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广信城墙的情况比之当年尹秧和杜阳两地,真是好的太多,城墙包砖不说,姜闵每两年小修,五年大修雷打不动,城墙修的比陔陵结实并不假。

    唯独让人担心的是盐雾,百里燕前世曾去过沿海旅游,沿海的古城墙防御设施多数都是以石方堆砌而成,以三合土黏接,因此抗腐蚀,数百年不催。

    广信是海港城市,常年风吹雨淋都是盐雾,看看那些个海景房,哪个不是十几二十年就是内骨子已经风化锈蚀,广信城城墙包装不假,但是盐雾渗透了城墙进入夯土当中,这个是肉眼看不见的,而且过去百十来年,广信不曾有战事,很难说城墙内部的情况和表面一样光鲜。

    城头正在组织抢运守城器具,诸如滚木檑石油锅等等,百里燕昨日有意嘱咐姜乾连夜打造狼牙拍、铁蹄钉、草泥袋等城防防具。

    铁蹄钉、狼牙板为当年坚守尹秧城,百里燕借鉴前世宋朝城防具所打造,永兴城建城后,陆续装备了一批,各军各营都派人前往永兴城学习过,梁军、晋军当然也不例外。

    姜乾此番正是带回了一批参观学习永兴城城防经验的兵士和将官,经百里燕一提醒,今日在城头已能看见装备有狼牙拍的兵士,正在组织练习如何使用狼牙拍的荡秋千功能,杀伤敌兵和再回收操作。

    来到东门城头,城外正在加固铜铆,巨大的吊桥就躺在地面,两侧的兵士正在用轱辘和绳索,将吊桥左右两侧的铜链吊上城墙上的铜环,城门的正上方,正在修建百里燕昨日提议的临时木台,而且是一种翻斗,长一丈,宽半丈左右,深三尺,用铜条箍在木结构上,以增强翻斗的强度,约莫估计能装三立方以上的沙土。

    看到这里,百里燕不禁暗叹:

    “看来姜乾还是有些作为的,这才一夜功夫,就打造出如此巨大的吊桥板,广信的工匠一定不少呀。”

    百里燕至今不知道姜闵在广信藏了多少工匠,能在一夜间凑齐打造一副吊桥所需的材料以及工时,除了需要现成的木料、铜料之外,没有足够的能工巧匠,显然也是做不来的,而且还是四扇城门内外八个吊桥。

    午时之际,一个斥候骑快马由南门入城,探得叛军主力前锋,已到距离广信西南属地外三十里地界,这意味着急行军只需要两个时辰就能抵达广信外围属地。

    百里燕原地踱着步子,心里盘算仔细着时间。

    眼下已是午时,两三个时辰后叛军还要扎营修整,埋锅造饭组装器械,等待中军、后军的抵达,不可能连夜攻城,最快也要明日上午甚至下午,是不是想办法搞他一下呢看着城外长势旺盛的野草,百里燕心生一计

    “来人。”

    “属下在。”护兵上前道。

    “传令卢皋将军,即刻前来见我。”

    “诺。”

    少时片刻,卢皋匆匆骑马来到城南:

    “将军何有吩咐。”

    “叛军先锋已到广信西南属地外三十里,本将有意迎头痛击,挫其锐气。”

    “如何个出击”

    百里燕指着城南外大片的杂草说道:

    “卢将军带一千人马,随斥候即刻出城前往西南放火。”

    “放火”

    “正是,现在正刮东北风,火势烧起来后,风势会更大,蔓延更迅速。叛军由西南而来,势必被大火所截断。此外……”百里燕一顿,思索片刻接着说道:“此外蓝毒水绝产水田皆以干涸,以大火焚烧土地,可缓解蓝毒水之毒。”

    “那末将即刻去办。”

    “记住,多带松油与白酒,避开树林山地放火,沿途但凡有尚未撤离村落百姓,即刻警告驱离,定要从最外围开始放火”

    “诺!”

    六月正值海风强劲天气炎热,北海郡土地绝产之后颗粒无收,水田干涸只有耐受性极好的野草还在疯狂生长,大片大片的




第344章 经济策略
    老百姓的迁徙受到法律和现实处境的制约,流动性很差,但是商人哪个背后不是绑了大腿,尤其是大商人,不是这个关系,就是哪个门道,商人的迁徙本质而言是逐利和避险行为,哪里利润最高,哪里最安全,资金就会往哪里转移。

    商人是社会产业结构的主要承担者,创造活性经济和商业税赋增长的主要来源,商人的流动性远比老百姓更大,贸然抄没商贾的财产,将直接打击商人对市场对政局的信心,说的更明白一些,就是金融恐慌。

    试想一个国家政府动不动就抄没商业家的财产,其他商人会怎么样想,外国投资商会怎么想,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恶劣影响,远比强征抄没得到一些财产损失更大。

