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但无论如何,现在风光的是淮军。李鸿章一战成功,一面连夜写报捷折子铺叙战功,一面调动人马,做下一步的打算。

    他要学曾国藩和胡林翼借重旗人的那一套,推关卓凡来领衔这份奏折,但曾国藩理学大儒,那番养气的功夫,却不是李鸿章轻易可以学得来的,于是在那副貌似谦逊而洒脱的神色之间,不免多少露出一点狐狸尾巴,有掩不住的志得意满,自以为送了一场天大的功劳给关卓凡。关卓凡仿佛恍然不觉,但亦坚决不肯居领衔之位,只是照规矩在折子上会了衔,第二天便由李鸿章拜发了。

    李鸿章与他的老师曾国藩不同,心思极快,这一仗才打胜,已经在筹划下一仗了。在他看来,长毛新败,士气必定不振,他要收复江苏的失地,此其时也!于是召集将领,宣明乘胜追击的宗旨,打算兵分两路,一路由潘鼎新率知府李庆琛王国安梁安邦等部淮军和绿营共九千人,就近扫荡北面的太仓州,收复这一块被长毛占据两年多的失地。另一路则由他的弟弟李鹤章,带领张遇春程学启等一万七千人,准备向苏州西进。

    这一番打算,传到了轩军将领的耳朵里,大家就坐不住了。在战场上练兵练了快一个月,虽然也有些斩获,但与淮军的大功相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于是彼此互通消息,约齐了来到城南的藩司衙门,请见轩帅。

    做什么?关卓凡一副惊讶的神情,看着众人。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张勇忍不住,先说出来了:老总,你知不知道,李抚台的淮军,已经出发去打太仓了,另一路打苏州的兵,也就快要开拔?

    哦,这个,关卓凡点点头,自然知道的,怎么了?

    他李抚台能立功,全靠我们轩军拖住黄文金和谭文昭这两路长毛!张勇有些急了,他平时是最看不起淮军的,更不愿意让李鸿章抢了关卓凡的风头,现在他们淮军又要去立大功,倒拿我们轩军在这里做个摆设,弟兄们都不服!

    怎么不服?关卓凡很无辜地把手一摊,这一回的折子里,也有轩军的功劳啊,你们各位,朝廷必有嘉赏,只要静待好音就是了。

    逸轩,我们不是说要赏赐。华尔也说话了,是明明能打,你不让我们打。我和丁总兵,愿意立军令状,只要你肯下令放我们去干,十天之内,如果我们不能从南到中,横扫这两路长毛,我华远诚,愿意跪在这里,给你请罪!

    啊,好!好!有这样的士气,哪有不打胜仗的道理?关卓凡高兴得很,刘先生!

    在。刘郇膏躬身答道。

    在粮台上加拨半个月的饷银,以资鼓舞。另外,这些天你们都辛苦得很,饭都没有好好吃一顿吧?今天晌午的饭,就在我这里吃,让你们尝尝小厨房的菜!

    他这番话,云里雾里,言不及义,大家都听得一头雾水。

    轩帅丁世杰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昨天忙到半夜,还是剩下一大堆公文办不完——这个藩司衙门的公务,实在头疼得很!关卓凡打了一个呵欠,抱歉地说,你们吃了饭,就请各归本营吧。我得去睡上一会,就不陪你们了。

    说罢,站起身,施施然地走了出去,留下一屋子武官,一个个面面相觑,不得要领。

    关卓凡回到厢房,和衣往床上一倒,累归累,却是毫无睡意,目光炯炯地看着房顶发呆。

    李秀成,你到底在哪里?

    (二更在晚上七点左右。)

    (未完待续索,!




第七十六章 浓雾
    人人都知道,苏松太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但这句话听在李鸿章的耳朵里,就有点不是滋味了。

    松江的一府七县,大致是在轩军手里,苏州府全境是在李秀成手里,只有隶属于太仓州的嘉定和宝山,算是在淮军手里,这还是关卓凡让出来的防区。因此现在他要借大胜的气势,出兵横扫,先收复太仓州,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淮军的动作很迅速,嘉定大捷的第三天,潘鼎新便率淮军的鼎字营两千五百人,林字营一千五百人,李庆琛的绿营四千人梁安邦的团勇一千五百人,越过北簳山,兵锋直指太仓州府。

