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这是肯定的,作为一个王爷,总不可能初次的被拒绝就彻底的放弃,两人之间的了解很少,还不能够拿出准确的判断,等到日后熟悉了,改变想法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的梁奕是在兵部没错,但是总不可能一直待在兵部,而他董辛同样的不会一直接触工部,到时候肯定会朝着其他的过渡,到时候他的招揽或许就是顺理成章的,就算是有人想要以此为借口都不行,在现在这个不稳定的局势下,董辛其实能够理解这个决定的。
随后董辛的老师也出来了见了一面。
说起这人梁奕还算是认识的,虽然算不上很了解,但多多少少有过几次接触,至少要比董辛更加的了解。
不得不说董辛和老师之间在为人处世这方面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老师在说话的过程中没有提及半点儿关于招揽的意思,但是话里面的意思只要仔细一听,那就是有招揽的意思在其中。
梁奕听出了这些话里面的弦外之音,他自然也用这样的办法进行回应,但是结果依然是拒绝,这让他的老师很是失望。
董辛坐在一旁听着两人的相互推脱,一开始还没有听出来其中的意思,等到几句话过后他发现里面的意思,这才明白两人早就在商议招揽的事情,这让他心里多少有些失落,虽然得到的结果是拒绝,但是老师和他被对待的态度都是有所不同的。
当然对于这个倒是看的看,他明白自己如今和老师之间的差距,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并没有生气的意思。
到了晚饭的时候,梁奕知道是自己要离开的时候,初次见面无论是拒绝还是答应了其招揽留下来吃饭都是不妥的,先不说两人之间的熟悉程度,就算是两人的身份也不应该如此,一个是王爷,另外一个仅仅是从二品的大臣而已,就这样留下来吃饭,势必会给外界留下一个梁奕已经成为董辛的人,这个信号在现在可不是好事情。
董高逸没有阻止两人的见面,但是不代表没有注意两人的见面,说不定府内的一切都在皇上的掌握之中,要是梁奕留下来吃饭,肯定会让董高逸心里有其他的想法,梁奕可不想因为一顿饭而失去更多的东西。
更何况哪里有王爷宴请臣子的,又不是有大事情,岂不是让其他大臣以为,他梁奕凭借着皇上的器重,竟然变得如此的放肆,传来传去传到最后肯定是他梁奕的问题。
“梁大人,在本王府上吃过饭再离开如何,前些日子因为刚刚搬进来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准备充分,所以一直没有宴请,三日前,本王从泾阳府请来了一位大厨,据说在泾阳府十分有名气,就连父王曾经都吃过他做的饭菜,这可是花费本王很大的力气才请来的,能够待在这里的时间也仅仅只有一年而已,日后想要吃上一顿是极其不容易的。”
“多谢王爷的好意,微臣三日前已经和元于将军约好,今晚会前往其府上一叙,数微臣不能答应王爷,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微臣一定留下来好好的陪一陪王爷。”
这个梁奕倒不是随便找的理由,三日前确实已经和元于约好了今晚上前去的,当然,这是在董辛宴请之后他约好的,目的就是找个理由和借口离开这里,否则梁奕还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告辞,到时候无论怎么都要留下来,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局面。
同样的这是个不错的借口,元于现在是南齐朝的右将军,在军中的地位是极高的。
 
第三百四十章 离开都城
过完年很快就是开春之际。
梁奕在兵部待了已经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董辛多次邀请他前往府邸,不过每次都是拒绝的,这样引得董辛大为恼火,认为这是不给他面子,不过现在他还没有办法,因为这样的局面出现,他已经做好二弟要招揽其的举动。
实际上董辛根本不知道梁奕拒绝的内情,还以为是他自己的想法。
那次拜访之后,梁奕第二日就将见面的情况粗略的给董高逸提了一遍,当时并没有说什么,还以为日后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接触。
