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自然该由我关卓凡来设计。

    他斜乜着眼睛瞧着丁汝昌,打起了官腔:那么你觉着,这面旗子,好看不好看呐?

    好看还是不好看呢?丁汝昌听出大帅的语调不善,踌躇了片刻,便忽而恍然大悟。

    不好看,不好看,丁汝昌把头摇的像拨浪鼓,郑重其事地说道,轩军水师的军旗,自然该由大帅交待下来。

    嗯嗯,这话也有道理。关卓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既然连你都这么说,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心照不宣的一出戏做完,军旗的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关卓凡打算回去就动本,保丁汝昌一个副将的衔头——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丁汝昌能够仰俯上意的缘故。管带水师,责任重大,他的官衔要与轩军水师的地位相称才行。

    关卓凡对于丁汝昌,一直是另眼相看,特别是他说过的那一句,水师是可以独立成军的,更令关卓凡有深得吾心的感觉。不管怎么说,作为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历史已经证明过他的才能,亦证明过他的气节——当他身陷绝境之时,拒绝了伊东佑亨的劝降,服毒自尽,算是于大节无亏。而北洋海军的覆灭,虽然不能说他没有责任,但主要的败因,恐怕还是在朝廷和李鸿章的身上。

    现在的丁汝昌,还是一位年轻沉稳,谦逊好学的将官。关卓凡心想,这样一个人既然在自己的帐下,说明历史的宿命,或许已经发生了转折。

    丁汝昌,我会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亲手去洗刷那份耻辱。

    我要让你横行东洋。

    舰队的事情办得十分顺手,但在陆地上,北进太仓的淮军和自昆山南下扫荡的轩军,仿佛不约而同似的,都遇上了大麻烦。

    淮军费了很大力气,与沿途袭扰的太平军一路缠斗,终于迫近了太仓城下,开始攻城。守城的会王蔡元隆,是原来东王杨秀清的女婿,杨秀清虽然被洪秀全杀了,但蔡元隆却忠心未改,抵抗得很坚决。激烈的攻防一直打了七八天,城内才开始有支撑不住的迹象,再打两天,蔡元隆终于派人送出信来,表示愿意开城。

    李鸿章自然大喜,私心作怪之下,派三弟李鹤章率本部人马进城受降,领这一功。不过又觉得李鹤章到底还是年轻了一点,于是加派了悍将程学启另带两营人,一同进城。

    这个安排,救了他三弟一命。进城的淮军,大队才将将进完,城上和道路两旁便忽然枪声大作,弩箭齐发,而城门更是隆隆合闭。淮军仓促之下,一时大乱,李鹤章左臂和左腿连中两枪,一头从马上栽倒下来。幸亏走在后面的程学启没有慌,一面派一营人拼死向后阻住大门,一面派另一营向前打,到底把李鹤章抢出了城。

    蔡元隆的这一出诈降,让李鸿章白白填进去了上千人,痛彻心扉。而淮军也因为这一下,士气大挫,虽然明知道轩军已经在昆山等着他们,但攻克太仓的日子亦不得不往后延了。

    轩军遇到的,则是另外一个麻烦——他们搞不定航王唐正财的太湖水师。

    关卓凡从昆山返回上海之后,丁世杰按照他的命令,要把昆山以南的吴江县和震泽县拿下来,为下一步进攻苏州扫清外围,做好准备。于是以吴建瀛的建字团和洋枪团一部,防守昆山,而以轩军马队克字团德字团和洋枪团的另外两营,一共八千人余人,向南扫荡。

    战事起初打得很顺手,先在金家坝击溃了天福张安义的四千人,继而在八坼镇连破太平军六座营寨,最后在镇外五里的一座祠堂内,姜德亲手将另一位天福季铭捉了出来,成为这次进兵首个被俘虏的太平军高级将领。

    然而等打到太湖边上,情形不对了。

    苏州府一共是九县一厅,这个厅,叫做太湖厅。三百里太湖,波光浩淼,一望无际,都是太湖厅的辖区,而吴江和震泽两县,都是西临太湖。太平军在这里,岸垒相望且不说,更要紧的是有太湖水师的几百条大小战船,往来游弋,轩军进攻的势头,立刻受阻,打了两天,竟是寸步不得前进。

