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陈树林算是说着了。
李宪现在考虑的,也正是这个问题!
这年头,产业工人这个群体很特殊。
一方面,这些人在工厂效益好的时候,可能其中一大部分人都会想着偷点儿奸耍点儿滑,自己给自己找舒服。可是另一方面,产业工人却绝对跟懒惰这俩字儿扯不上关系!
怎么说
正是这些人,在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中华工业历史上一个决定性的时期。而也就是这一些人中的大部分,在九十年代后期下岗大浪潮来临之后,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垒砌起了中华经济发展最高速时期的砥柱,为整个中国的gdp增速贡献了绝对的力量。
所以,在得知松江塑料
第658章:鼓动
连续四个总经理下马,涉及连累到一大批的高层干部,整个松江实业的管理体系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董事会和职工之间的联系,只能从职工代表来传达。
当松江塑料的职工代表刘建生,收到自己父亲带来的消息;让他代表职工明天参加省国资办牵头,针对松江实业法人股变更事宜进行讨论的时候,刘建生正在位于松江塑料厂不到一公里之隔的松江街一处门窗都被封的死死的废旧厂房之中,指挥着一众工人赶工。
“老大啊,这怕是上头要大动啦!你可得提前应对啊!”
轰隆隆的机器声中,老刘头看着自己儿子听到了消息之后面色阴晴不定,面带忧色大吼到。
“我知道了爹!这事儿我心里有数!您赶紧回吧,啊!”
心烦意乱的摆了摆手,刘建生连推带攘的将自己老爹轰出了车间。
站在灯光昏暗,却又一片热火朝天的车间之中。思衬良久之后,刘建生狠狠攥起了拳头,不动声色的在车间之中将几个在职工之中素有威望的兄弟拉到一旁。
“看来之前的传闻是真的,公司现在终于挺不下去了。松江和投资公司那头,这一次真的是要卖股份了。明天上午九点让我我去国资办开会,这个事儿,你们怎么看”
“这”
几个五大三粗,身上工作服沾满了灰尘和废料渣的汉子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都麻了爪。
“老刘大哥,这要是公司被别人收购了,那咱这小聚宝的事儿还能捂得住嘛”
互相看了看,终于有人抓耳挠腮的问了一句。
问的是提心吊胆,听的人同样是忐忐忑忑。
小元宝厂,是松江塑料的职工们给现在这个黑厂子起的外号。八十年代初,松江塑料厂最辉煌的时候,卖的最好的产品就是塑料元宝。作为那个时代最最时髦的年节祭祀用品,松江塑料厂生产的“金元宝”是畅销大江南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整个松江塑料厂职工的工资,生活都处于整个厂历史的最高峰。
所以在公司不成停了工,刘建生靠着职工代表的身份,将所有的职工绑在自己身边儿,偷偷的将厂子里边儿的设备运出去搞私厂之后,便将这个黑厂子取了个“元宝”的代号。
但是其实,这个厂子,早在松江塑料厂没有彻底败落之前,就已经存在!
早在88年,当时担任销售股股长的刘建生就动了自己单干的心思。那个时候看着塑料厂的产品卖得好,刘建生跟亲戚朋友借了笔钱,偷偷的租下了一个仓库,开始生产当时塑料厂一些批量小但是利润大的产品,借着自己掌握着客户资源,偷偷生产然后销售给南方的那些客户。
靠着自己攥着客户的便利,这几年刘建生可没少赚。
可是赚的再多,这个私厂始终也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事。偷偷摸摸的,规模上一直就是那个样子。每年提心吊胆的,也就是五万六万的进项。
直到松江实业打91年下半年,因为几次失败的投资导致公司股票大跌,塑料厂这个主业受到波及衰败,刘建生才看到了机会!
可以说,松江实业虽然这几任的总经理都不是什么无缝的鸡蛋。可是下马的四个总经理里头,真正在松江实业任上犯了错误的,其实只有最初的一个。之所以乱到现在这个程度,杨建生在这里边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而且不光彩的角色。
不过不光彩归不光彩,在松江实业管理体系崩塌,整个塑料厂成了“没妈的孩子之后”,小元宝厂终于迎来了机会!
