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欢喜记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木嬴

    就连苏小少爷都惊叹连连。

    九皇子他们觉得苏小少爷已经是他们见过最会找打的人了。

    可比起南安郡王小世子还是逊色不少啊。

    南安郡王在府里待的闷,要出府散心。

    一上街,大家都往他脸上看,南安郡王顿时觉得没好事。

    一问之下,果不其然事情传开了。

    这么丢脸的事,他气头上忘了下封口令,父王母妃也不下!

    真是要活活把他气死才罢休啊。

    北宁侯世子和定国公府大少爷他们骑马过来,就看到南安郡王一张郁闷的脸。

    不得不说,经过童子尿滋润过的脸就是俊逸几分。

    两人笑的快上气不接下气了。

    南安郡王脸黑成锅底色。

    定国公府大少爷强忍笑意。

    昨天回府,他吸取了南安郡王的教训,等儿子尿过了才抱他的。

    北宁侯世子看到了自己的三个女儿,认了半天,也没能把她们三给分清楚。

    因为三个女儿不知道先抱哪个好,索性就都没抱了。

    他不会说是自家娘把他粗手粗脚不让他抱。

    北宁侯世子拍着南安郡王的肩膀道,“荀兄,你不是说这辈子都不抱儿子了吗”

    “怎么尿你一脸的”

    南安郡王,“……。”

    别和他说话!

    他脸疼!

    要不是回京的路上就约好了上醉仙楼吃饭,他都不会出门。

    昨天大军班师回朝,今儿是皇上论功行赏的日子。

    不过他们几个不用上朝就是了。

    早在南梁被打的求和,主动赔偿后,皇上就在琢磨怎么封赏了。

    像南安郡王他们立功赏起来容易。

    四人都提拔为正五品将军。

    这官职在京都不算高,可他们的年纪也不大啊,历朝历代,弱冠之龄就官拜五品的真不多见了。

    难得是怎么封赏镇北王和崇老国公他们。

    镇北王府已经封王了,再往上封就是一字王了,镇北王府手握重兵,是朝廷倚仗之臣,将来带兵打仗的时候多,要直接封一字王,以后还怎么封

    封赏不但要想到眼下,还要想到以后,还有东乡侯……

    东乡侯的功劳封他个异姓王不在话下,可冀北侯的功劳不足以封王啊。

    做儿子的封王了,父亲还是个侯爷,难道以后见了冀北侯还要给东乡侯见礼吗

    儿子立功,封赏父亲很常见,可东乡侯算分府了,封为王爵,也不会给东乡侯继承。

    这事着实让皇上困扰了许久。

    最后皇上决定赏东乡侯一块丹书铁劵。

    其他人的功劳都没有东乡侯大,官升一级都是轻的,还有良田绫罗绸缎。

    镇北王府没有封赏。

    镇北王还得向皇上请罪,他教子无方,差点害了飞虎军。

    谢景川之过,没有牵连镇北王府已经是皇上宽厚了。

    再者,苏锦手里已经有一块丹书铁劵了,虽然是给苏锦的,可丹书铁劵会作为传家之物代代传下去。

    等苏锦回京,皇上肯定要赏苏锦,还有谢景宸,做了许久的卧底,不好放到明面上,十有**他那一份,皇上也直接赏给苏锦。

    苏锦,“……。”

    嗯。

    对镇北王,皇上意思了几句就算完了。

    早朝很热闹,很和谐。

    下了朝后,东乡侯就去找皇上了。

    东乡侯府是最缺钱的,皇上拿一块丹书铁劵就把他打发了,其他赏赐一样没有。

    东乡侯还想着才回京,过些日子再打劫皇上。

    可皇上的做法叫他实在忍不住啊。

    打劫了皇上一万二千两,两幅画,临走前,还顺走了皇上龙案上的墨玉麒麟镇纸。

    不让打劫了,也就偶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意外(十六)
    王爷包袱都收拾好了,只待出发,结果慈云庵的尼姑传来消息说是谢锦瑜和吏部尚书府三少爷出了事。

