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诸天我为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兴霸天

    这声音恍若九天龙吟,又仿佛是令九仪为之臣服的无上神剑。

    剑气龙吟入耳,换成越女浑身一颤。

    她细细聆听,瞳孔陡然有了光泽,越来越亮,越来越亮,最终化作凝如实质的剑气滔滔。

    铮!

    一柄飞剑从屋内自发飞出,悬于越女身前,倏然间展开一套剑法。

    龙葵刚刚出了埙音,又沉迷于剑中。

    这套剑法确实有如此魅力,忽如长虹经天,银河倒倾,忽如光阴漫卷,无痕无迹。

    袁公之前的御剑之术已经堪称高明,与之一比,就如萤火之于皓月,伍子胥所谓的杀伐之道,在此等剑术面前,更是走不出十合。

    “人铸剑心,剑养兵魂,熔炼升华,心剑合一,方能御剑飞天,斩敌于千里之外!”

    顾承微微点头。

    这就是剑仙之道。

    仙武世界的御剑之术,是以神御剑,念动剑起,圆转自如,不拘泥于人体动作。

    试想飞剑翻飞,挑抹刺击,随心所欲,在起步阶段,就已胜过人间剑术不知凡几。

    而如凡俗剑道的人剑合一,更是剑仙御剑的基础功夫。

    凡人的极限,只是仙人的起点,可不就是如此真实

    突然,漫天剑光一敛,越女由动而静,那飞剑横于她的胸前,嗡嗡颤动。

    “多谢先生指点!”

    她回味片刻,盈盈拜下。

    达者为先,是以先生称呼。

    而换做常人,失明后骤然重见光明,难免狂喜失态,但她此时眉宇间由衷的欢喜,却是出自于剑法的完善。

    极于剑,方能有此成就。

    顾承端详着越女身前的飞剑。

    通体黑色,浑然无迹,威严自生,它不走杀戮霸道,但那剑身上的神纹韵味,就象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眼睛,注视着万物苍生。

    “以五金之英,太阳之精,铸成此剑,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神韵内敛,是为湛泸!”

    顾承颔首道:“不过此剑走仁道,仁者无敌,与你的剑道不合……”

    “此剑是欧冶子大师所铸,君




第二十九章 范蠡文种(求订阅!)
    “天下霸主!怪不得……”

    霸,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无法控制天下诸侯,强大的列国开启战争,东征西讨,合纵连横,偏偏周天子无能为力,还得捏着鼻子策封最为强大的胜利者。

    有此荣耀的不止五位,所以春秋五霸有不同的版本和争论,不过随着齐桓晋文,秦穆楚庄的逝去,各国兴盛衰亡,再无一个强国称霸天下的局面,无数野心之辈也蠢蠢欲动起来。

    无尘本就是神剑之威,仗之足以天下无敌,再罩上了这层光环,自然引人争得头破血流。

    顾承问道:“此山现在何处”

    “不知。”

    越女摇了摇头:“那浮空之山漂泊不定,我能登上,是它三年前正经过越国上空,先生要寻,恐要出海。”

    “不急!”

    顾承笑笑。

    那就是还在天上瞎转悠呢!

    蜀山后来一直悬于四川境内,又有剑仙流传,凡人羡慕他们出入青冥,横飞山川,好不逍遥,名声才大盛。

    这出天穹上的好戏,让他们慢慢演着,不着急。

    “你愿意与我一同行走天下么”

    蜀山是意外收获,顾承此来的目标是越女,天生剑种,不虚此行,直接发出邀请。

    “愿追随先生!”

    越女未经迟疑,起身持剑一礼,开始收拾行囊。

    “越女,能教我剑法和吹埙么”

    龙葵先是嘟起小嘴,和王兄一起多好,怎么多出了一位,不过思及之前那惊为天人的埙曲和剑法,她又满是向往。

    “好!”

    越女淡淡一笑,有种漠然的味道。

    这倒不是区别对待,而是她对于剑道之外的事情,都是如此。

    顾承若非有在她之上的剑道修为,即便用其他的办法,医好了眼睛,都不可能得到追随。

    “太好了!”