之前,在小元宝厂工作的就只有杨建生的几个亲戚,但是在整个塑料厂停产之后,几百号没了收入来源的职工都被杨建生说动,到了厂子里边儿干活。为了生计,也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一群职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
第659章:谈判
松江实业的股份变更,最近成了省内的一桩大新闻。
根据94年初计委方面的统计,全国上市企业一共有247家。这个数目看着不少,但是分配到全国各省,上市企业可就是凤毛麟角了。
虽然在省内松江实业就算是上了市,但是规模上也并不算大,不过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作为省内第一批上市企业,现在突然传出来要搞股权变更,对社会企业转让股份,可着实是刺激到了省内商界。
为什么说刺激
因为这事儿,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省内的民营企业真正敢露头是啥时候
也不过就是八六八七年左右的事儿罢了。
那个时候民营企业是啥德行
没有原料技术,没有熟练工人,没有销售渠道。一切的生产资源和生产原料,只能仰仗国营企业,从国企里边儿“借”生产要素。设备是国企淘汰下来的,又是送礼又是求人才能买到的,技术是请城里的工程师周末下乡偷偷传授的,工人送烟送酒,鞠八百个躬,才能送到在国企里接受基础培训的。
一直到了九零年,全国绝大部分的私营业还得挂靠在乡镇集体上,每年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呢!
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能避免受到政治歧视和间歇性的整顿打击。才可以享受集体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从合法渠道获得生产原材料,也只有这样,私营企业才能被消费者和经济交往单位所信任,才能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
可是现在,仅仅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年头啊!像新北这样的民营企业,就能反过头来收购国企,而且是个资产最多的时候达到两个多亿,市值近五个亿的国营企业——即使现在落败了。
省政府大楼,国资办的一间临时会议室里头。
看着坐在长桌一头的新北谈判代表,国资办主任许馨文竟然一时间有些恍惚。
这世事,真是换了!
“许主任,许主任”
直到一旁负责协调市里各单位的副市长来云浩提醒,许馨文才回过神来,对在座的众人做了个抱歉的手势,清了清嗓子。
会议室里边儿人不少。
新北集团这头,李宪带着陈树林,以及公司为了这次并购专门组成的工作小组,来了整整十人。
松江实业显得人丁凋零了一些,除了董事长,松江实业党组书记洪银山,以及二股东冰城投资公司代表之外,就只有四个职工代表。
抛去谈判的两方不谈,省里市里连同区里街道的大小领导,也来了一大堆。将一百来平的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
看着在座的众人,许馨文堆砌笑容,朗声说到:“嗯,这个啊,大家伙想必已经都听说了。在咱们省里的穿针引线之下,我省新北集团,正式对松江实业提出了股份收购方案。现在啊,我们国资办经过慎重的考虑,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呢,也取得了证券部门的许可,决定促成这一起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股份变更。”
一面说着,许馨文一面观察着在座众人的表情——特别是松江实业的几个职工代表。
松江实业这一年来,已经成了省里头的一个上访大户。说句不夸张的,现在松江实业的这些职工,那可真是人见人怕,鬼见鬼愁。
刚才说的那些,其实都是故意说给职工代表听的套话。实际上,具体的收购方案,新北早就提交了上来,也得到了急于脱手法人股的国资办和投资银行的认可。
现在,如果说这起股权收购的唯一变数,也就是这些个职工了。
见几个职工代表只是皱着眉头,不发一语,许馨文略微放了心下来:“那么今天呢,把大家
第660章:分化
“对于这个计发经济补偿啊,我们是这样打算的。”
得到了李宪的授意,陈树林不动声色的放下了手中的发言稿,看了看周围的一众领导和四位职工代表,插起了手,说到。
“之前已经退休或者是伤残病退职工,工资统一划归到区里,由区里负责。在职职工呢,咱们就按照《劳动合同法》执行,也就是说,按职工松江实业工作的工龄年限,每满一年就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则按照一年来算。
对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之前的工资高于本市上一年度产业职工平均工资三倍以上的,则是按照平均月工资的三倍支付,最高支付额度,不超过十二年。若是低于本市平均标准的,则是一律按照平均工资发放。
除此之外啊,对于解除了劳动合同的职工,我们新北将给予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在这二十四个月里边,灵活就业的职工呢,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享受不低于每个月一百二十块钱的社会保险补贴。”
对于松江实业目前的这些个职工,李宪已经有了打算。
在此之前,他觉得如果可以的话,尽量还是将松江塑料厂尽量搞活。不过如果耗费太大的精力,那就犯不上了。毕竟收购松江实业的主要目的,还只是李宪想要一个壳资源,为将来组成自己大造纸公司铺路。
而在考察了松江塑料厂和小商品公司之后,李宪却不这么觉得了。
所以按照新北集团现在的方案,松江塑料厂这头的职工,绝大部分都已经被列入到了安置名单之中。
当陈树林当众宣布完了,会议室内就立刻响起了一片嗡嗡声!