然而就在第二日邀请的时候,董高逸明确的提出让梁奕拒绝,当下不是做这事的时候,应该将心放在自己的职责上,不要一天总想着其他的事情。
如此明显的敲打让梁奕明白,日后的邀请只能够选择拒绝,只有等皇上改变主意的时候可能才能再次前往,不过这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就算皇上不提出,久而久之同样是会拒绝的,毕竟次数去的太多,就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
和丰八年三月十九日,南齐朝二皇子董焱被册封为禹王,同月的二十二日,开始负责礼部的一些事情,这和之前的猜测一模一样。
同样的,梁奕继成为永王拉拢的对象之后,现在又成为了禹王的拉拢对象,就是不知道谁会更胜一筹。
月底,皇上在行宫召见了梁奕。
“微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起身把。”
“多谢皇上。”
说完之后董高逸没有说其他的话,而是很认真的看着手里的奏折。
原本他是不会召见梁奕的,实在是近日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他的猜想,方才召见梁奕吩咐一些事情去做,而手上现在拿着的折子正是关于这些事情的。
许久之后他才抬起头开口道:“梁奕,想必近日发生的一些事情你应该有所了解,说说你的看法如何。”
梁奕一开始就不认为董高逸会无缘无故的见他,现在询问的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心里是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至于让他如何选择,说实话的话根本还没有想法,一般来说都是直接吩咐就行,所以根本没有想这么多,现在问起来只能当场思考。
“回皇上话,微臣知道该如何做,接下来还请皇上明示。”
“你现在的确不适合留下来,这样,你去找户部,让其给兵部拨付三十万两银子,上一战将士们都比较幸苦,你拿着这些银两去安抚一下将士们,顺便协助将领们对将士进行训练,你可清楚”
“微臣明白。”
“明白就好,去吧。”
“是,微臣告退。”
这已经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只要梁奕没有留在都城内,两人招揽的心思就会逐渐淡去,毕竟两人现在都要留在都城人,派人专门去军中接触梁奕,这对董高逸来说肯定是要制止的,想必两名应该明白其中的利弊,不会傻到真的跟着前去。
第二日,梁奕就带着几名兵部和户部的官员前往将士们驻扎的地方,这一次既不是出兵打仗,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安抚将士们只不过是个名头而已,只要将这些银两发放下去即可,至于何时回去就要看两位王爷争夺的结果如何,等待梁奕的影响力下降之后再回去也不迟。
所以这一次刘雨跟着他一同前往,至于居住的地方户部的官员已经先行一步去安排,梁奕到了之后直接住进去就可以。
很快梁奕要离开的消息就传了出去,大臣们很清楚皇上这样做的原因,有梁奕这个不确定的因素在,只要谁将其招揽,那么就占据了上风,然而在这种谁都无法招揽的情况下,对朝廷和大臣们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这个时候两人都知道不能将其招揽,那么就会想办法阻止对方进行招揽,对二品以上的大臣或许影响较小,毕竟他们选择谁会经过一番的观察以及思考,两人就算是王爷也不可能让其他的大臣必须接受招揽,反之,像是六部的尚书,监察院的左右御使,等等一些官员都是可以先不搭理招揽的,等到羽翼渐丰的时候再做决定也不迟。
然而对于二品以下的官员就做不到这样,比如说正三品的六部侍郎,整个朝廷就有二十来人,董辛和董焱想要招揽的话,除非有坚实的后盾,否则只能选择招揽,不过像这样的官员两人最多也就需要三四人即可,所以影响并不是很大。
实际上董辛和董焱在接触梁奕的时候并没有太张扬,也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也是因为他们知道闹得太多,对谁都没有好处,总不能做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举动,那样对谁都是不划算的。
