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木嬴
苏锦,“……。”
“看来娘子的医术还有待提高,”谢景宸道。
“……。”
苏锦词穷。
现在快说不过他了。
苏锦就是打趣谢景宸的,但谢景宸当真了,他在琢磨谁会骂他。
齐王死了,二皇子被当众斩首,崇国公被一剑封喉。
仇人都死了,不应该有人骂他啊
难道是皇上
肯定是他了。
苏锦出来找他,结果在边关待了这么久没回去,皇上肯定想女儿了,所以迁怒于他。
虽然谢景宸怀疑属实,但这回骂的还真不是皇上。
大齐如今河清海晏,内忧外患都解了,可南梁打的是不可开交呢。
北漠向南梁施压,南梁尽量周旋,可赔偿了大齐太多钱财后,真的没法再拿出十万两黄金和三十万担粮草赔给北漠了。
尤其这钱粮还被大齐半道上给劫走了,一个铜板一粒粮食也没进南梁地界。
这钱赔的窝囊不甘心。
北漠咄咄相逼,边关战事虽然没那么激烈,可小打小闹也糟心啊。
尤其护国公死了,施大将军带着心腹投靠了赵诩,南梁朝廷没什么人可用。
没有用兵如神的大将,再多的将士也如一盘散沙,发挥不了多大用处。
赵诩打了几个胜仗后,队伍壮大,和南梁朝廷打仗输少赢多。
南梁太子和护国公世子都在战场上。
接连吃败仗后,护国公世子气的咬牙,没法正大光明的把叛军剿灭,只能来暗的了。
护国公世子想到了谢景宸,虽然谢景宸没有明着投靠他,却也收了他不少好处。
谢景宸救过董承琅好几回,颇受信任,这样的人一定能打探到不少消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护国公世子让人联络谢景宸,可是谢景宸早就不在董承琅身边了。
护国公世子找不到人,着急上火,然后就骂谢景宸了。
嗯。
不仅骂,实在找不到人后,他开始挑拨离间了。
和董承琅还有施大少爷针锋相对之时,他望着董承琅道,“你身边的那跟班呢”
“你打听那么多做什么”董承琅淡漠道。
“没有李兄在,我照样收拾你!”
董承琅以为护国公世子在鄙视他。
而且现在也不是护国公世子了,护国公死后,他继任为新的护国公,只是习惯了这么称呼他。
本来护国公被杀,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开城(二十一)
挑拨离间进行到一半卡壳了,无疾而终。
护国公世子握着长枪和董承琅杀了百八十回合。
这一仗,打了一天一夜。
没输没赢,将士们兵困马乏暂时退兵。
这座城池是入京的必经之路,格外的易守难攻,守城大将骁勇善战,占据优势,施大将军他们也束手无策。
断断续续攻城攻了大半个月也没能把城池夺下来,实在是煞士气。
军营里,施大将军和诸位将军还有赵相一起商量攻城之策。
施大将军再一次提到了谢景宸。
能想出用铁匣子装丹书铁劵,逼护国公劈开铁匣子这样的妙绝,聪明才智绝非一般。
若是他在,没准儿有攻城良策。
赵相心里苦啊。
他能不知道大齐镇北王世子聪慧吗
若是能请他来帮诩儿,何愁大事不成
可这是办不到的事啊。
人家能帮诩儿这么多,已经是难得了。
做人不能不知足。
施大将军催见谢景宸的时候越来越多了,赵相都快招架不住了,他只能撒谎道,“我派他去做卧底了,好不容易才混进去,不能功亏一篑。”
“这么多将军在呢,一定能商议出退敌良策。”
赵相一脸我也想啊,可另外一件事同样重要的神情,施大将军也不好刨根揪底,只是偶尔想起来了就刨两下,惹的赵相不安。
只是计策都想尽了,可就是攻城无望。
施大将军想到了大齐的连弩车,如果有连弩车,倒是有几分希望。
但赵诩和大齐的关系再好,人家也不可能把连弩车借给他。
这一天,正是一筹莫展之际,军营前来了位不速之客。
敬王带着护卫到了军营前。
军营守卫不认识敬王,将他拦在门外,敬王也不生气,“去禀告赵相,就说故人来访。”
官兵匆匆去禀告赵相。
赵相正和施大将军他们商议军情,闻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赵相故人不少,可会来军营的他还真猜不到。
赵相出了军中大帐,老远就看到敬王骑在马背上。
看到敬王的一瞬间,赵相眼底蹦出惊喜来。
他真的没想到敬王会从大齐赶来。
敬王来了。
破城有望了啊。
赵相三步并两步走到敬王身边,见礼道,“不知是敬王驾到,有失远迎。”
敬王连忙从马背上下来,将赵相扶起道,“赵相太见外了,若非赵家相助,我这会儿只怕早没命了。”
敬王这话说的略夸张了些,但也属实。
当初九陵长公主和福清郡主能逃离敬王府,安然到大齐境内,多亏了赵诩一路相送。
九陵长公主不在大齐,敬王就没法借口接回九陵长公主离开京都。
这一年来,虽然在大齐没什么朋友,日子过的乏味了些,却也比留在南梁要安全的多。
皇上对谁都猜疑,他娶了九陵长公主,大齐皇帝的胞妹,就更是被忌惮猜疑的对象,皇上怕他和大齐里通外合……
敬王府里不知道多少人是皇上的耳目,若非如此,九陵长公主也不至于为了生下福清郡主在密道里待了几个月。
