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之我是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渡红尘
李儒眼圈微红,郑重地对李昊躬身拜道:文优拜见主公。
李昊坦然地接受了李儒的大礼,最后看向满脸欣慰的董卓,复杂地叹了口气,道:西凉军不负我,我当不复西凉。
董卓微微颔首,在李昊离开前,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废帝是不是在你手上。
李昊脚步微顿,答非所问道:你太急躁了。
董卓双眼微闭,哪里不明白李昊的潜台词。
他大笑道:是啊,太急了,本相太急躁了。若是当初徐徐图之,或许又是另一个结果了吧。本相时日无多,就在临死前送知节最后一件礼物,还望你不要辜负董家。
李昊走出房间,听到董卓最后的话语,微微摇头不语。
他现在可没有功夫理会董卓的礼物,眼下有太多事情需要他去处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接管西凉军的力量,其次则是如何应对随时可能杀来的关东联盟。
第97章 执掌朝政
李昊开始的时候并不在意董卓的礼物,因为在他想来董卓连西凉军都已经送给自己,还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
只是很快他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更被董卓的大手笔所震撼。
朝堂中但凡与关东联盟有较深牵连的官员,尽皆被董卓或清理或关押。尤其是那些保皇党的成员,更是董卓清理的重中之重。
一时间,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短短几天的功夫,朝堂上的三公九卿之位就空了三分之一。
而董卓肆无忌惮的大开杀戒,更是引得朝臣们惶恐不安。
在董卓故意制造的血色恐怖下,李昊身为在朝堂上唯一敢和董卓掰手腕的大臣,自然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
尤其是在诸多朝中重臣或被董卓革职查办,或被其肆意杀害的情况下,李昊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朝中大小官员在血色恐怖的笼罩下,纷纷选择投靠李昊寻求庇护。
不管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
一时间,李昊在朝堂上的威望如日中天,甚至隐隐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势力党派。
当然,这个势力党派目前只是因为董卓的血色恐怖而存在,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牢靠。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五月,又被后世称之为血色五月。
根据有记载的统计,在初平元年五月遇害的大汉朝臣高达五百三十二人,其中不乏三公九卿级别的朝中大佬。
六月六日。
在董卓高压统治下忍无可忍的朝臣们,终于选择了在沉默中爆发。
一场由李昊为首领之一,以司隶校尉部士卒为主要力量的军事政变,很快席卷了洛阳。
八日凌晨,天色未亮。
司隶校尉部的士卒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洛阳的西城门,随后张辽奉李昊之令率领五千并州军入城。司隶校尉部与张辽合力缴械了驻守洛阳的城卫军,并及时掌控了城内各处要道。
而李昊,则亲自率军突袭董卓府邸。
这场在朝中文武预测中应该比较艰难的政变,出乎所有人预料的顺利。在政变的过程中,不论是司隶校尉部的士卒,还是张辽率领的并州军,都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短短半天时间,洛阳的形势就发生了惊天逆转。
曾经不可一世的董卓沦为俘虏,而在三国时代年仅十七岁的廷尉吕昊,以传奇般的战绩拯救了大汉。
对朝中文武百官来说,这是一场完美的政变,更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当形势稳定后,洛阳城内炮仗声震耳欲聋,欢声笑语传遍了城内城外的每一个角落。而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这场政变背后隐藏的故事,以及李昊与董卓的交易。
丞相府。
董卓望着身着将军甲的李昊,丝毫没有面对死亡的恐惧与担忧,有的只是解脱与轻松。
他露出勉强的笑容,低声道:还望知节莫要忘了我们的约定。
李昊心情有些复杂,看着行将就木的董卓,蓦然生出一个时代即将落幕的苍凉感。
不,旧时代落幕,只是新时代的开始!
