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和司马懿的名声比起来,自己的小命当然就算不得什么了,到了这个时候,司马家的人丢卒保帅,自然在情理之中。

    韩建呆坐了半晌,再抬头的时候,侯程已经是不知所踪了,侯程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自然没有必要在留在这儿了。

    “韩太守,平北将军曹亮在府门外求见。”下人进来禀报道。

    韩建心里咯登了一下,这曹亮还真是来得好快,看来这该来终归是要来的,怎么也跑不掉了。

    “将客人带到中堂,好生伺候,待本官宽衣之后,便去迎接。”韩建故做镇定地道。

    下人应了一声,转身下去了。

    &nbs




第473章 募兵(上)
    ps:看到有些书友每天在抱怨更新的问题,想必是没有看到前面的单章,在此重申一下,本书开启防盗模式,稍后肯定是会更正的,大家可以早上再看,写书不易,盗版猖蹶,还望看正版的书友可以支持下,多多理解和包容,可以把本书视做是第二天早上更新的,谢谢大家了!

    !

    !

    !

    !

    !

    这些帐目记载的方法并不相同,有记录在竹简上的,也是记录在纸上面的,之所以装了几大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录在竹简上的为多。

    这不禁让曹亮好生奇怪,按理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都已经快有两百年了,蔡侯纸已经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但竹简却顽固地坚守着最后的阵地,始终不肯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

    就连官方的书写工具,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做太大的改变,竹简依然是官府之中最主要的书写工具,学富五车听起来似乎让人吃惊不已,但实际五车竹简,所记录的文字并是太多,和后世一个指甲大小的u盘比起来,判若云泥。

    曹亮特意地把傅玄和裴秀请到了长安,让他们参与到此次帐目的清查之中,倒不是说曹亮就不相信夏侯玄手下的这些个主薄记室,而是曹亮对他们的能力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毕竟时间短,任务重,想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来,非得专业人士才行。

    裴秀和傅玄堪称得上是顶尖的算术人才,这个时候,曹亮自然想到了他们俩。

    不过裴秀和傅玄此刻都在洛阳,裴秀官居黄门侍郎,傅玄仍旧当着卫将军参军,虽然说两人的差事都比较轻松,有大把的空余时间,但是他们却无法擅离职守,私自离开洛阳到长安来。

    于是曹亮找到夏侯玄,希望把这两个人调到他的帐下。

    夏侯玄现在对粮草之事焦急的不行,但凡是曹亮要求的事,夏侯玄都会竭尽全力地来办到,就象曹亮要求提供近几年的赋税,夏侯玄知道这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但他一点也没有犹豫,立刻知会郭淮,将所有赋税征收帐册全部拉到了都督府,以供曹亮查验。

    现在夏侯玄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曹亮的手上,调两个七品以下的官员,简直就是手到擒来的事,甚至夏侯玄都有无需通过大将军曹爽而直接调动六品以下的官员的权利。

    于是一纸调令摆到了裴秀和傅玄的面前,而且这军令还是加急的,要求裴秀和傅玄接令之后,即刻出发,前往长安。

    因为是临时征调,与他们先前的职务品秩并无关系,其实就是等于到长安出差一趟,而军令上又没有表明是什么任务,裴秀和傅玄接令之后,皆是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地被调到了长安来。

    一到长安,看到前来迎接的人是曹亮时,他们两个才恍然大悟,敢情是曹亮的缘故,他们才得以到长安来。

    &nb

    sp;不过见着了曹亮,并没有打消二人心中的疑惑,两人俱是文官,不熟习行伍之事,行军打仗皆不在行,他们知道此次曹亮出征,是追随征西将军夏侯玄伐蜀的,似乎和他们俩个风马牛不相及。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居然被曹亮调来了长安,惊异之余,也是非常的奇怪。

    曹亮含笑着解释道:“我这次



第474章 募兵(下)
    ps:稍后更正

    连十几天,曹亮都没有出都督府,埋首于浩繁的帐卷之中,一笔一笔地核对着赋税征收的明细。

    当然不光是曹亮一个人,为了查清楚帐目的问题,曹亮特意地调集了十几个主薄记室参与到查帐之中,如果光靠曹亮自己,查个一年半载也未必能有结果。

    这些帐目记载的方法并不相同,有记录在竹简上的,也是记录在纸上面的,之所以装了几大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录在竹简上的为多。

    这不禁让曹亮好生奇怪,按理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都已经快有两百年了,蔡侯纸已经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但竹简却顽固地坚守着最后的阵地,始终不肯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

    就连官方的书写工具,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做太大的改变,竹简依然是官府之中最主要的书写工具,学富五车听起来似乎让人吃惊不已,但实际五车竹简,所记录的文字并是太多,和后世一个指甲大小的u盘比起来,判若云泥。

    曹亮特意地把傅玄和裴秀请到了长安,让他们参与到此次帐目的清查之中,倒不是说曹亮就不相信夏侯玄手下的这些个主薄记室,而是曹亮对他们的能力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毕竟时间短,任务重,想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来,非得专业人士才行。

