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兴霸天
可惜这一切早在郭嘉的谋划之中,地界是地藏王菩萨经营了无数岁月,根深蒂固的大本营,想要撬动这样的局势,必然要用非常棋子。
董卓和李儒的星力是其一,灵帝和刘协的龙气,更能派上大用。
贾诩隐忍,郭嘉张扬,两人性格截然相反,却是同样的算无遗策,地界之局,拭目以待!
顾承微微颔首,再望向地界深处。
如今还未到最终收网之时,此来是为了联络张良。
万勿祭天,是张良的示警,让他去往小世界提升境界,炼制分身,在登基前将内忧外患扫平。
如今能够扫除的障碍,都已扫除,能够备下的后手,都已齐备,顾承也想再问问张良,或者说是问问后土娘娘,自己能否度过此劫!
下一刻,一道流光通过地皇书,传入手中,顾承展开一看,眉头扬起。
上面写着八个大字:
十死无生,起死回生。
另一边,贾诩走向水镜先生等候的前殿,脚步越来越慢。
他原本是想欣赏一番老对手失魂落魄的神情。
两人当初的对比可谓天上地下,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培养出了无数俊才,欲搅弄天下大势,主宰人道龙运,功德圆满,进阶圣位,另一个是落魄书生,于幕后辅助,默默无闻。
可现在,胜利者是他。
即便以贾诩的心性,都不禁想要现身一见,但太子却将一盆凉水兜头浇下。
得意忘形吗?是啊,我又何必去见司马老贼,只为了逞几句口舌之利
下一刻,贾诩转身,几步消失在宫墙的阴影中,同时从怀中取出六枚古朴的铜钱,置于一块龟甲中。
他屏息凝神,右手拖握,左手封口,上下摇晃九下,轻轻将铜钱依次倒出。
这看似寻常的铜钱龟甲,其实来头极大,名为文王金钱卦,贾诩年轻时靠之趋吉避凶,免了许多灾祸,后来倒是少用了,此刻心有所思,为殿下十日后的登基大典,问了个吉凶。
嚓咔!嚓咔!
然而下一刻,他勃然变色,因为那六枚铜钱全部裂开,然后化作飞灰,随风消散。
这已不是大凶,而是毫无生机的绝境!
假如登基大典上,有惊天之变,你当如此为之等朕归来!
贾诩想起刚刚那晴天霹雳般的面授机宜,缓缓拜下,面露决然,斩钉截铁地道:臣定不辜负陛下所托!
第五十四章 登基为帝(求订阅!)
光和十一年。
三月初七。
诸事皆宜,不避凶忌。
卯时刚至,洛阳城中百姓都已洗漱完毕,依次来到大街之上,顺着御道两侧,井然有序地向着皇城汇聚。
皇城位于天穹,原本高高在上,这日也降下,唯独一座高台冉冉升起,连通崇德殿前,共十二万九千六百节阶梯,意为一元之数,万物开泰,又似无穷高远,遥不可及。
此台名千秋,正是大汉历代天子,登基祭天之地。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享,受天明命,肇造弘基,神功圣武,遗之子孙
太常刘逸病逝,刘康得太子信任,得以任职,此刻正立于千秋台,朗声宣昭。
皇帝的旨意,分为诏制敕谕。
登基的仪式,分为昭祷告祭。
昭是宣读大汉的基业继承者的功绩和臣民的拥护。
此时不仅仅是洛阳百姓目光火热,带着发自内心的崇敬与欢欣,大汉十三州,无数郡县的中央,也荡漾起波纹,将千秋台的一切,将刘康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各地。
人皇登基,普天同庆!
