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神话原生种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废纸桥

    但是只要他敢破佛门而入道门,立刻就会遭到天下所有佛门修士的一致唾弃。

    更别提,封林晩还有心,以自己的身份便利,重塑旁门左道,另起一脉祖师。

    当然,这些还只是一个方向,具体该如何操作,封林晩还没有过于细致的计划。

    眼前的情况,不仅仅是要先渡过悬空寺接下来的追击和纠缠,也要继续膨胀在佛门内的体积,直到有一天,他做任何事、任何决定,在大义的名分上,都无人反驳。

    “只是!要达到这种程度,需要的不仅仅是名望,还得有实打实的实力和战绩。我现在充其量就是五级,耗尽手段,欺负这个世界的土著,也最多只能对战六级也就是他们所谓的玉境。但是现如今,这方世界的顶级战力是七级。”封林晩揉了揉眉心,这也是目前为止,最让他头疼的问题。

    “实在不行,便只能先以郭营长给的那个心脏为核心,做一个傀儡出来了。如此操控一个拥有六级以上实力的傀儡,大概也就够用了。”封林晩心想。

    万不得已,还能动用一些编外的科技手段。

    虽然这样可能会引起这方世界天道的反弹。

    但如果隐瞒的好,将高科武器,伪装成某种强大的法术、神通,倒也不是不可能过关。

    时间转瞬即逝。

    第二天,当清晨的钟声,惊醒了沉睡的山林,封林晩伙同着人群,一起便辞别了大悲方丈,然后下了悬空山。

    此时站在山脚下,再回望整个悬空山。

    方才惊觉,这整条绵延的山脉,看起来就仿佛一尊卧佛。

    山势虽然险峻,却并不险恶,苍翠点缀,飞瀑流泉,皆给整个山峦增添了秀色。

    确实是一等一的福地。

    一路东行,封林晩的目的地,是位于整个大陆中央,最强大的帝国‘靖国’的都城。

    随着距离靖国都城越来越近,跟在封林晩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

    五天后,在距离靖国都城不足三百里之处时,最后一位同行者,也辞别而去。

    此时的封林晩,已然是孤身一人。

    骑着小毛驴,行走在官道之上,封林晩倾听着四周的风声,已经感觉到了弥漫在密林之中的杀意。

    举目一望,运气不错。

    就在正前方,有一队人马。

    看那气派摸样,应该是某个官宦的家眷,正举家搬迁进入京城。

    封林晩倒骑着小毛驴,一拍驴子屁股。

    小毛驴‘呃噫’‘呃噫’的叫了两声,然后驮着封林晩跑的飞快。

    “哼!被他发现了!追上去!别让他跑了。”密林里,一队黑衣人,交流说道。

    一道道影子,追着封林晩骑驴而走的方向跟过去。

    很快就在山道上再次相会。

    这一次,这些人直接跳了出来,堵在了官道两头。

    马匹嘶鸣,那有着数十人队伍的官宦家属们,纷纷失色。

    护持左右的侍卫们,拔出武器,警惕的看着来者不善的黑衣人。

    马车内,一个中年美妇,抱着一双儿女,虽然面色发白,却多少还是有些镇定。

    马车旁站着的官家,哆嗦着腿脚,大声对黑衣人们喊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拦当朝御史中丞史大人的家眷,莫非就不怕我大靖铁律了吗”

    拦在道路两侧的黑衣人们则是置若罔闻。

    &n




第四百七十八章大张旗鼓入京都(上)
    悬空寺和天晟教。

    一正一邪。

    并且昔日破灭天晟教,虽然景阳宫和巴山道场才是主力,但是悬空寺也同样‘功不可没’。

    封林晩倒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意外,悬空寺的和尚,竟然还能利用天晟教的余孽来对付他。

    虽然,表面上看,只需透点风就足够了。

    但其实,暗地里还需当有足够的力量引导。

    否则要组织起这样一支力量,对封林晩进行狙杀,可并不容易。

    然而悬空寺的和尚,在同样的地方,再一次摔倒了。

    他们明明已经在封林晩的身上,吃了那么多次亏,却还是要高傲的小看封林晩。自以为封林晩不过是初入修行,哪怕是一日破五境,连过十五关,也自认为封林晩得到的是境界,而非实实在在的战力。