    寸步难行的原因,第一是船上的炮火,可以为岸上的太平军营垒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是太平军以船来沟通各营垒,随时可以补充兵员粮草和弹药等军需,因此太平军在轩军的猛攻之下,依然守得极为坚固,连一个垒也没有丢失。

    另有一桩麻烦的地方,在于太平军水师的船只,随时可以择地靠岸,突袭轩军的补给和后方。因为这个缘故,一向稳重的丁世杰便不肯一味强攻。这样一来,束手束脚,仗就打得极难受,这种情形,是轩军出道以来从未遇见过的。

    我草他娘的什么‘航王’,要是野炮能上得来,我轰沉了他这些破船!张勇不免破口大骂。

    太湖之滨,水网纵横,小河小汊不计其数,偏偏又下了一场冬雨,轩军的炮车运转艰难,威力不免大打折扣。而且就算上得来,也决不能像太平军的战船那样,沿湖来去自如,因此说什么轰沉,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的气话。

    明知是做不到的事,张勇便又转而大骂湘军的太湖水师:我草他娘的李朝斌,拿不下长毛的水师,让我们怎么打?

    张勇骂得亦不算错——官军在太湖,也有一支太湖水师,隶属湘军,由记名提督李朝斌统带,目的就是为了剿灭太平军的太湖水师,但久战无功之下,自己反被逼得局促一隅,所以不骂他骂谁?

    然而太平军的那位航王,确实不是易与之辈,当年在鄱阳湖,曾大败彭玉麟的湘军水师主力,逼得曾国藩跳水自尽。持平而论的话,李朝斌实在也不是对手。

    丁世杰进退两难之下,只得派人回昆山,通过刚建好的电报房,发电报给身在上海的关卓凡,请他指示,看大帅有没有新的部署。

    等了两天,大帅的回电送到了,一共两封。几位将领聚在一起,眼巴巴地看着丁世杰拆开第一封电报,上面却只写了五个字。

    我也有水师。

    (未完待续索,!




第九十六章 航路
    对于丁世杰们在太湖边上遇到的困境,这两天,关卓凡在衙署内,跟几位手下昼夜商议,终于拿定了主意。

    事情是明摆着的,不收拾了太平军的太湖水师,则不仅扫荡苏南做不到,就连将来打苏州城,亦会变成很困难的事情。若说是联络李朝斌的湘军水师,但李朝斌一向拿航王唐正财没办法,这次同样也未见得能奏功。既然自己的轩军水师已经成军,又何必再捧了金饭碗去讨饭?

    单论战力,轩军的炮舰自然可以横行,但难题在于,如何把船开进太湖里面去。

    你看,浦江不是正跟太湖通着么?关卓凡自信满满,在地图上比划着,汝昌,你的七条船,就从这里朔江而上,给我攻进太湖里去!

    这个丁汝昌语塞,把求援的眼色抛给参政钱蕴秋,老总,好像不通。

    钱蕴秋暗笑,这个丁汝昌,怎么好说大帅不通?

    大人说的不错,太湖的水系,确实是与浦江连通的,太湖泄洪,八成都是由浦江入海。钱蕴秋先把关卓凡的面子兜住,才说下面的要点,只是所连通的,不是干道,而是七八十条小河,中间还有淀山湖的回旋,因此大船走不了。

    原来如此。关卓凡知道自己闹笑话了,却也不以为意,沉吟道:这倒麻烦了,未必没有水路干道能通进太湖的?

    自然有的。钱蕴秋指着地图上太湖向西延出的一条曲折细线,京杭大运河。

    顾名思义,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京师。途经江浙鲁直隶等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三千五百里。这是春秋时候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时大幅度扩修,历朝历代均加意维护的一条南北水路。

    钱蕴秋所说的通往太湖的水路,是运河的南段。

    近年来,扬州以北,通往京师的运河北段,因为维护不得力。缺乏疏浚的缘故,淤塞得厉害,几乎不能通行,因此连漕粮都改了海运。他指着地图,一段一段地说给关卓凡听,运河的南段,现在叫做江南运河,又称官河,在镇江接口长江,经丹阳常州无锡。到达苏州和吴江县,与太湖连通。这一段水路,航行无碍。

    虽然航行无碍,但轩军水师中那两只大舰能不能过得去,钱蕴秋就说不上来了。另有一桩不便之处,就是路途遥远,而且中间的大片地方,都还在太平军的手里。

    或许能走得通,丁汝昌眼望地图,搓着手说道,上次我跟老总报过,这两只都是明轮炮舰,吃水浅,最大的金台号,吃水也只有七尺一寸。运河里毕竟没有礁石,只要水过八尺,我就敢走!

