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到了二十四日,吴煦所办的交涉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外相罗塞尔勋爵,法国外相德班,分别咨请本国海军大臣,由香港带来了对英法舰队司令何伯的训令,要求他力保上海等商埠的安全,勿令太平军占领,百里之内,准予军舰开火,等于是将第三方中立的国策,放开了一个口子。
对于在心底里视英法为大仇的关卓凡来说,这是一条令他百味杂陈的消息,然而现在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反而是那个从香港替何伯带来电报训令的英国人,让关卓凡极感兴趣,于军务繁忙之中,由利宾专门把他请了来,要好好谈一谈。
这个英国人,叫李泰国,正是那位离任的中国总税务司,他的位子,现在是由赫德署理。李泰国回到英国之后,没住多久,便又静极思动,很起劲的开始折腾起一件事来:他想替朝廷买一支舰队,并籍此成为中国海军之父。
他提出的办法,是由朝廷出钱,向英国政府购买一艘新舰和六艘刚刚从海军退役的战舰,组成一支舰队,聘请他的好朋友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来做舰队的总统,而他自己则打算成为舰队的太上总统,掌控一切,庶几可以扬名立万了。
这一件事,已经有了眉目,总理事务衙门对这个建议颇为动心。然而这支舰队该由谁控制,恭王曾国藩李泰国三家,都各有打算,加上赫德的激烈反对,几方纠缠不清,一直扯到现在,也还没定出一个子午寅丑来。李泰国人到了香港,一面与英国电报联系,一面与朝廷信件往来,也忙得焦头烂额。
关卓凡的蹿起,是在他离开中国之后的事情了,因此对于关卓凡,他并不熟悉,很奇怪这个上海知县怎么会忽然找到自己。等到向英国领事一打听,才知道他算是朝廷的钦差,是主持上海战局的人,于是由利宾陪着,欣然赴宴。
晚宴自然是由扈晴晴来主理,但她另有一份担心,怕把关卓凡的第一次宴客给办坏了:关老爷,他要是想吃番菜,我却不会弄。
洋鬼子吃生肉,茹毛饮血,哪见过什么好东西?关卓凡笑道,不过这个人,在中国待过好几年,你尽管把手艺拿出来,让他开开眼。
果然,这一顿饭,吃得李泰国叫好连连,大快朵颐之余,便按照西洋规矩,提出来要见一见大师傅,当面致谢。
开玩笑了,我家的美人,凭什么拿来给你看?关卓凡一哂,摇摇头说道:无非是五大三粗,黑口黑面,没有什么好看——尼尔森,我们说正事吧。
尼尔森是李泰国的英文名字。李泰国便开口谈舰队的事情,滔滔不绝,说了足有大半个小时。按他的说法,这件事在英国,已经取得了上下的一致同意,无论是维多利亚女王,还是首相帕麦斯顿,都很支持他。海军大臣已经给那位阿思本上校颁发了许可,允许他去担任中国朝廷的海军军官。
价格也很便宜,一共只要六十五万两白银,李泰国做了结语,一艘旗舰,三艘中级兵船,三艘小兵船。特别旗舰是全新的,一千三百吨的排水,两门主炮都是六十八磅的,舰队之中,还有一百一十磅的舰炮。
是,是,关卓凡了解了全貌,极热心地说,我立刻就上奏朝廷,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定要玉成这样的好事。随后想了想,命人取了五千两银子,作为送给李泰国的程仪。
李泰国不是没见过钱的人,可是五千两?素不相识,居然出手就是这样巨大的一份礼,让他真的是喜出望外。而关卓凡在洋务上的见识和通达,亦让他大起知己之感,握了关卓凡的手,郑重地说:逸轩,将来如果此事能成,我一定在舰队里给你挂一个‘副总统’的名号。
副总统么?关卓凡心中冷笑,面上却是一副热情洋溢的笑容,连声称谢。
等到送走了李泰国,关卓凡和利宾回到签押房去用茶。利宾看他抚杯不语的样子,有些担心,提醒他道:逸轩,官军的反攻才起了一个头,高桥李容发那里,尚有近万的长毛在死守,华尔老丁他们还不知会打成什么样子,你怎么就操心起舰队的事来了?
长毛已经身在绝地,关卓凡心不在焉的说,有英法的兵舰参战,李容发是死定了,这仗好打得很。不过
怎么?
