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为的,其实就是让松江塑料这头的职工消停一些。
按照他的想法,如果松江塑料厂这头的人知趣儿,现在有了新北的这么一个安置计划,每个职工得些不多,但是在现下里还算是丰厚的下岗安置费,然后继续跟小厂子里边儿消消停停的搞生产,不给自己添麻烦也就罢了。
既然早就心不在松江塑料,拿钱走人对于新北和塑料厂的职工来说,未免不是双方的解脱。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人心,有的时候不好满足。
“你刚说,松江塑料厂是谁的”
面对李宪突然的质问,杨建生丝毫不惧,将身子前探,瞪了眼睛:“国家的!”
看着对方一副“吔屎呀你”表情包一般的样子,李宪皱起了眉头,哂然一笑:“国家的”
紧紧盯着杨建生的眼睛,李宪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老杨,松江塑料厂,我怎么看现在都不是国家的呢?”
听到李宪话里话外的揶揄,杨建生拉了脸。
不知怎的,他心里边儿突然有点儿空落落的感觉。
新北集团的安置方案说实话,相对于目前龙江省内甚至国内的任何破产安置方案来说,都算是良心。省内最近一年来也有企业陆续破产,而这些所谓的破产企业对职工的安置,充其量也就是给每个职工发个一年的工资,然后买断合同了事。
什么工龄工资,以及失业保险金啥的,谁有闲工夫管这个
若是放在正常的情况下,杨建生到觉得没什么不好接受。
不过眼下,从他私人来说,是不论如何都不想见到松江实业被其他的企业收购的!
说实话,新北集团突然冒出来,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预料。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只要带着松江塑料厂的职工们闹下去,让松江实业就维持现在的状态,不用多,再给他一年的时间。只要一年的时间,元宝厂就能攒下个两三百万。
按照之前的估值,这个价钱,足够买下松花江边松江塑料厂的厂区了!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杨建生没闲着。通过之前的关系以及利用职工代这个身份稳定职工的为条件,表杨建生已经和集团的几个领导私下里搞好了关系。
对于松江塑料厂,杨建生心里边儿已经有了相当明确的思路。
可是偏偏这个时候,横空跳出来个新北,在丝毫没有风声的情况下,就要收购松江实业。
这杨建生怎么接受得了
“你什么意思塑料厂不是国家的,难不成是你们的姓李的,我今天就告诉你!只要我们职工的权益一天得不到保障,我们职工生计没有着落,别管是谁,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你们这收购,也办不成!”
一拍桌子,杨建生装着胆子,大喝一声。
“对!必须要保证我们职工的权益!”四个职工代表之中,两名是小商品公司的,除了杨建生之外的另一个,自然是松江塑料厂这头的。
第661章:去首
职工里私下搞小厂子,其实在九十年代中期已经很普遍了。这事儿要是放在南方某些地区,简直就成了政府默认的一个现象。
国营企业不给力,一个个潦倒困顿的很,情况差一些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下了生产线就成了库存,放在仓库里边儿一年半载都卖不出去,连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甚至有些国营厂都乐不得自己的职工出去谋点生路。这样的话,厂子里边还能减轻一些负担。再不济的话,工人们有了生活来路,也省得和厂子里边闹着讨工资不是
可是私下里的想法是私下里,政府对于职工开小厂的行为,可是明令禁止的!
在八十年代后期,国家就三令五申,不允许在职职工私下办厂。
为的是什么呢
其实国家也是讲道理的,职工想自己单干,如果通过正常的离职或者是停薪留职,这个在当时允许。
但是坏就坏在,并不是所有人都走正道。一些人一方面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另一方面,又害怕万一形势不定,自己没了后路无法生活下去。
很多时候,人的悲哀就在于心里明白,却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去追逐,只能用妥协和折中迎接机遇。
甚至是蛇鼠两端,搞一些歪门邪道。
八十年代末期,就已经有了国营厂的职工私下里开设小厂的情况。那个时候国营厂本身就没有什么竞争力,冗员问题相当严重,生产成本上降不下来,本身体制又存在问题,对市场的反应迟缓。
这样的企业,如果再有自己带职工搞几个生产同类产品的小厂吸血,争夺本身就不多的资源,除了死的更快之外,没有第二个后果。
而更大的问题是,那些在外面开设小厂的职工没有什么生产资料,什么机器设备原料工人技术,一股脑的都得从原厂里边捣腾。
曾经温州那边儿就搞出了个惊动了全国的“老鼠案”,说是八七年的时候,一家齿轮厂车床三天两头的坏,修好了这儿坏了那儿。而且坏的还很奇怪,干脆就是零件不翼而飞。
后来厂长找了公安局的同志一查,查出来了;敢情是厂里边几个有亲属关系的职工在外面开了个小作坊。此前,这几个人买了厂子里边用了二十多年,淘汰下来的四台车床。
可是那个时候国营厂淘汰下来的东西,那得是啥成色
如果用现在话形容,那就是伊拉克战损品质,三天两头的坏。
坏了咋整
修,没配件。就算是有配件,一是没门路买得到,二也是买不起。没办法,那就只能拆厂子里边同型号的机床零件。
按说,其实这事儿不大。充其量就是个盗窃国有财产。
可是公安的人本着尽职尽责的原则到厂里边一查,坏了事儿了;还不止这些!