只是没有想到尽管这样做,还是引起了父皇的注意,结果就是梁奕被派去了将士驻扎的地方,这让他们二人不得不选择放弃招揽梁奕,毕竟现在都还没有被允许可以
第三百四十一章 再见孔耿
驻扎在利州的同样有十万将士,正是之前一直驻扎在东汉边境的将士,梁奕要安抚的正是他们。
去东汉朝驻扎的这段时间他们仅仅是待在营地里面休息,偶尔前往和北魏,西凉接壤的边境进行巡逻,待了足足半年的时间,期间只有几名将士因为水土不服,不过还是有几名将士因为意外身亡,总的来说很轻松。
按理说只需要安抚这几名身亡的将士即可,并且不需要作为兵部右侍郎的梁奕前去,这样做就两个原因。
其中一个就是防止梁奕成为两位王爷争夺的对象,也是为了防止因为这事大大出手,两位王爷的争夺董高逸自然愿意看见,这才能够让刚出宫的皇子们成长起来,至少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而且是皇子们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除非在一开始就表明放弃皇位的争夺,那么也不会被卷入进来,董高逸也会尊重这样的决定。
但是不代表董高逸会让他们因为某件事情而争夺的不死不休,这和原来提升能力的想法不吻合,这样大大出手势必会有一方受伤,严重一些的就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便将争夺的对象调走。
第二个原因就是收买将士们的人心,十万将士最后每个人分到手中的银两不足三两,但是这三两银子能够让将士们日后在战场上会更愿意奋勇杀敌,毕竟在东汉朝就待了半年时间,还能得到三两银子的赏赐,如果打了一场胜仗的话岂不是得到的赏赐会更多。
别看这三两银子,愿意上战场的大部分都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入军之后至少不用为了吃饭而发愁,每年还有几两晌银能够带回家去,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家中的困境,而这三两银子对于有的家里来说,是足足半年的开支,可见一些将士有多么的高兴。
毕竟在军中没有立功,一年内没有任何的贡献,每年的晌银也就二两银子而已,意味着这次的赏赐比过去一年时间都要挣得多,怎么能让他们不高兴,拿回家去又能缓解燃眉之急。
在如今的应天府永州,同样驻扎着十万将士,原本的计划是趁着东汉朝的内乱进攻,所以才调遣了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虽然没有派上用场,但是目前还不会撤走,每一次的换防所消耗的粮草不是一个小数目,实际上的原因却是董高逸不满足当前的利益,想要从东汉朝哪里得到更多的,奈何现在没有机会而已。
一旦抓住机会,驻扎在这里和利州的大军,加起来足足二十万之多,对于现在的东汉朝来说有很大的压力。
另外在和西凉朝接壤的潭州还驻扎的十万大军,这里和之前有一定的差别,其主要的任务是防止西凉朝来袭,不会主动出兵攻打,但是也不会被动的只会挨打,近些年来,西凉朝一直在增强实力,不断的训练新兵将士,据说现在西凉朝的将士人数也达到了七十万之巨,和南齐朝比起来肯定要弱上一些。
至于剩下的四十万大军则仅仅掌握在董高逸的手中,整个都城和皇宫不可能仅仅靠一万近卫军守卫,虽说现在没有造反的可能,但凡事不是绝对的,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驻扎在附近的四十万大军就可以立马赶到,就算造反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集结超过四十万大军,这点董高逸还是有自信和放心的。
到了利州后,梁奕没有着急带着官员们去宣布这件事,先是去休息的地方待了五日的时间才赶了过去。
七月份的利州不是太炎热,但是和江陵,和兵部比起来还是有明显差距的,至少在宫中和兵部的时候,七月底这样最炎热的天气也仅仅是感觉有点儿热,出汗这些基本上是见不着的,毕竟几块大冰块望房间的四周一放,整个房间内立马温度就降了下来。
