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人口是一切发展的基础资源,没有人口基数,再多的土地也守不住。

    咸国不算已经失去的江东东郡,既有的七郡之地土地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杂七杂八的人口勉强七百多万。

    &nb




第766章 神通兵退万川郡
    “辛苦得来的两郡就此拱手让给他人,你们是存心要气死寡人是吗。”

    “臣不敢!”高勋欠身道:“着实是我国国力有限,若非得益于最近十多年积攒的国力,怕是吃下两郡都十分吃力,如今占了德康的粮草,用以蓄养四郡之地,再辅以国内滋养,经营四郡之地,尚可勉强为之,如若再曾两郡之地,恐怕难以为继,而且劳民伤财,极可能连累国内,伤及根本。”

    “那就束手无策,别无他法”

    “甚难。”卢皋坦道:“若非永兴侯占了德康粮草,否则别说四郡,能养三郡就算不错。而且四郡之地已是志国所能容忍的极限,长孙国是一郡都容不下,现在吃下了六郡,长孙国绝不会善罢甘休,非是斗个鱼死网破。

    鱼死网破也就罢了,到时晋国再落井下石,志国背后捅刀,卫国也可能藉此为借口挥师东进,那才是最遭的,还请大王三思。”

    “那可否让御客出面调停此事”

    咸王提议道,高勋摇了摇头:

    “此事牵扯诸侯争霸,绝非是小事,纵然御客有心,也绝不敢僭越诸侯底线。若是能做,永兴侯肯定已是考虑过。既然没说,那肯定是不可行的。”

    “真是气死寡人了。”咸王立身而起,暴躁的来回踱着步子,少时又道:“此事暂且搁置,待永兴侯回国后再议,能拖着先拖着,等日后再说。

    现在说说减兵之事,战事未休,永兴侯先提裁减军旅,推行新军制之事,卢爱卿以为,此事如何操办。”

    “启禀大王,臣以为裁军可以,但新军制应该慎重。”

    “高卿为何如此认为”咸王问

    “回大王,军制乃国之根本,牵一发动全身,稍有不慎,将打破现有的管辖依附关系,当慎之又慎。但裁军势在必行,眼下仅仅新附的叛军就多大二十余万众,加上各地陆续归附的叛军和民军,总数恐怕不下三十五万,再加咸军四十余万,已是不堪重负。裁剪冗余,化之为民,势在必行。”

    “但永兴侯认为,新军制与裁军必须同时进行,赵爱卿也来奏本附议。卢爱卿,你以为裁军与新军制是否有必要同时推行。”

    卢皋思索片刻说道:

    “回大王,眼下各制均沿袭梁朝旧制,仅在百年之前有过大幅改动,最近百年间并无大的变动。

    而今我咸国废黜奴隶,取消贱籍,推行新政,既有的激励措施与条令已不合时宜,且火器大量出现,急需新军制融入军中。

    但正如高长史所,改军制关乎国运,最好是慢慢来,由外及内,由下至上的好,如果动的太猛,各军必生混乱。永兴侯虽然提议推新新军制,却也没说立即全面推行。

    或许会效仿永兴城,先在一处推行,而后用数年时间推广至全军,如此可有数年缓冲,期间若有不当,再做调整也十分容易,多半不会全面推行一步到位。”

    叛军投诚之后,为保持其战斗力,并使其继续为咸军所用,百里燕保留了叛军既有的军制体系,由此咸军存在有两套截然不同的军制体系,两者很难兼容,也不存在平行领导的关系,对裁军和整编都极为不利。

    以千夫长为例,叛军千夫长领兵多者能有五千人,少的只有五百,通常的在一千至三千人的员额,编制极为灵活。

    如此将其转化为咸军体制,千夫长上可至左右都督,下可至仕长,完全丧失了任职的标准。

    新军制的推行将,消除统兵数量的不均,产生的职务高低,同时军衔制度和俸禄制度的引入,将使军队更为公平,至少对多数平民阶层而,军队将更为公平。

    但由此将导致既有的旧式军制的瓦解,和贵族在军队中专权时代的结束。

    由于咸国奴隶制的废黜,土地新法的实行,已不存在为获取人生自由,为博取高官厚禄为目标的激励措施,同时农、工、商三产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咸国本土的物质需求,传统既有的军事制度,已无法满足平民阶层对激励措施的需求。

    相反,继续旧体制下的强征制度,在物质生活富裕之后,还可能受到兵员惰性思维的损害,进而削弱军队战力。

    因此军制的革新与政治制度相一致,都伴随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而调整。

    生产力的提升,物质生活的丰富,催生职业军人的出现是必然结果。

    在人人吃不饱饭的大环境下,吃饱饭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激励措施,而在能吃饱饭的同时,建功立业无疑是所有平民、奴隶最大的渴望。