华尔他们,只有不到三十门八磅的野炮,攻城夺寨,已经无坚不摧,可是洋人的炮舰,你听刚才李泰国是怎么说的?一百一十磅的大炮!
坚船巨炮,确实是利器。利宾点点头。
利先生,这个阿思本舰队,我要打打主意。关卓凡缓缓说道,你来替我办一个折子。
这个阿思本舰队,是清史上有名的一桩公案,关卓凡自是了然于胸。这支舰队,相对于其时朝廷和太平军的水师来说,要强得太多,如果能够建立成功,确实可以成为中国海军的雏形。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好东西人人都要抢,于是它最终将因为几方的争夺,弄成一个笑话,几败俱伤——朝廷白赔了几十万银子,曾国藩不曾得到舰队,李泰国灰头土脸,最后朝廷办了一个阿思本舰队撤退案,舰队解散,驶回英国去拍卖掉了。
到口的肥肉,怎么可以白白跑掉?关卓凡决定插上一手,而且已经想出了办法。
这个办法,叫做无中生有。(未完待续索,!
第三十八章 恐怖的巨炮
无中生有这条计策,是他从三十六计里面悟出来的。
好比有一个美女,大哥也要,二哥也抢,而最小的弟弟,因为力量最弱的缘故,无力争夺,但却不妨打一打美女身边那个丫鬟的主意。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从舰队之中,凭空拆一个丫鬟出来。
以他现在的身份,如果在奏折里有所建议,朝廷未见得会认真听,何况上谕里刚刚才对他有所申斥。但只要上海的战事一胜,那就大不一样了,到时候不论是两宫太后,还是军机处的诸公,都不能不拿他的话重视起来。
关卓凡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这样一份重要的折子,以自己的才具,是无论如何写不来的,于是要把这件事委给利宾。
逸轩,我从没写过折子,怕办不好,耽误你的大计。利宾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你要我写些什么?
这个折子,可以分三层意思来写,我慢慢地说。利先生才大如海,又通晓洋务,断然没有办不好的道理。关卓凡笑道,正好让那些朝中的大老,见识一下江南逸士的手笔,让他们知道知道,会试的考官何等有眼无珠,居然漏过了这样的高才。
这句话,一下子激起了利宾的雄心,用力点点头:好,你说吧。
第一层意思,是要向朝廷力陈海防的重要,坚固朝廷购买这支舰队的决心。第二层意思,则是要极言天津各港口卫戍京师的重要地位,替朝廷设问。如果有这样一支舰队。是否便可以安心得多?第三层意思。是说上海始终为长毛窥逾之地,若是可以分到一两艘中级或者小级炮舰,以之游弋于长江口,则不独可以防备长毛的水师,而且一旦陆上发生战斗,亦可以发炮轰击,成为有力的支援。
在这个折子之外,他还打算给赫德写一封信。向他点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既然赫德正在争取正式成为总税务司,那么就应该支持购买阿思本舰队,把李泰国羁縻在这件事上才对,而不是李泰国说什么,就一概反对。不过这封信,他可以自己写,不必劳烦利宾。
逸轩,你操这么大的心,果真只分到一两只船,于心甘否?利宾听明白他的意思了。笑着问道。
有多大肚子,吃多少饭。关卓凡笑嘻嘻地说。以蛇吞象,是要撑死人的。
何以要把舰队置于天津?利宾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兴奋地说,不如跟朝廷说,若以舰队溯江而上,扫荡长毛水军,炮击金陵,可以早日收功,那必定更能邀得朝廷的同意!
好是好,不过阻碍甚多,不是现在可以做的事情。
怎么呢?利宾不服气地问道。
如果说把这支舰队放在长江上,则一定是归于曾督帅的掌握,那就没咱们什么事儿了。关卓凡替利宾分析道,若是由别人来掌握,曾督帅必定要连购买的提议都会反掉——湘军百战艰难,直薄金陵,就要九转功成的时候,怎么肯让别人来抢走头功?
