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韩建心里咯登了一下,这曹亮还真是来得好快,看来这该来终归是要来的,怎么也跑不掉了。

    “将客人带到中堂,好生伺候,待本官宽衣之后,便去迎接。”韩建故做镇定地道。

    下人应了一声,转身下去了。

    &n




第482章 北军四营
    ps;稍后更正,

    侯程的脸色阴沉了下来,冷冷地道:“韩太守,你这么说是在威胁侯某了”

    韩建冷汗直冒,连声地道:“不敢,不敢,在下绝无此意。”

    别看韩建贵为一郡之守,可在侯程面前却是抬不起头来,宰相家奴七品官,还真一点也不假。

    “没有最好,你们自己捅的篓子,你们自己解决,这事既然是在河东郡内发生的,那么韩太守你自己处理好了,这事与我们一品居没有半点关系,韩太守最好谨言慎行,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说。”侯程的话里明显地带着警告的意味。

    韩建完全懵了,倒退了几步,整个人就瘫在了那儿。

    侯程的态度,摆明了就是要置身事外的,要他韩建自己处理,怎么个处理法,贩卖私盐可是重罪,曹亮既然已经是抓了韩璋,那肯定不会善罢干休的,此次来安邑,便是冲着他而来的。

    退一步讲,曹亮就算不管此事,也肯定会把此事捅到朝廷上的,大将军曹爽一怒,肯定会派人来彻查此事的,韩建是难逃一死。

    “侯掌柜,在下此番定然是性命难保,如果司马太傅能出面说上一句的话,或许——”

    侯程冷冷地打断了他,道:“怎么,韩太守了到了这个时候,还惦记着把司马太傅拉下水不成司马太傅是何等身份,莫说是他不知情,就算真的知情,难不成你想要昭告天下,司马太傅是贩卖私盐的败坏了司马太傅的名声,那可不不光是救不了你了,恐怕你们韩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都保不住了!”

    韩建浑身泛起冷意,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道:“在下家眷并不知晓,无论如何也不应当祸及他们啊。”

    侯程的眸光中闪过一抹的戾色,冷笑道:“他们是否平安无恙,自然全在韩太守的一念之间了,这桩案子可大也可小,如果真得事情闹大了,那怕司马太傅出面,也难保得下你的家人来。”

    韩建绝望地跪坐在地上,面如死灰,侯程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这桩私盐案,肯定得有人来顶罪,一品居和司马家则是要置身事外的,而韩建无论如何是逃不了这一劫的。

    听侯程的弦外之音,如果韩建能主动顶罪的话,他们就可以保住他的家人,如果侯程硬要把司马家拉下水的话,那么韩家就会有灭族之祸。

    韩建当然清楚,司马家的能量自然是大的不可想象,如果司马家想要保他的话,那肯定是能保得下来的,但问题是,身为太傅的司马懿肯定是不愿意趟这趟浑水的,贩卖私盐这种事,也只能是私底下做,如果搞得天下尽人皆知的话,司马懿的名声必然会大受影响。

    和司马懿的名声比起来,自己的小命当然就算不得什么了,到了这个时候,司马家的人丢卒保帅,自然在情理之中。

    韩建呆坐了半晌,再抬头的时候,侯程已经是不知所踪了,侯程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自然没有必要在留在这儿了。

     

    ; “韩太守,平北将军曹亮在府门外求见。”下人进来禀报道。

    韩建心里咯登了一下,这曹亮还真是来得好快,看来这该来终归是要来的,怎么也跑不掉了。

    “将客人带到中堂,好生伺候,待本官宽衣之后,便去迎接。”韩建故做镇定地道。

    下人应了一声,转身下去了。

    &



第483章 第五校尉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曹亮是喜出望外的,本来他还担忧桓范肯不肯应命,没想到桓范真的来了,还来得是如此地神速,甚至比北军四营都来得快,不得不说同,这确实是出乎曹亮意料的。

    现在曹亮的手下,倒是人才济济,不过羊祜杜预是领军之将,裴秀傅玄也只能是充当幕僚,曹亮最为缺乏的,就是郭嘉贾诩诸葛亮这样的顶尖军师人才。

    现在扳起指头来数一数,后三国时代虽然也是名臣名将辈出,但似乎缺少“智囊”人物,一支成熟的军队,智囊人物那可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郭嘉,曹操不见得能够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更是如丧家之犬,颠沛流离,岂能有割据西南称王称帝的机会。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放声痛哭,别人都纳闷,曹操这般伤心究竟是为什么,曹操很快便道出真心话,孤哭郭奉孝哉,若郭奉孝在,孤岂有此败!