    资本一旦对市场环境丧失信心,接踵而来的资金短缺,市场萧条,产业下滑,失业下岗等一系列影响,都是长期性影响。百里燕(既魏贤)两世为人,认知远比时人看的更远,不得不考虑由此带来的长期经济影响。

    “算了,这件事大哥来处理,萧儿尽快将账目清理干净,人手不够就地招募。”

    “明白了大哥。不过这些都应是官衙的差事,日后追究起来恐怕不妥吧。”

    “非常时期,没什么妥不妥的。出了事,大哥顶着。”

    太守府与城府司马府两府官员、衙役从根子上彻底烂掉,不堪再用,眼下由先锋营接管。广信的行政一直由广信公府管辖,因此百里燕倒也没有落得多大的担子。

    但是基本的市政运转和财务进出,人就需要大量人手,尤其是基层官吏,战后需要尽快恢复广信的行政能力,而眼下只能将就由百货堂盘点府库和军仓的账目清理。

    离开百货堂,百里燕坐车前往太守府,以太守府的名义,禁止非官府和军队的马匹、车辆出城。即日起,广信只进不出,没有城府司马府许可,即便是广信公府的批文,也不许出城。

    不少富人都经由北门出海取道海陆前往东原郡、江东郡,也有去国外的,携家带口不少金银珠宝,堵得北门水泄不通。再就是东门,弄不到船出海的商贾就从东门出逃,车队马队络绎不绝,运走的金银整箱整箱子的搬走。

    官府告示一经贴出,效果立竿见影,正要出城,以及出逃一半的商贾措手不及,有的是人已经出城,财务还留在城内待运,有的则是人走一半,妻儿老小还在城内。

    而不久后,卢皋的龙武营来到广信属地边界,到处放火焚烧田地,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启禀魏将军,府衙外有一群商贾喊着要见将军。”

    兵士前来禀报,速度比百里燕预估的更快。

    “来的还真快呀。去,告诉他们,令他们选个德高望重的前来说话。”

    “诺!”

    少时片刻,一个四十多岁锦衣绫罗男子来到前堂。

    “小民张浒见过……”

    张浒略施一礼,抬头一看顿觉不对劲,眼前的这个男子一席蓝袍直裾布衣,看着也就只有二十出头,张浒顿时纳闷儿了。心中顿了一顿又继续问道:

    “敢问新任的城府司马大人魏将军何在。”

    “在下便是,有话直说。”

    “你!”张浒脱口而出,一旁护兵厉声喝道:“你怎的与将军说话呢。”

    张浒顿觉错愕:

    “这位真是魏将军”

    护兵瞪了一眼说道:

    “难不成还是假的!”

    张浒吃了一惊,实不敢相信新任城府司马居然是个庶子,想到这里,张浒反倒是觉得对付这个庶子容易对付的多。

    “小民有眼无珠,还请魏将军海涵。”

    “张财东,叛军大兵压境,你等聚众来此所为何事呀。”百里燕明知故问。

    “魏将军,小民等人是想出城,前往江东郡避战,故而想要出城,还请魏将军网开一面,小人定会厚报魏将军的大恩大德。”

    张浒使出惯用伎俩,明里暗里暗示某些不可说透的意味。百里燕此时不禁心想,本将要的就是你心甘情愿。

    “张财东,眼下国难当头,你等不思报国,却想着携财出逃,良心是被狗吃了吧。”

    “将军恕罪,小民手无缚鸡之力,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妻儿待哺,张某不是不想报国,实在是由此心无此力,只想着能床前尽孝安度余生,实在非小民不想报国呀。”

    “哼哼,照张财东的意思是,我咸军将士家中便无妻儿老小,人人都是铁打的心肠”

    “不不,小民绝无此意。小民确想为国为大王效绵薄之力,只要将军有需小民效劳之处,小民定当皆尽全力。”

    “那张财东准备如何为国效力呢”

    张浒见百里燕松口,心中立时松了口气:

    “小民愿捐一千贯钱资为将军分忧。”

    百里燕不禁心想,你把金银珠宝和上币贵重物品都带走了,剩下些贬值的烂铜钱扔给自己,真以为是打发叫花子呢。

    “嚯,手笔不小啊。”

    “略尽绵薄之力,还望魏将军网开一面。”

    “呵呵,好说好说。这一千贯铜钱张财东自己收下吧。”

    张浒一惊,心想还嫌少不成

    “一千两百贯,小民愿捐一千两百贯。”

    “张财东,你可知本将一年赚多少”

    张浒诧异,立时不知百里燕到底是何意莫非还想讹诈他不成。

    “魏将军何意,还请明示。”

    “区区一千两百贯铜钱,还不及魏某一年银钱岁入的零头,张财东以为魏某会稀罕你的蝇头小利”

    张浒脸色立时一黑,心想大坏,这个家伙是想要明抢啊:

