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此时不适合出兵攻打西夏,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张孝纯说完有些忐忑的看着岳飞。

    岳飞可是出了名的主战派,而且屡战屡胜,攻打兴中府之战,顶多算是失利,未曾折兵一兵一卒,哪里算是败

    他在岳飞面前说这等罢兵休战的言论,怎么能不忐忑呢

    岳飞看着张孝纯藏在袖子了左手,说道“拿来吧,我知道你早就准备好了,准备说服我,然后让我去说服官家对吧。我看看。”

    张孝纯点了点头,拿出了一本札子《条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状》。

    岳飞看着这个札子看了很久,说道“此时汴京《吊古战场文》的风波未平,年后之事恐有大的朝堂变动,所以你才不愿意上这等缓战的札子,对吧。”

    张孝纯无奈的点了点头,《吊古战场文》一事闹得整个大宋人尽皆知,他是个胆怯的人,自然不敢此时上书。

    “屯田休战十二便,出兵则失十二利,你这个札子写的很好啊。你说服了我。”岳飞笑着说道,准备把张孝纯的札子总结一下,上书给官家。

    张孝纯的这个休战指的是对西夏休战,而不是对金人。

    共有十二条,而这十二条里,在岳飞看来有三条最为关键。

    第一条就是河套地区,尤其是后套地区,应该与民休养生息,若是再战,民力不济。

    后套遭受了西夏人的兵灾,若是继续打下去,民心动荡。

    第二条居民得并田作,不失农业。

    后套本来是个大粮仓,结果现在连常平仓都见了底,明年开春的耕种都需要河东路的支持。

    再打下去,粮草转运不及,很容易造成前线的粮草调运不利。

    第三条金人不可不备,契丹不可不忧。

    在张孝纯看来,现在的局势和当初赵充国面对的局势非常的像,金人在乌沙堡虎视眈眈的想要拿回东胜卫,再谋大鲜卑山以西之领土。

    而西夏还有耶律大石率领的残辽军卒的窥视。

    若是继续攻打西夏,大宋不见得得利,但是残辽一定会得利,这是张孝纯十二条不宜和西夏作战里,最重要的三个理由。

    也是说服了岳飞的三个理由。

    “我会跟官家说明这屯田十二事状是你的功绩。你这里面说的内容极好。”岳飞写完了札子笑着说道。

    屯田是一系列劝农的政令。

    比如利用戍卒、百姓、商人开垦荒田的奖励措施;还有军卒战时为兵,农忙是为农的具体的军事调度;以及训练义军民兵充当预备役等多项政令。

    张孝纯说的很好,但是他不敢上书言休战之事,所以他拿出了自己的想法,想让岳飞和他平摊功劳和风险。

    岳飞当然看得出来张孝纯的意图,他也乐意在河套之事上分一点功勋。

    其实张孝纯还是远离朝堂太久,对政治失去了该有的敏锐的嗅觉。

    在岳飞看来,这件事闹了这么久,官家就流放了个孔端友去了镇州,还是以接受再教育的名义。

    那官家就是打算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岳飞深知官家之心,为了不打断对金国的作战部署,其他都可以让步。

    包括他自己的面子。

    年后可能会有的清算,岳飞猜测也是由李纲出手,清理掉朝堂里的一些显眼位置的毒瘤。

    这个动作不可能涉及到大宋全境,顶多在汴京的京官里动手。

    所以张孝纯这份劝谏的功勋,只能让岳飞分一杯羹。

    “那你把这段给我加上行不”

    “臣纯幸得圣恩,降金天诛,本罪当万死。然陛下宽仁,未忍加诛,令臣数得孰计。”

    “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惟陛下省察。”张孝纯眼巴巴的说道。

    岳飞听闻也是连连摇头,官家都启用了张孝纯做河套经略,说明官家是个从迹从心的人。

    张孝纯想投降,但是毕竟没做这等事。

    他跟着太原城,拼了两百多天,又在河套被西夏人围了六十多天。

    岳飞觉得张孝纯,做事不必如此小心。

    可惜张孝纯显然不敢用自己的性命,去试探官家的底线。

    岳飞笑着说道“好好,给你加上还不行”