用干戈而讨逆,本仁义而纳降,汉业日隆,万年之颂,讵意宗盟及诸大臣,咸谓神器,不可以久虚,宗祧不可以乏主
于是乎,在历数太子功绩的浩大声音中,顾承微闭双目,立于殿上,宗正刘虞领三十六位宗室,七十二位侍从,一起服侍新皇穿上龙袍。
这件龙袍以黄色为主,赤色为辅,寓意高皇帝刘邦定汉为土德,革秦水德之位,而后又有王莽篡汉,斩断大汉祖脉,待得刘秀中兴,转为火德。
上有五岳之影,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
周礼春官大宗伯上有言,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所谓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五岳对于人界的意义,亦是关系重大,因而道门三山五洞,都将道场山门设在其中。
此刻顾承展开双臂,穿好龙袍后,洛阳之上,无上炎龙长吟,化作一道赤芒,落入龙袍之内。
它于龙袍上蜿蜒流转,九大奇火一一分离,化作九龙,与五岳合一。
浑天地动,九五之尊。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国运龙脉,聚于一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众人退开,顾承身形缓缓下落,坐于人皇座上。
三皇神器代表一界本源,得之方为正统。
轰隆!
当人皇座正式成为顾承所有,虚空震荡,造化龙鼎山河社稷印止戈台等大汉六大玄器纷纷跃出,齐声道:参见吾主!
顾承颔首,伸手一招,六大玄器溢出灵光,进行认主仪式。
历代大汉天子,至少能得人皇座认可,但其余六大玄器,则情况不一。
如灵帝早年登基时,扫清外戚,大权在握,尚且还能得到一二件玄器认可,然其后并不励精图治,反倒一味揽权,昏庸碌碌,玄器自然离他而去。
而今顾承登基,六大玄器齐出,全部认主,献上本源,唯光武汉武巅峰时期可比。
拜见吾皇!
玄器认主后,顾承正式走出崇德殿,以文武百官为首,洛阳百姓,天下十三州所有见证登基大典的大汉子民,全部拜下。
即便是已经献上洞天,跌落顶尖世家的六大世家,这一刻在庄重威严,无上浩大的气氛中,也不禁真心诚意,山呼海啸。
吾皇千秋万岁,大汉国祚万年绵长!
吾皇千秋万岁,大汉国祚万年绵长!
吾皇千秋万岁,大汉国祚万年绵长!
顾承一路走过御道,来到千秋台阶之前,站立不动。
三灵垂象,山川告祥,人神和协,岁月兹著!
宗正刘虞来到秋千台阶下右侧,朗声诵读祷。
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太常刘康立于千秋台下左侧,朗声诵读告。
这种仪式,就是宣告天地众神,人皇天子将要登基,进行祭祀,做好准备。
其中六宗指水火雷风山泽,乾坤六子,也是日月星山川海,天地**。
定天地**,乾坤六子,是为至尊威仪,至高无上。
礼敬人皇!
这一刻,当祷告开始,不仅是人世凡俗,道门三山五洞,乃至海外仙道,无数修仙弟子,也齐齐稽首行礼。
这份待遇,就连光武汉武都不曾有之,乃是谢天子退佛门,敬天子灭七蛮,故而有之。
待得祷告完毕,云气狂涌,予以回应,那通向千秋台的十二万九千六百节阶梯开始收缩,最终化作九十九阶,意为天穹可达。
顾承拾阶而上。
宗正刘虞退下,太常刘康则将大汉列祖列宗的牌位,放于祭台前端,再将三面非金非玉,蕴含着无穷信仰光辉的牌位,立于祭台中央。
大汉列祖列宗,自然是以汉太祖刘邦为首,而众神祭祀,正中是为皇天上帝,其左是为后土神祇,其右是为轩辕黄帝。
百官万民群仙眼中神采熠熠,目送着顾承走过一级级台阶,来到千秋台上,进行最后一步
祭!
祭天帝!
祭地母!
祭人祖!
天地人三才!
九华玉阙,七宝皇房,承天禀命之期,主阴执阳之柄
效法昊天,根本育坤,流形品物,施母道仁
开始了!
当顾承开始亲口念诵祭文,昆仑山上,大乔小乔回归座下,西王母立于仙台,衣袂飘飘,目光郑重,又蕴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与此同时,那祭祀之力涌入地界之中,圣洁厚重,高远雄浑,无穷光辉流转的女子曼步而出。
西王母!女仙之首!
后土皇地祇!道门四御!