    他们庸俗了太久,早就不知道,对于真正的妖孽而言,本就不该以常理揣度。

    手持拳印,用的却是佛法。

    无论是拳,还是印,都只是一种激发天地灵气,与自身真元交汇感应法法门。

    悬空寺的和尚,走错路的可不止是一两个。

    明明是上等的操控天地灵气,施展佛门妙法的手段,却偏偏用成了武夫的暴力强杀技巧,虽然也算是另辟蹊径,却总归偏离了法门的本意。

    擅长变化之法的封林晩,入了悬空寺,又岂会空手而归

    除了悬空寺那些口口相传,绝不记录于任何之处的镇派绝学之外,其余者都让封林晩偷偷瞧了个遍。

    否则,封林晩又怎么能恰好‘指点’到大苦

    不仅如此,那悬空寺漫山遍野的佛像中,可也隐藏了不少秘密。

    许多和尚出家前,身份也非同一般,带艺投师的不在少数,借佛门清净躲避世俗烦忧之人,更是数不胜数。

    他们随身携带的技艺,不好记录于寺庙经阁之中,却又不愿断了传承。

    便纷纷藏在悬空山上,倒是将悬空山变成了一座宝山。

    随着封林晩口中的梵音越来越响亮,那些天晟教的余孽纷纷捂头痛呼。

    随后丢盔弃甲,狼狈逃窜,隐入山林,消失无踪。

    封林晩现在是个和尚,当然不好大开杀戒。

    莫说是那些天晟余孽,哪怕是满地的毒蝗,也只是被制住,随后封林晩会将它们收起来,送入仙桃世界‘点化’。

    更何况,天晟余孽不过是被悬空寺利用。

    将来,封林晩是要利用身份之便,将天晟余孽收服,以此重组旁门左道,为‘成仙’声势添砖加瓦的。这些天晟余孽,等于是封林晩预定的小弟。

    现在多杀一个,将来就少一个,可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赶走了来袭的人。

    那马车中稍稍传出几声异响。

    身披斗篷的妇人,从马车中走出来,对着封林晩说道:“小师傅见谅!马车之中皆是内眷,不便示人。奴家多谢小师傅的救命之恩,敢问小师傅可是去京都若是小师傅不嫌弃,不妨与我等一路同行,也好让我等侍奉、报答一二。”

    “等到了京都,我家夫君,必有重谢。”

    妇人的小心思很明显。

    感谢是真,但是想要利用封林晩,一路护送也是真。

    之前那天晟余孽来袭,可算是吓坏了他们。

    虽然也有一些侍卫,但是比起天晟教的余孽,相差档次太远。

    封林晩微笑道:“女施主不必客气,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本就是应有之义。小僧此去,虽未必是京都,但若女施主不嫌弃,小僧亦可同行。”

    妇人闻言,顿时心中大喜。

    随后唤来管家,好生招待封林晩。

    又命人整理出一辆车来,供封林晩乘坐。

    封林晩也都没有推辞。

    继续往京都而去,一路上便再无风波。

    等将要抵达京都之时,封林晩却突然开口提出离去。

    妇人再三挽留,却终归耐不住封林晩去意已决。

    看着封林晩远去的背影,整个车队的人,无一不感叹,这小和尚小小年纪,却难得的高风亮节。

    若是寻常人,救了御史中丞史大人的家眷,还不是顺水推舟,成为史大人的座上宾。

    &



第四百七十九章大张旗鼓入京都(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就是,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能立足于世,四十岁能不被迷惑,五十能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冷静听取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话虽如此,数字却只是虚化代指,舍弃数字,而直指目的,我们就应该,通过学习而获得立足于世的能力,冷静的洞悉世情,而不被表象所迷惑。通过读懂人心世事,而了解到什么是天命。从人们的口中,不断的获知讯息,而不能因为有所成就而故步自封。最终便能通过这样的修行,达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却又不违背道德和规矩。”封林晩此刻站在讲台上,正在向周围的学子讲课。