敬王已经过够了这样的日子,有时候想想身在帝王家还真未必有寻常人家幸福。
勾心斗角,皇权倾轧带来的痛苦远比权势带来的幸福要多。
太子比皇上的猜忌心有过之无不及。
身为皇室一员,看着别人推翻朝廷,敬王又怎么能一点触动都没有
但事到如今,他必须要做出选择了。
对于敬王的到来,赵相是诧异的,更是感激。
既然来找他们,必然是站在他们这边的,如今赵家和朝廷打成这样,敬王不可能是来做说客的。
敬王在南梁就是个闲散王爷,可赵相知道敬王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把他们难住的渭城守将就是敬王的人。
赵相知道这事也是偶然,敬王对渭城守将刘将军有救命之恩,只是渭城守将手握兵权,若是被南梁皇上知道他是敬王的人,失去兵权都算好了,只怕会性命不保。
渭城守将不敢进京,只守渭城。
由敬王劝降渭城守将,若是能成功,那这仗就不用打了。
过了渭城,就可以直取京师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暖玉(二十二)
刘将军阵前投靠赵家。
杀了南梁太子和护国公世子一个措手不及,不得已仓皇而逃。
群龙无首。
守卫渭城的将士溃不成军。
一半的将军跟着南梁太子逃走了,还有几个受伤了,以及没来得及逃的。
赵诩杀了几个,拉拢了几个,其余将士收编,扩大了兵力。
只要攻破渭城,直取京畿的胜算就添了一分,如今又重挫朝廷锐气,增了兵力,胜算就更大了。
接下来半个月,赵家军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朝南梁朝廷进发。
赵诩节节胜利的消息传到小院时,秦菡儿已经出月子了。
所有人都替赵诩高兴,尤其是王妃。
东临王府的仇,赵诩只是从旁人口中听说,王妃却是亲身经历。
当年落在她身上的鞭子,眼睁睁的看着父兄被砍头,东临王府上下几百口人命……
王妃已经不记得自己午夜梦回惊醒了多少次。
她孤身一人,连开口说话,和儿子相认都做不到,遑论替东临王府报仇了。
这么多年,王妃已经死心了。
她做梦都没想到东临王府还有血脉存在世上。
赵诩不但是她兄长的骨肉,还立誓要替东临王府报仇雪恨。
只可惜谢景宸身在大齐,是大齐镇北王世子,她易容改貌,连真实身份都不能承认。
王妃以为赵诩报东临王府灭门之仇,谢景宸帮不上什么忙,没想到一场雪崩,谢景宸潜伏南梁做卧底,帮了大齐,也帮了赵诩。
如今赵诩接连打胜仗,打的南梁朝廷无还手之力,当年的仇也报了个七七八八了。
王妃高兴,又恰逢楚舜和秦菡儿的儿子关儿满月,小院里热热闹闹的办起了满月宴。
郑家就在隔壁,郑老爷携夫人还有郑大少爷来喝了满月酒。
之前的计划是等到秦菡儿出月子,大家就启程回京。
离京许久,也是时候回去了,结果天气骤然转冷,小郡主病了。
一来是寒邪入体,二来和戒奶有关,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赶路本就奔波劳累,哪怕马车走的再慢,风也自乎乎的往马车里头钻。
三个孩子,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至少等小郡主病好了再启程不迟。
王爷估摸着王妃他们也快回京了,离京迎接,计划在半道上遇到,然后一起回京。
谁想到这一迎接,直接迎到了边关。
王爷,“……。”
王爷到小院的那天,大雪纷纷,大地银装素裹。
王爷的狐毛斗篷上雪有食指厚。
他迈步上台阶,就听到屋子里传来小郡主的哭声。
许久没见了,王爷想女儿想的慌。
挑了纱帐进屋,王妃正抱着小郡主,苏锦在给小郡主喂药吃。
药苦,大人都没法接受,何况是孩子了。
可是药丸的话,还是得捣碎了才能喂下,照样苦涩。
小郡主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王爷心都哭碎了。
“怎么哭成这样”王爷走过来道。
王爷心疼,王妃更心疼。
她抱着小郡主道,“天气冷,再加上又断了奶,抵抗力差了,断断续续病了好些天了。”
“那让她再吃奶就是了,”王爷道。
王爷瞪着王爷道,“好不容易才把奶给断了,再让若儿吃,下回再断就更不容易了。”
王爷就在一旁看着,一碗药,喂了半天也才喝下去小半。
小人儿哭的嗓子都哑了。
小郡主大概觉得自己被王妃和苏锦欺负了。
又或者太久没见王爷,朝王爷伸了手。
王爷倒没抱她,一路快马加鞭赶来,好几天没洗澡了。
王爷捏了下小郡主的鼻子,“等父王换身衣服再来抱你。”
小郡主鼻子不通。
王爷这一捏,小郡主一哭,鼻子吹了个泡。
王爷,“……。”
王妃控制不住的想打他。
赶紧拿帕子给小郡主擦掉。
王爷赶紧去沐浴了。
问了丫鬟才知道不仅小郡主病了,远儿和关儿都有点受寒,只是小郡主病的最严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