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当时还完全没有机枪支援步兵的概念。加特林枪身沉重,有两个大大的轮子,必须马拉着才能移动;操作非常复杂,需要四个士兵才能操作。因此加特林理所当然被当成一种快炮。加特林第一次引进中国,译名就是格林快炮。

    问题是如果真作为炮兵的一员,不但和炮兵的体制格格不入,和拿破仑炮相比,加特林的威力也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炮兵会很不理解:你中间插我一杠子到底为了什么呢?

    就是说,加特林还必须等待自身的改进和军事体制的调整的配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威力。

    轩军目前的装备已经对南军形成了代差,多加特林不多,少加特林不少,现在玩加特林,于大局无补,只不过给各队提供了一个试验场罢了。

    但是,这么有前途的兵器当然是不能放过的,关卓凡的计划是:行一条釜底抽薪之计——把加特林的专利买过来。

    就是说,他要垄断加特林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

    和步枪领域新款式新型号曾出不穷很不一样,在马克沁机关枪被发明出来之前的几十年中,加特林一直独领机关枪领域之风骚,几乎未出现过像样的挑战者,这一方面是因为加特林机械结构非常复杂,仿制不易,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加特林的专利极具排他性。

    加特林的专利中有两点声明,一个是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一个是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针。这就使得以后所有与加特林机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获得专利。

    而马克沁机关枪的设计思路和加特林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专利制度就是好啊就是好。

    那么理查?乔登?加特林肯不肯卖他的专利呢?

    肯的。

    当时的加特林,混得比之前的斯潘塞还惨。斯潘塞连珠枪好歹还是步枪,这个加特林到底是个什么怪物啊?连加特林自己都不好意思把它叫做枪,而是称为速射武器,推销起来有多麻烦能碰多少壁可想而知。何况人斯潘塞是真好用,加特林是真不好用。

    关卓凡除了提出了一个让加特林无法拒绝的价格外,还承诺:提供后续改进的所有资金,不设上限。加特林感动得很,以为遇到了热爱科学支持新技术的善长仁翁,其实关卓凡的真实意思是:你不继续改进,我怎么拿来用啊。

    日后,这个加特林机关枪,可以卖给美国人,盟友嘛;心情好的话,卖几支给普鲁士,算是投桃报李;英国法国,坚决禁售!

    想到日后加特林机关枪碾压龙虾兵,关卓凡睡梦之中都能笑醒。

    再次,是战术的问题。

    散兵战术是未来。武器方面,随着后膛枪的装备,算是初步具备了实施散兵战术的物质条件。但散兵战术对士兵的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是排队枪毙可比的,不仅如此,同时还得对部队的编制作彻底的重组,变成以班排连为基层作战单位;指挥方式也和排队枪毙完全不同,不但士兵要从头学起,军官也要从头学起。

    而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可以学习的对象。

    这个问题上,关卓凡可不敢闭门造车。他只是大致知道,散兵战术是以战斗小组也即步兵班为基本作战单位,要使每一个士兵都明白自己的战斗位置和战斗任务,连排冲锋的时候,要点面结合互相掩护,不能拥挤,不能散乱,等等。

    除此之外,就只好感叹:唉,我在原时空当过兵就好了。

    面对一个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来。关卓凡的打算是,先种一块试验田:挑一个斯潘塞营,重新编制,按照基本的散兵战术原则,训练指挥作战,一点点找经验摸规律,调整磨合,看看能不能够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然后再决定是否在其他部队乃至全军推广。

    这个斯潘塞营,叫做轩军的特种部队也行。

    这件事急不得,要和华尔等军事主官好好研究商量。

    (未完待续索,!




第三十一章 京城
    北京,夜。

    紫禁城,长春宫。

    自己跟自己玩了一回叶子牌,慈禧终于耐不住,将一付红绿玉镶的牙牌胡乱地推了开去,直起身来。

    一灯如豆,孤影摇曳,默默无言。

    这是年轻的太后,一日之中最难耐的时候。再怎么以天下养,白天朝堂上再怎么一言九鼎,每天到了这个时候,都无可奈何地变回一个寂寞苦闷的女人。

    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话,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去,除了批折子之外,也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这三十二颗牙牌了。

    和心理上的烦闷一样,生理上的隐隐的躁动也无从渲泄。

    一辈子都要这么过。

    夜深人静之际,有时候会见到远方的来人,但每次当他带着那种无法无天的笑容朝她俯身来的时候,她就会猛然惊醒,心头狂跳。略略平静下来之后,发现小衣已经湿得透了。

    因此,睡觉也成了折磨,轻易睡不着;睡着了,又怕梦里边被人欺负。

    当然,她是不肯承认的,内心深处,有时候竟似乎又在盼着这样的欺负。

    还是得睡。

    歇下了许久,辗转反侧了一番,刚刚朦朦胧胧过去,隐约听得鞭炮的声音,慈禧惊醒过来,发了一小会怔,才听明白,鞭炮声是从宫外边传进来的,而且,愈来愈多,最终响成了一片。

    可煞作怪,今天又不是什么年节。搞什么鬼头?

