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之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恶鬼福多

    回到半地下掩体中,拉宾上尉再次抬手看表,三点十八分,距离战斗打响还有两分钟。

    掩体东面的观察孔旁,来自海军的炮兵观察哨波尔上尉趴在剪刀式望远镜后面,正在窥视对面俄军阵地的动静。

    见拉宾上尉走到自己身边,波尔上尉笑着说道:“对面的俄国人很安静,对于破坏他们睡眠的恶劣行为,我在此深表歉意。”

    拉宾上尉再次看向手表。

    “还有一分钟。”

    波尔上尉也看向手表,和拉宾上尉一同开始倒计时。

    “十、九、八五”

    波尔上尉刚刚数到五,拉宾上尉就听到外面传来隐约的轰鸣声。

    “斯图卡来了”

    拉宾上尉话音刚落,背后的阵地上猛然传来大炮的轰鸣声,中间还夹杂着诡异的嘶嘶声。

    火箭弹拖着黑灰色的烟尘划过天空,落到对面敌人的阵地上。

    “日”迫击炮也不甘示弱,加入到炮击敌军阵地的行列。

    “乒乒”flak 36型88毫米多功能高射炮也加入到战斗,它们此时客串的是加农炮的角色,以每分钟10-15发的超高射速,将一枚枚高爆弹射出炮口。

    各种口径的炮弹爆炸时发出火光和硝烟席卷苏军阵地,原本整齐的木桩变得东倒西歪甚至是腾空飞起,铁丝网被扯断,原本凸出地面的掩体被炮弹轰为巨大的弹坑。

    猛烈的炮击持续了整整十五分钟,于三点三十五分准时停止。

    波尔上尉收敛脸上的笑容,紧盯着手里的手表开始第二次倒计时。

    拉宾上尉则趴到观察孔后面,拿起望远镜查看对面俄军阵地的动静。

    炮击停止,来自空中的攻击却仍然在进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me-110战斗轰炸机不停地发起俯冲,将重磅炸弹扔到地面,每一次爆炸都令地面尘土飞扬。

    尘土和硝烟模糊了拉宾上尉的视线,然而他凭借一年来的战斗总结出来的经验,迅速发现对面战场奇怪的地方。

    俄国人的阵地似乎有些过分的安静,好像少了点什么。

    仔细观察思索了近一分钟,拉宾上尉忽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高射炮,对,就是高射炮,俄国人的高射炮在哪

    面对德军的空袭,俄国人的空军距离比较远,还没到达战场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天空中完全没有高射炮弹爆炸时迸射出的硝烟,也没有曳光弹升空时特有的轨迹,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拉宾上尉的猜疑中,五分钟的时间飞快过去,波尔上尉兴奋的声音传来。

    “五分钟倒计时结束,轮到海军上场了。”

    波尔上尉说完兴奋地趴到剪刀式望远镜后面。

    “啊哈我看到我们的水上飞机了,他们是来给舰炮指示目标的。”

    五分钟的等待,是在战术上故意设计的套路。

    通常来说,前线阵地上会修建防炮洞,遇到炮击时,除了观察哨,大多数士兵会躲进防炮洞,直到敌人炮击结束发起进攻时才出来。

    五分钟的炮击间隔,是为了让敌人误以为炮击结束,特意留给敌人从防炮洞进入阵地的时间。

    然而五分钟的间隔后,降临的不是坦克和步兵攻击,而是来自海上的第二轮炮击。

    当波尔上尉兴奋地观看对面俄军阵地遭受炮击时,拉宾上尉此时已经确定,对面真的没有高射炮对空射击时的声光效应。

    对面是没有人还是有什么阴谋

    来自海上的炮击持续了整整二十分钟,拉宾上尉带着心中的疑虑进入战壕。

    炮击刚刚停止,一阵吱吱嘎嘎,听起来让人感到牙齿发酸的金属摩擦声便传进他的耳中,伴随着地面的抖动,一个庞然大物忽然出现在战壕上方,宽大的履带碾过战壕上方,泥土噼里啪啦地落进战壕,掉落到拉宾上尉的钢盔和迷彩服上。

    &




726.第714章 一个名为敦刻尔克的幽灵(二)
    普利莫尔西基镇西部的一座谷仓里,“波兰总督”重装甲旅下属装甲掷弹兵营的营长约阿希姆派普少校将他的营部设在这里。

    明天,最晚后天,将是自己就任营长以来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必须要让下属的连长们和旅里的同僚们知道,自己这个空降来的营长职务是真正的从前线浴血战斗换来的,不是因为在某位总督阁下身边当副官得来的。