车床用的合金刀头,以及生产用的原料,都存在大量的帐物不符。公安局的人再一查,好嘛……原来这厂里边开小厂的不止一份儿,甚至不止两三份……
一个职工总人数仅仅三百来人的小厂,在外面光查出来的小厂就六个,涉及八十来号职工。
厂里边从技术员到车间主任,没一个干净的。除了物资之外更加严重的问题是技术层面,当时这个厂子生产的产品,往往是这边图纸刚出来,外面的小厂就跟进了。
国营厂研发成本本身就高,而且小厂生产所用的原料大部分也都是从原厂里边里应外合捣腾出来的,生产成本极低。另一说,能出来干小厂的,那都是有一定技术的职工,生产出来的东西比原厂工艺还高。
用国营厂的技术,用国营的工人,用国营的原料生产一样的产品,这谁能顶得住
说句不中听的,这可比山寨还过分了……
当时省里对这件事情相当重视,几个主要的涉案人全都重判,最轻的都判了个二十多年。
随之而来的,就是八八年开始的全国性打击严查。
一直到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这股风才刚刚有了平息的
第662章:稳妥
“李董,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宪冷不防的一声,将来云浩搞得一愣。
看了看会议室之中的众人,来云浩凑到了李宪的身边儿,压低了声音:“怎么,有什么问题”
其实今天的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局势,已经是李宪做的最坏打算了。说实话,在他原本的计划中,哪怕是杨建生提出些什么过分一些的要求,只要在李宪底线之上的,他都可以满足。将小元宝厂搞掉,并非他的目的。
反正对于松江实业来说,塑料厂这边儿目前存在的价值不高。新北内部算了一笔账,如果将其盘活,起码要对塑料厂投入超过七百万的资金,更新设备然后重整目前的人事架构。这里边儿不说钱多少,光是精力上新北集团就耗不起。
现在杨建生这个反对股权收购的主要顽固分子眼见着已经完蛋,李宪的目的已经达到,是断断不再想将事情扩大化了。
小元宝厂虽然名不正言不顺,可是现在是个啥情况
那里边儿也是又好几百号职工的!
这几百号职工,多了少了不说,每个月都能从这个黑厂里边儿拿到工资,别说现在来云浩想去直接逮人,就算是将这个黑厂取缔,李宪都不知道会闹出什么样的乱子来。
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李宪劝来云浩道:“来市长,我觉得针对目前的这个状况,不宜动太大的干戈。您听我一句劝,如果您想追究责任的话,我建议你追责这个黑厂的主要组织人员。至于那些职工,咱们还是宽容些吧。毕竟塑料厂的状态摆在这里,职工们总是要吃饭的。黑厂这事儿,如果没有一批人组织,这些职工断断是干不出来这事儿的,您说呢”
“这怎么说”来云浩脸色一沉,“李董,你是不知道这个松江塑料厂之前闹成了什么样子。现在是知道了他们在外面办黑厂,可是之前,这些人明明在黑厂里边儿拿着工资,还到区里,市里,劳动局去闹,往出扣欠发工资。你说,这是什么行为这完全就是故意搞事情嘛!”
“唉?”李宪拍了拍来云浩的大腿,看了看一旁偷偷望向这边儿的杨建生,低声说道:“来市长,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想想,为啥当初汉军围楚的时候,韩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却还给项羽让出一道口子”
“啊”李宪的思维有点儿跳,来云浩一时没跟得上去,“怎么说”
“破釜沉舟狗急跳墙啊!”
李宪深深的点了点头,说道。
来云浩眉头一皱,思量一番,明白了。
“李董说的有道理,那依你看,松江塑料厂的这些职工怎么处理你们新北,可是有了什么想法”
李宪呵呵一笑,“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松江塑料厂现在对于我们新北来说,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真的松江塑料厂的职工想要,完全可以集资买断,把黑厂转正嘛!”