    岳飞觉得大宋的文人,要都是张孝纯这样的,其实也不错了,害怕归害怕,做事归做事。

    不拖后腿还挺能干,这就够了。

    岳飞和张孝纯讨论着赵充国在河套的战略,而此时的来州城里,完颜宗干和王禀也在讨论着赵充国。

    完颜宗干擦了额头的汗说道“赵充国就是个典型啊,孙子兵法形篇有云,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故曰善战者,无赫赫之名。”

    “你看看赵充国,不就是没打过什么硬仗民间谁知道他但是人家位列武庙七十二贤,世世代代享受帝王祭祀。这就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名。”

    “你不要老想着打锦州,那是完颜宗望东朝的大门啊,你打锦州干什么钉在来州这个地方,就是完颜宗望的心腹大患,他还吃不下你,只要守住来州,金人就如鲠在喉。”

    “吃,又吃不下,吐,又吐不出来的那种感觉,就老难受了。”

    完颜宗干说完,继续做自己的事,他在活泥巴,准备给王禀盘个火炕出来。

    王禀身上的伤,比大宋的皇帝,想的更加严重一些,驻扎在来州这个地方,寒冷一吹,那就是浑身、钻心的疼。

    完颜宗干不愿意王禀死,王禀死了,他也得死。

    而且林幼玉也不愿看到王禀那么痛苦的样子,整个大宋驻扎在来州的捷胜军,也不愿意看到王禀受到伤病的折磨。

    可是寒风不受完颜宗干的控制,所以完颜宗干决定,拿出金人对抗寒冷的办法,给王禀整个火炕出来。

    盘火炕并不复杂,有砖头就行。

    他还画了个草图,指挥着工赈院的民夫们和捷胜军的军卒们,准备建一排有地暖的房子。

    在房子的地基里刨个坑,塞上桔梗,堵上火门,让桔梗在坑里面不完全的燃烧,烟气顺着砖垒出的烟道而走,保证室内的温度。

    等到地暖房和火炕盘起来,王禀过冬就没那么难熬了。

    王禀缩在大氅里,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的说道“这不是无聊吗这驻扎在山海关,就没办法出击。一年就打了一次仗,还是夫人接手了皇城司,里应外合打的,一年都没动弹,感觉这身子骨都锈了一样。”

    林幼玉轻轻拍打了王禀一下说道“要我说,你这就是个劳累的命!这节度使都当上了。不过两天逍遥的日子,净想着打仗!你把功都立完了,其他将领还立什么功”

    “功劳够大了,咱不立了哈。”林幼玉跟哄孩子一样哄着王禀。

    她的话里还有这一丝丝的功高震主的担心。

    在林幼玉看来,官家把王禀放在山海关,也有不愿意王禀继续立功的想法。

    “嫂夫人这就小瞧大宋的皇帝了,我见过官家,那是个莽夫!”

    “就一股劲的想打死金人!他的骨子里啊,是个仁善的人。王正臣就是再立不世之功,官家只会高兴。”

    完颜宗干将手中的泥巴糊在砖石上,说道“封无可封就给各种特权呗,反正你们中原王朝就兴这个,入朝不趋啊,赞拜不名之类的特权,弄一堆,就是了。”

    “谁要是在皇帝眼前说王正臣造反,那才是真的造反,官家不是个蠢人。天底下谁都可能造反,唯独王正臣不会。”

    完颜宗干指挥着两个人,抬着一块水泥板放在了砖石之上,水泥板里穿着几条钢筋。

    这种做法是皇帝发明的,名叫什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法子,做的石板经久耐用,倒是用来盘火炕绝对好使。

    “但愿吧。行了,让宗干忙活吧,你回屋里去吧。”林幼玉劝着王禀。

    完颜宗干铲了了点灰土,铺在了火炕下面砸实,擦着脑门的汗说道“都说了叫我王家彦啊!”

    “正臣你回屋里吧,这里有我呢,你安心,后天就住上了暖和的地暖火炕房了!”

    王禀点了点头,站起身回到了屋中,手里哆哆嗦嗦的拿出了张纸,学着大宋皇帝,传过来的那首《大宋不会忘记》。

    完颜宗干皱着眉头,听着王禀那公鸭子嗓子一样的歌声,连连摇头。

    这大宋的皇帝真是个人间鬼才!