    然而运河的水是否有八尺,钱蕴秋也说不准,几个人正在没主意,旁边的参政任天柱,提出一个人来。

    大人,河道上有一位督标参将,现在正好在上海交涉公事。他是吴制军的内弟,想必不会走漏风声的,何不把他叫来问一问?

    任天柱口中的吴制军,指的是漕运总督吴棠,关卓凡听了,微微一笑——他对于吴棠,太熟悉了。这个人才具平庸,操守亦不好,然而阴差阳错之间,与慈禧太后有了极深的渊源,他能出任漕运总督,全靠慈禧的特别提拔。

    吴棠已经如此,何况还是他的内弟,也就是小舅子,那能好到哪里去?就算叫来问一问,也不过聊胜于无罢了。

    谁知叫了他来,一见之下,大出意外——吴棠这位姓何的小舅子,举止稳重得体,先给关卓凡请过安,侍立备询,凡有所问,无不对答如流,顿时让关卓凡刮目相看。

    何参将,照你的说法,炮舰过运河,是一定走得通了?

    是,最浅的锡澄河一段,水深也过八尺。何参将恭恭敬敬地说,不过长毛为了防备黄翼升的长江水师进入运河,在两岸多筑有坚垒和炮台,就算洋人的兵舰不怕,可是先要从上海绕出长江,上朔七百里到镇江,再从常州无锡苏州,这么几百里水路杀进去,累也累死了。

    他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众人一时都沉默起来。

    大帅,何参将犹犹豫豫地说,卑职倒有个小见识,不知当说不当说?

    怎么不当说?关卓凡鼓励他,尽管说!只要这一仗打胜了,我按军功保你!

    谢谢大帅栽培!听说可以按军功保举,何参将的眼睛亮了,卑职的意思是,何不试试望虞河?从这里走,水路只有百里。

    藩司衙门大书房里的落地自鸣钟,打了十下,正在商议的几个人,才发觉已经这么晚了。后衙的扈晴晴也不曾睡,带着丫鬟,在小厨房里熬了糖水,此刻送过来给大人们当做夜宵。喝了热气腾腾的糖水,又听了何参将的这句话,大家都是精神一振。

    何参将成了众人瞩目的中心,说得更带劲了,用手在地图上自太湖向东北方向划了一条短线,经过常熟县,直达长江。

    南起太湖沙墩口,北至长江边的耿径口,这一条一百一十里的水道,叫做望虞河,从春秋的时候就有了,据说还是越大夫范蠡所建。因为槽船从不走这里,所以名声不怎么响亮,其实虽然河面窄一点,水深倒是够的。何参将还是指着地图说,只是中间过阳澄湖的一段水路,略微有些曲折回旋,非得有熟识的人来带航不可。

    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从吴淞口顺长江到常熟,不过两百里水路,从常熟到太湖,则不过百里,比起走京杭运河的千里奔波,那是强得太多了。

    然而亦有一个疑问,常熟也是在长毛手里,难道望虞河的两岸,就没有炮垒封锁么?

    自然有的。何参将压低了声音说道,不过以卑职的一点小想法,既然要反攻长毛,那打哪里不是打?昆山离常熟县,也不过六十里

    他的意思是说,干脆拿常熟打下来。这是军务上的事,钱蕴秋等几个就不懂了,关卓凡望着赵景贤,看他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哪里的河水不洗船?轩帅,我看何参将的这个主意,行得通!赵景贤反复思量下来,点头说道,现在长毛的心思,都还放在苏南和太仓,多半想不到我们会去打常熟。如果是从昆山出一支兵,则一日可到,奇袭得手的把握,总有七成。

    关卓凡在心中掂量了片刻,一点头,事情就算是定局了。他不忙分派别的事,先对何参将说道:老兄不愧是吴大帅帐下的人才!只是不知道,你老兄对这一段水路熟不熟?毕竟可以带航的人,一时不知该到哪里去找。

    大帅,常熟被长毛夺占之后,望虞河这条水路不但官船断了,就连平常的船,谁又敢去走?只有贩私的船,为了求利,才甘冒这个风险,对一路上的曲折回旋也最是清楚。若说找人带路,非他们不可。

    关卓凡目光一闪,心里已有了一个主意,却不急着说,而是笑着问赵景贤:竹生兄,照何参将的说法,我倒得了个主意,不知你猜得到,猜不到?

