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利宾道:是。
慈禧和慈安对望一眼,军纪大臣中也微有惊叹的声息。换在中国,这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内眷还有可能被留宿禁宫,外官怎么可能?不熟悉美国礼仪之人,都觉得这美国总统为收买人心,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慈禧甚至还冒出一个念头:不知道这美国国主有没有派个宫女给关卓凡侍寝?
这个念头一转而过,当然也问不出口。
关卓凡担心的名器问题,根本没有在两宫和重臣们那里引起任何猜疑,反而都对此极感兴味,而对关卓凡身居美国朝廷的高位,都自有一份得意。这一点,犹以两宫为甚。慈禧心中更是矜持自喜,有着他人无法体会的一种快意。
慈安问:这个‘荣誉中将’到底是一个什么名头啊?
利宾道:回母后皇太后的话,‘军衔’是拿来标识军人层级高低的,但不是实职。咱们没有相似的制度,有一点点像‘加提督衔’‘加总兵衔’。‘中将’是美人的最高军衔,拿咱们前朝故事来譬喻,就是‘加太尉衔’,几十万美军仅有一人,此人名叫格兰特,乃是美军的总司令。次之的便是‘荣誉中将’,只有关卓凡一人。
君臣相顾赞叹: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慈禧问道:你刚刚讲到的‘总司令’,可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吗?
清朝的体制中,是没有这个衔头的,这是一个戏里的词儿,慈禧爱看戏,脱口而出,理解的倒是很到位的。
利宾道:圣母皇太后圣明!正是如此。
慈禧又问:这个田什么西战区司令西部战区什么联席总司令又作何解?
利宾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田纳西是美国的一个省,不过美国人叫‘州’。‘田纳西战区司令’便是提调田纳西一省的兵马。美国政府把全国兵马分为东西两大战区,东部战区由格兰特自领,这西部战区便由关卓凡和另外一位叫谢尔曼的将军共领,这就是‘联席’之意了。
这一次慈安也反应了过来:啊,就像咱们六部,一位满尚书,一位汉尚书。
利宾道:母后皇太后圣明。不过这位谢尔曼的军衔是‘少将’,关卓凡的军衔比他高半级,两个人真有什么不同的主张,还是得听关卓凡的。
那就是把美国整一半的兵马交给一个外国人了!慈禧心中想:这个林总统,是真有魄力!
慈安却想到了另外一条路子上:你们说,这美国‘总统’给关卓凡这么高的勋名,会不会想把他留在美国啊?
利宾一愣,这句话可不能答错,再说也不是问他一个人的,殿中这么多人,他品级最微,也不能随便接话,心下不由大急。
恭亲王轻轻咳了一声,开口道:母后皇太后过虑了。关卓凡受恩深重,忠贞不二,断不会生别样心思的。
慈安点头道:六爷说的是。却又道:利宾,你说呢?
利宾磕了一个头,说道:回母后皇太后的话,议政王所言极是。再说美国人是很晓事的,绝不会做这种有碍两国邦谊的事情。
慈安的话慈禧也不爱听,说道:给关卓凡的位子高是高,可帮他们打了那么大的一个胜仗,那还不值得么?依我说啊,这美国总统才会支使人呢。
慈安有点尴尬,不过也放下心来,自己为自己解释:是啊,我就是想,那么出色的一个人才,咱们可得拢住了。
慈禧心想:这句话你倒没有说错。开口说道:姐姐说的很是,咱们可不能叫这个美国总统给比下去了。
接着呈上地图,由文祥和曹毓英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利宾补充说明。
慈禧盯着地图,说道:你们说叛军的主力都在前线,那么后方必然空虚。这个亚特兰大,既然是叛军的军需重镇,如果关卓凡把它打下来,不就是‘釜底抽薪’了吗?
深宫女主,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生出这样的见识,实在了不起!几个人包括利宾在内,都是又惊讶又佩服,齐声道:圣母皇太后圣明!
