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哼哼,等我在电磁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我要让天下都知道我的厉害。”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尾巴翘起来了。
“新学数典忘祖~必须要严厉的禁止~”
“新学玩物丧志,尽是奇巧yin技,实乃下三流的东西,理应全部关闭。”
“打倒新学~复我儒教!”
“新学盛行,儒学式微,必将江山动荡,社稷飘扬~”
“新学投机取巧,不尊孔孟,不识教化,实在亡我华夏衣冠!”
“……”
几人刚刚来到校门口这里就被一阵骚乱所吸引,顿时就赶紧齐刷刷的看了过去。
只见在机械学院的校门口这里,足足有几百个身穿长袍、头戴四方平定巾,有些手里面还故作风雅的拿了把扇子的众多儒生。
这些儒生堵住校门口,不断高喊着各种各样的口号,同时似乎显得极其的愤怒,想要冲进机械学院来。
“拦住他们,拦住他们~”
机械学院校门口守门的人顿时就急的满头大汗,将大门牢牢锁住,可是这些儒生一个个都在不断的摇晃大门,试图冲击进去,这让守门的人着急无比,一边让人通知学校的管理,一方面也是对着校门口机械学院的学生喊道。
“又来闹事了~”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任思恒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他们不是第一次来闹事?”
刘晋一听,连忙问道。
“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最近几个月来,他们这些儒生隔三差五的就会到各个学院去闹事,天天喊着要关闭我们这些学校,说的话很难听。”
“说我们这些学新学的人是数典忘祖,说我们学的都是下三滥的东西,只会奇巧yin艺,更有甚者说我们新学会动摇大明的江山社稷,让大明乾坤颠倒等等之类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向官府这边要求关闭新学,关闭我们这些学院,甚至于还要求将我们这些学了新学的人统统发配到黄金洲或者澳洲去。”
任思恒很是气愤说道。
他们这些学新学的人,一来不和你们这些传统的儒生争夺科考功名,二来也是致力于学以致用的原则,不断的研究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出来,提高生产力,减轻劳动负担。
可是这些儒生们呢,他们竟然还不依不饶,对新学充满仇视了,恨不得一棍子将新学给彻底的打死。
“岂有此理~”
刘晋一听,顿时就非常生气的说道。
“切,一群手无缚鸡之力,只会之乎者也的废物,竟然还敢冲击我们新学学院。”
一旁的朱厚照看着外面的那些儒生,很是不削一顾的说道。
他早就看透了这些儒生的面目了,要说写文字、引经据典什么之类的,这些儒生确实是很厉害,随便一个都能够写出一手锦绣文章了,随便一样东西也能够引经据典的写出风花雪月来。
可是除了这些之外,这些儒生基本上什么都不懂,就好像朝廷之上的那些大臣,真正有能力,实干的大臣实在是太少了。
大部分的大臣,所学的治国之道也只是书上的内容,关键是心思也都放在争权夺利之上,根本就没几个真有本事。
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君王垂拱而治,什么事情都不管,都听他们这些文臣的,然后又遵循所谓的以忠孝治天下之类的。
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的轮回,千年的岁月,始终都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可是新学呢,尽管才兴起没有多久,但是在方方面面都已经能够看到,各种各样有用的机械被发明出来,生产力大大提高,生活变的富足,朝廷变的强大起来。
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如果没有新学,大明哪里能够造出便宜的布匹出来?
没有便宜的布匹,老百姓就没有办法穿的暖、穿得好。
如果没有新学,怎么可能造出蒸汽耕地机、收割机、火车和轮船来?
如此明显的对比,让朱厚照对这些儒生很是不削。
这边,机械学院这边,得知儒生又来冲击自己的学校,机械学院的学生们顿时就愤怒了,大量的学生很快就从学校的各个地方来到校门口这里,和这些儒生们对峙在一起。
“尔等还有何脸面在此?”
“挂着学校的名义,却是行苟且之事,不尊孔孟,不识礼教,尔等还不赶紧让开,让我们砸了这个肮脏之地?”
看到机械学院的学生冲到校门口,这些儒生不仅仅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更是理直气壮的喊了起来。
“就是,就是,赶紧让开,让我们砸了这个烂学校。”
“没错,必须要彻底关闭所有的新学学校。”
旁边的儒生跟着不断的喊起来。
“你们这群酸臭腐儒,我们是招你惹你了?”
“不好好的在自己学校读书,跑到我们学校来闹事,你们是和居心?”