    出于谨慎,派普少校曾经去前线考察过地形,依照他以往的作战经验,作为第一批投入战斗的部队,步兵和重装甲营的虎式坦克,将在炮兵、航空兵和工兵的支援下,花费至少一天一夜,甚至是两天两夜的时间才能够在敌人的阵地上打开一个宽度足够大的突破口。

    突破口打开后,重装甲旅的其余部队,包含四号坦克营,装甲掷弹兵营侦查连等所有部队,将从突破口一拥而入,虎式重装甲营也会回归建制。

    全旅迅速向俄军阵地纵深发动进攻,一口气打到刻赤海峡,不给俄军重新构筑防线的时间。

    从地图上看,从普利莫尔西基镇出发,抵达刻赤海峡不过五十多公里的距离,连战斗带行军,顺利的话,最多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目标。

    然而,一个突入起来的命令推翻了派普少校的判断。

    太阳刚刚爬上天空的正中央,刚刚吃过午饭,派普少校正准备找个地方闭目养神,通讯兵汉斯忽然跑到他面前。

    “少校,旅部打来电话,部队立刻开拔,按照原定计划行动。”

    派普少校的目光瞬间凝滞,这才半天的功夫,前线的突破口打开了真是不可思议的速度。

    到底是敌人的战斗力太弱,还是前线部队的战斗力太强

    肯定是前线友军的战斗力太强,那么坚固的防御阵地,才半天就达成突破,速度快的超出常理。

    来不及多想,命令立刻传达到全营,装甲掷弹兵营以及旅部的侦察连率先启程,四号坦克营以及从帝国元帅装甲师加强来的一个装甲掷弹兵营跟在后面,旅部和炮兵部队在最后,一条钢铁长龙浩浩荡荡地开上费奥多西亚通往刻赤城的公路。

    费奥多西亚位于普利莫尔西基西面,从那里为起点的公路穿过普利莫尔西基向东延伸到刻赤半岛最东端的刻赤城,是刻赤半岛上路况最好的一条道路。

    穿过俄军阵地时,侦察连最先通过,派普营紧跟在后面,重新完成集结的虎式重装甲营加入了行军队伍。

    通过俄军阵地时,编号为101的狼式步兵战车炮塔右侧,派普少校半个身体露在外面。

    略一打量他便察觉到战场的异常。

    大小不一的弹坑显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规模很大的战斗。

    然而没有尸体,没有伤员,没有俘虏,更没有血腥味,又显示这里没有发生过战斗。

    结论只有一个,这里没有敌人,前线部队之前凶猛的攻击打到了空气里。

    难怪友军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原来是没有遇到敌人。

    既然敌人不在这里,那么他们究竟跑到哪里去了敌人新的防线在哪里

    带着疑问,派普少校乘坐的狼式步兵战车刚刚开出不到五公里便停了下来。

    通过无线电,派普少校接通了前方侦察连连长的坐车。

    侦察连长给出的回复是,公路以及两侧的野地有地雷,部队需要工兵支援。

    派普少校让部下依次将装甲车停放在公路右侧,给后方的工兵让路。

    很快,有四辆sd kfz 251型装甲车从车队左侧开过,大约二十分钟后,车队重新启程。

    路过雷区的时候,派普少校看到公路右侧有一辆山猫轻型坦克停在那里。

    轻型坦克左侧的履带断裂,公路旁还摆放着一具蒙着毛毯的尸体,一个头上缠着白色绷带的装甲兵和两名战友,神情沮丧地站在路边看着车队通过。

    “可怜的家伙,竟然遇到猥琐的地雷。”派普少校为那个不幸触雷的车组心中默哀。

    步兵战车开过那辆山猫坦克,又行进了不到二十分钟便不得不停了下来。

    一番无线电联系后,车队在公路上再次遇到地雷。

    好在之前的工兵们排雷后留在了侦察连,这一次可以直接下车进行排雷,不需要再召唤。

    等待中,一辆四号扫雷坦克从公路左侧开过,加入到侦察连的行军队伍。

    有了这辆扫雷坦克,地雷应该不是问题了,虽然扫雷坦克行驶速度比较慢,但总比不停地触雷要好。

    派普少校的判断十分准确,有了扫雷坦克开路,车队整整开出一个半小时才停下。

    询问之后,派普少校得知,部队遇到了比地雷更大的麻烦,前面是刻赤半岛上唯一的一条河流,萨莫里河。

    很不幸的是,俄国人撤走的时候,顺手炸断了河上的桥梁。

    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看工兵兄弟们的工作效率了。

    好在萨莫里河并不宽,工兵们只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就架起了桥梁,让部队得以通过。

    跨过唯一的一条河流,重装甲旅剩下的旅途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直到晚上七点过十分,派普少校的步兵战车才再次停止前进。

    从侦察连传来的消息让他精神一振,前方发现俄军阵地,阵地上有人。

    终于抓到你们了,派普少校急忙拿出地图,确定自己的位置,随后却不得不让部队寻找驻地。

    因为,天黑了!