    裴秀和傅玄堪称得上是顶尖的算术人才,这个时候,曹亮自然想到了他们俩。

    不过裴秀和傅玄此刻都在洛阳,裴秀官居黄门侍郎,傅玄仍旧当着卫将军参军,虽然说两人的差事都比较轻松,有大把的空余时间,但是他们却无法擅离职守,私自离开洛阳到长安来。

    于是曹亮找到夏侯玄,希望把这两个人调到他的帐下。

    夏侯玄现在对粮草之事焦急的不行,但凡是曹亮要求的事,夏侯玄都会竭尽全力地来办到,就象曹亮要求提供近几年的赋税,夏侯玄知道这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但他一点也没有犹豫,立刻知会郭淮,将所有赋税征收帐册全部拉到了都督府,以供曹亮查验。

    现在夏侯玄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曹亮的手上,调两个七品以下的官员,简直就是手到擒来的事,甚至夏侯玄都有无需通过大将军曹爽而直接调动六品以下的官员的权利。

    于是一纸调令摆到了裴秀和傅玄的面前,而且这军令还是加急的,要求裴秀和傅玄接令之后,即刻出发,前往长安。

    因为是临时征调,与他们先前的职务品秩并无关系,其实就是等于到长安出差一趟,而军令上又没有表明是什么任务,裴秀和傅玄接令之后,皆是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地被调到了长安来。

    一到长安,看到前来迎接的人是曹亮时,他们两个才恍然大悟,敢情是曹亮的缘故,他们才得以到长安来。

    不过见着了曹亮,并没有打消二人心中的疑惑,两人俱是文官,不熟习行伍之

    事,行军打仗皆不在行,他们知道此次曹亮出征,是追随征西将军夏侯玄伐蜀的,似乎和他们俩个风马牛不相及。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居然被曹亮调来了长安,惊异之余,也是非常的奇怪。

    曹亮含笑着解释道:“我这次在长安,遇到点麻烦的事,还得仰仗二位鼎力相助才是。”



第475章 杀人灭口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几乎无兵可调的曹爽完全是头痛不已,不知道如何来办。

    更让他为难的是,派何人领兵前往更是一个大问题。

    司马懿倒是在文书后面批阅过了,建议由游击将军陈泰前往并州,接替田豫,主持并州的军政。

    但曹爽焉能不清楚司马懿的用心,陈泰乃是陈群之子,而陈家和司马家打得火热,司马懿此举,显然有把并州纳入他的势力范围之下的企图。

    “这老王八蛋,净想着趁火打劫呀!”曹爽气得暗骂起来,可却有些无可奈何,他现在手中无兵可调,无将可用,司马懿这是在戳他的软肋啊!

    曹爽气怵怵地回到了行宫之中,将诸将幕僚都召集起来,商议此事。

    众人皆是摇头,方今的局面之下,派出一位资望和能力皆出众的将领前往并州,还真是一件比较能办的事,似乎除了司马懿提出来的人选陈泰之外,暂时还找不出其他合适的人来替代。

    曹爽是一愁莫展,说实在的,他很清楚陈泰前往并州的后果将是什么,就算陈泰可以平定匈奴之乱,也必然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自己好容易在雍凉安插亲信,削夺了司马懿的不少势力,如果让司马懿在并州再培植出一股势力来,那就等于是让曹爽此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可不派陈泰去,又能派何人去,现在曹爽手下缺的就是得力的干将。

    就在此时,立于阶下的曹亮忽然向前走了几步,拱手高声地道:“大将军,末将愿往并州平定叛乱,为大将军分忧。”

    殿上的一堆人,官职都要比曹亮高,所以议事之时,曹亮是排在阶下的,并没有什么话语权,不过看着众人都纷纷地摇头,曹爽是愁眉紧锁,所以曹亮才挺身而出,主动地请缨出战。

    虽然曹亮已经两次出征,一次对吴作战,一次对蜀作战,但两次打仗,曹亮始终只是辅佐而已,上次征吴之时,他是参军,此次伐蜀之战,他是长史,虽然官职提高了,但本质却没有变,领军者另有他人,他只是辅助而已。

    想要真正地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立足,并且和司马家一争长短,曹亮必须要培养的自己的领军能力,而不是给别人当参谋打下手。

    此次汉中之战结束之后,曹亮还寻思着再找机会一试身手,淮南之战和汉中之战,给曹亮的历练确实是不少,但缺乏真正的领军机会,也是让曹亮感到无比遗憾之处。

    为将者,不光能冲锋陷阵,摧城拨寨,更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今曹亮在两次战役之中,只是充当了一名冲锋陷阵催城拨寨的马前卒,并未有机会参与战略决策。