在这里的话,一开始还好,在外面待得时间一长,势必会有汗水不断的从额头以及脸颊两旁留下来,逐渐的后背都会被留下来的汗水给打湿,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梁奕明白这不像是有空调,稍微等一会儿整个房间的温度就会迅速降下来,甚至温度开的低一些,还会在最炎热的夏天感觉到一丝的凉意,在这里想要有这种的享受那就是痴人做梦。
哪怕是董高逸的寝宫,不仅有冰块,还有宫女在一旁帮助其散热,偶尔都会感觉到一丝的热气,不知道是从何处侵袭而来。
到了将士们驻扎的地方,提前收到消息的将领们早就站在这里等候着,看他们的样子汗水很明显的从头上落下,有两名将领甚至脸色有些苍白的迹象,看着样子估计在这里等待了不下于半个时辰。
如此大的太阳,以及如此炎热的天气下,别说站上半个时辰,就算是拿张椅子做到这里也不是一件容易事,直到梁奕的到来一些将领才暗中松了一口气,他们明白再等待一小会儿的时间非得热晕过去。
“末将参见梁大人。”
第三百四十二章 赏银
见梁奕没有在乎出现的隔阂,孔耿心里的芥蒂放下不少。
跟着一同笑道:“想不到梁奕你还有这样的时候,要知道以前让你喝酒可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那就让我看看你的酒量到底有没有见长,别到时候说不行啊,那你这挑战和邀请就没有诚意了。”
“哈哈,你就放心吧,别的不说,就说这喝酒,原来的确是喝得少,同样酒量也不行,一般两三倍下肚就有晕乎乎的感觉,不过现在我的酒量可是飞速的见长,别到时候你要求饶,那我可不放过。”
梁奕何常不知道有隔阂的存在,这不两句话一说隔阂自然的就消失不见,虽然没有回到以前的状态,但是他相信今晚上酒一喝,明天一早的隔阂绝对不会再存在。
到了营地之后,没有多做休息,就将营地正五品以上的将领叫在了一起。
将士人数少一些的话,还可以考虑亲自给他们发放和勉励,然而整整十万将士,聚集在一起的话,一眼根本就望不过去,哪怕说话的声音再大,站在最后面的将士估计一个字都听不见,还不如把将领们召集起来,将意思传达给将士们,将银两发放给将士们即可。
还有一点就是,将十万大军一次性集结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提前又没有做好准备,现在临时召集起来麻烦不说,还可能引起其他的问题,索性就放弃这个想法。
整个营地五品以上的将领总共有三十一人,至少在说话的时候所有人都能够听得清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能够当场提出来并且得到解决,到时候其他的事情交给他们处理,肯定要比梁奕去做效率更高,何必费这个劲。
梁奕去年在军中待了半年时间没错,但是和这些动辄就超过一年的将领相比较,熟悉的程度肯定要弱上一些,再说,那会儿的梁奕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东汉朝的都城内,也只是偶尔前往军中看上一眼,很多将士对他都只见过一两面,甚至有的将领都只见过一两面,毕竟当时没有刻意的要露面,不知道还算正常的。
进行简单的认识之后,在梁奕坐下之后,其他将领也纷纷在这个空间不大的营帐内落座,当然对于梁奕来说没有太多的要求,所以将领们相对还是比较轻松的。
“诸位,我们去年时都见过一两面,所以多余的客套话在这里就不再多言,这次前来是奉皇上的命令,共有两件事情,几日前你们应该听到了关于这方面的消息,没错,两个事情与诸位以及营地的将士都是息息相关的,当然肯定是好事情,这一点和诸位知道的消息也没有偏差。”
言罢,坐在左边坐前面的孔耿拱手道:“启禀梁大人,末将等三日前的确已经收到了消息,只不过不是太清楚而已,还请大人能够明示。”
梁奕笑着挥了挥手:“既然知道一些,那么接下来就方便许多,来人啊,先将东西抬上来。”
一声令下,跟随着一同前往的户部以及兵部官员抬着三个并不是太大的箱子走了进来,营帐里面的将领们很快就将视线放在了箱子上,他们猜测没错的话,这里面应该装得就是用来慰劳的银子,这让有几人心中放心了不少。
三日前,他们得到消息,皇上派遣了兵部右侍郎梁奕前来慰劳将士们,说是已经到了利州城,不久后就会到营地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