    过年,靠着这首歌,不知道能笼络多少军卒的军心来,不知道会出多少大宋皇帝的拥趸。

    大宋没有忘记王正臣,可惜大金,把他这个完颜阿骨打的长子,完颜宗干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完颜宗干从最开始的手铐脚铐,到后来千里征战,拥有自己的牛车,再到给大宋的皇帝出谋划策,换来了现在的安定。

    王禀已经不让人看着他了。

    完颜宗干甚至带着人出城打猎过,跑的最远的地方,能看到本溪那些铁器作坊和辽阳城那高大的城墙。

    但是他没打算回去。

    回去还不如留在大宋安全。

    他现在去辽阳城,第一天进去,第二天就得暴毙。

    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再也回不到金国了。

    “王家彦有人找你!她说自己叫李金哥,是你的顺妃……”远处一个正在装椽子的军卒,大声的喊着。

    “是个美丽的兀惹姑娘,是不是你在金国留下的风流债啊。好大的排场哦,顺妃耶!”那名军卒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整个营地都充斥着欢乐的气氛。

    完颜宗干是金人,金人在大宋军卒的眼里,等同于军功。

    但是完颜宗干又不能杀,杀了他,王禀会很生气,也会很伤心。

    军卒们也下不去手,毕竟当初在黄龙府前,在雪原上,万里转进靠的就是完颜宗干的计谋才活下来。

    所以军卒们只能当他是个宋人。

    时间久了,大家也忘记了他是个金人的勋贵。

    这冷不丁的冒出个顺妃来,才让他们想起来,完颜宗干还是金国的辽王。

    完颜宗干抬起头,他看了一眼那个女人,摇头大笑着说道“冒名顶替的太多了!老子这个辽王的名头,还是很值钱的嘛!”

    他目光里带着泪光,那的确是他的夫人李金哥。

    还有他的长子,今年不到九岁的完颜充。

    七岁的长女完颜迪钵,还有抱在怀里的完颜亮。

    但是他只能打着哈哈开玩笑,他不能认。

    大宋皇帝不会容忍他有后人,金国虽然忘了他,但是他的夫人还是从会宁府跑了上千里路,带着孩子来找他了。

    “那是你的夫人,我们调查过了,已经报给了官家,你做好准备。”林幼玉站在完颜宗干的背后,看着远处的女人说道。

    完颜宗干的脸色变了数变,最后化成了一股叹息,他不知道大宋的皇帝,会不会饶过自己的夫人和孩子。

    完颜宗干没有怪李金哥的意思,他被赶出黄龙府之后,他的三个子女和李金哥就没有了去处。

    金国不要他们。

    可是大宋能容忍自己有子嗣吗

    天大地大,没有他完颜宗干一家的立锥之地。




第五百二十一章 混不出模样,就回来继承家业!
    汴京过年前,所有的朝臣都准备年休,除了轮流值班的官员,都已经放了假。

    而此时的汴京也开始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天大寒,地冰如镜。

    赵桓想起了两年前自己成为宋钦宗那会的忐忑不安,和这两年的种种作为。

    干了这么久的皇帝,即使有个外挂,依旧没干出什么大的成绩来。

    别说远迈汉唐,连汉唐的边边角角还没达成。

    至少汉朝一百六十年的时候,都干到西域去耀武扬威了,自己的还在关内打转。

    到现在金人未灭。

    到现在官制混乱。

    不过到现在百姓终于有了一口饱饭,大宋的军队有了向战之心。

    算是自己做的最成功的两件事。

    “把札子拿过来吧。”赵桓抿了一口热茶,其他人能放假,他这个大宋的皇帝,想放假

    想屁吃。

    第一份札子是来自静边城,确切的说,来自王彦,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金人东西两朝合流的迹象,赵桓对此也早有准备,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金人还在玩内讧,那这个对手也太次了。

    第二件事说的是金人准备重新拿回兀惹城,王彦札子中说问题不大。并且言明黑土区并非金人固有之地。

    第三件事赵桓看了颇为触动,他将手中的札子递给了赵英,说道“此事通传全国皇城司,命令各州府军严阵以待。”

    “这么严重”赵英拿过来札子一看,还真是件不得了的大事。

    不过已经提前知晓,提前防范,就会容易很多。

    第二封札子,来自岳飞的军报,赵桓一边看一边笑道“看看岳将军这札子,写的龙飞凤舞,深得朕心。”
1...211212213214215...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