    龙葵抚掌一笑,握住玉腰弓,又有些丧气:“可我用的是弓,从头练剑,是不是迟了”

    “武道万千,殊途同归,不用拘泥于武器。”

    越女默然,她并不关心龙葵学得会学不会,顾承则摸摸妹妹的头,一点玉腰弓,信手挥洒,以弓弦施展出一套剑法来。

    越女眼前一亮。

    因为这分明是她的剑法,被顾承稍加修改,竟然以弓术施展了出来。

    龙葵亦觉得新奇不已,玉腰弓原本必须手持,此刻竟悬于她的后侧,自行做出种种玄奥绝伦的弯弓动作,箭矢亦是灵气化作,千变万化,防不慎防。

    御弓术!

    顾承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落在越女眼中,又有了感悟,竟是停下动作,开始旁若无人地比划剑术,。

    正巧外面轰隆一声雷鸣,老母鸡咯咯地跑回窝中,三人也不急着走,就此住下。

    却说越女院子的斜对面,也是一户人家,一位面容俊秀,气质儒雅的年轻男子正在打理半亩方圆的灵田。

    在众多作物中,公卿贵族所享用的灵米是最难种植,对于各种环境的要求极高,出售却足以换得大量钱财。

    而但凡王都,都是越接近王宫,灵气越充沛,此处则是接近郊外,只能纯粹引动灵力,浇灌灵田了。

    哗啦啦!

    忙活了半天,大雨如瀑,倾泻而下,男子赶忙撑起双臂,形成一层灵气光罩,护住灵田。

    好不容易等光罩稳定下来,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刚回屋,外面响起脚步声,一位高大的男子走了进来。

    儒雅男子目光一亮,问道:“少伯,如何了”

    高大男子年纪与他相仿,目光明亮,鼻如悬胆,颌下微须,眉宇间却略有愁容,闻言摇了摇头,叹气道:“允



第三十章 相国之才(求订阅!)
    咚咚咚!

    咚咚咚!

    没人开门。

    范蠡文种等了等,有点尴尬。

    不过思及越女一人居住,虽是光天化日,不是熟人不应门,倒也正常。

    两人是谦谦君子,此来本为知音相送,倒不是一定要见面,文种飒然一笑,退后几步,徐徐坐下,横琴膝上,范蠡的袖中,则滑出一根洞箫。

    琴声叮咚悠扬,箫音委婉曲折,如风入松,如泉落涧,幽雅赏心。

    现在伯牙子期尚未出生,自然也无著名的高山流水,但知音难觅,是自古由来的难题。

    待得琴箫埙曲,完美融洽,浑然一体,屋内的越女眼中都露出诧异之色,一曲吹完,有意犹未尽之感。

    “浩浩白水,男儿意气,壮志未酬,难得逍遥!”

    顾承眉头一扬:“两位请进!”

    话音落下,院门开启,一股轻风环绕身躯,将范蠡文种带了进来。

    “咦她的眼睛!”

    文种先是看向越女,迎着她晶莹透亮的双眸,微微一怔,范蠡心中也惊讶,然后齐刷刷看向顾承和龙葵。

    毫无疑问,越女的眼睛能够复明,是拜这两位所赐。

    他们是哪国的贵族子弟

    顾承的气质早已返璞归真,看不出什么,龙葵的贵气却是一眼可知。

    两人目光微动,拱手道:“范蠡、文种,见过公子!”

    顾承微微一笑。

    这倒是意外的惊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欣赏越女埙曲的,都是顶尖人物。

    范蠡和文种的组合,有些类似张良和萧何,前者擅谋略,后者擅内政。

    他们才是越国后来崛起的关键。

    对于姜国来说,人才从来不会嫌少。

    四大小世界的文武,尚在学习和磨合阶段,而仙武原住民,自然有其优势。

    既然遇到的,不如打包带走,反正他们都是人到中年,才得到重用,就因为出身不好,凭白蹉跎几十年,何等可惜

    众人坐下,话题打开,渐渐谈到了天下大势。

    “七十年前,楚国大夫申公巫臣,怨恨大将子反,先逃至晋国,再由晋使吴,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令吴楚交恶!”