    一路之上,仗打得很顺手,太平军新败之余,士气萎靡得很,几次小的战斗,都是一触即溃,根本挡不住淮军的锋锐,出兵的第三天,镇洋县便大部落入了淮军的手里。

    这一回,潘琴轩要立大功了,收到前方传回的消息,李鸿章高兴地对弟弟李鹤章说,你也要抓紧准备,等到太仓一下,侧翼无忧,就要向苏州开拔。

    潘鼎新也没辜负李鸿章的期待,只在镇洋县停留了一晚,第二天凌晨,摸黑整队,打算一鼓作气,把太仓州府打下来。

    这一回,在太仓城外十里的板桥镇遇到了一些抵抗。作为先锋的腾嗣林滕嗣武兄弟,率林字营在镇外与太平军驳上了火。

    枪声很激烈,然而这亦在潘鼎新的预料之中,太平军总不肯把太仓州府白白交到自己手中的。于是催促大队加速赶路。终于在天色微亮的时候。赶到了板桥。

    江南水乡,七月里的天时,大雾弥漫。潘鼎新派人叫来了腾嗣林,询问前面的战况。

    这一股长毛硬得很,少说也有两三千人,工事也扎得结实。腾嗣林皱着眉头说,嗣武带人冲了两次,都被打回来了。

    滕氏兄弟这三营人。是在安庆的时候,曾国藩送给李鸿章的赠嫁之资,完全是湘军的底子,他们既然这样说,看来难打是不假的。

    没有关系,先把炮架起来。潘鼎新把握十足地说道,长毛困兽犹斗,总归是要跟我们拼一拼的。

    除了正面的强攻之外,潘鼎新另派李庆琛从左翼包抄,派梁安邦带一营淮军跟一千五百团勇。从右翼包抄,打算把前面这股太平军一口吃掉。

    没过多久。左侧和右侧的枪声响起来了。潘鼎新下令发炮,加紧正面的攻击。

    没想到的是,太平军也有炮,而且还击的力度,居然比淮军还要凶猛。冲锋的淮军,屡屡被炮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不仅伤亡不小,而且完全看不到能够冲破敌阵的希望。

    搞你娘,出了鬼了!潘鼎新大惑不解。

    这还不算完。再过一会,李庆琛和梁安邦的两路,居然也都退了回来,说是两侧都遇到了长毛的阻击,冲不过去。

    这一下,潘鼎新慌了——长毛似乎不是困兽犹斗这么简单。他定了定神,下令正面先停止进攻,派腾嗣林带一千人,急速向后搜索,一定要保持退路的畅通,心里想:可不要八十老娘倒绷孩儿,被长毛反过来围在这里。

    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念头还没转定,后方忽然便枪声大作,可见腾嗣林又跟长毛交上了火。继而正面和左右两侧,浓雾之中同时杀声四起,太平军不但不是防守的态势,而且真的是四面合围,开始向中间的淮军步步紧逼上来了。

    都稳住!潘鼎新大呼道,长毛是虚张声势,凭他们的兵力,想吃掉我们九千人,那是做梦!等到雾气一散,冲他个稀巴烂!

    他这句话很有安定军心的效果,于是淮军收缩阵线,转攻为守,依靠洋枪的猛烈射击,慢慢将局面稳定了下来。浓雾之中,彼此难见虚实,太平军的进攻也并不像造出来的声势那么强大。潘鼎新心下初定,一面指挥,一面疑惑:大败之下的长毛,何以还有这样的战力?

    等到日头高起,雾气便开始渐渐散去,潘鼎新还没来得急高兴,只见身边的一名亲兵,指着左侧,面带惊惶,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

    左边远处的一片高坡之上,于薄雾缭绕之中,慢慢现出了一定巨大的明黄色轿子。

    犴轿!淮军之中,便有不少人失声喊了出来。

    潘鼎新的心中一凉:李秀成在这里。

    李鸿章毕竟还是犯了浪战的老毛病,以为长毛新败之下,失去还手之力,贸然让潘鼎新这一支孤师深入,却不知忠王李秀成已经在太仓足足等了三天。

    李秀成的先锋高疯子兵败之后,他便料定淮军必然要乘势追击,于是率领自己中军的一万五千精兵,再加上由前方退回的一万多人,由苏州方向往太仓急进,秘密集结在板桥一带。他看出了淮军守强攻弱的毛病,深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于是传令沿途的太平军,对淮军的进攻只做最小的抵抗,不惜放弃镇洋县,示弱于人,到底把潘鼎新引入了预先设好的埋伏阵地。

