好应对方案。

    信息透明这一点,在这次行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魏军出动的是骑兵,那么挖掘队就要尽早逃跑了,如果被魏军发现了行踪,特种兵再怎么能跑,两条腿也不可能跑得过四条腿,所以,要在双方尚未碰面前就退走,否则很容易吃亏。

    这样大大小小的战斗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魏军每天都损失大量人马,他们等于被逼着放弃坚固城池的保护,在外和蜀军野战,这完全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其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了。

    不出十日,魏军的损失已经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蜀军这边不断扩大挖掘队的规模,给魏军的压力越来越大,魏军不得不跟着增加巡逻河堤的人数,这样一来,他们损失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司马懿的第二个招数也开始生效了。他的第二招其实也没什么新意,那就是派人到樊城散布流言,说蜀军马上要掘开河堤,引汉水倒灌樊城,届时城中男女老少统统将成鱼鳖。

    樊城虽然紧闭城门,除了出城执行任务的兵马外,普通人是严禁出入的,但是蜀军散播流言的手段根本就无视城墙的存在,只需用两架热气球携带数以十万计的传单从空中洒落到城内就是了。

    这样的宣传手段hong军也不是第一次用,现在再



第二百三十一章 轻取樊城
    第二百三十一章轻取樊城

    听了副将的话,朱灵道:“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又曰:‘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所以,我们作战,一定要先能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可是现在的樊城,明显无法可守。强行守下去,不但无法获胜,只会徒增士卒的损耗而已。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这个樊城就是个死地,若不趁早离开它,另寻生路,等河堤被掘开,蜀军再围过来,那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再说,我们虽然撤退,但也并不算是贪生怕死,我们不过是换一个更有利的地形,再和蜀军决一死战而已。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用兵之道最忌拘泥,既如此,我们有何必一定要计较这一城一地的得失呢”

    朱灵说的那两句兵法意思是: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攻胜敌人。若要不被敌人战胜,必须先要作好防守工作;想要战胜敌人,就要进攻。这是《孙子兵法》里的话,显然,朱灵也是个熟读兵法之人。

    他这段话说得有理有据,副将一时之间竟是无言以对。夏侯霸思索了良久,长叹一声,终于做出决定:弃守樊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就好比是炒股,如果你明知道明天之后就是连续九个跌停,你会继续持有还是果断割肉答案的显而易见的,割肉虽然亏了一点,但是怎么都比九个跌停后血本无归的好。

    现在魏军的情况分明就是面对着九个跌停板的威胁,司马懿就是个幕后操盘手,蜀军就是空头主力大军,他们一心要做空樊城的魏军。这个时候,魏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割肉出局,寻找机会再战江湖。

    可惜魏军一干高级将领不懂得消息虚虚实实的道理,现在两军的战况和股市坐庄是一个道理,那些庄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放些假消息出来,误导广大散户,让他们产生恐慌心理,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当散户们顶不住压力,纷纷割肉离场时,却没想到,这个时候正是庄家们收集筹码,悄悄建仓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司马懿就是这样做,他放出要挖掘河堤,放水淹城的假消息,让魏军这个小散产生恐慌,以为樊城这只股票还要继续下跌九个跌停板,甚至会面临退市的风险,为此,他们还做了很多假动作,使得魏军上下不得不对这个消息信以为真。

    于是,魏军只好忍痛放弃樊城,割肉撤走,蜀军这个庄家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进驻,接手这只很有前途的股票。当魏军撤走后,才发现,樊城这支股票不但不会退市,反而会连续拉十个涨停板,因为庄家已经建好仓,可以从容拉升了。

    这个时候,魏军想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这支股票已经封涨停,无法再介入了。

    魏军在三天后撤走,退守到新野,蜀军随即入驻樊城,入驻过程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不过魏军带走了所能带走的一切,全城的粮食、财物统统被魏军搜刮走,留下一个烂摊子和数万嗷嗷待付的百姓给刘厚。

    刘厚本来打算趁魏军



第二百三十二章 选择
    第二百三十二章选择

    郭攸之听了司马懿的话,道:“仲达,就算这三十万大军一时不会出来捣乱,我们贸然北上也无法短时间内颠覆魏国朝廷、活捉或杀死曹丕。 须知道上次汉寿亭侯(关公的封号)攻襄阳时,魏国朝廷就吵着要迁都了。

    这次我们直接占了襄阳和樊城,曹丕不逃之夭夭才是怪事了。所以,我们就算能很快攻取许昌,也不可能捉到曹丕,反而会使大军因为孤军深入敌境而发生危险。陛下切勿冒进,还是先清除掉沿途一切障碍,步步为营,徐徐图之为好。”

    刘厚倒是颇为赞同郭攸之的观点,hong军一直以来,都是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地进军,喜欢以绝对的实力碾压对手,绝对不会打无把握的仗,绝对不会冒险,和敌人进行赌博式的决战。