慈禧大为得意。有一点是这几个臣子不知道的:在此之前,她绝非对美国地理一无所知。
关卓凡宿卫宫禁的时候,拿了一张世界地图,反复给她和慈安讲解,其中重点就是美国。慈安糊里糊涂,她可不是,特别是美国公使的禀帖递上来之后,她就开始认真研究这张地图了。
(未完待续索,!
第三十三章 封嫂
关卓凡赴美之后,她更是几乎每天都要看上一遍。眼前这张虽然是美国地图,和那张世界地图颇有不同,但美国的形状是一样的。地图上标记的十几个大城市的名字位置也都是记住了的。所以殿上的这些人中,除了利宾,其他不见得哪个人比她更熟悉美国——地图上的美国。
文祥继续解释:关卓凡的想法,是不但要打下亚特兰大,还要一直向东南方向打,一直打到望见大海,这样叛军便被完完全全分割成两块,头尾不能相顾,东部前线的叛军便再也得不到军火粮草接济,釜底游鱼,没有多少日子了。
然后调头北上,和东部格兰特所领的部队,南北夹击,在里士满城下聚歼叛军余部,底定胜局。
真是绝大的战略!慈禧听得目光灼灼,心里不由得想:这个男人,实在了不起!
最后一点疑虑:叛军见势不妙,会不会逃掉,像捻匪一样,四周流窜袭扰?
文祥示意利宾,利宾道:启禀圣母皇太后,关卓凡在电报中说,里士满是南逆的伪都,如果丢弃,叛军必然溃散,士兵们各归本乡,再也聚不起来的。因此叛军是不敢撤军的,撤了也无处可去,因为到得那个时候,叛军的腹地都已被光复了。
是这个道理,慈禧轻轻舒了一口气,面露笑容,没有更多的问题了。
既然没有更多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就是酬功了。
清制酬庸战功,大多是战事完全底定后才正式颁布,但战事进行中就放赏的也不少,关卓凡身上就有,他的一等轻车都尉江苏藩司就是一战上海之后得的,获颁双眼花翎的时候仗也没有完全打完。
现在,国内民意鼎沸,朝廷不能不予俯仰;国外。那个美国总统左一个司令右一个中将,照着慈禧的说法,不能叫他比了下去。实情也确实如此,不然内外倒置,前线将士难免会有想法。所以,现在酬功,是合适的。也是必须的。
当然,现在酬功,酬关卓凡一人就可以,算是一个代表;其他将士,回国之后,由主帅保奏。从容叙功。
虽说恩自上出,但总要军机大臣们先议了再说。恭王于是启奏:关卓凡原爵二等毅勇侯,现获此大捷,应加恩为一等毅勇侯。
这就跟曾国藩一个级别了。
但慈禧不以为然,她说道:关卓凡原来的爵位是三等侯,因为要放洋,加了一级。那个时候可还一仗没打。现在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还是加一级,是否薄了一点?
恭亲王道:是,臣等想的左了。
慈禧道:六爷和军机老成谋国,也不能说想的左了。只是昨儿晚上,全北京城的鞭炮响了一夜,可见这份功劳在人们心里面的分量!我们姐俩想,这个名位。一个是要给的公道,一个是要实实在在激起报效之心。
这话说得透彻扎实,恭王心悦诚服,道:两宫皇太后训示得极是。那么请旨:关卓凡加两级为三等毅勇公。另外,是否可以加恩关某赏戴三眼花翎,恩自上出。
三等毅勇公也还罢了,这三眼花翎是有清一朝至高无上的荣耀。比关卓凡原来的双眼花翎还高了一级,自乾隆朝迄今,只有福康安等五人有过此殊荣。恭王这个人情做的足!
慈禧颇出意外,沉吟了一下。说道:六爷的用意怕不是好的?可我想总要给关卓凡留出一点进步的余地,这支三眼花翎咱们先放在这儿,算是预先颁了一个赏格,等关卓凡收了全功,叫他自己回京来拿!转头问慈安:姐姐你说呢?