    为了这一役,李秀成不但集中了数倍于淮军的兵力,而且集中了相当强悍的火力,将手中掌握的大炮,调来了十之六七,各式洋枪也有近万支,形成了对淮军的压倒性优势。

    方才于大雾之中,太平军的火力优势还不明显,这是太平军一贯的做法——节省子弹。自从上海租界中的洋人与太平军决裂,太平军的子弹和炮弹的来源就变得艰难,虽然可以通过走私买一点,也有设在苏州和江宁的兵工厂可以制造一些,到底是设备简陋,产出有限,对于大的军事行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全军上下都对子弹格外珍惜。在大雾之中,枪炮没有准头,就不肯放开来打。

    现在大雾散去,双方的布置都是一目了然,情形就不同了。太平军的上百门洋炮土炮一齐开火,完全盖过了淮军的二十几门炮,将淮军匆忙准备的简易阵地打得支离破碎。

    在这样的炮火压制下,李秀成以整编后的原李文钊部死死扼住淮军的退路,让潘鼎新的数次冲击都无功而返,同时拿自己的中军精锐,猛烈冲击淮军两翼,打到中午,李庆琛的绿营终于顶不住,首先崩溃。太平军由此契入,将淮军各营分割包围,四面挤压。

    这一下,战局便再也无法逆转,这一支九千人的淮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自潘鼎新以下,腾嗣林滕嗣武李庆琛周士濂梁安邦等淮军和绿营的将领尽数阵亡,只有王国安带了三百人,恰恰从包围圈的一个缝隙中钻了出来,慌不择路,在镇洋又被太平军截击一阵,最后剩下一百多残兵,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嘉定城。

    噩耗一传,上海震恐,李鸿章一时之间更是举止失措——刚拜发了报捷的折子,结果立刻遭到这一场惨败,让淮军和湘军的脸面,往哪里去放?

    然而已经不是考虑颜面的时候了。李秀成乘新胜之威,卷土重来,一共四万名太平军,大围嘉定宝山。淮军一则猝不及防,二则气势大挫,两城城外的营垒,便尽为太平军所夺占,只在嘉定西门外,还保有一个叫做淮胜堡的大垒,仍在苦苦支撑。

    仗打到这个份上,即使心高气傲如李鸿章,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向轩军求援了,当初信誓旦旦说过的独当北线的话,也只好先放在一边不管了。

    求援的电报发到,是恳求轩军能抽出一团人,急赴嘉定增援。

    到底还是要来求我们轩军!在藩司衙门的侧厅中,张勇看过电报,双眼放光,老总,咱们救他们不救?

    什么话!唇亡齿寒懂不懂?关卓凡慢条斯理地说。在侧厅中坐着的,是丁世杰华尔张勇和刘郇膏四个人,听关卓凡这样说,都等着他的吩咐。

    世杰,我看就派戈登的洋枪二团去好了。

    逸轩,洋枪二团只有两营人,会不会少了一点?华尔不无担心地问。

    只要有援兵到,淮军的士气就有提振,何况洋二团也挺能打的。关卓凡叹了一口气,看了看几个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可以说实话的,跟你们交个底吧,李秀成在上海,待不长!长毛的江宁被围,洪秀全对李秀成一日三催,巴望着他回去救驾呢。李抚台是在太仓丢了九千人,被李秀成吓怕了,其实淮军只要顶过眼前这一阵,李秀成自己就得撤围回去,我们又何苦再多派人手,徒增伤亡?不过这个话,出了这间屋子,便再也休提。

    原来如此!大家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可是亦有一个疑问:既然如此,又何必再派戈登过去呢?

    戈登这个人,心大得很。关卓凡幽幽地说,他到李抚台那里,正好可以大展拳脚。

    (二更奉上。)

    (未完待续索,!