机械学院的学生很是愤怒,读个书都不清净,听到这些儒生的话,就更气人了,学校明明清清白白的,在这些儒生的嘴里面却是肮脏之地。
污辱自己的学校就是污辱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无论如何也是要跟这些儒生争论一番的。
“就是,就是~”
“我们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岂能容你们在这里满口喷粪,信口雌黄。”
“我们一不和你们争科举功名,二来又不想和你们这些儒生有任何交集,赶紧滚蛋,看着你们这些虚伪的伪君子就觉得恶心。”
“对,赶紧滚蛋,伪君子,没什么本事,天天就知道之乎者也,子曰、子曰的,也不见你们对大明有什么贡献?”
“你们是开疆拓土了呢?”
“还是种地纳粮了?”
“他们就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垃圾~”
机械学院的学生也都是年轻人,针尖对麦芒,和这些儒生们也是开骂起来。
大明镇海王 第1386章,新旧之间的冲突
“你们~你们这些数典忘祖的东西,孔孟之道不学,偏偏去学一些奇巧yin技,所以才有了你们这些不知羞耻之人。”
听到机械学院学生的回怼,众多的儒生一个个气的半死。
他们是清高的读书人,很多都已经有功名在身,一直以来都自视甚高,清贵的读书人,岂能被人这样给污辱了?
顿时就觉得受到破莫大的污辱,气愤的不行,群情激愤,一个个都试图冲进机械学院,甚至于还有人撸起了自己的长袖,准备和这些机械学院的学生好好干一架。
“我们不知羞耻?”
“我看是你们这些人不知道羞耻,不好好读书,跑到我们学校来闹事,我们是招你、惹你了还是吃你家大米了?”
“口口声声读书人,口口声声孔孟之道,却是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懂,枉你们还有脸替先贤。”
“就是,他们就是一群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不会的垃圾罢了,除了会之乎者也,也没什么用。”
机械学院的学生们也是不客气的怼回去,随着聚集过来的学生越来越多,机械学院的这些学生一个个都撸起了袖子,准备好好的教训下这些隔三差五过来闹事的儒生。
“大家听我说,大家听我说~”
任思恒眼见事态越来越严重,这要是打架斗殴起来,到时候搞不起就要死人的,一旦出了这事情,事情就闹大了。
于是赶紧急匆匆的来到校门口这里,大声的喊了出来。
“院长,这些儒生欺人太甚,天天来我们学校闹事,我们不想理会他们,可是他们却不依不挠,还扬言要关闭我们学校。”
“是啊,是啊,校长,这些儒生实在是太可恶了。”
“我们只是静静的学习,静静的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可是他们却总是对我们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自诩为道德制高点,却是什么都不会。”
众多的学生见任思恒出来,也是赶紧向任思恒叽叽喳喳的说起来。
“大家听我说,大家听我说~”
“我们都是读书人,读书人就该有读书人的样子,纵然是有些思想观念不同,也应该是就事论事,互相多讨论、交流,而不是互相攻讦,更不是如同莽夫一般,撸起袖子来干架。”
任思恒苦口婆心,劝说自己的学生,然后又对着前来的儒生说道:“你们都是读书人,理应专心学问,准备明年的科举考试,到时候考个功名,成为朝廷官员,为君王分忧,为大明江山设计造福。”
“而不是在学校门口这里大放厥词,惹是生非,这不是读书人所谓,也不符合孔孟之道。”
任思恒用心良苦,希望这些儒生能够回去,不要再闹事。
然而这些儒生却是不懂任思恒的苦心。
“谁跟你们是读书人?”
“你们这些人也好意思自称读书人?”
“你们不过是能够识几个字的泥腿子罢了,你们懂孔孟之道吗?”
“你们知道忠孝廉耻吗?”
“你们知道什么是正道,什么是旁门左道吗?”
儒生们用不削的眼神看着眼前的这些机械学院的学生,对于任思恒这个校长也是完全不放在眼中。
读传统私塾的这些儒生,一个个家境优越,都是有钱人的子弟,而读新学的,基本上都是穷人、普通人家的孩子。
因为读新学是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故而有钱人自然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读新学的,没办法考科举,就没有办法获得功名,没有办法做官,这个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也只有没钱的普通家庭才会将孩子送去读新学,虽然不能做官,但是可以免费读书,出来也能够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
“你们读了几本四书五经就觉得高人一等了?”
“你们有什么用?”
“除了会喊喊子曰什么的,真没觉得你们能够做出什么实际有用的东西出来?”