    不仅是原本书院的学生,许多别的书院,听闻了他名声的学子,也都来听讲。

    和许多教书先生,讲课生涩,自己都半迷糊不同。

    封林晩讲课,不仅生动,并且极为浅显易懂,更有各种形象至极的比喻,市场引得整个课堂哄堂大笑。

    虽然看起来,似乎有些乱了规矩。

    但是好在,这方世界没有程朱理学这一套,虽然有礼法之说,却还不至于那般陈腐。

    学术氛围相对开明。

    周围听课的学子也就罢了,原本一些讲课的老师,也都纷纷点头,然后看着封林晩的那颗光头,又忍不住叹气。

    暗地里也已经有不少人找过封林晩,劝他还俗。

    并且表示,自己在官方有一定的人脉,可以帮忙从中打点。

    显然他们是不知道,封林晩此时在佛门的地位,以及悬空寺的特殊。

    对于悬空寺而言,封林晩可以死,但是不能还俗。

    而对于佛门来讲,‘一凡圣僧’就是新的标杆,倘若还俗等若信仰崩塌。

    这一边,封林晩再一次积蓄着声势。

    另一头,御史中丞史大人,以及许多朝中重臣,连夜被靖国天子急召入宫。

    老皇帝年迈体衰,已经看着时日无多,这也是没奈何。

    这方世界,对人的寿命限制极为苛刻。

    六级修士,在旁的世界,都已然有了长生久视之能,但是在这方世界,却最高不过千年寿元。

    而六级说起来像是一张嘴那么容易,其实亿万人中,只有极少数才能抵达这个境界。

    自然的,这方世界用于延寿的灵药,作用也极为有限。

    靖国天子富有四海,但即将油尽灯枯之时,也无法可想。

    此时,面对自己心腹的几位臣子,老皇帝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寡人中年得子,如今太子依旧年少,难免年轻气盛。而寡人的几位兄弟,皆非易于之辈,只怕他们会挑动太子犯错,然后乘机起兵,不知众位,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帮寡人去了这心病。”此方世界,没有始皇帝嬴政,自然也就不会规定,皇帝需当自称‘朕’这样的自称。

    靖国虽为大陆中心,最强大的帝国,却如汉朝一般,采取的是分封制。

    各地藩王势力庞大,老皇帝殚精竭虑也只能求得一个平衡。

    倘若老皇帝死了,新皇继位稍有不稳,就可能被利用,有倾覆之祸。

    周围的几位重臣,皆面面相觑。

    藩王之祸,由来已久,倘若那么容易解决,又岂会迟疑到今日

    忽然史大人越众而出,对老皇帝说道:“臣近日听闻了一则小故事,说城西有一个富商,生了许多儿子,他对每一个儿子,都一视同仁,在死前将家产均分,好让每一个儿子将来都可以过的很好。但是后来,等到富商死后,他的儿子们却几乎都败坏了家业,整个家族也就此没落了下来



第四百八十章鸣鹿请贤(求订阅)
    小小的书院,被禁军所围,各大臣工,皆端正立在小小的草庐之外。

    透过撑开的窗户,依稀可见,一个身穿白衣的小和尚,风度翩翩,不似凡人。

    而一个显得苍老、疲惫的老人,身穿赤袍,坐在对面。

    二者对坐而品茗,似乎相谈甚欢。

    简单的试探和熟络过后,老皇帝复述了那个故事,然后看着小和尚道:“先生说这个故事,不知为何意”

    老皇帝没有以‘大师’‘法师’‘和尚’这样的称呼来称封林晩,反而以‘先生’称之,显然是读懂了封林晩之前回怼的那句话。

    那句话,表面听起来,像是一种耍无赖。

    但是细细掂量,却能听出,志不在方外之意。

    故而也就打消了老皇帝的某些顾虑,而亲自现身,前来寻封林晩。

    封林晩笑着说道:“此故事有二解,昔日有同窗问我,若是家中与兄弟不和睦,不喜家中几位幼弟纨绔,却又因为父亲偏爱幼子,难以管教,若是有心分家,该当如何。我便告诉了他这个故事,凡事皆有两面,五根手指有长有短,有的很有力量,有的显得无力,有些很有作用,有些看似无用。但是唯有五指紧握,攥成拳头,才会有力量。”

    老皇帝点了点头。

    事情也确实如此,昔日靖国初立,靖太祖心中也是不愿诸多儿子受苦,便行了分封之法,将这靖国的江山,分成好些块,然后交由长子居中统帅,而诸多幼子则是于周边拱卫。
1...144145146147148...3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