“李董,陈经理。我冒昧问一句,松江实业目前的职工,你们想留多少”
区劳动局局长陈玉一愣,立马问到。
正管这一块的,陈玉一听这安置方案说的就明白了——新北集团这是一个人都不想留,打算一股脑都打发了啊!
松江实业的情况,在座的领导们都知道。按说,在目前的这个场合,若想促成新北和松江实业股份的顺利交割,在座的所有部门都得尽量把事儿往浑合办。
可是陈玉不行。
现下里产业工人的生计问题本来就是区劳动局棘手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新北若是一下子将千多号职工刷下来,这对于区劳动局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啊!
看着陈玉一脸的蛋疼,李宪看了看将目光投向自己的陈树林,再次点了点头。
“咳咳、”陈树林清了清嗓子,“是这样的,按照我们新北目前的打算,小商品公司这头呢,我们是打算将他重新做起来的。毕竟小商品公司所在的位置,是目前冰城市的黄金商业地段,而小商品公司在七八十年代在老冰城市民那里又有着不错的口碑。不过我们的打算是将现在的小商品重新装修,然后以承包的方式,优先对职工们开放摊位承租权。”
“这!”四个职工代表之中,小商品公司方面来的两个人一个是之前的货物处经理林世杰,一个是原来的楼层经理应国发。
其实这一次来,二人都没报什么太大希望。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小商品的职工们不知道多少次将小商品重新开业或者是由职工出资承租的方式重振公司,但是都被松江塑料那边儿给搅合黄了。
再有就是现在小商品大楼现在在商业街那边可是个好位置,职工们私下底说什么的都有,但是这些干部,心里边儿却是明清着呢;不论谁收了小商品,那块地,都是个香饽饽!
重开小商品
自己个想想就得了,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那是断断不可能的。
所以听到现在陈树林当众宣布新北集团将重开小商品,而且是针对职工们开放,二人兴奋的都涨红了脸!
小商品公司的职工们啥情况
大部分的职工,在松江实业上市的那一年都靠着股票赚了些钱。而且这些职工都是一路跟着小商品公司见证了中国经济是如何从闭塞走向开放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经营着零零碎碎但又是人民生活必须物资商品的人,早就不想着靠那每个月百把的工资过活了!
说实在的,新北怎么安置职工,他们在意。毕竟安置方案对于现在每个月都领不到钱的职工来说也是个不小的福利,但是他们更在意的,是以后怎么办。
现在,得知了新北有重振小商品公司,而且对原有职工开放承租权的想法,二人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心里边儿,却已经是一百个同意!
几家欢喜几家愁。
当听到新北对小商品公司的计划之后,杨建生瞳孔一缩!
他倒是没想到,新北集团竟然会这么大方。
看着林世杰和应国发兴奋的样子,杨建生心中警惕起来。
“嘿呦。现在职工安置方案还没定下来呢,谈怎么整合我们松江实业的业务
第661章:死路
今天召集相关人等开这个见面会,李宪就是想看看松江实业各方各面对待这一次股权收购的态度!
小商品那头的情况没什么可以说的,根据李宪这两天了解到的情况,他认为只要承诺将小商品重新开业,并且笼络住那群一心想在小商品大楼里继续搞经营,搞个体的职工们,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事实也证明,他的想法是没错的。
松江塑料厂这头的情况复杂了一些,通过他和陈树林走访之中看到的一些蛛丝马迹,以及这两天王铁成暗地里的调查,松江塑料厂的职工们偷了塑料厂的设备在外面办小厂的事情他已经一清二楚。
通过这件事儿,要是往深了挖,李宪相信松江塑料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衰败的这么迅速,深层次的原因不难找到。
不过他原本没打算深究。
一方面来说,对于松江实业用上市圈来的钱胡乱投资的经营手段,李宪打心眼儿里就膈应。所以落得现在这个下场,他没有什么“国有资产流失不流失”的怨愤。
另一方面,要是松江实业不破落到如今这个地步,也轮不到他李宪接受现在这个摊子。
所以对于松江实业这群职工的小动作,李宪原本的意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去算了。
正是出于这个想法,他才当众让陈树林宣布裁撤松江塑料厂,这个…现在可以说,也可以不说的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