第七十七章 拿命来换
    戈登是接替受伤的白齐文,署理洋枪二团的团官。他是英国人,曾在英军里面担任过上尉,他担任这个团官,是得益于英国领事阿礼国向华尔的推荐,其时关卓凡正在依靠会防局提供军械,不能不买这个面子。

    倒不是说戈登有什么不好——事实上,他也是很能打仗的一个人,而且为人也算很正直。但他以英官的自傲,对自己只能作为一名署理团官,居于华尔之下,一直是不肯服气的,总是想着打仗立功。关卓凡说他心大,所指的就是这个。

    同时,按照关卓凡的计划,轩军之内,要渐渐把英法的军官清理出去。这不仅是感情上的亲疏,而且与将来的大计甚有关系——毕竟总有一天,是要跟英法翻脸的。前一段时间,他已经有意把这些英法籍的军人,逐步集中到洋枪二团之内。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他便毫不犹豫地将戈登拨给了李鸿章。

    不仅仅是要守住嘉定这么简单。

    关卓凡有充分的把握断定,戈登这个人,未来必定会给李鸿章带来绝大的麻烦。

    这层用意,不仅华尔这样的美国式思维领会不到,就连一向深沉的刘郇膏,也难以参透。而戈登更是想也没想,就高兴地率领洋枪二团的一千三百人,八门野炮,即刻开拔,从南面投入了嘉定城外的战场。

    以新式枪械装备和新式训练的轩军,战力确实高出太平军和淮军一筹,洋枪二团一动手。不仅立刻撕破了太平军的包围圈。而且直接攻破了嘉定城西已经失陷的一个圆垒。继而在城中的淮军和天胜堡中的淮军配合下,把另一个圆垒也攻了下来。这样一来,淮军的城西三垒,又尽复掌握,曾经危急的战况,一下子便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李鸿章大喜之下,先赏了戈登那一团人两万银子,又传令驻防青浦。正在无所事事的刘铭传,星夜来援,准备借着势头,再跟城北的李秀成好好打一场。

    不曾想这一下,把青浦城给弄丢了。

    问题出在交接上。照说,刘铭传既然带走驻防的主力,则必得要向人在松江的丁世杰申明,由丁世杰派轩军来接防青浦。然而刘铭传以青浦防区得来不易,恋恋不舍之下,心存侥幸。认为开战以来,中路谭绍光的太平军只在松江城外做功夫。从未发一兵一卒来攻打青浦,那又何必把青浦城交给轩军呢?他心想,这里本是轩军让出来的防区,如果还了给人家,则李中丞再也没办法开口讨回来了。

    就这样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刘铭传的队伍一离城,随即便被谭绍光所侦知。谭绍光麾下的中路军有近两万人,当夜便分出六千,由郜永宽统带,猛扑青浦。这个时候,松江和泗泾的轩军完全还蒙在鼓里,等到警讯传来,青浦的形势已然是危急万分了。

    丁世杰大惊之下,只得一面派离青浦最近的洋枪一团两个营克字团的半个营,在福瑞斯特的率领下,不带火炮,漏夜兼程驰援青浦,另一面派人飞赴泗泾,发电报急告关卓凡。

    关卓凡半夜被张顺敲门惊醒,披衣起身,却得了这样一个消息,登时睡意全无。藩司衙门中灯火大亮,关卓凡来到签押房中坐定,在地图上比比划划了一阵,认为事起仓促,单靠福瑞斯特的一千多人,没有把握,于是与泗泾电报来往,先命此刻身在松江西侧的轩军马队,再派两营驰援,又命令丁世杰随时报告青浦战况。

    就在这样的焦急等待之中,熬到渐渐天亮的时刻,从泗泾发来一条电报,却是张勇的落款,内容只有一句话。

    青浦失陷,福鬼子被长毛抓了。

    福瑞斯特被俘虏的情节,相当离奇。

    刘铭传一走,青浦县城中的守军就只剩下三百淮军和一些县兵。等到福瑞斯特率兵赶到,从东门进城,太平军已经先一步攻破了西城,大举涌入城内,守军溃散,只有知县李文渊带了一百多个团勇,靠了两门土炮,据守县衙和县库。

    破城的一方,总是气势如虹,加之黑暗之中的巷战,短兵相接,轩军的火力不能完全发挥,因此无法将太平军驱逐出去。随着太平军后队源源不绝地到来,福瑞斯特无法判明到底有多少敌人,担心这一千轩军反而被困在城内,于是决定先撤出城外。撤退之前,组织了一次冲锋,将包围县衙的太平军打退,不仅将困守于此的知县李文渊等一干人接了出来,而且硬是在枪林弹雨之中,将县库里的七万多两银子也抢运了出来。
1...7980818283...1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