    起身叫宫女掌灯。传了在外边值夜的安德海进来。

    慈禧皱着眉头:小安子。你出去瞅一瞅,外边闹什么虚玄?还给不给人睡觉了?

    太后的脸色很不好,安德海自己也听到了,也不晓得怎么一回事,不敢多说,赶紧应了,宫门已经下钥,他去敬事房领了牌票。匆匆地赶出宫去。

    过了小半个时辰,厚厚的门帘外听到安德海一路小跑的声音,一边跑,一边喘着粗气喊道:主子大喜!

    大喜?

    传了进来,安德海兀自上气不接下气:给主子贺喜!上海那边来了人,说是关侯爷关卓凡在美国打了大胜仗,满北京城的老百姓正在放鞭炮庆祝呢!

    饶是慈禧一直在训练自己临大事要沉静,也不由霍得一下坐了起来,目光炯炯:是折子到了吗?

    安德海摇头:折子还没到是打前站的,消息是从宝鋆的府里传出来的。说是最快今儿晚上最慢明儿一早,报捷折子就能到了。

    慈禧一迭声地催促:你赶快去内奏事处看看。折子到了没有?没有到,你就守在那儿!

    这觉是睡不成的了,慈禧起身披衣,就在床边坐着等。

    十月份的北京虽然还没有下雪,但已是相当地冷,她叫人泡了一杯热茶上来,心里面有一团小小的火焰在跳动着。

    宫外面的鞭炮声就如同大年夜一般。

    大约就这么过了一个时辰,又听到安德海急促的脚步声,停下来在门口大声道:启禀主子,上海美国的折子到了!

    挑帘进来,安德海抱着个黄色的匣子,打开匣子,拆开油纸,,从夹板中取出黄纸包封,里面照例是三黄一白四道奏折,还有一个夹片。

    慈禧没管黄色的请安折子,直接拿起白色的奏事折子,上面赫然写着:二等毅勇侯臣关卓凡奏美利坚查塔努加大捷事。

    一等轻车都尉华尔和江苏巡抚赵景贤附署。

    手已经有一点点发抖,打开折子,全神贯注,细细地读了起来。

    她并不能都看得懂,地名人名都古怪拗口地很,但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是毫无疑义的!

    全歼叛军七万五千余人,诚为南逆叛起以来美利坚西部战事前所未有之大捷,我敌攻守之势自此易位,贼氛涤清有日。

    而且,轩军是主力,关卓凡是总指挥。

    她的心怦怦跳动,还是有一种不甚真实的感觉。

    仗打得极其激烈。上一次关卓凡进京,奏对太湖剿灭长毛水师一役,金台号发炮,只一炮便将长毛孙四喜那只最大的龟船打得粉碎,已经给了她和慈安太后极深刻的印象,这个传教士高地两军加起来四五百门大炮一起对轰,那是什么光景?

    她已经想象不出来了。

    这场大战有太多地方出乎她的常识和见闻了。

    比如叛军的阵地被炸出了一个宽数十丈深数丈的大坑,她也想象不出来:那得埋多少炸药啊?

    那个叫吴建瀛的团官也给了她深刻的印象,从始至终,站在营垒上激励作战,弹飞如雨,居然没把他打倒,真是神奇!现在还躺在医院里,生死未卜。

    慈禧轻轻叹了一口气,关卓凡呢?仗打得这样凶,他没有受伤吧?

    折子最后一段有这么几句话,漂洋去国,万里荒服,孤军只影,遥望故园,仰念慈颜,临风雪涕,不能自己。

    慈禧的眼眶一时有些湿润,却不肯给太监宫女看见,悄悄拭了,抬起头来,用尽量平静的声音说道:你把折子送到‘东边’去,母后皇太后如果醒了,就在养心殿见面。

    喳!

    还有,告诉军机处值夜的章京,明儿一早,军机全班递牌子叫起。

    折子送到钟粹宫,传出来的不是笑声,而是哭声。

    首先开哭的就是慈安太后,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终致痛哭流涕,太监宫女一起陪着垂泪。

    这些反应是关卓凡全然预料不到的。

    慈安的反应其实自然而然:如果早有这样一支军队,何至于瑰丽壮美的万园之园被人家一把火烧个干净,何至于仓皇西狩,担惊受怕,朝不保夕?大行皇帝又何至于走的那么早,那么凄楚?自己又何至于早早变成一个寡妇?