    连曹操都意识到了,赤壁之战的败因并不是因为兵力的多寡,也不是因为地利的关系,而是他这边缺少了顶尖的谋士,而刘备则是新得了诸葛亮,孙权有周瑜,在谋略较量之中,双方的实力此消彼长,最终才导致了赤壁的惨败,让曹亮一统天下的梦想灰飞烟灭。

    如果郭嘉不是那么早就英年而逝,那么也许三国的这个政治格局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说没有顶尖谋士战略性的眼光纵览全局,身为一方诸侯恐怕是难有做为的。

    曹亮自问自己的谋略还没有达到能和司马懿相匹敌的地步,自己之所以战绩斐然,得益之处还是在于自己穿越者的身份,比如说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控,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曹亮的实力所在,有一部分是运气的存在。

    但是随着历史的轨迹发生变化,曹亮对未来的把握已经是越来越弱了,在这个平行的世界之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而曹亮的对手,却是一如既往的强大。

    所以曹亮一直在物色一个重量级的谋士人物,在这个时代唯一被司马懿视为智囊的,也只有桓范一个人。曹爽的手下谋士众多,但这一帮子人在司马懿的眼里,都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而已,唯有桓范一人,才是受司马懿真正忌惮的。

    连司马懿都畏惧的人,那必定是有着大智慧的,所以曹亮对桓范是情有独钟,想方设法把桓范召到他的帐下。

    将桓范迎入了府邸内,曹亮给桓范安排的房子可是这座府邸之中最好的,连曹亮现在的住所都无法与之相比。曹亮知道桓范要来,自然事先就把房间给安排好了。

    晚上,曹亮又特设接风宴来给桓范接风,宴席的规格自然是最高的,曹亮又将手下的将领谋士以及河东郡四百石以上的官员全部召集过来,其一是为了表示对桓范的尊重,其二也是方便大家认识,以后可以更好的办事。

    宴席上,曹亮对桓范的态度是恭敬有加,自然而然,其他人对桓范也是谦恭有礼,整个宴席上,桓范的地位无与伦比,人人争着向桓范敬酒,宴会的气氛也是极为地融洽和谐。

    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安邑的桓范,此刻倒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这几年桓范闲赋在家,门可罗雀,让平素极好面子的桓范是极为地失落,此番到了河东,让桓范是又找回了当年在青州兖州任上的感觉,几杯酒下肚,



第484章 曹亮的五虎将
    ps:稍后更正

    曹亮是喜出望外的,本来他还担忧桓范肯不肯应命,没想到桓范真的来了,还来得是如此地神速,甚至比北军四营都来得快,不得不说同,这确实是出乎曹亮意料的。

    现在曹亮的手下,倒是人才济济,不过羊祜杜预是领军之将,裴秀傅玄也只能是充当幕僚,曹亮最为缺乏的,就是郭嘉贾诩诸葛亮这样的顶尖军师人才。

    现在扳起指头来数一数,后三国时代虽然也是名臣名将辈出,但似乎缺少“智囊”人物,一支成熟的军队,智囊人物那可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郭嘉,曹操不见得能够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更是如丧家之犬,颠沛流离,岂能有割据西南称王称帝的机会。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放声痛哭,别人都纳闷,曹操这般伤心究竟是为什么,曹操很快便道出真心话,孤哭郭奉孝哉,若郭奉孝在,孤岂有此败!

    连曹操都意识到了,赤壁之战的败因并不是因为兵力的多寡,也不是因为地利的关系,而是他这边缺少了顶尖的谋士,而刘备则是新得了诸葛亮,孙权有周瑜,在谋略较量之中,双方的实力此消彼长,最终才导致了赤壁的惨败,让曹亮一统天下的梦想灰飞烟灭。

    如果郭嘉不是那么早就英年而逝,那么也许三国的这个政治格局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说没有顶尖谋士战略性的眼光纵览全局,身为一方诸侯恐怕是难有做为的。

    曹亮自问自己的谋略还没有达到能和司马懿相匹敌的地步,自己之所以战绩斐然,得益之处还是在于自己穿越者的身份,比如说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控,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曹亮的实力所在,有一部分是运气的存在。

    但是随着历史的轨迹发生变化,曹亮对未来的把握已经是越来越弱了,在这个平行的世界之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而曹亮的对手,却是一如既往的强大。

    所以曹亮一直在物色一个重量级的谋士人物,在这个时代唯一被司马懿视为智囊的,也只有桓范一个人。曹爽的手下谋士众多,但这一帮子人在司马懿的眼里,都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而已,唯有桓范一人,才是受司马懿真正忌惮的。

    连司马懿都畏惧的人,那必定是有着大智慧的,所以曹亮对桓范是情有独钟,想方设法把桓范召到他的帐下。

    将桓范迎入了府邸内,曹亮给桓范安排的房子可是这座府邸之中最好的,连曹亮现在的住所都无法与之相比。曹亮知道桓范要来,自然事先就把房间给安排好了。

    晚上,曹亮又特设接风宴来给桓范接风,宴席的规格自然是最高的,曹亮又将手下的将领谋士以及河东郡四百石以上的官员全部召集过来,其一是为了表示对桓范的尊重,其二也是方便大家认识,以后可以更好的办事。