    尼姑没有明说,但脸上挂着羞于启齿几个字。

    当时,王爷的脸就阴沉沉的了。

    王妈妈更是悔的肠子泛青,已经给慈云庵送了不少香油钱,让师太照看好大姑娘,没想到还是出事了。

    她要知道大姑娘会在慈云庵会做出给王府脸上抹黑的事,哪怕大姑娘就是再能闹腾,火烧王府,她也会让她待在府里头。

    王爷厌恶南漳郡主,南漳郡主也自食恶果,病逝在刑部大牢,不得善终。

    谢锦瑜还是他的女儿,她在慈云庵出事,王爷不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就算他早走一步,老王爷也得管孙女儿。

    王爷带人去了慈云庵,王妈妈也跟了去。

    屋子里,谢锦瑜抱着被子哭的肝肠寸断,头发凌乱,地上还有撕碎的裙裳,一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王爷额头上的青筋一跳一跳的。

    王爷前脚到,后脚吏部尚书和夫人也赶到了。

    礼部尚书府三少爷是吏部尚书和夫人的嫡次子。

    看着屋子里的凌乱,吏部尚书唯恐王爷动怒,吏部尚书夫人扭头问尼姑,“我儿子人呢!”

    “三少爷在隔壁屋子里,”尼姑忙回道。

    吏部尚书望向王爷,道,“是我们夫妻教子无方,让府上大姑娘受委屈了。”

    “我也不知道犬子怎么和大姑娘出的事,待我问清楚,再给王爷一个交代。”

    说完,吏部尚书就去了隔壁盘问儿子。

    吏部尚书夫人也跟了出去。

    师太目送吏部尚书夫人走远,拧紧的眉头松不开。

    这事吏部尚书要查,王爷也要查。

    在慈云庵闹出这样的丑事来,镇北王府的脸都被丢尽了。

    从谢景川投敌叛国,到南漳郡主毒杀小郡主,到如今谢锦瑜出事……

    母子三人往镇北王府脸上抹了一层又一层的黑灰。

    王爷的脸阴沉的跟六月的天一样压抑,随时会狂风乱作,大雨倾盆。

    王爷脸色阴翳的坐在那里,自有下人去审问谢锦瑜的丫鬟和尼姑。

    丫鬟一口咬定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她陪谢锦瑜在佛堂诵经,回去的路上,吏部尚书府朱三少爷满脸通红的冲过来,一把抓住谢锦瑜的手将她推到墙上就亲了上去……

    她阻拦了,可是朱三少爷双眸赤红的样子实在是吓人。

    朱三少爷手一掀,她就摔倒在地,脑袋磕到了石头,晕了过去。

    她额头上的红肿证实她所言不虚。

    尼姑就更不知道了,她给谢锦瑜送素糕,听到屋子里有动静,推开门一看,才知道出事了。

    丫鬟的话王妈妈不行,尼姑的话,王妈妈就更不信了。

    王妃给慈云庵捐了那么多的香油钱,就是让她们把大姑娘盯紧了,不说薄待大姑娘,却也要把人看紧了,不能让人逃了或者作出有辱镇北王府名声的事来。

    大姑娘被人轻薄,丫鬟被打晕,出事了才有尼姑出来,这么疏忽,大姑娘就是逃了,只怕慈云庵也不知道。

    自打太后倒了,齐王和崇国公谋逆后,谢锦瑜的亲事就成了南漳郡主的一块心病,或者更早一点儿,王爷请旨册封王妃后,就没人在南漳郡主面前夸谢锦瑜,露出求娶之意了。

    谢锦瑜是王爷的女儿,王爷不会不管她,但要王爷管,谢锦瑜绝对嫁不进吏部尚书府。

    如今生米煮成熟饭,这不嫁也得嫁了。

    谢锦瑜身边就带了一个丫鬟伺候,她要算计朱三少爷必定要尼姑相助。

    王妈妈要搜查尼姑庵,王爷没说话,算是默许了。

    这一搜,从师太房间里搜出了好几件首饰。

    那些首饰,王妈妈眼熟啊,都是谢锦瑜的。

    谢锦瑜有了新头饰,喜欢显摆,谢锦绣就会找假老夫人撒娇给她买。

    &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纵容(十七)
    吏部尚书叹息一声。

    事已至此,除了当做意外看,也别无选择了。

    儿子和人家姑娘有了肌肤之亲,不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为了一个正妻之位拂了镇北王的面子不值得。