    有类似反应的不止慈安一个人,睿亲王仁寿也是老泪纵横,一边自己灌自己,一边打腿拍胸,不晓得内情的人,会以为他死了老子娘。

    整个北京城如鼎如沸。

    虽然仗不是在中国打的,打的也不是大清的叛逆,但人们的反应却远远超出了打平长毛的时候。

    像洪杨这种乱子,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完全是家常便饭,区别只在于规模大小而已。朝廷上下几乎没人认为终究打他不平,不过时间长短所费多少之别罢了。虽然百战艰难,但最后收功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谈不上多么惊喜。

    而轩军打得是洋人。不是几十几百洋人,而是好几万的洋人,是领着洋人打洋人!

    仅仅二十几年之前,还以为自己是中央之国,结果几千洋人打进来,一败再败,被人家斩瓜切菜一般,没有一点还手的力气,这种从天堂一步跌入地狱的痛苦,摧毁了所有的自尊,挖出了所有的自卑,而且,因为看不到任何成功报复的可能性,剩下的一点自信心也在崩溃。

    现在,轩军打垮了洋人!绝大多数的人不会去想这些洋人和那些洋人有什么不同,只是非常符合逻辑地想:今后,我们不怕洋人了!洋人不敢再欺负我们了!许多人更进一步:我们可以报仇了!

    特别是北京人,他们未遭过洪杨的兵灾,却受过英法的残害。

    因此,怎么能够不欢呼雀跃?

    关卓凡毕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那个时空的中国已经开始强大起来。不论他在这个时空经历了什么,还是无法完全体会,这个时代的人们对洋人的那种恐惧仇恨屈辱羡妒混合在一起的刻骨铭心的复杂感觉。

    现在,关卓凡开始为中国人清扫这种感觉。(未完待续索,!



第三十二章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第二天一大早,在恭王的带领下,军机全班递了牌子,两宫在养心殿东暖阁召见。

    奉特旨,五品知府衔利宾随班觐见。

    利宾昨天就到了北京,恭王立刻召见。当时在座的还有文祥宝鋆曹毓英三个。因此这个消息最早是从宝瀓的府里流了出来。

    利宾是第一次进入巍巍宫禁,第一次得睹天颜,自不免紧张。两宫得知他为了这份奏折,上海香港北京几千里来回奔波,倒着实抚慰了几句。

    慈禧觉得关卓凡这个安排实在贴心,没有这么个负责顾问譬解的人,确实好多事情懵懵懂懂。原先一点点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获知消息的不豫,烟消云散了。

    君臣上下都压不住脸上的笑意,养心殿东暖阁中洋溢着从来没见过的喜庆气氛,君臣心中都对国家的未来生出憧憬。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公使的贺折到了,还附了一封美国总统的感谢信。对中国政府的无私帮助和关逸轩阁下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真是会凑趣!锦上添花!

    其实这倒不是碰巧,都是事先设计好的。美国人的消息比轩军的还快,凑这个点是为了喜上加喜。

    慈安太后又开始掉眼泪,哽咽道:先帝如果还在,不晓得会有多么欢喜

    之前在西暖阁的时候,慈禧已经反复劝诫过慈安不能再哭了,有多少大事要商量,耽误不起时间。现在看慈安又有止不住的架势。轻轻喊了一声:姐姐!语气中微有责备之意。

    慈安不好意思地一笑。止住了抽泣声。

    慈禧转向利宾:这位美国的国主。总什么

    利宾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是‘总统’,他的名字叫做林肯。

    慈安接口道:哦,他姓林。

    慈禧点点头:这位林‘总统’,是在什么‘白宫’召见关卓凡的?

    利宾道:是,‘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府邸,因为通体雪白,关卓凡就在电报里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慈禧嘴角露出笑意:原来是关卓凡取的召见完毕。还赐了宴?

    利宾道:是。当时主客三人,围坐一张圆桌子,林肯总统在主位,关卓凡在客位,美国政府的一位重臣作陪。

    这段话,知晓美国礼仪的人不甚在意,但在两宫听来,却瞿然动容:这美国国主,为了招揽人心,竟然对关卓凡以平礼相待。折节下士到了这种地步!

    慈禧道:这位重臣,想来就是美国的首辅了?

    利宾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这倒不是。这位是‘战争部长’,大致相当咱们的兵部尚书。美国政府是没有首辅的。首辅的事体,大多总统自己来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慈禧心中一动,微微瞄了恭王一眼,心想:这才叫权不下移呢。

    慈禧续道:赐过了宴,还留宿在‘白宫’?
1...154155156157158...1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