这话见得极深,利宾佩服之余,默默点头,心说自己在这些事情上面,真是远不如这个关逸轩了。
其实关卓凡所想的,还要更深一层。现在曾氏兄弟名满天下,而且各地打仗的督抚将领,不是出于曾国藩的门下,便是与湘军多少有些关系,两宫和恭王,对于这样的情形,心中不能没有戒惧之意。自己这个置阿思本舰队于天津的提议,其实是把舰队置于朝廷的掌控之下,多半能得到朝廷的同意。
至于说同意之后,舰队将来会怎么样,那就不是他能管得到的事情了,反正他想要的,只不过是那个丫鬟而已。
逸轩,这个折子,你什么时候要?利宾问道。
只要我收复了上海全境,立刻拜发。
收复全境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快了,关卓凡信心满满地说,只要高桥一战顺利拿下,那就不远了。
高桥的太平军确实已经陷入了绝地,虽然兵力还有九千余人,但却被压缩在一块长不足二十里,宽不足十里的区域内——西面的黄浦江已被兵舰牢牢封锁,北面和东面则是入海的长江口,一片浩淼,无路可去。在这样狭窄的范围内,展开部队都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
而南面,则是步步紧逼的官军。官军的人数虽然较太平军为少,但火力的凶猛却是太平军无法比拟的,何况新胜之余,士气正旺,而且是从外向内打,可以很从容的进行布置。
官军的兵力,主力是轩军的两千人——张勇的马队五百,丁先达的步勇七百,福瑞斯特率领的洋枪队八百。其次是李恒嵩的一千五百绿营和吴建瀛所部一千五百新反正的兵,都很能打。再加上曾秉忠和刘郇膏所部一千三百,合共六千三百人。
几天前形势还是一片大好,现在却风云突变,一泻千里,这让太平军的部队士气上很受打击,而吴建瀛和刘玉林的反水,更是加重了这种低落的情绪。不过即使是在这样绝望境地中,李容发却依然是困兽犹斗。他把部队分成三路,依托地势,在南林村到于家沟一线,以壕沟木栅土墙和炮垒,构筑了第一道防御阵地,在三里之外设置了第二道防线,并在两道防线之间的一处靠西边的高地——西林岗上,特别赶筑了炮台,摆了六门大炮。
然而李容发没有想到的是,打击的火力也变得更加可怖了。
二十七日一早,天刚刚亮,在这一片夹江的地块上,仍有薄薄的晨雾在飘荡。在这样的静谧之中,官军阵地上忽然号炮三响,片刻的沉寂过后,一声巨响,吴淞口外的法国兵舰高傲号首先发炮,随后玛丽号和费尔男爵号也跟着开火,而黄浦江上的四艘英国兵舰和一艘美国兵舰,也开始向太平军的阵地齐射。
六十八磅和三十二磅的舰炮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啸,在太平军苦心构建的阵地上炸开,造成了恐怖的破坏和伤害,相形之下,那些由官军阵地上射来的八磅炮弹,似乎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太平军从未遭受过这样可怕的炮击,战斗序列很快便被打乱了,四处都能见到抱头乱跑的士兵。
而官军的士兵,同样被这样的火力吓住了,才从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火器时代不久的他们,第一次见识到这种近代战争的场面,有许多人吓得用手捂着耳朵,伏在地面上哆嗦,也有被吓得痛哭流涕,甚至转身就跑的。
隆隆的炮声,在上海城内清晰可闻。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开门开窗,探头探脑地,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有懂行的人,把消息传了开去——高桥决战,洋人开炮了!于是,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侧耳倾听,有的人便喜动颜色,奔走相告。
县衙里的人,这几天都是天不亮就起身,备办公务军务,此刻听到炮响,也都各自走出屋子。关卓凡也未能免俗,走出签押房,微微蹙起双眉,凝神静听——这一场决战,只能靠快马来传递消息,就不能象电报那么迅捷了。
这时候,一名姓王的书办,跌跌撞撞地跑进了衙门,兴奋得不行,把从外面听来的消息,见人就说:洋人开炮了!洋人开炮了!结果没跑几步,就迎面撞见了关卓凡。
怎么?关卓凡面无表情地问道,什么事这么高兴?
王书办见了关卓凡的脸色,心说不妙,衙内喧哗,是可以吃十下板子的,只得陪了笑脸,躬着腰说道:老爷,洋人开炮了!
关卓凡瞪了他半晌,忽然一个漏风巴掌扇过去,把他打得就地一个磨旋。
洋人是你爹?