    “将军,魏将军,小民家资单薄,即便不看在小人面上,将军看在茂承君的薄面上,还请将军高抬贵手,网开一面。”

    “呦,看来张财东的关系不浅呐,还把茂承君搬出来压本



第345章 来钱门道
    张浒口中的茂承君,是江东郡一个封君,在江东郡受够了晋国人的窝囊气,打着起兵勤王的招牌,到永兴河来找点自尊,结果被杀得灰头土脸,险些连自己的命都给丢了。

    就这茂承君这号人,自己都自身难保,哪里还能保障自己特权荫庇下的商人。

    现在要说全国哪里跟安全,百里燕所到之处无疑最安全,张浒等人即便跑到了江东,江东挨着被占的江东东郡,晋国人隔三差五有恃无恐设卡收费。

    眼看咸国快要不行,现在更是肆无忌惮过界盘剥,张浒等人能安心做生意咸国要是完了,谁来保障国民的合法利益。更何况现在是旧封建贵族制度下的奴隶制末期,哪里跟你讲什么人道不人道,国家亡了,老百姓就是被奴役的牲口。

    跟商人讲道理,往往得将就策略和方法,跟他们谈国家存亡民族利益,就当下老百姓的识字率和思想觉悟,那是扯鬼。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服从你的意志,必须有足够的说话实力和底气,保障他们的利益。

    商人营商要的是稳定安全,甚至是公平的市场环境。乱世之中能保境安民打胜仗,就是实力,背后有人撑腰就是底气。

    百里燕(既魏贤)软硬兼施,便是要告诉张浒,他就是逃到天南地北去,也没有他百里燕罩着更安全。

    张浒与一众商人磋商许久,期间不时有斥候传来叛军消息。受到卢皋纵火的影响,广信西南大火烧断了叛军继续北上的通道,暂时迟滞了叛军势头,对百里燕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这至少能给广信多争取一天的时间。

    约莫过去两刻时间,张浒来到前堂,脸色也恢复些许人色。

    “张财东,你等商量的如何”

    “都是小民孤陋寡闻,尽不知将军威名,失敬失敬。”

    “这么说,你等是想通了。”

    “呃……我等其实也不愿离开广信,毕竟偌大的城池,距离陔陵也近,生意做的好好的,即便搬去江东,也找不到第二个广信。在下实在是担心广信守不住,城破人亡。故而张某代各位想问魏将军,这广信倒底守得住,还是守不住。”

    “天下没有常胜的将军,只有流不完的血,只要本将活着一天,广信便不会陷落。但是广信缺粮,手中无粮军心民心不稳,再多的兵,再坚的城池也无用武之地,这个道理张财东不会不知道吧。”

    “呃……将军这么说,也就是有五成的把握守住广信。那好吧,只要将军能允诺我等的条件,我等自当为将军出力。”

    “说吧,只要是在魏某力所能及之内,不违王法,不伤天害理,本将都予以考虑。”

    “既如此,在下也就没什么好瞒着了。这是我等的一份表单,一应条件皆在上面,将军若能答应,我等也就认了。”

    “拿来我看。”

    张浒将表单递给百里燕,定睛一看,洋洋洒洒写了不下三十个条件,其中多数是广信最值钱的几个产业的交易,是产业交易,不是单一的作坊店面。

    但无一例外此前都被秦翰霸占,如纺纱织布、桐油压榨、养蚕、缫丝、酿酒,其中船运业垄断的尤为严重,居然还有人要买秦翰的妓院和桂乐坊,重点几个头牌姑娘明码标价,肖春玉、唐桃的名字竟也赫然在列。

    除此之外还有两条挺值得深思,一是官府不得毁约追究,二是保障他们的利益。

    由于各国诸侯均采取严厉制约商人的行政措施,权贵以官府出面出尔反尔的事情时常发生,张浒担心百里燕今天手紧,把秦翰的产业卖了,万一哪天叛军退走,百里燕翻脸不认人,再把出售的产业强行讨要回去,他们找谁去说理。

    其次,受战争影响,咸国税率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五税一【注1】,算上过路过卡,行贿损耗等等不正常费用,实际的税率能有三税一,而官府对物价的压制措施空前严厉,在当前这个物资极端缺乏的情况下,无疑是让商人亏本做买卖。

    张浒等人要求的利益诉求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五税一的税率确实太高,而且不是利润税,是毛税,既售价征税。

    因为成本这个东西,在当下并没有一个合理的市场引导机制,这就导致官府很难知道每一个商人在不同地域,相同产品,或不同产品的的成本价格,因此只能根据终端售价征税。

    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十块的话,利润为一块半钱,百分之二十的毛税就是两块钱,这连本钱都赚不回来。税收的不可合理直接导致商人的避税行为,推升物价的上涨。
1...136137138139140...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