    宴席上,曹亮对桓范的态度是恭敬有加,自然而然,其他人对桓范也是谦恭有礼,整个宴席上,桓范的地位无与伦比,人人争着向桓范敬酒,宴会的气氛也是极为地融洽和谐。

    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安邑的桓范,此刻倒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这几年桓范闲赋在家,门可罗雀,让平素极好面子的桓范是极为地失落,此番到了河东,让桓范是又找回了当年在青州兖州任上的感觉,几杯酒下肚,不禁



第485章 新军新气象
    ps:防盗章节,稍后更正

    并州乃古九州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时划分域内为九州,并州为其一。

    汉武帝元封年中,置并州刺史部,为天下十三部州之一,建安十八年废,魏黄初元年复置。

    汉并州和魏并州虽然名称相同,但辖地却大有不同,汉代并州下辖九郡: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到了魏代,下辖为七郡:太原、上党、建兴、西河、雁门、乐平、新兴,虽然听起来并州九郡和并州七郡差不了多少,但事实上魏朝所立新郡多为旧郡析出,辖地已大为缩减,魏并州所辖地域,尚不及汉并州一半之地。

    相比中原地区的冀青司兖豫诸州,并州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之脊表里山河之誉,雄浑险峻的太行山就如平地而起的一条巨龙,横亘在黄土高原和冀州平原之间,以高屋建瓴之势俯瞰中原大地,地势上的优势,让并州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相比于中原各州的繁华富庶,并州在轻济方面则是大为落后,一方面是狭隘闭塞的地理环境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量的胡人内迁所造成的。

    胡人的内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并州的人口不足,但这些蛮夷之族民风彪悍,好勇斗狠,时不时地扰乱地方,滋扰百姓,给并州的安定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原战乱不断,人口锐减,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民生凋蔽,百姓流留失所,大量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在这种背景下,以匈奴、羌、氐、羯、鲜卑等五族为主的胡人不断地向南迁徙,进入到了中原王朝所统治的疆域并州和关中一带。

    曹操对胡人的内迁是保持一种开放式的态度的,或许以曹操的雄才大略认为胡人不可惧,只要分而治之,便可保无虞。

    匈奴人自秦汉以来就是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不过在汉武帝时期,匈奴被大汉军队屡次击败,元气大伤,后来匈奴人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在汉朝军队的不断追歼和后来兴起的鲜卑族的逼迫下,西迁而去,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南匈奴则依附于东汉朝廷,其单于受到汉廷的册封,汉廷亦派出护匈奴中郎将来管理南匈奴。

    东汉末年,南匈奴归附于曹操,曹操将匈奴单于呼厨泉扣押在了邺城,并将匈奴分为五部,各设部帅统领之,另以汉人为司马监之。令左部居兹氏县、右部居祁县、南部居蒲子县、北部居新兴县、中部居大陵县,分而治之。

    曹操治理胡人是理想化的,认为只要将胡人分化管理,就可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或许在曹操统治的那个时期,胡人畏惧于曹操的强悍不敢轻举妄动,但胡人的本性就是野蛮的,桀骜不驯的,他们的臣服也只是暂时的,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起来反叛。

    居于祁县的匈奴右部帅刘猛因为领地之争与祁县汉家大族王家发生冲突,继而演化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整个匈奴右部皆叛,时任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的田豫派兵征讨镇压,却引起了匈奴其他四部的骚乱,整个并州的形势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并州刺史田豫已经是一位年过七旬的古稀老者了,本来他早有致仕之心,但司马懿认为他年纪正壮,所以才竭力地让他留任



第486章 平阳告急
    ps:章节妨盗,稍兵更正

    并州乃古九州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时划分域内为九州,并州为其一。

    汉武帝元封年中,置并州刺史部,为天下十三部州之一,建安十八年废,魏黄初元年复置。

    汉并州和魏并州虽然名称相同,但辖地却大有不同,汉代并州下辖九郡: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到了魏代,下辖为七郡:太原、上党、建兴、西河、雁门、乐平、新兴,虽然听起来并州九郡和并州七郡差不了多少,但事实上魏朝所立新郡多为旧郡析出,辖地已大为缩减,魏并州所辖地域,尚不及汉并州一半之地。

    相比中原地区的冀青司兖豫诸州,并州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之脊表里山河之誉,雄浑险峻的太行山就如平地而起的一条巨龙,横亘在黄土高原和冀州平原之间,以高屋建瓴之势俯瞰中原大地,地势上的优势,让并州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相比于中原各州的繁华富庶,并州在轻济方面则是大为落后,一方面是狭隘闭塞的地理环境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量的胡人内迁所造成的。

    胡人的内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并州的人口不足,但这些蛮夷之族民风彪悍,好勇斗狠,时不时地扰乱地方,滋扰百姓,给并州的安定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原战乱不断,人口锐减,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民生凋蔽,百姓流留失所,大量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在这种背景下,以匈奴、羌、氐、羯、鲜卑等五族为主的胡人不断地向南迁徙,进入到了中原王朝所统治的疆域并州和关中一带。

    曹操对胡人的内迁是保持一种开放式的态度的,或许以曹操的雄才大略认为胡人不可惧,只要分而治之,便可保无虞。
1...102103104105106...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