    轩帅自然是要找贩私的船来带航。赵景贤微微一笑,说道,而若论私船势力之大,谁又能比得过松江漕帮?



第九十七章 敲打
    第二天,松江漕帮的新任帮主许明山,依照图林的交待,到藩司衙门来见关大帅。等到由图林带进了签押房,见关卓凡端坐在案子后面,旁边还立着一名三品服色的武官,自己却不认得。当下规规矩矩地给大帅磕过头,大帅却没有说请起身的话,于是心里惴惴,跪在地上听吩咐。

    许明山,关卓凡看着这个精明强干的青帮帮主,不疾不徐地说道,咱们是第二回见面了。

    是,小人上次是伺候我们老太爷,在松江有福见过大人一面。

    齐老太爷仙逝,我没有能够亲临致意,很是过意不去。话是这么说,但脸上却没有什么哀戚的表示,听说现在松江一帮之中,以你为首?这倒要恭喜你了。

    回大人的话,也不敢这么说,全是漕帮里的父老兄弟特别厚爱,有什么事,都归我出面支应。许明山不动声色,仍是恭恭敬敬地答了,心里却在说:我这个帮主,明明是你关大人给的,你既然装作不知道,我也只好先当做没有这一回事。

    松江漕帮的齐老太爷,是在九月里去世的。本来身子已经不好,又忽然中风,捱了两天,什么话都没有留下,就这么过去了。

    老太爷去得痛快,倒是没遭什么罪,可是这样一来,留下了一个大麻烦——帮主的位子,该由谁来坐呢?只好接着祭奠的机会,开香堂讲道理了。

    齐老太爷在漕帮的辈分很高,因此开祭的时候。整个江苏漕帮。江淮四里面的老大全到。做足七天。齐老太爷没有儿子,这七天之中,老太爷的两大弟子——开山门弟子池五和关山门弟子许明山,同以孝子的身份持礼。而等到头七一过,虽然师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但亦不得不分出高低,一决雌雄了。

    这个一决雌雄,无关打打杀杀。而是要开香堂,由说得上话的人来公推。公推也不是提个名字就完事,而是要在香堂之上,祖师爷的牌位之前,说出一番道理,师兄好在哪里,师弟好在哪里,一样样剖析明白。其间亦准相互诘驳,但必须和和气气,不准有脸红脖子粗的情形发生。

    帮主人选。是事关漕帮数千兄弟的绝大之事,因此这个香堂。叫做大香堂。堂上三炉香供起,供的是翁钱潘三祖,另有半炉,供的是护法小爷王培玉。

    香堂上,亦置有两样家法,左边是一面香板,上面写着违反家规,打死不论,右边是那条有名的盘龙棍,龙口内写着钦赐二字,背面则写着上谕,时在乾隆卅年季春的字样,算是镇帮之宝。

    谁知开始公推之后,局面却渐渐陷入僵持——支持师兄和师弟的人数,大约各有一半。这也难怪,池五的长处,是敦厚稳重,在漕运上浸淫日久,最有经验;而许明山的长处,是心思敏捷,处事明快,对于陆上的营生更有心得。

    这个时候,松江以外的几位漕帮老大,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好比一户人家闹家务,自己人的立场难有对错可言,而家族里的其他叔伯前辈出来说话,因为立场持平,却往往可以一言而决。然而江淮四的四位老大之中,偏偏有两个支持池五,另两个看好许明山,眼见又是个不了之局。

    就这么讲了两天道理,仍是毫无结果,到了第三天,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有贵客上门了——胡雪岩陪着从三品游击图林,登门拜访。
1...8990919293...1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