    如今咸国废黜奴隶,不封土地,传统的激励措施不再具有可操作的空间,取而代之的将是固定的俸禄,配套的优抚政策,以及丰厚的赏金和相对应的虚爵。

    当世界一片黑暗,前途充满险恶,黑暗中的一点孤灯将给追求光明的天下众生以希望。

    所谓的人上人,不过是享他人之所无,而我有之专享,如今在制度和配套政策能做到这一切的,只有咸国。

    而归根到底,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度,除了文化催生的同文纽带,社会物质的优越感,催生的国家民族自豪感,很大程度上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认同感。

    环伺中原诸国,能如咸国变法,励精图治者,绝无仅有。只此一点,新军制的推行产生的正面积极效应,远大



第767章 无中生有(1)
    时下受制于军事思想和后勤技术限制,大纵深越线作战极少发生。攻城略地无不是正面一层一层的逐步推进,越过前沿多数城池而直击中枢的情况极少。

    如孙膑的围魏救赵,越过沿途城池,直取魏国都城大梁,需冒极大的风险,利用反常理的规则,出其不意的达到调动庞涓大军回撤的目的。

    战争受制于当时的后勤、士气和技术保障,军队的调动和出征,本是极为消耗国力的大型活动,调度十分不易。

    同时庞涓围攻赵国,抽空了国内主力,各地守军空虚,继而给孙膑制造了时间差,得以越过前沿而直插都城。

    而绝大多数情况下,遇到城池能围先围,能劝降的劝降,能灌水的灌水,迫不得已最后攻城。

    但无论攻城还是围城,都需要时间。若直接绕过前沿及纵身的城池,攻击敌后很难实现,

    且不说各地据守的守军随时可能出城袭扰,己方的辎重部队的行军速度,其实远不及主力的推进速度,因而规模以上的军队开进的速度十分缓慢,后勤辎重往往极易遭致袭扰。

    本质上而,咸军之外的诸侯国,仍沿袭了旧军制的传统军队模式,而咸军经过十数年的建设和整改,军队作战模式由传统的正面硬刚,转变为机动作战,争夺地域空间。

    同时得益于辎重车辆和高效的后勤管理,咸军兵力的投送保障效率,是其他诸侯军的两至三倍,实现过肩越顶的跨线打击,直插后方的战略意图,有足够的执行力和技术保障得以贯彻。

    然在此基础之上,去揣摩对手的作战意图,显然并不合适。

    而神通却是那种极尽善于利用空间换取时间游戏的老手,因而咸军的过肩打击和穿插作战对其没有任有可适性。

    但这一次,当百里燕再次判断神通可能故技重施之际,其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时间换取空间,坐等赵逊撤兵南下,半途而击之,趁机打开北上的通道,撤往桑南郡与圣焱汇合。

    想透这一层,百里燕又问周空,这次就连口气也变了不少:

    “既如此,周将军有何良策”

    “良策没有,但馊主意倒是有一条。”

    听到这里,百里燕笑道:

    “哦,什么馊主意”

    “神通入川之后,定是要修整数日,然后坐等赵逊调兵南下半途迎头痛击,因而短时内仍不会主动出关。故而我军可将其从川东关外吸引至关西,引他从川西出来了。”

    “怎么引”

    “主力撤出上关郡。”

    “嘶……当真是馊主意!那万一神通识破了计策,拒不西出怎办”

    “可由上关出兵北上,去攻桑南西郡,赵逊攻桑南东郡,同时上关、彭源两郡城池,待打下了桑南郡,神通再无东出北上与圣焱在桑南合兵一处之可能。

    届时其只有两条路可走,或是趁机西出,向西北攻击,前往清田郡,或是死守万川至一兵一卒,直到粮草枯竭。要神通投降,断无可能。”

    清田郡位于上关郡西北,甘府郡以北,桑南郡以西,神通由川东经由彭源郡北上桑南,只能去桑南东郡,而桑南东郡与咸国丘南郡接壤,神通要获得足够粮草,只能西逃,最终仍是要去清田郡,要比经由上关郡前往清田多走少说一千五百里路不止。

    若调走莫云风、叶信主力北上攻取桑南郡,东出万川北上西进的道路彻底关闭,而且还要面对咸军数十万主力,神通确实有可能放弃东出,选择路途最近的上关郡直奔清田。

    然而咸军如今的后勤补给已十分困难,此前赵逊在彭源、丘南两以坚守为主,后勤运力所需有限,然出兵之后,百里燕的后勤运力降低了一半,加之各地叛军归附,公孙岳正在接管原山郡,咸军的后勤运力已不堪重负。

    以咸国国力,本不足以维持数十万人,攻击六个郡的后勤转运,但得益于四轮马车和大量驴马的补充,极大弥补缓解了人力短缺带来的后勤压力。

    而桑南郡并无大河,水军无法通行,加之林木茂盛,道路并十分不畅,莫云风、叶信此时北上,后勤供应将难以保障,维持住眼下的补给供应,已是非常不易,触角再深入桑南,将十分艰难。

    而且神通如果抓住这一弱点,不急着逃往清田,而是趁着咸军主力北上,而后方空虚,大肆的袭扰掠夺,莫云风、叶信两部人马还有被切断粮道全军覆没的危险。

    “此法虽好,但如今我军辎重转运十分困难,已经无力继续拓展,贸然调莫云风、叶信北上,风险极大,此法不妥呀。”