属于我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李昊很快就抛弃了心头无用的纠结,再次恢复了以往的果决。
他道:相国安心在这里养病,我会遣蔡邕前来看守。
洛阳城内想要董卓死的人太多,而在没有完全接手西凉军前,李昊还不能让董卓就那么死了。
蔡邕是董卓一手提拔,虽然开始的时候蔡邕对董卓的邀请不情不愿,但经过大半年的相处后,蔡邕对董卓已经没有开始的畏惧,反而多了几分忘年交的感觉。
有蔡邕在这里看守,至少比其他人要让李昊放心一些。
董卓微微颔首,然后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李儒走上前,恭敬道:主公。
李昊与李儒走出房间,道:前线可曾安排妥当。
李儒恭敬道:半个月前,我以相国之令传信董旻牛辅,昨日刚刚收到他们的回信,愿一切听从廷尉之令。
董旻是董卓的弟弟,牛辅是董卓的女婿。
正如董卓最信任的谋士李儒是他女婿,十数万的大军实在是太庞大,董卓同样不放心将它们交给外人,故以弟弟董旻与牛辅率领其中部分精锐。
虽然因为两人的能力不太出众,董卓给他们安排的直属士卒不如李傕郭汜等人多,但也接近西凉军一半精锐。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董旻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直接统辖李傕等人。
董旻两人臣服,也就意味着李昊已经掌控了近半的西凉军。
至于为什么没有先通知李傕郭汜等人,自然是因为董卓也没有信心他们会选择投降。
李昊眼睛微眯,露出满意的笑容,吩咐道:好,传令董旻,召集所有西凉军暂时驻扎虎牢关。
喏。
李儒应了声,随后小心地提议道:将军,军权乃重中之重。文优恐迟则生变,诸将可能会有其他想法。
其他想法。李昊眉头微挑,沉吟不语。
李儒解释道:郭汜将军马贼出身,好酒,脾气暴躁,江湖习性颇重。李傕将军耳根软,易受他人影响。
臣担心郭汜将军若是闻得相国出事,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以董旻将军的威望,现在怕是镇不住郭汜等人。
李昊沉吟道:既然如此,此事由我亲自走一遭。
什么!
李儒满脸错愕,顿时急了。
李昊在城中,那些反对董卓的人才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李昊离开,李儒不得不怀疑那些曾经被董卓打压的朝臣,会不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
而且李昊身为统帅,轻易前往前线犯险,在李儒看来也有些不智。
君子不立围墙之下,君主更应如此。
他焦急道:还请廷尉三思,如今城中百废待兴,正需要您坐镇统率。
您若是在此时离去,文优恐城中祸事更大。且董旻与牛辅将军虽愿意投效廷尉,但李傕郭汜等人未曾有消息。
前线形势不明,您千金之尊,何必犯险。
李昊明白李儒的担忧,微笑道:正因为前线情况不明,才需要我亲自走一遭。城中之事你且放心,我会安排张辽在此地驻守。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
李儒闻言,只能苦笑应下。
第98章 一朝得势,今非昔比
皇宫,崇德殿。
虽然小皇帝已经转移到长安,但洛阳的皇宫依旧留有大量的宫女太监,以及护卫值班。
平日里,董卓也在此地与朝臣商议朝政。
不过自从董卓负伤,这里也就渐渐落寞了下来。
而今日,崇德殿内一片喧哗,热闹更胜往昔。
朝臣们大多满脸欣喜之色,与友人诉说着自己的激动之情。也有人满脸惶恐不安,眼睛滴溜溜的转动。又或者满脸沉思之色,打量着殿中神情各异的朝臣们,不知在想些什么。
司隶校尉中郎将廷尉长平乡侯到。
就在众大臣议论纷纷的时候,大殿外响起了小太监尖锐的声音。
众大臣闻言,顿时神色肃穆,停止了议论。
当李昊出现在大殿门前,文武百官纷纷躬身拜道:拜见吕廷尉。
李昊行走在大殿中央,目光微转打量着周围躬身拜倒的朝中文武百官,心中蓦然生出一种特殊的情绪。
第一次上朝,他还是以白身觐见小皇帝,当时根本没有几人理会他。
第二次上朝,则是受封为司隶校尉。
当时对文武百官来说,李昊唯一值得他们重视的地方,就是吕布胞弟的身份。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值得看重的地方。
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当李昊再次回到这个大殿,和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都全然不同。
这一次,他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也不是因他人的光环而受到重视。
这一次,他将成为殿中的主角,将成为这个庞大帝国新的掌舵人!