(四更送上,跟大家求一张保底月票。今天上架的书,历史类的好像只有这一本,想试着冲一冲这个月的新书月票榜,谢谢大家,新年快乐!)(未完待续索,!
第三十九章 关卓凡的七寸
官场之上,有一个轶闻,主角是去年故世的湖北巡抚胡林翼。
胡林翼是一代名臣,死后清廷谥以文忠,可见对他评价之高。据说在湘军围攻安庆时,曾国荃陪着他策马登上龙山,俯视全城。胡林翼看完形势,意气风发,对曾国荃笑道:长毛虽强,不足平也。笑声未落,忽然看见长江上有二艘洋船,鼓轮逆江而上,势若奔马,疾如飘风。胡林翼顿时脸色大变,连呕数口鲜血,回营以后病情加重,如果再有人跟他谈洋务,则闭目摇手,一言不发,没过多久就黯然病逝。
关卓凡此刻的心情,正与那位胡文忠公相差仿佛。英法的兵舰在高桥开火,炮弹固然是落在太平军的阵地上,可是亦与落在他自己的心头无异。王书办冒冒失失地大喊大叫,正好触了他的霉头,挨了一记耳光,毫不冤枉。
他倒不是同情太平军。在他的心目中,满洲朝廷固然不足倚赖,可是太平天国就更不足取——洪秀全若是坐了天下,那会是什么光景?即便只是想想,亦会令人不寒而栗。
为了这一场决战的胜利,诱使洋人的兵舰参战,在关卓凡而言,算是无奈之举。他所忧心的,是巨炮迸发之时的那种威势。完全想象得到,号令一下,黑洞洞的炮口忽然喷烟吐火,一颗颗威力无比的炮弹呼啸而去的情景。
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让这样的炮弹,落回到他们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头上?
总会有这样一天的。关卓凡给自己鼓着劲。
只有靠自己。
这场惊天动地的炮击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太平军布置的两道防线。十毁其七,偏偏西林岗上的炮台只有两座被毁,尚有四座能够使用。于是,当官军开始向前运动,进入到射程以后,太平军仍然能够以残余的炮火来勉力支持防线。
太平军的难题在于弹药不足。连续作战缺乏补充之下,无论是枪还是炮,在施放之时都要斤斤计较。而官军的野炮群也遇到了一点麻烦。这里水网纵横,泥土松软,沉重的炮车在前进时,需要花费比平时多两三倍的功夫。因此将近打到中午,才由李恒嵩和姜德所部的营兵,在东面的于家沟打开了缺口,接着由东向西横打,配合正面的洋枪队,总算把中间的小界庙据点攻下来了。
界庙一破,太平军的第一道防线只剩下西面的南林村还在坚守。所倚仗的,是身后西林岗上的炮台。因为地势高。所以炮打得也准,主攻这一路的丁先达和吴建瀛,先后冲了三次,都被炮火压制,不得不退了回来。
但是西林岗上的炮台也有个弱点,就是炮口几乎不能左右转动,因此丁先达留下吴建瀛的部队,自己带轩军绕路小界庙,与华尔会合,开始从侧面进攻西林岗,无论如何要将炮台先夺下来再说。
守炮台的,是李容发的部将吉元庆。他有先见之明,在西林岗下一共设置了足足十二道木栅,虽然被炮火毁去大半,但残存的断木锐枝,却给轩军的进攻早成了更大的麻烦。李容发也看出来西林岗变成关键,又调集了上千人,交给吉元庆指挥,同时将军中剩下的三门劈山炮和二十几杆抬枪,也都运到西林岗,严令吉元庆死守不退。
前面打得激烈,后面的张勇却无聊得很。这里地形逼仄,没有腾挪辗转的余地,不适合马队驰骋,因此五百骑兵只好在后面掠阵,他跟华尔丁世杰一起,待在一片作为临时指挥部的小树林中。
老华,你们要是不行,要不要让我的‘摸脱画’步勇试试?张勇笑着对华尔说,至少枪打得远。
什么老华?华尔哼了一声,没有回答。他自己虽然也是个活泼的人,但一向不大喜欢这个略带痞气的张勇,反而跟成熟稳重的丁世杰很投缘。在战场上,他把自己当成一名职业军官,何况现在还是关卓凡所委的东路主帅,因此对张勇这种嬉皮笑脸的态度不大满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