“天天来闹事,吃饱了撑着。”
机械学院的学生们气愤的回怼回去。
任思恒见这些儒生们根本不理会自己,也是非常的无奈。
思想观念上的巨大不同,形成了眼前新学和旧学之间的鲜明对立。
“我们和你们这些泥腿子们当然不同,我们学的孔孟之道,学的是上忠帝王,下治黎民之道,而你们学的是下三滥的旁门左道。”
“就是,就是,旁门左道,下三滥的东西。”
“尽是奇巧yin技,毁我大明礼教,乱我大明江山社稷。”
“……”
一旁的刘晋一直冷眼旁观,眉头紧皱。
原本刘晋觉得,只要新学不和这些旧学的儒生们抢夺功名,这些传统的儒生就应该不会来强烈的反对新学。
然而现在看来,自己是真的错了。
新学与旧学之间,存在着思想和观念上的根本对峙。
传统的儒学,主张只读儒家经典,学四书五经,从中寻找治国之道,寻找处理社会方方面面的依据,忠孝治国,君王垂拱而治等等也都是他们提出来的,并且深以为信的东西。
在这些传统儒生的眼中,新学不教孔孟之道,不学四书五经那就离经叛道,是下三滥的东西,教的是儒生们鄙视的奇巧yin艺,还要钻研这个东西,和他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尽管新学的这些学生不和他们去抢夺科举功名,可是随着时间的退役,新学的学生开始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新学所带来的诸多新鲜事物也是让传统的儒家腐儒们惴惴不安。
再加上两者思想观念之间的巨大的分歧与差别,也就导致了现在大明传统旧学与新学之间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
儒生们觉得新学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新学,并且新学的规模,学校的数量,学生的数量都在大肆的增长。
反观旧学,无论是新增的学校,还是学校,都远远无法和新学相比,这让他们觉得非常不安。
在以前,识文断字的都是他们旧学出来的人,都是孔孟的学生,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学人走出学校,他们同样识文断字,但却不是孔孟的学生,不尊孔孟之道,也不学四书五经什么的。
而自古以来,谁掌握了知识就掌握了话语权,新学的迅猛发展,让他们感受到了自身的危机。
自然而然的,他们就需要站出来,打击新学,维护传统儒家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尽管现在是没有和他们争夺功名,可是在未来呢?
谁都说不准,毕竟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
对于新学的人来说,他们在迅猛的发展,学校和学生的数量都在大增,同时他们也在不断的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
蒸汽机、火车、蒸汽轮船、收割机、耕地机等等这些实用的,能够大大促进生产力的东西就不说了。
在其它方面,新学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等诸多领域都在迅猛发展,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深,他们逐渐掌握更加强大的力量。
也是让他们开始深信新学才是正道,因为他们不断的研究,不断的转眼,研究事物背后所蕴含的真理,加以运用,造福人类,提高生产力,让交通变的更加的便捷、舒适,让生产变的更加快速、高效又省力。
可是,他们却并没有什么太高的地位,朝堂之上的大臣都是传统的儒家出身的儒生,他们位居庙堂之高,手握大权。
可是偏偏这些儒生们,除了会喊喊口号,写写漂亮的文章之外,并没有真正的大本事,在很多新学人看来,他们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大明的繁荣富强。
有人主张新学人也应该走向朝堂,参与决策国家大事,不能在局限于从技术、生产的层面来参与大明的建设,而是应该从国家层面,参与大明的建设和发展。
为此在一些新学学校当中,甚至于有新学的学生提出了新的治国国家的模式,这些模式甚至于都已经有了后世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影子。
新学和旧学之间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逐渐的存在对国家大事、朝廷权力上的利益冲突。
这也是现在新学和旧学之间矛盾越来越深的重要原因。
“难道要和历史上欧洲一样,出现一次次的运动才能够彻底的解决?”
刘晋心里面忍不住叹口气。
冥冥之中似乎好像看到了未来将要在大明发生的重大事情。
其实刘晋心里面都已经预感到了,新学与旧学之间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冲突,而这种冲突最终又极有可能会衍变成革命、各种运动等等,最终将会是一方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可是刘晋并不想现在就看到这种冲突,大明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发展,以确定自己对全球的统治。
如果现在出现重重混乱,对大明来说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庞大的大明帝国,疆土太大,极有可能会因此四分五裂,这是刘晋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大明镇海王 第1387章,愈演愈烈
刘晋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整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看似简单的儒生同新学学生之间的冲突,实则是新旧思想之间的对碰,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可以预见,在未来漫长的时间当中,新旧思想、力量之间的对碰还会持续不断的上演,并且席卷整个大明乃至于整个地球。
“唉~”
叹口气,刘晋的显得很无奈。
尽管穿越者,尽管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极大的改变了大明的历史和命运,然而终究不是神,无法改变所有的一切,有些东西也是无法改变,无比避免的。
历史发展的趋势,滚滚车轮之下,没有谁能够改变。
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发展,新学的兴起,让大明走上了繁荣富强,走上了与历史上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但是历史上欧洲那些国家所需要经历的事情,恐怕大明也是无法避免。