李昊很快回过神来,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同样拱手还礼,道:诸位客气了,此等大礼,昊受之有愧。
廷尉铲除逆贼董卓,还天下朗朗乾坤。若是廷尉受之有愧,天下无人可受此礼。刘善声音如雷,高声道。
他作为李昊的第一批手下,在李昊发达后也被委以重任。
如今刘善早已经不是从前的司隶校尉部别架从事,而是秩为六百石的廷尉平。廷尉平看似不高,但若是放眼朝堂,太史令郡丞也不过此级罢了。
对刘善来说,廷尉平已经是以前所不敢想象的高官。
正因为如此,他对李昊的忠诚也最高。
此时刘善眼见李昊铲除董卓,成为光复大汉的大功臣,很快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心中可谓是激动无比。
十七岁的廷尉,甚至很快就能更进一步。
刘善完全不敢想象李昊的未来会是什么,三公还是更高位的存在。
但他知道,李昊的未来不会止步于九卿。
而只要李昊爬得更高,他才能跟随李昊的步伐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朝臣中不乏聪明人,很快有人紧随其后道:廷尉劳苦功高,当受吾等此礼。
若非廷尉,天下百姓不知何时才能见朗朗乾坤。
朝中有想要溜须拍马的文武百官,自然也有看不惯李昊少年得意的大臣。
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臣走出,横眉冷眼不满地瞪着众人,呵斥道:大事未平,何以论功。
众人闻言,纷纷循声望去。
司空张温!
当他们看到说话之人,顿时明白到底是何人该如何不给李昊面子。
司空是仅此三公的官衔,更在九卿之上。
而司空张温为三朝元老,曾任太尉等尊荣无比的职位,所以在朝堂中的地位极高。文武百官看到张温出面呵斥,哪里还敢继续喧哗吵闹。
有人见气氛尴尬,站出来道:司空并没有呵斥诸君的意思,只是现在董贼虽然被控制起来,但还没有进行公开处决,且外面还有近二十万的西凉军虎视眈眈。
是极,是极,我等想要庆祝,也要等处决了董贼,平定了西凉军的乱军后再谈论功之事。
张温到底是混迹朝堂数十年的人物,也明白自己刚刚的话有些重了,无形中得罪了不少人。
如今有人给他铺好了台阶,自然就走了下来。
张温露出了笑容,缓缓说道:老夫证实此意,如今我们虽然获得了不错的胜利。但内患未除,外敌未去,如何能够自得自满。
张司空教训的是。
哎,是我等大意了。
张温话音刚落,马上有不少朝臣恭敬地捧场。
李昊立在一旁,微笑地看着眼前的一幕,没有任何言语。
张温得到众朝臣的支持,脸上也不免多了些许的得意。他抚须看向李昊,温和道:此次能够重现乾坤,知节居功甚伟。不过越是接近成功的时候,我们越不能大意。
刘善脸色不好,其他投靠李昊的朝臣也略显难看。
在他们看来,这场军事政变之所以能够成功,基本上都是依靠李昊手下的司隶校尉,以及张辽的并州军。若是没有李昊的存在,哪有他们现在的欢声笑语。
而张司空好似教训晚辈的态度,着实让很多人心头不爽,更替李昊感到不值。
李昊倒是没有表现的太过愤怒,微笑着拱手道:司空教训的是,知节受教了。
张司空见李昊低头,自以为已经掌控了大局,越发的志得意满。
不过他到底还没有彻底被胜利冲昏头脑,抚须笑道:知节谦虚了,老夫在知节这个年纪,还只会斗鸡遛狗,寻花问柳。
众朝臣友善的笑了笑,纷纷笑道:张司空所言极是,世间如吕廷尉这般奇男子,数百年方得一见。
李昊不卑不亢,始终保持着淡然的微笑。
眼下的场景,他早已经料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