两大仙神同一时间将目光聚于千秋台上,顾承的眉心则猛然一涨,紫微星辰之力大盛,天穹紫微星宫随之呼应,映出一片紫光。
然而就在这时,一面古朴的圆镜,洞彻九天十地,镜光一闪,突然定在天灵之上。
天皇镜?
第五十五章 天帝位缺(求订阅!)
来了!
当镜光闪过,正在祭天的人皇顾承,周身上下都已无法动弹,唯有神念闪烁,并无丝毫慌乱。
天皇镜,地皇书,人皇座。
此乃天地人三界初分之际,为定三界权柄,所成的三皇神器。
而相比起历代帝皇宝座,曾化作黄石天书的地皇书,天皇镜无疑是最为神秘莫测的,甚至有传闻,这件三皇神器早已随着众神去往天界。
现在,它终于现出踪迹,且一露面,就定住了人皇天子!
不过顾承既然已登基称帝,那么人皇座便已奉他为主,几乎是天皇镜出现的霎那间,这九五至尊神阵的中枢核心,立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威仪。
明金色的光芒耀起,顺着皇城大阵的脉络蔓延,其内有无数金龙升腾,向着千秋台而去。
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信仰所聚,国运之力。
在仙武世界,一个国家,一个皇朝,最关键的不是军队,而是国运。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当国运无限衰弱,军队的强盛反倒成了隐患,唯有人皇镇压天下,国运昌隆,众志成城,才能使得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国祚绵长。
当连接千秋台的九十九级台阶,都升起金龙之影,顾承的龙袍之上,也耀起了无上光辉。
他的神念离体,上通九霄,下至九幽,以世界的角度,俯瞰人界。
日升日落,潮升潮灭,只是弹指刹那;
岩浆脉动,大地造山,只是脉搏跳动;
生命繁衍,时代变迁,只是随心所致
世界的视野,是如此浩大厚重,坐看沧海桑田,弹指万年,永恒不动,凌驾一切!
这便是人界本源,掌控一界之力!
人皇位阶!时隔四百年,又有人如昔日的陛下一样,得到人皇座毫无保留的支持!
当顾承的神念无远弗届,遍及人世,别说大汉十三州的子民,三山五洞的修仙弟子,皆衷地露出臣服之色,就连海外三仙岛的徐福,眼中都透出一抹期待。
然而那天皇镜上紫意一闪,天旋地转之间,顾承的神念瞬间归体,再被定住。
三界创生,鸿蒙紫气!
即便早有防备,这一幕仍旧令他心头一沉。
因为鸿蒙紫气的现出,代表着天皇镜不同于地皇书和人皇座,根本没有从神器位阶上跌落。
战灵宝玄神,五大品阶中,玄器其实已经屹立于巅峰,唯有圣仙境才能彻底发挥出力量,而神器则是蕴含着道力,具现化就是开天辟地时的鸿蒙紫气。
当天皇镜展现真正威仪时,人皇座也被彻底压制,眼见着一抹紫光越来越灿烂夺目,将要把新晋天子完全吞噬之际,一卷书册自后土神祇的牌位上现出。
地皇书!
相比起人皇座是传承之宝,历代都有主人,地皇书则是由后土娘娘以身化之,只为开辟轮回,让三界循环往复,众生有来世可期。
地界之中,后土娘娘显化真身,玉指一点,那地皇书蓦然将地界本源之力,加持到了顾承身上。
然而天皇镜一转,一阶之差,天地之别,竟是硬生生破开两界联手。
不过在千钧一发之际,顾承也窥到了一线机会。
因为天皇镜纯粹是由自身的器灵推动,那股煌煌天威,纯粹至极,根本不受外力所控。
这件三皇神器,是无主的。
果然是仙武世界的天意么?
顾承心中反倒一定。
早在进入大宋世界,遭遇天意抗拒的时候,他其实就生出过疑问。
既然连低武世界都有天意诞生,那么仙武级别的主世界,天意又是否知道他穿梭诸天,以异族龙气弥补大汉不断衰败的国运,由盛转衰,再续国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天意的观念下,万物生亡乃是有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才符合人道大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