慈安笑着点头:很好,本应如此。
这么安排既公道又激励人心,殿上的大臣们不但佩服,心里边还暖暖的,于是齐声颂圣:太后圣明!
接下来是怎么在上谕中为关卓凡叙功了。这是一个小麻烦事,因为毕竟不是打得大清的叛逆。总不成说友邦欢悦,特加恩锡赐三等毅勇公?
最后以曹毓英的意见为准,只说关卓凡忠勇奋发,功勋卓著,内外宵小慑服,国家倚为干城,通篇不提美利坚三字。反正全世界都知道怎么回事。
这道上谕慈禧颇觉不得畅意,但她也知道现在这只刺猬还得团着,没真到炸刺儿的时候,只好不以为甚了。
慈禧道:还有一件事,人家在外边出兵放马,斩头沥血的,家里边咱们可得给照顾好了。
恭王回道:是,关卓凡的家里,军机兵部九门提督顺天府都是有照应的。
慈禧忽发奇想,就在殿上和慈安商量:听说关卓凡家里有两位寡居的嫂子,姐姐,咱们把她们俩接进宫住几天好不好?
慈安自然叫好。但关卓凡家里面的情形恭王和几个军机大臣都是晓得的,不能不作说明,免得两宫闹笑话。
恭王微笑着对曹毓英说:毓英,你跟两位皇太后回吧。
曹毓英应了一声是,也是微笑着说道: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关卓凡这两位嫂子,一位是他大哥的遗孀,是嫡亲的嫂子;另外一位,却是他一位生死结义兄弟的遗孀,这位义兄在八里桥战死,临终前把妻儿托付给了关卓凡。关卓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不负故人所托,就把这对母子接到大嫂府中供养起来。
两宫太后不由动容:这可是一段戏里才有的佳话呢!慈禧更在心里想:我早知道他是这么有情有义的一个人!
曹毓英继续说道:关卓凡的那个二哥还是活得好好的,却是小人卑鄙,还曾谋害过关卓凡。虽然关卓凡未计前嫌,以德报怨,但俩家已经没有什么来往了。因简略说了关二闯席先被拘后被释的事情。
两位太后都听得入了迷,这可比戏里唱的还有意思!
慈安愤愤地说道:妹妹,你看,关卓凡抬进正黄旗,他这个二哥自然也跟了进来,这可不是叫小人占了便宜吗?
慈禧的注意力却不在这个上面,她想的是这个男人恩仇快意,真是令人心感!内心的那种异样情愫越发强烈。
她微微一笑:是啊,可有什么办法?咱们又不能给他追回来,不然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顿了一顿,说道:就是说,咱们只能接关卓凡这位大嫂进宫了。
曹毓英道:是。另有一事请两位太后留意,关白氏还是白身,太后若要接她入宫,需先赏她一个恩典。
两个太后都想了起来,只有命妇才能入宫留宿的。
这个好办,而且这也是慈禧最爱干的事情。她兴致勃勃地说:关卓凡现下封了三等公,早已是超品了,他这位大嫂,当然是一品诰命。
慈安也喜笑颜开:以后关卓凡娶了亲,府里就有两位一品夫人了,这可是咱们同治朝的一段佳话。
几位军机都露出了为难的笑容,倒不是说嫂子就不能封诰,而是圣旨里该怎么措辞呢?如果这位嫂子年长关卓凡较多,长嫂如母,可说教养有功。但这位关白氏和关卓凡年纪似乎差不了多少,肯定谈不上教养关卓凡,总不成在上谕中说持家有道?
慈禧注意到军纪大臣们的异样,问:怎么,有什么为难之处吗?