    现在这种情况,可以说天下迟早会落到自己手中,区别只是迟或者早的问题,以其冒险突进,不如稳打稳扎。千万不要因为冒险,在最后看到胜利曙光的关头来个阴沟里翻船,那就悲催了。

    “陛下,我军兵少,现在我们每占领一座城池都要分出一些兵马镇守,而且随着战线的拖长,后勤运输通道的保卫工作也变得困难,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去保障后勤工作。我们只有几万战士,如果一再分兵,确实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不如我们先解决新城郡这三十万魏军,和西乡侯的大军汇合。只要西乡侯的大军能进入中原,那我们兵力的劣势将一举扭转,而且我们又多了汉中这条后勤通道。有了两条通道,到时候就算被人截断一条,还有另一条后备的,那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邓芝见两人争论得热闹,也加入了战团,显然他是支持郭攸之的,他的理由是打通到汉中的通道,将张飞和庞统的兵团拉过来,一起攻伐中原地区,那样的话,蜀军的兵力不比魏军少,而武器装备超出魏国一千多年,想不称霸天下都难了。

    “陛下,郭、邓两位大人的方法固然稳妥,可是速度太慢了,按照这样一座城池一座城池打下去,要统一天下,恐怕十年八年也完成不了。微臣的方法虽然有一点冒险,但是却能最快解决问题。”司马懿道。

    刘厚思索了一会,道“仲达,请你估计一下,采用你的方法,立即北上,我们遇到危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按郭、邓两位先生的方法,先打通向西的通道,危险性又有多大。”

    司马懿想了一下道:“微臣估计,如果挥军迅速北上,我们能捉到曹丕的可能性起码有五成。而大军陷入包围,出现危险的可能性不超过两成。

    而按两位先生的方法西进,那就十成都是安全的。微臣相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那支部队可以正面击溃我军,只要我们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大军将没有任何危险,只是时间上会长很多而已。”

    “既然那样,就很好选择了,我们胜利在即,就不应该多费周折。既然我们只要按部就班,慢慢来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胜利,那么我们不应该冒任何危险,就算有一成的风险也无需去冒,也不应该去冒。

    这就好比赌博,如果一场赌博,赌赢了只赔很少钱,但若赌输了却要倾家荡产,那么,无论赌赢的机



第二百三十三章 新城是个大口袋
    第二百三十三章新城是个大口袋

    只听华歆道:“关中之地,在汉末天下大乱时,虽然被破坏得严重,不过太祖皇帝(指曹操)主政以来,关中之民得以休养生息,经过多年的经营,现在汉中之地已经恢复如初,其富庶繁华不在中原之下。¥f,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为皇图霸业之根本是也。

    况且,关中之地地势险要,‘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只要守住四面山岭上的关隘,敌人想要攻入长安难于登天。我们大可以迁都长安,据函谷关、潼关而守,谅刘禅那小儿一时也奈何不了我们。

    只要时间一长,各地勤王兵马齐聚,到时候再里应外合,定可将蜀军一举聚歼。反观许都,地处中原地带,这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实在不是做国都的好地方。”华歆一边说一边摇头晃脑,一副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模样。

    许昌的确不是很适合做首都,当年曹操之所以要迁都到许昌,一方面是长安和洛阳被战火破坏得不成样子,另一方面也是这两处的氏族势力太庞大,所以他不得不迁都到许昌,以削弱氏族势力对朝廷的影响。

    华歆这番话没错,在过去来说属于很有见识,很有见地的了,可是那是相对于冷兵器时代的认知。以蜀军现有的战争手段,这一点的地形优势几乎可以无视。不说那些火器、火#药可以炸平关隘、就是热气球也可以飞到关隘头上轰炸,甚至运人、运物到关隘的另一边发动偷袭。

    这也怪不了华歆,他虽然饱读诗书,可是毕竟没见过这种新的战争形态,换了司马懿还在魏国朝中,肯定没他那么乐观。不过这个时候有人比他还乐观,还不知死活,这个人就是太尉钟繇,只听钟繇道:

    “陛下,切莫轻易迁都,一旦迁都,天下人会怎么看朝廷,怎么看陛下迁都一事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莫说要迁都,只要陛下一离开许都,国内必将流言四起,军心动摇。司马大都督虽然新败,损失了二十万大军,但是,我国拥军百万,现在还有七八十万人马散布在全国各地。

    只要陛下一道诏令,让全国兵马过来勤王,蜀国区区几万人马何足挂齿只要许都能坚守一段时间,等四方勤王兵马到齐,就是那刘禅小子覆灭之时。陛下请三思啊。”

    钟繇的话其实也很有道理,坐拥几十万大军,又有坚城可以依靠,没理由会怕蜀国连十万都不到的兵马,可那也是对冷兵器兵马而言。以蜀军的攻击力,攻城拔寨的速度快捷无比,说不定将许昌攻下来,勤王的部队还在筹措上路的粮草呢。

    钟繇和华歆争执不下,曹丕一时也决断不下,他想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于是他问王朗:“王司空你怎么看”
1...137138139140141...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