现在还仅仅只是新旧学之间的对碰,未来必然会上升到新旧思想、力量之间的对碰,在未来甚至于极有可能会变成皇权与资本之间的对碰。
资本这头猛兽一旦发育壮大起来,它将会迅速的膨胀,而传统的封建制度也必将极大的限制和阻碍它的发展,它必然会去摆脱这种束缚和限制,打破旧的制度,建立新的能够更好适应自身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
刘晋无力去改变这一切,更何况资本这头怪兽还是刘晋一手扶持起来,刘晋自己就是大明帝国最大的资本家之一。
现在刘晋也是已经感受到了传统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重重束缚和限制,也就是大明帝国足够的大,拥有足够多的人口,广袤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
要是放在欧洲这边,都是小国寡民的情况下,封建制度的阻碍就会显得极其强大。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历史上的英格兰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萌芽的时候,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羊毛。
可是,英格兰这边大部分的人依然还是农民,他们在乡下种地,所以资本家们需要将这些农民赶进城里面,当工厂里面去做工,同时将农民耕种的土地用来放牧绵羊,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原材料羊毛。
可是偏偏,英格兰原先的封建制度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传统的封建领主,他们需要农民来给自己耕种土地,从而可以获取佃租。
两者之间蕴含的矛盾,自然而然变的越来越不可调和,自然出现资本主义的运动,推翻原有的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大明这边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大明本身的人口众多,一亿五千万的庞大人口,在原先的传统两京十三省,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是人多地少,平均耕地极少,大量人都浪费在了耕地至少。
工厂能够轻松的招募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手,因为有足够的人手可以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
其次就是关于原材料,大明地域广袤,以棉花来说,即便是随随便便种植一些棉花,也可以让工厂获得足够的原材料。
至于市场就更不用说了,庞大的人口就是最庞大的市场。
这一切都让大明的资本主义发展比欧洲这边来,相对来说要更容易一些,在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和传统的封建力量进行彻底的对抗。
可是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大明的资本主义也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地步,再加上海外殖民的迅猛发展,也是让资本主义发展触碰到了封建制度的顶端。
再往下发展下去,必然会受到传统封建制度的限制和阻碍了。
就好比眼前。
资本主义的发展,它需要更多的解放思想和生产力,提升对自然的认识,研究、掌握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它就需要新学的迅猛发展。
可是大明的朝廷被传统的儒家所把控,这些儒生们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奇巧yin技,是下三流的东西,根本不值一提。
自己不学就算了,甚至于还限制其他人去学,限制新学的发展,想要将新学给一棍子打死,这样才可以保住他们儒家的地位,保住传统读书人的地位。
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
还有诸如商人地位低下,辛辛苦苦搞工厂,手下有着几万工人,每年赚百万两银子的大工厂主,他的地位甚至于不如一个秀才,在法律上甚至于有着诸多对商人的规定。
这显然是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家和商人虽然并不等同,但是大部分的资本家也都是从商人之中衍变过来的。
至今在大明这边,工厂主、作坊主等等,也都被大家当做商人来看待。
“大明的资本发展太快了。”
“先天上就不是欧洲那些小国的资本能够相比的。”
刘晋微微苦笑,心里面也是在感叹,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没有去理会校门口对峙的这些学生们,刘晋回到自己的府上。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这样平息下去,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陛下,臣有本奏~”
国子监祭酒许恒站立出来,他是国子监的最高官员,从四品,隶属于礼部。
“陛下,这些年新学兴起,所办学校、所授学生都越来越多,新学之风渐浓,原本教书育人乃是好事,理应鼓励和支持。”
“但是新学所授之法,尽是奇巧yin技,全无儒家正统之法,亦无忠君报国之道,奇巧yin技之术,尽是教人投机取巧,好懒恶劳之法,长此以往,则乾坤颠倒、纲常混乱,社稷动荡,江山风雨飘摇。”
“故此,臣请陛下,严厉禁止兴办新学,关闭所有新学学校,正本清源,护我儒家正道,保我大明江山社稷,使我大明子民尊伦理纲常,知勤俭节约。”
许恒已经一把年纪了,说这话的时候,胡子都忍不住一抖、一抖的,同时显得极其的气愤,似乎好像新学是他的生死大敌一样,不将新学给彻底的关闭掉,他就不会善罢甘休。
听到许恒的话,原本正准备着下早朝回家的群臣顿时就来精神,一个个纷纷打起精神来。
而刘晋,此时此刻却是一下子就皱起了眉头。
该来的还是来了。
最终还是闹到这朝堂之上了,儒家的这些人已经不满足于在新学的校门口闹闹事情了。
毕竟在校门口闹事,他们可得不到什么便宜,双方之间起些冲突,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哪里会是人多势众的新学学生的对手。
但是儒家的人毕竟把控了朝堂,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自己的想法传达到朝堂上,然后意图借助国家机器的强大力量来彻底的关闭新学。
猜你喜欢