    门外有镇北王府的小厮,屋子里的审问一点不落的都听在耳朵里。

    小厮飞快的去禀告了王爷。

    王爷虽然早有猜测,可他还是抱着一丝期待,如今最后一点脸面被撕下来,王爷的脸紫成了茄子色。

    羞愧难当。

    养儿叛国,养女又恬不知耻!

    王爷把屋子里的丫鬟小厮都退下去。

    只留下王妈妈和一个二等管事审问师太。

    师太起初不肯招认,小厮把吏部尚书审问出来的话说出来。

    师太也不负隅顽抗了。

    “那些首饰都是大姑娘拿来收买我的,”师太招供道。

    “只要我肯帮她,她绝对不会亏待了我。”

    王妈妈气的头顶冒青烟,“王府少给慈云庵香油钱吗!”

    “信誓旦旦的承诺照看好大姑娘,却被她收买,帮她往王府脸上抹黑!”

    “就你这样也配说自己是六根清净之人!”

    王妈妈跪下向王爷告罪。

    是她不该再把大姑娘送来慈云庵,给她机会给王府抹黑。

    王爷让王妈妈起来,“这不是你的错。”

    他厌恶南漳郡主,也因为太后和老夫人施压,对南漳郡主生的一双儿女缺了管教,让他们受南漳郡主影响至深。

    吏部尚书和夫人走过来,道,“事情已经查清楚了,就是个意外。”

    “这或许就是犬子和令媛的缘分,待我们夫妻回府,就准备聘礼登门求亲,择吉日让他们完婚。”

    吏部尚书态度谦和。

    王爷实在不好意思,养出这么恬不知耻的女儿,没得嫁过去祸害人家。

    吏部尚书替镇北王府留着颜面,这份人情他记下了。

    吏部尚书和夫人告辞,带着朱三少爷回府。

    朱三少爷都不敢看王爷,怕被王爷打死。

    等他们一走,王爷冷道,“回府!”

    王爷大步流星的离开。

    丫鬟小厮都望着王妈妈,“这些尼姑把王妃的叮嘱不当回事,帮着大姑娘,就这么算了”

    王妈妈看师太的眼神不善。

    但既然当作意外处置了,要处置师太,这事就瞒不住了。

    王妈妈也走了。

    师太跪在地上,后背沁了一层冷汗,双腿发软,根本起不来。

    还是小尼姑过来扶她,庆幸道,“幸亏吏部尚书没追究到底,给镇北王府留着脸面,不然咱们今儿可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师太苦笑一声,“你以为吏部尚书府就是好人”

    小尼姑望着师太,恍惚想起来师太好像提醒过吏部尚书夫人。

    慈云庵香火鼎盛,不少老夫人都喜欢来慈云庵上香。

    十天前,吏部尚书老夫人来慈云庵上香,朱三少爷陪同左右。

    朱三少爷在凉亭看风景,谢锦瑜走过去,因为崴脚,被朱三少爷扶了一把。

    朱三少爷家世一般,模样一般,才学也一般。

    可就这么一个什么都一般的人却是谢锦瑜能遇到最好的了。

    今时不同往日,她只能退而求其次。

    朱三少爷为人还算正直,不用手段,谢锦瑜难以如愿。

    她找师太帮忙,师太不肯。

    谢锦瑜拿钱开路,把头饰也送了出去,师太才勉强答应帮忙一回,至于能不能成,就全看她自己的造化。
1...415416417418419...5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