    百里燕否定道,周空反酸溜溜的讥讽他

    “都说你用兵胆大包天,如今怎么畏首畏尾起来了。”

    “用险得有本钱,眼下以安抚各地民情,巩固地盘为主,为此已经分走大量民力转运粮草补给,各军后勤转运十分艰难,贸然再发大兵,那叫不自量力。”

    “那就眼睁睁的看着神通东出万川脱逃”周空反问。

    “不,也决不能让此事发生。”百里燕态度坚决,目光转向赵安陵问:“赵先生可有良策助我”

    赵安陵神色凝重,始终沉默着,过了许久才说:

    “侯爷是不想强攻吧”

    “叛军在巨峡、东平两关,内外都修筑有三道城墙,和不计其数的山头要塞,强攻无助于解决战事,反会徒增伤亡,战事至此,已无必要继续流血,换取一郡之地,故而本帅无意强攻。”

    “但眼下非强攻,无法拖住神通,即便强攻,短时内恐怕也攻不破巨峡关。在下思来想去,现在只有一法可行。”

    “是何法”

    “诈他。”

    “诈神通如何个诈法。”

    “入川自古两条路,东走东平关,西入巨峡关,只此两条别无他路。但倘若我军假



第768章 无中生有(2)
    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和战损,咸国如今是名副其实的万乘之国,眼下跑在战区和全国各地的四轮辎重马车足有万辆之多,可载十五石货,空间极为宽敞,坐下七八人不成问题,相当于六十万人的运力,合计漕运、畜力、民力,实际相当于一百五十万的人力在为四十多万大军供应一切所需的军需供应。

    经过近期的招降纳叛和扩张,咸军实际需要多养近三十万叛军,索性德康的粮仓尽数为咸军所有,缩短了中继补给所需的时间和路程,否则漫长的补给线路,将最终拖垮咸军。

    四轮车以两匹挽马牵拉,不更换马匹,满载情况下日行最多七十里,与步军伴行保持常速四十至五十里。如果合理安排车场,及时更换挽马,只要天亮,可以不断在路上跑,尤其是夏天,日长夜短,只要人受得了,日行一百五十里不是问题。

    但多数情况下,四轮马车只用于运货和拖运伤员,是很少用于转运步军,一是道路状况不允许,二是运力紧张,装了人就不能装货,而马车通常载货与步军伴行,装人显然是不允许的。

    正因为极少用于装人,神通绝然想不到咸军会以四轮马车运走两万人调往彭源。

    当然,这种车坐一两天可以,人机功效太差,坐久了忍受不了,而且这么好的东西,价格自然不菲。

    由于技术上的制约,加之人力匮乏,自从有了四轮辎重马车后几乎,是往死里招呼着用,咸国十多年间陆续制造的四轮马车,合计出口在内,共计有一万八千多辆,仅损毁一项,多达五千多辆,每年花在采购维护上的费用也不少。

    但得益于职业化的流水作业和金属木工机,集约生产的成本大幅降低,传统制造一两四轮辎重马车所花费的成本,是现在的两倍还多,而效率更高,且不能保证零配件的互换性。

    换做是二十年前,根本是天方夜谭,别说是四轮马车,就是两个轮子的马车,放眼中原也凑不出两万辆。如今咸国以一己之力,享万辆车乘,国力之强盛,可见一斑。

    未免被神通察觉,百里燕并未从叶信、莫云风军中抽调辎重车辆和马匹,只从从甘府、昌尹、下关三郡抽调全部辎重马车,调用驮马四万余匹,沿途划分十六个站点,每百里一个站点,提前将驮马赶往指定站点,车到即换马修整,无需顾及马匹的体能,第二天可继续赶路。

    三日后命令送达叶信行营,此时神通刚入巨峡关未久,叶信即刻停止追击,分出两万步军火速南下前往下关。消息于一日后传入巨峡关。

    “启禀天王,细作来报,据传咸军发现了入川小路,昨日突然调走的两万人马是南下奔小路而去了。”

    宋何飞快说道,神通目光落在万川郡山川地形图上半信半疑,这时巨峡守将秦鄂说道:

    “末将经营万川十数年,对此地了如指掌,天王绝可放心,上关、下关、彭源、桑南四郡绝无第三条入川之路。”

    “这恐怕难说。”沈暮驰担心道:“万川郡千里之地,崇山峻岭极多,秦将军如何晓得犄角旮旯没有小径可走。”

    “倘若是有,为何我军盘踞在此十数年却不知晓,而咸军一到,却凭空找出一条路来,如此岂非咄咄怪事。”

    秦鄂毕,神通赞同说道:

    “秦将军所极是,我军经营各郡多年,没有道理我们不知的小径,咸军乍到此地就能找出小路,此定是诈计。至于那两万人马,宋何,那两万人马是何装具”
1...311312313314315...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