    21日凌晨,派普少校早早起来赶到前方,和侦察连一同查看俄军阵地的动静。

    铁丝网,反坦克壕沟,交错纵横的战壕,大大小小的火力点,一个阵地该有的全都有了。

    最重要的是,这次敌人不会跑掉,因为他们的背后就是刻赤城,刻赤半岛的最东端。

    经过一个上午的侦查,侦察连获得宝贵的情报。

    俄国人在刻赤半岛的最东端,北起乔克拉齐克湖,南至托别齐克湖,长达30公里的地段构筑了最后的防线,这道防线的背后大约十四公里就是刻赤城。

    两个湖泊分别毗邻亚速海,和刻赤海峡,地面部队无法迂回过去,只能正面进攻。

    在旺盛的斗志的驱使下,派普少校一个白天都在积极地策划进攻俄军阵地,然而傍晚,来自旅部的一道命令让他心中的战火熄灭了一半。

    将阵地移



727.第715章 大德意志的暴力美学(一)
    五月二十日凌晨三点二十分,克里米亚半岛西南角,按照原定计划,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进攻同步打响。

    和半岛东部克里米亚方面军的野战防御工事不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拥有的是坚固的要塞防御体系。

    配有装甲炮塔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马克西姆高尔基1号”和“马克西姆高尔基2号”两座古老的要塞一北一南拱卫着这座古老的要塞港口。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围,俄军构筑了三道防线,战壕总长度达到350公里。

    蛛网状的战壕上,俄军修建了数百座小型的钢筋混凝土炮位和碉堡,阵地上当然少不了铁丝网、反坦克壕沟和地雷等配套体系。

    除了人工设置的屏障,要塞北部东西走向的谢维尔纳亚海湾,别利别克山谷,玫瑰山,橄榄山等天险同样成为护卫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最难以逾越的屏障。

    整座要塞如同一个坚硬的核桃,要想吃到美味的核桃仁,必须要砸开外面坚硬的外壳。

    而要想砸开坚硬的核桃壳,需要更加坚硬的锤子。

    面对塞瓦斯托波尔这个“硬核桃”,第十二集团军的司令海因里希上将和陈道迅速达成共识,两人果断联手打造了一把重锤。

    这把重锤由多达1500门从天空到海洋,由各种型号各种口径的大炮组成。

    grw 34型 81毫米迫击炮和flak 36型88毫米高射炮只能是最小口径,105毫米榴弹炮、150毫米榴弹炮在炮兵群中也只是小兄弟级别的火炮。

    真正称得上中坚力量的是来自空中的航空炸弹,以及作为顶级配置的“伽玛设备”“雷神卡尔”和“超级古斯塔夫”。

    “伽玛设备”的口径很感人,达到420毫米,炮弹重量达到923千克,射程15公里。

    口径更加感人的是“超级古斯塔夫”巨炮,口径达到800毫米,战争之初,攻占布列斯特要塞的战斗中,超级古斯塔夫功不可没。

    这门超级巨炮需要四条铁轨才能运行,光是组装、维护与使用就需要多达四千人来完成。

    巨大的口径也带来惊人的破坏力,超级古斯塔夫能够将重达7吨的穿甲弹,或是4800千克的高爆弹射出28到60公里不等的距离,没有辜负它400吨的重量。

    陈道抵达克里米亚后不久,曾经前往希特勒青年师下属第25装甲掷弹兵团的阵地上视察,结果陪同他观察敌人阵地的费德勒上校当着他的面被狙杀。

    震怒之下,陈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用“超级古斯塔夫”进行报复,然而当时这门超级巨炮还没能组装完毕,无奈只能用v-1和v-2火箭代替,这才让某位“备胎”大尉和他的心上人得以幸免于难。

    “雷神卡尔”是自行迫击炮,口径达到600毫米,虽然口径比不上超级古斯塔夫,但是数量却有六门之多,综合破坏力超出超级古斯塔夫。

    集结了强大的炮兵力量后,海因里希上将更是拿出了古老的一战式打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打破堑壕战带来的僵局,进攻发起方在发动步兵进攻前,往往要对敌人的阵地进行长达三四天甚至是一个星期的炮击,用以削弱敌人工事的防御能力。

    面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海因里希上将最终决定,将炮击时间定为六天,炮击结束后再发动步兵攻击。

    炮击的第一天,德国空军的第八航空军战机出动多达1500架次。
1...287288289290291...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