恭王微笑道:没有,臣等领旨。
第三十四章 一品诰命
关卓凡加恩三等毅勇公的消息传出,贺礼潮水般涌向柳条胡同的毅勇侯府——现在应该叫毅勇公府了。上谕发出的第二天,顺天府便承旨上门,顺天府尹刘祖培亲自督促着,把毅勇侯府的匾额取了下来。换上了毅勇公府。
其实自关卓凡离京之后,各种各样的礼物就没断过,两三个月下来,已经攒了厚厚一大叠礼单,但白氏早早交待下去,老爷回府之前,一律不许动,因此有增无减,账房快堆得满了。
现在老爷升了三等公,阖府上下虽然欢天喜地,但这小山般的贺礼如何处理,着实头痛。不但账房,连柴房都挤满了,后来没有法子,腾了一间厢房出来,专门存放礼物,但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势头,加多这间厢房也未必够用。
礼单上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吓人,总兵提督巡抚总督侍郎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伯爵侯爵公爵贝子贝勒郡王亲王白氏明氏和图伯知道这些礼物中有许多非常贵重,既不拆开,又不能损坏,还得小心失窃,因此单为应付这堆贺礼,关府上下便忙到十分去。
贺礼虽多,正经贺客却是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主人不在,无人接待。
本来男主人在外,正是女主人们相互走动拉家常套交情的好机会,但关府的情形实在特殊,男主人已经封侯封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主人。有一个嫂子勉强算得女主人,却是白身,到了关府。有资格登堂入室的都是品级很高的命妇,总不成请人家女主人给自己行礼?
因此真正登门拜访的都是族里的穷亲戚,七拐八弯地攀了上来,求周济,打秋风。不但关氏一族,隔三岔五,就有人打上门来。腆着脸三叔大婶地乱叫,白氏的娘家那边也有不少的。这种亲戚,不论以前多么疏远。根本没见过面甚至听都没听过,这个时候也不能不敷衍,不然背后肯定会被戳脊梁骨的。
白氏不能给关卓凡落下难听的名声,因此几乎是来一个见一个。是深以为苦的一件差事。
居然还有马氏的亲戚找上了门。但马氏可就不客气了。名义上我还是寄居在人家家里,也没钱——难道拿了人家的银子周济自己的亲戚?再者说了,以前老马阵亡,我和虎子孤苦伶仃求告无门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她的脾气比明氏烈得多,传出话去:一律不见。
但正经贺客终于上门了,不来则已,一来来头就大得几乎无以复加:醇王夫妇。
醇王这个贺客。不但要贺关卓凡进爵,还要贺白氏受封。他是来传旨的——传封诰白氏的谕旨。
醇王夫妇——这着实是一个有趣的组合:大清开国以来,从来没听说夫妇俩一起传旨的?
事实上,醇王福晋的任务不是和醇王一起传旨,而是在白氏领受懿旨之后,接她入宫。
这个活计,包括她老公醇王传旨的活计,都是她进宫的时候,从她姐姐那儿讨来的。
按照程序,命妇领封之后,要立即按品大妆,进宫谢恩。因为是第一次进宫,通常需要另一位熟稔仪注的命妇陪着,以免应付不来,有所差池。
一般说来,并不需要醇王夫妇这么高品级的人物传旨陪护,但醇王福晋天性喜事,向姐姐讨要这个差使。慈禧一想,这样既表示对关白氏的重视之意,以行笼络关卓凡之实,而且王爷夫妇一起办差,更是佳话一段,便欣然同意了。
醇王福晋自告奋勇办这个差,还有一个私心,就是要替关卓凡说和一门亲事。
上一次为关卓凡说和亲事,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但醇王福晋一直不曾死心。她这种身份心性的女人替人做媒,几乎算是嗜好,是无可救药的。而且已经有许多请托或直接或通过醇王递到了她这里,大伙儿打的都是同一个主意:通过醇王福晋向圣母皇太后进言,由圣母皇太后下懿旨指婚。
关卓凡这块肥肉,不知有过少人盯着?是断不能落到他人嘴里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