“啊”来云浩惊讶的看了李宪一眼,“松江塑料厂,你们新北就不要了“
李宪摇了摇头,道:“不是不要,那么大的一个厂子,放谁谁不动心啊可是来市长,我们这完全是为了市里考虑啊!松江塑料厂高低上千号职工,这要是万一搞出什么事儿来,那可就是大问题了。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个道理,您不会不知道。你认为,现在的这个情况,这松江塑料厂,我还能要吗我是这么想的,刚才我是给出安置方案了么我寻思着职工们如果接受我们新北目前的安置方案,那这个安置费大约就是三百多万将近四百万的样子。
如果他们同意,完全可以用这笔安置费作为集体股,盘下那些设备。再去工商税务登个记,把黑厂变成明厂,正儿八经的搞经营嘛!
这样一来,职工们有了生计,市里呢,也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松江塑料厂职工的这个麻烦。至于松江塑料厂,只要那块地皮留给我们就行。那块地靠着江边,回头我
第663章:女客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集团里边儿的事情比较多,而且并购松江实业这个项目李宪又在全程跟进,董事长办公室这边一下子就从原本的“清水衙门”变成了整个集团最核心的地方。
在之前,负责这一块的是薛灵,那个时候虽然薛灵实际上干的是总经理的活儿,但是正式职务还是总经理助理,不过现在薛灵已经正式被李宪在董事会上任命为新北集团的总经理,这么一来,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汇总以及平时各项任务计划的传达的活计就没人做了,就需要个专人。
一大早,李宪刚刚跟陈树林和薛灵等人制定了松江实业未来一段时间的梳理计划从办公室里出来,秘书小刘就等在了他的办公室门前。
小刘名叫刘敏彤,小姑娘二十二岁,刚刚大专毕业。倒也不是外人,是陈树林妹妹家孩子。本来,陈树林家里边儿就这个妹妹混的是最好的,家里边儿妹婿是在火电厂当技术工程师的,家里边儿一个女娃上了大专,前些年一直都是陈家的南波湾。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陈树林在新北集团当了领导了,家里边儿亲戚朋友都想着法的巴结。陈树林虽然人轴,将绝大部分亲戚里短的关系都推了没往公司里边儿弄,但是早前在北林纸厂吃上顿没下顿的时候,没少受妹妹家接济。
现在妹妹家孩子毕业了想在新北集团里头某个差事,也就没推拖过去。
其实李宪倒是没有故意拿这个岗位去笼络下属人心的意思,只是现在里他实在是缺个端茶送水来回走传真的这么一个人。自打薛灵胜任总经理之后,集团里行政这边的年轻女员工有事儿没事儿就往自己跟前转悠,天天特么怕不是有十几个姑娘连着给自己往办公室里边送水,喝的膀胱都受不了。
暗下里一打听,李宪才知道,敢情都是总助职位空了出来,悬而未决惹出来的麻烦。而按薛灵的意思,这里边儿也有李宪年轻且未婚,集团董事长总助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天然优势这层意思。
看着一大堆或眼含秋波,或努力表现能力的年轻女员工,李宪深感头痛。最后一拍脑袋,觉得用谁都是用,直接就指定了刘敏彤上了岗。
不为别的,这姑娘长得安全。
姑娘像舅,这小刘深得陈树林的长相特点,一看就是在身边使唤绝对不会传出办公室恋情绯闻的那种。
就这么的,小刘同志进了新北集团,就得了整个集团里头最接近核心的岗位。
见刘敏彤抱着一大堆的而文件在会议室门前等着,看着像是有事儿的样子,李宪对一旁的张大功和薛灵又叮嘱了几句,走了过去。
“有事儿”
刘敏彤虽然在现下里头算是女性之中的高学历,不过姑娘人太老实,一看就是那种上了好几年大专连恋爱都没敢谈的那种。抚了抚眼镜,她点了点头,“李董,刚才你开会的时候来了个女客人。在接待室等了半天了,指明了想见你。”
“女客人”李宪眉头一皱,“谁啊姓章”
刘敏彤来的时间太短,集团里外的事情除了工作范围内必须的之外还不怎么熟悉。而在所有业务范围内的人里头,李宪认识的女性还真不多,他还以为是章荫过来了。
不过刘敏彤摇了摇头:“不是李董,章总我还是认识的。来人说是众创集团的。”
“众创集团”
李宪一皱眉头,努力的将新北有过合作关系的企业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他确定这个企业从没听说过。
抬手看了看表,见时间还早,李宪对刘敏彤一挥手。大步向会客室走了过去。
进了会客室,首先映入李宪眼帘的,便是一个窈窕而且看起来颇有气质的背影。一头烫了大卷,打理相当体面的长发,给这个背影着实加了不少的分。
看一个女人,其实除了身材容貌之外,注意两个地方就知道女人到底是什么段位了。
一个是头发,另一个是手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