    文种冷笑:“其心险恶!”

    顾承道:“依阁下之见,吴国能否胜楚”

    “不能!”

    文种断然道:“吴国人口有限,底蕴不足,连年交战,国力耗损,今吴王僚被刺,公子光篡位,又任伍子胥为相,必再生兵戈,败亡之日不远矣!”

    当今天下,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人口的多寡。

    人口众多,才能保证作物种植、服役纳赋,保证农工商学各个方面有可用之人,保证临战时有充足的兵源。

    反过来,国家安定,百姓富足,婴儿出生的才多,成长得才快。

    以吴国现有人口,即便家家富足,也难以与楚国相比,偏偏连年开战,以蛇吞象,勉强吃下也得噎死。

    顾承又问道:“那如何改进”

    文种侃侃而谈:“管子有言,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要人才济济,须得广开府学与私学,向民众教授四术六艺、王官之学,术艺普遍,方出才智之士,如此不动刀戈,休养生息,壮大国力,数十年光景有成,才是兴兵之际。”

    四术六艺,王官之学,就是诸子之学的起源。

    诸子之学皆源于官学,儒家出于司徒之官,道家出于史官,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法家出于理官,名家出于礼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官,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杂家出于议官,农家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出于稗官。

    诸子百字渊源流长,各有所出,那些名士也是继承了前人学说,并发扬光大。

    并非在春秋战国几百年之内,从无到有,突然创造出无数高深学术。

    都是厚积薄发。

    至于



第三十一章 统统带走(求订阅!)
    “姜国!”

    文种脸颊微微一抽,他的城府显然还没有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失望之色溢于言表。

    越已经是小国,但至少临海偏居,还有发展前途,姜国疆域更小,几乎是诸侯列国中垫底的存在,且四周都有强国环绕。

    早知是小小姜国的王族,何必表现半天,简直白费力气。

    范蠡目光一闪,却在观察顾承的表情,见他对文种的失望没有丝毫不悦之色,才发问道:“公子邀请我等,自是为壮大姜国,然姜国的人口不到越国的一半,兵力更是不足五万,无力进取各国,计将安出”

    此世是仙武,人族寿数漫长,如晋、齐、楚都有百万兵力,次一级的宋、鲁、郑、秦则有五十万常备军力,相比起来,姜国整个国家的人口都不及这个数。

    正如之前所言,这是硬伤,无论怎样发展,人口不达标,整个国家的国力就上不去,甚至打了胜仗,都不足以吃下对方的疆域。

    而且一旦姜队连连胜利,展现獠牙,必然遭各方压制打击。

    你这数万兵马,对上人家数十万大军,又是四方合围,没有地利可守,拿什么去赢

    唯有大幅度扩军!

    想要扩军,这就又回到了人口问题。

    在范蠡看来,姜国的处境,无疑和他们一样,陷入了死循环中。

    兔死狐悲是没有的,他们宁愿在越国蹉跎,争取渺茫的机会,也不愿意入毫无希望的姜国。

    不过既然这位王族提出了招揽,范蠡也想听一听,区区弹丸小国,有什么崛起的办法。

    顾承微微一笑:“如今的姜国,很富有。”

    直白的说,就是我有钱。

    这不是虚言。

    行商不比强国,主要限制就是本钱和渠道,这点姜国都不缺,在鲁国自顾不暇之际,已经完全打开了商路,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所以顾承现在的情况就是,我对钱不感兴趣,但是我很有钱。

    范蠡叹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此非福也!”

    有钱有什么用

    军队打过来,灭了你的国家,都是别人的。

    顾承道:“有钱,就可以买粮。”

    文种忍不住道:“公子之意,是让姜国百姓人人有灵粮吃,籍此强身健体,然后以区区数万之军,横扫四方”
1...320321322323324...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