    所以,现在曹亮所欠缺的,就是一个单独领兵的机会,无人掣肘,无人制衡,曹亮便可以尽情地在战场上发挥他的才能,奇谋妙计,纵横决断,让他成为真正的战场主宰者。

    本来曹亮还不知道这样的机会什么时候才会降临,但没想到还没离开长安,这机会就已经是从天而降了。

    听众人所议,有意让陈泰来领兵出征,救援并州,不过看曹爽的态度,似乎并不满意,想来也是因为陈泰是司马懿举荐的人。

    曹亮当机立断,上前主动地请缨出战。

    &



第476章 有喜了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几乎无兵可调的曹爽完全是头痛不已,不知道如何来办。

    更让他为难的是,派何人领兵前往更是一个大问题。

    司马懿倒是在文书后面批阅过了,建议由游击将军陈泰前往并州,接替田豫,主持并州的军政。

    但曹爽焉能不清楚司马懿的用心,陈泰乃是陈群之子,而陈家和司马家打得火热,司马懿此举,显然有把并州纳入他的势力范围之下的企图。

    “这老王八蛋,净想着趁火打劫呀!”曹爽气得暗骂起来,可却有些无可奈何,他现在手中无兵可调,无将可用,司马懿这是在戳他的软肋啊!

    曹爽气怵怵地回到了行宫之中,将诸将幕僚都召集起来,商议此事。

    众人皆是摇头,方今的局面之下,派出一位资望和能力皆出众的将领前往并州,还真是一件比较能办的事,似乎除了司马懿提出来的人选陈泰之外,暂时还找不出其他合适的人来替代。

    曹爽是一愁莫展,说实在的,他很清楚陈泰前往并州的后果将是什么,就算陈泰可以平定匈奴之乱,也必然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自己好容易在雍凉安插亲信,削夺了司马懿的不少势力,如果让司马懿在并州再培植出一股势力来,那就等于是让曹爽此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可不派陈泰去,又能派何人去,现在曹爽手下缺的就是得力的干将。

    就在此时,立于阶下的曹亮忽然向前走了几步,拱手高声地道:“大将军,末将愿往并州平定叛乱,为大将军分忧。”

    殿上的一堆人,官职都要比曹亮高,所以议事之时,曹亮是排在阶下的,并没有什么话语权,不过看着众人都纷纷地摇头,曹爽是愁眉紧锁,所以曹亮才挺身而出,主动地请缨出战。

    虽然曹亮已经两次出征,一次对吴作战,一次对蜀作战,但两次打仗,曹亮始终只是辅佐而已,上次征吴之时,他是参军,此次伐蜀之战,他是长史,虽然官职提高了,但本质却没有变,领军者另有他人,他只是辅助而已。

    想要真正地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立足,并且和司马家一争长短,曹亮必须要培养的自己的领军能力,而不是给别人当参谋打下手。

    此次汉中之战结束之后,曹亮还寻思着再找机会一试身手,淮南之战和汉中之战,给曹亮的历练确实是不少,但缺乏真正的领军机会,也是让曹亮感到无比遗憾之处。

    为将者,不光能冲锋陷阵,摧城拨寨,更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今曹亮在两次战役之中,只是充当了一名冲锋陷阵催城拨寨的马前卒,并未有机会参与战略决策。

    所以,现在曹亮所欠缺的,就是一个单独领兵的机会,无人掣肘,无人制衡,曹亮便可以尽情地在战场上发挥他的才能,奇谋妙计,纵横决断,让他成为真正的战场主宰者。

    本来曹亮还不知道这样的机会什么时候才会降临,但没想到还没离开长安,这机会就已经是从天而降了。

    听众人所议,有意让陈泰来领兵出征,救援并州,不过看曹爽的态度,似乎并不满意,想来也是因为陈泰是司马懿举荐的人。

    曹亮当机立断,上前主动地请缨出战。



第477章 出乎意料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曹亮一直忙于募兵的事务之中,不过收效也是相当显著的,在河东郡的一干官吏的帮助下,曹亮提前几天圆满地完成了募兵的任务。

    由于曹亮坚持走精兵路线,所以这次募到的兵,堪称是高质量的,懂骑术,会射术的兵也招了不少,其余的士兵,都称得上体格健壮,强劲彪悍,曹亮对这次的募兵甚是满意。

    尤其是招到了不少的匠人,铁匠石匠木匠皮匠医匠等等,既多而全,完全可以涵盖各个技术工种,虽然说短期内这些匠人并没有用武之地,但是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曹亮的这笔买卖,做的极为合算。

    他将这些招募来的匠人列为辅兵,编入了新成立的军械营之中。辅兵的粮饷高于正兵,这恐怕还是天下独一份的。

    正是因为曹亮的优厚待遇,才会让这些匠人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加入军队之中。

    这也让许多人为之眼红,士农工商的社会定位,让他们始终认为农民要比手艺匠人地位更高,如今都加入军队,他们偏偏拿到了粮饷要比他们瞧不起的匠人还要低,所以许多人难免会有微词。
1...100101102103104...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